岷县泥石流调查报告
泥石流调查报告总结

泥石流调查报告总结
根据对泥石流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泥石流是一种由降雨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坡上。
陡峭的地形、松散的土壤和植被缺乏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2. 气象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降水量的增加会增加土壤的湿度,导致土壤失去稳定性,从而引发泥石流。
3. 土地利用变化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关键因素。
过度的土地开发、砍伐和建筑活动可以削弱地表的稳定性,并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4. 存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措施。
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展工程建设、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等措施。
5. 预警系统的建立和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可以大大减轻泥石流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加强对泥石流的监测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同时,需要加强公众的教育意识,提高对泥石流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24关于认识泥石流暑期实践报告范文

2024关于认识泥石流暑期实践报告范文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关于泥石流认识的暑期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了解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我们对泥石流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典型的泥石流发生地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泥石流的冲刷力很强,容易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很快,给抢险救灾带来很大困难;泥石流的发生还与人类活动有关,如乱砍滥伐、开山挖矿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实践。
首先,我们认识到泥石流的防治需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其次,在灾害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抢险救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我们还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泥石流的危害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团队合作,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防治泥石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要有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环境,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此外,我深感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于我而言,此次实践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实践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次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对泥石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还不够细致全面,需要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泥石流的相关概述一、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2.1泥石流类型划分2.1.1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1.30~1.60t/3)。
(参见附录A表A.4)。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报告泥石流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其严重程度可能导致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泥石流是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造成的,通常在山区、森林地带和峡谷中发生。
然而,在一些已经开发的地区,由于过度的城市化和人为干预,如在导致泥石流的场所建造过多的水泥结构等,泥石流灾害可能会更频繁和更严重。
面对泥石流的威胁,政府和社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预防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但是,由于泥石流的性质,许多灾害仍然无法预测或有效控制。
最近,一些国家的泥石流灾害表明,泥石流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道主义的灾害。
诸如此类的事件,保护和减轻泥石流带来的影响,无疑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情况:中南美洲:2005年,哥伦比亚圣弗利切纳坍方,导致泥石流,其中包括400多名受害者。
其灾害损失超过10亿美元。
2008年,秘鲁伊卡发生了平原泥石流灾害,导致了超过600名受害者。
2015 年,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布尔切站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给国家带来了重大影响。
灾害导致超过100人死亡,几千人失踪。
欧洲:2002年,奥地利蒂罗尔圣乔治山谷发生泥石流灾害,导致了数十万欧元的损失,并造成1人死亡。
2009年,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遭受泥石流灾害,造成数十人死亡。
2015年,意大利布里恩查芬斯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导致至少5000人被掩埋或失踪,损失超过10亿欧元。
中国:1998年,中国四川茂县发生泥石流,导致3200多人死亡,数千人失踪。
此次灾害与洪水造成的严重灾害合并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
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牵涉到数以万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在地震之后,大面积的泥石流灾害进一步加重了灾情。
2017年,中国四川宝兴县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已造成超过50人失踪,10多人死亡。
泥石流灾害对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自然环境恶劣、山区地区开发活跃的地方,往往更加明显。
在采取积极的减轻措施和适当的环境规划方面,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充分动员其力量,实现更好、更稳定和更健康的发展。
“5·10”岷县特大暴雨洪水调查

从 全县 非 工 程措 施 自动监 测 点 8 7处 雨量 站 监 测 数 据 来 看 。麻 子 川 乡 上 沟 村 1 h降水 量 达 6 5 . 4
m m, 6 h降水 量 达 9 4 . 0 mm,为 本次 降雨 最 大值 ; 1 h
・
水文水资源・
“ 5 ・ 1 0 " 岷县 特大暴 雨洪水调查
凡炳文 , 牛最荣 , 胡建勋 , 杜 克胜
( 甘 肃省 水文 水 资源局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要 : 2 0 1 2年 5月 1 0 日, 受 蒙古 低 压 前 部 分 裂 的 冷 空 气和 当地 高 原 对 流 云 团的 共 同影 响 , 岷 县 山 区骤 降 历 史罕 见 的
从 岷县 境 内建有 自动 气象 站 的乡镇监 测数 据来
河、 渭 河一 级支 流 榜 沙河 上 游 闾井 河及 其 支 流 申都 河 发生 山洪泥 沙 流 。 当地 人 民 的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命 财 产 和工 农业 生产 遭 到严重 损害 。本 文将对 “ 5 ・ 1 0 ” 暴 雨洪水 及其 成 因进 行 分析 。 以便 了解 区 域 内暴 雨洪 水 的变 化特
万人 。北秦 岭 山地横 贯全 县大部 分地 区 。 南 有 长江 、 黄河 分水 的大拉 梁及 岷峨 山 。 北 有洮 、 渭分 水 的木寨
岭与 岭罗 山 , 主 峰海拔都 在 3 0 0 0m 以上 。全境地 势 由东 南 向西 北倾 斜 , 地 表切 割 较少 , 河谷 宽 浅 , 属 高 原地 形 。 主要河 流 有洮 河及 其 支 流 迭藏 河 , 榜 沙 河 支 流闾井 河 等 。受 大尺 度环 流和 气候 影 响 , 岷 县气 候 处 于 大陆性 气 团 和副 热带 暖湿 气 团 的交 替带 内 , 年平均气温 5 . 5℃ , 年均降水量为 5 9 6 m m, 旱、 霜、 雹、 洪灾 害 时有 发 生 , 是 甘肃 主要 暴雨 区之 一 。 2 0 1 2年 5月 1 0日。岷 县 山 区骤 降历 史 罕见 的
甘肃岷县“5·10”特大山洪灾害调查

甘肃岷县“510”特大山洪灾害调查何秉顺;郭良;左吉昌【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2(000)015【摘要】2012年5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渭源等地普降冰雹和强降雨,引发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其中岷县损失最为严重.岷县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首批实施县之一.灾后调研组专程赴甘肃省岷县,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情况及其在“5·10”特大山洪灾害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发挥了重大防灾减灾作用,但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通过总结此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大规模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参考.【总页数】3页(P23-25)【作者】何秉顺;郭良;左吉昌【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100038,北京;国家防总办公室,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7【相关文献】1.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堤防工程技术 [J], 宋军军2.云南华坪"915"特大暴雨山洪灾害调查分析 [J], 和菊芳;丁德美3.抚顺市“8·16”特大暴雨山洪灾害调查分析 [J], 张宏建;李贵阳;潘俊;蔡恩冬4.甘肃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建设研究——以“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J], 李喜童;马小飞5.这里是岷县!——甘肃省岷县5·10特大雹洪灾害抢险保通侧记 [J], 谢丁;金海;赵海宁;李志洁;喻建平;付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岷县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

量超 过 2 0 m m ,6 h降水 量超 过 3 0 m m ,局 部 地 区冰
雹粒径达 1 5 m m以上 。
此 次 暴 雨 过 程 具 有 范 围广 、时 间 短 、强度 大 、 突 发 性 强 的 特 点 , 暴 雨 中 心 位 于 麻 子 川 乡 上 沟 村 、 闾 井 镇 大 庄 村 , 上 沟 村 1小 时 和 6小 时 降 水量 分 别 为 多年 均 值 的 2 . 8倍 和 2 . 9倍 , 大 庄
作 者 简 介 :王 生 辉 ( 1 9 6 2年 一 ) ,男 ,工 程 师 。
・
2 2・
水 文 水资 源
水 利 规划 与 设计
2 0 1 4年 第 9期
流 域 、闾 井 河 及 其 支 流 申都 河 流 域 为 山洪 泥 石 流
重灾 区。
河 道汇 集 , 使 得 干 流 洪 水 迅 猛 增 长 ,表 现 出起 涨
水文水资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2 0 1 4 年第 9 期
甘肃 省岷 县 特 大 雹洪 泥石 流 灾 害成 因分析
王 生 辉
( 甘肃省定 西水 文水 资源勘测局 甘肃定 西 7 4 3 O 0 0 )
【 摘要 】 通过 分析岷 县 “ 2 0 1 2 0 5 1 0 ” 暴雨 洪水 的特 性 ,指 出短历 时强降水 是形成本 次灾害 的动力 因素 ,特殊 的地 表地 质特 征是 形成本 次灾 害 的物 质基 础 ;沟 道 防洪标 准低 、人水 争地 等因素 加大 了灾情 ;气象 预警 能力低 ,未 能
村 l 小时和 6 小 时降水量 分别为多年均值 的 2 . 1 倍和 1 . 9倍 。 麻 子 川 站 (自动 监 测 点 ) 降 水 量
岷县泥石流调查报告

关于岷县“5.10”特大雹洪灾害的调查调查目的:实地调查岷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原因分析。
为防治灾害提供建议,减轻灾害损失。
丰富假期生活,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时间: 2012年7月15日至 2012 年8月25日实践地点: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实践内容:实地调查岷县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调查路线:岷阳镇——茶埠镇——西寨乡——中寨镇[一] 岷县概况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当归之乡”的美誉。
地理座标: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海拔在2040—3747米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相对高差为500米,东西狭长120公里,南北最窄处15公里,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
[二] 岷县地质构造岷县属西秦岭地槽皱系的北支秦岭海西褶皱带。
经历了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隆起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炭、泥岩为主。
在县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纪的红色岩层以及第四纪的黄土。
黄土以洮河域为深厚。
岷峨山、莫遮梁及闾井镇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
境内地层,从晚古生代泥盆纪中期开始至新生代第四纪,均有出露。
中生代缺失白垩纪。
除第三纪和侏罗纪分别属于大陆山麓相和内陆湖沼相沉积外,其它各纪地层均属滨、浅海相沉积、变质程度较浅。
侏罗纪以前的地层均为浅变质的板岩、砂岩、灰岩等。
仅在浸入体的边缘和断裂带的两侧有接触变质的黑云母片岩、绢片岩、千枚岩和角岩以及动力变质的糜棱岩、角砾岩、压磷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岷县“5.10”特大雹洪灾害的调查
调查目的:实地调查岷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原因分析。
为防治灾害提供建议,减轻灾害损失。
丰富假期生活,锻炼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时间: 2012年7月15日至 2012 年8月25日
实践地点: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实践内容:实地调查岷县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调查路线:岷阳镇——茶埠镇——西寨乡——中寨镇
[一] 岷县概况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当归之乡”的美誉。
地理座标: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海拔在2040—3747米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相对高差为500米,东西狭长120公里,南北最窄处15公里,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
[二] 岷县地质构造
岷县属西秦岭地槽皱系的北支秦岭海西褶皱带。
经历了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隆起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炭、泥岩为主。
在县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纪的红色岩层以及第四纪的黄土。
黄土以洮河域为深厚。
岷峨山、莫遮梁及闾井镇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
境内地层,从晚古生代泥盆纪中期开始至新生代第四纪,均有出露。
中生代缺失白垩纪。
除第三纪和侏罗纪分别属于大陆山麓相和内陆湖沼相沉积外,其它各纪地层均属滨、浅海相沉积、变质程度较浅。
侏罗纪以前的地层均为浅变质的板岩、砂岩、灰岩等。
仅在浸入体的边缘和断裂带的两侧有接触变质的黑云母片岩、绢片岩、千枚岩和角岩以及动力变质的糜棱岩、角砾岩、压磷岩等。
侏罗纪以前的部分地层受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的影响,
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纪地层分布于断层东北地区。
三迭纪地层仅在断层西南有出露。
县内地质分层岩、岩石两大部分。
[三] 调查情况
5月10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范围冰雹和强降雨袭击甘肃南部岷县、漳县、渭源等地。
其中以岷县受灾最为严重,截至5月15日,本次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全县45人死亡,14人失踪,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亿元。
对于这个盛产当归的“千年药乡”而言,这样的损失堪称重创。
据当地知情人士反映,通往茶埠镇高岸村的道路于15日中午抢通。
途中所见尽是被洪水冲毁的房屋、农田、车辆,树木,还有被洪水冲垮的道路、桥梁,满目苍凉。
此图为岷县新建的阳坡大桥(桥梁底下为此次灾害所毁的桥墩)
根据实地观察,洪水水位极高,漫过了房屋和高大的树木,水位足有4米高;河滩上和被冲毁的院落里堆满被洪水淹没的家具、被褥和动物尸体等,依稀还可辨认出洒落在地上有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据村委会李海青副书记介绍,高岸村全村共有1649人,360户,其中13户受灾最为严重,房屋全被冲毁,最为惨痛的是有一家四口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一个未满40天的婴孩,让人十分痛心。
据悉,有位老人由于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特大特急的洪灾,被活活吓死,洪水后剩余的房屋均变为危房,许多灾民只能投亲靠友或暂住在政府民政部门临时搭建的很窄小的帐篷中,生活极为不便查看完茶埠镇的灾情后,我们便赶往该县另一
个受灾特别严重的禾驼乡,了解当地受灾情况,据禾馱救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禾馱乡总人口为20871人,共4188户,14个村,此次受灾人口达到18012人,3700户。
本乡因灾死亡6人,失踪1人,房屋严重受损的达202户、1010间;房屋成为危房的达2479户、12398间。
此图为灾害所毁房屋此图为清理淤泥后的河道
由于岷县是农业大县,更是国家级特困扶贫县,当地经济欠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药材。
此次特大冰雹的打击和洪水泥石流的冲击,导致粮食和药材大面积绝收,而且土地被冲击和沙化程度严重,据估计洪水所淹没过的土地,近3年之内均不会有收成,这对当地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经实地了解,目前灾区急需的物品为基本生活用品,如碗筷、火炉、炊具等。
此次岷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受灾面积之广,受灾程度之严重,重建所需资金之大,实属罕见。
恳请各地教会和基督徒继续为岷县祷告,帮助岷县同胞渡过难关。
也祈求上帝保守顾念那里的土地和人民,使他们走出灾难的阴影,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我们沿耳阳河上溯至高岸村,在半沟村河段,河床上近千米的砂石呈蓝色。
蓝色的砂石在一条岔口处堆积数百立方,比正常河床高出约两米。
这条岔口开向南岸的高岸村一社。
数十米的沟道中,铺满蓝色砂石的河床,遗留了多台碎石机的残骸。
报废机器属于半沟石料厂,蓝色的砂石都是采石废渣,近两百米的山体被炸开,山脚下还堆着高高的石渣。
高岸村的村民认为,石渣遇到洪水,顺势而下抬高了河床,加剧了洪水的上涨和流速。
他们说,“5·10”之前,沟道中的河床比现在低1米多。
当时石料厂还在正常开采,积成高堆的石渣也比现在多。
这家石料厂存在已有5年,住在下游的后明强也知道石料厂的隐患。
他说,2008年盖婚房用的碎石,就是从这
家石料厂买的。
灾害发生后,他怀疑河床的抬高与石料厂有极大关系。
村民们的依据是,“5·10”灾后,耳阳河高岸村的岔口以下都是蓝色砂石,岔口以上淤积的泥石却呈黄色,泾渭分明。
[三] 调查结果
经实地调查提出了初步意见建议和岷县5.10特大冰雹洪水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报告。
通过气象专家对未来天气预报,对灾害进行预警,对现场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特别危险的居住区居民要搬迁避让,确保居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初步建议称,对于人口密集型村庄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对灾区民房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提出科学合理的使用建议,确保居住安全。
对灾区民房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提出科学合理的使用建议,确保居住安全。
对水毁道路进行加固处理,并加固护堤,确保水冲凹区的道路安全。
对现有的泥石流沟进行临时分流与筛沙挡石处理,以减小泥石流冲击力
[三] 调查总结
岷县位居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的接壤区。
岷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气候受大尺度环流和大尺度地形的影响,该区多山地地形且谷深山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在这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灾难,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人流离失所。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在野外团队的力量是多么重要,很多事情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让知识脱离了实践知识变没有那么重要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知识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