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十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

十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

十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xx年xx月xx日•引言•十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情况概述•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目•防治效果评估录01引言预防和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园林植物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和园林的美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目的和意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引言•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2十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情况概述霜霉病、锈病、白粉病、疫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通常在湿度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发生。

病害蚜虫、蚧壳虫、红蜘蛛、螟蛾等。

这些害虫喜食植物汁液和营养物质,在植物生长较弱或环境条件适宜时易繁殖。

虫害常见病虫害及发生原因植物生长受阻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植物叶片损伤、枝条萎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使植物生长受阻。

植物死亡某些病虫害如疫病等,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片植物死亡,给园林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气候适宜十月份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大,这种气候条件对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较为有利。

虫害繁殖十月份一些害虫开始繁殖,特别是蚜虫和红蜘蛛等在此时繁殖迅速,易形成虫害。

十月份的气候特点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03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根据往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经验,对今年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

预测方法经验预测通过对园林植物的生物环境和气候环境的监测,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

生物环境因素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对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等进行预测。

模型预测发生时间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病虫害种类预测会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如蚜虫、红蜘蛛、叶斑病等。

发生程度预测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以便确定防治方案。

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包括防治时间、防治方法、使用药剂等。

制定防治方案监测和检查调整防治策略在实施防治方案的同时,对园林植物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确保防治效果。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并增加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威胁,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于促进城市绿化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点1. 病害(1)叶斑病:叶斑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主要有细菌、真菌等。

受害植物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2)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树枝和果实上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造成植物凋谢。

(3)霉病: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害虫(1)蚜虫:蚜虫是园林植物的一种常见害虫,会在叶片和茎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卷曲、干枯甚至死亡。

(2)蛾类:蛾类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严重时会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

(3)螨类:螨类害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规律(1)春季:春季气温回暖,适宜病菌和虫类的生长繁殖,易发生霉病、蚜虫等害虫。

(2)夏季:夏季高温多雨,适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

(3)秋季:秋季气温适宜,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叶斑病、蚜虫等害虫易发生。

(4)冬季:冬季气温低,病菌和虫类活动减缓,害虫发生相对较少。

2. 空间分布规律(1)外来携带:部分病害和害虫通过外来携带的方式进入城市,如运输、贸易等活动带来的病原菌和虫类。

(2)密集分布:园林植物密集分布的地区更容易引发病虫害,因为病害和害虫能够在植物之间迅速传播。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蚜虫数量。

(2)利用微生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植物真菌病害。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篇一:园林植物病害实习报告总结(XX0555177 程鑫)园林植物病害实习心得经过八周的园林植物病害的学习,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我们进行了野外学习和实践活动。

实践地点分两处,分别是昆明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昆明郊野公园。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园林植物的观察,采集样本,结合园林植物病害理论的学习,对实习地点的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简单的病理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教学安排并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基础。

实习方式是以组为单位,将自己所在班级按每组十人分成若干组,组员协同合作对实习地点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并采集感病植物样本。

经过两地的实地观察以及组内协同合作,我们成功的采集的一些感病植物样本,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也对植物所感病原及发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从单一理论学习到实地观察实践,从所学病理病状模糊不懂到实地认知接触所感病园林植物,突然发现以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持态度是不正确的,因为所学专业是园林专业,大多数同学都以了解学习为目的,在我看到实习地各种园林植物的病害现状,我深知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前的理论学习是那样的重要,当面对鲜活的植物,对其所感染病害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措施时,是何等的悲哀。

我要是能够为其治疗该多好啊,我喜欢园林专业,我喜欢生长在其中的各色园林树种,它们是那样的无私,提供我们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也应该为它们创造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为其正常生长保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虽然只有几天,但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坚持我们不管学习哪些知识,都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一开始我们可能对其产生怀疑,一般都是从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到知道,简单了解,深入了解,虽然学习的过程会很无聊,没有激情,产生松懈怠学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当我们了解的多了,就会慢慢的喜欢,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至于当用到时自己后悔。

实习报告-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害识别诊断

实习报告-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害识别诊断

实习报告-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害识别诊断篇一: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报告(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二)实践报告(病理部分)班级姓名实习时间一、实践目的1、学习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技术。

2、通过对各类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初步鉴定,掌握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藏方法,了解各种病害的病状、病症类型,熟悉病害的鉴定步骤和方法。

3、通过对各类病害症状和病原物观察,加深对各类病害的感性认识,掌握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4、学习病害田间调查和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践内容、方法和结果 1、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 2、病害标本制作 3、植物病害的鉴定4、病害田间调查及病株(叶或果)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1)*****病害调查结果(2)病株(叶或果)率和病情指数三、总结表1 番茄早疫病调查结果调查病株(叶、果等)数发病率(%)=×100 调查总株(叶、果等)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病情指数=×100 (1分)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15+20+40+30)发病率(%)=×100 =%(3分)(8+15+20+40+30)(8×0+15×1+20×2+40×3+30×4)×100病情指数=(8+15+20+40+30)×4295×100==452篇二:病虫实习报告初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报告——林木病害及虫害调查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班级:林学083班第5组指导教师:樊建庭张昕学生:沈喆吉实习时间:——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通过园林植物病虫害课程的实习,在其过程中通过对林木病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掌握基本林木疾病的病原以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所捕捉的昆虫的标本制作,分类鉴别,更好地巩固森林昆虫学知识。

最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践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方法①园林植物病害观察及采集②园林昆虫观察及采集③标本的观察④林木病害病原菌镜检⑤园林昆虫标本的制作及观察⑥采集标本的鉴定及整理三、实习工具及试剂工具:镊子、修枝剪、纸袋、胶卷盒、广口瓶、捕虫网试剂:乙酸乙酯、酒精四、实习的时间和地点6月27日临安天目山(园林病害标本及园林昆虫的采集)6月28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病害标本及园林昆虫的采集)6月29日内业(园林病害标本及园林昆虫的采集)6月30日内业(园林病害的鉴定及园林昆虫的标本制作和分类)7月1日杭州植物园及内业(园林病害的鉴定及园林昆虫的标本制作和分类) 7月2日撰写实习报告五、内业园林植物病害1、植物标本采集所需的工具标本纸——用于植物病害标本的压制作用吸水纸——用于压制标本并吸收水分的作用,一般为吸水性强的麻皱纹纸采集袋——采集中用于装新鲜标本之用信封——采集时用于将个标本分开,并记录各标本的病害和记住植物名称剪刀——用于采集植物病害时剪断树枝记录本——用于记录植物的名称、产地、病害名称等各种事项绳子——用于捆压标本夹和吸水纸2、植物标本的采集采集对象和要求采集野外标本时应该尽量采集有代表性的病害标本。

园林病虫害实习报告

园林病虫害实习报告

园林病虫害实习报告实习的背景与目的在于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提高园林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园林内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植物可能遇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了初步了解。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园林中较为普遍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和根腐病等,而虫害则以蚜虫、红蜘蛛和蛀干虫为主。

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也破坏了园林的整体美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内的综合管理措施。

物理防治方面,我们利用黄板诱捕、手工捕捉等方法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方面,则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同时注意用药安全和环境保护;生物防治方面,我们引入了天敌昆虫和使用微生物制剂,以实现生态平衡和绿色防控。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部分植物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枯萎现象。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及时采集了植株样本,并与导师及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文献比对,最终确定为土壤传播的病原体所致,并针对性地调整了防治策略。

实习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实习报告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定期巡查、早期诊断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实习的结论指出,园林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实践操作的精准执行。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对园林植物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环保、高效的病虫害管理方法,为城市园林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病虫害给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园林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调查概况我们选择了某市的几个主要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XX公园、XX花园和XX广场。

调查时间为2021年春季,共计调查了500株园林植物。

二、主要病害调查1.叶片病害通过对调查样本的观察和采样检测,我们发现叶片病害是园林植物中最为普遍的问题。

病害类型包括黑斑病、白粉病、褐斑病等。

其中,黑斑病占比最高,占总样本的30%以上。

2.茎干病害茎干病害主要表现为溃疡病和炭疽病。

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园林植物茎干病害发生率约为15%。

其中,溃疡病发生较多,主要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稳定性。

3.根系病害根系病害对植物的影响较为隐蔽,但却是致命的。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观察和挖掘,我们发现根腐病和线虫病是主要的根系病害。

根腐病发生率约为10%,线虫病发生率约为5%。

三、主要虫害调查1.食叶害虫调查中我们发现,食叶害虫对园林植物的威胁较大。

其中,毛虫类是主要的食叶害虫,约占样本总数的25%。

此外,蚜虫和白粉虱也是常见的食叶害虫,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5%和10%。

2.吸汁害虫吸汁害虫主要危害植物的茎干和叶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蚧类害虫和螨虫是主要的吸汁害虫,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0%和10%。

3.穿孔害虫穿孔害虫主要以各种甲虫为代表,它们在树木的树干和枝干上钻孔并产卵,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美观和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穿孔害虫的发生率约为5%。

四、防治措施建议通过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推荐以下防治措施:1.科学选植在园林植物的选植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或种类,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管理规范园林植物的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疏枝和病害清除,及时清除受害植物以防止病虫害扩散。

3.生物防治鼓励使用天敌等生物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如引入食蚜蝇和食螨蓟马等。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化植被,不仅能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必要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园林植物的生长健康。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分布规律和危害程度,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为园林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并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二、调查内容1. 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通过对园林植物进行逐株逐叶的调查,记录不同园林植物患病叶片和枝干的症状,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

2. 病虫害发生规律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包括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合理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3. 病虫害危害程度调查园林植物受到的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不同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程度,为重点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4. 防治对策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使防治措施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强。

三、调查方法1. 田间调查选择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作为调查样本,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症状和分布规律等。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走访调查走访园林植物保护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分析五、调查总结。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是指公园、庭院、花园、校园等人类创造的景观,包括各种花卉、乔木、灌木、草坪等。

在日常养护中,植物的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对于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美化至关重要。

一、花卉1. 桔梗病害桔梗为一年生花卉,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桔梗病害常见的是灰霉病、晚疫病和紫斑病。

灰霉病主要表现为花和叶子表面长有一层灰色霉菌,以及花和叶子的腐烂现象。

晚疫病则会影响其花和叶子的着色,因而表现为植株整体颜色发黄,生长不良等现象。

紫斑病表现为花和叶子表面出现紫色斑点,并逐渐扩散。

2. 康乃馨病害康乃馨也是一种受病虫害影响较大的花卉。

其主要的病害包括叶枯病和霜霉病。

叶枯病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叶子枯黄、烂掉,茎叶上长出白色霉层。

霜霉病则是由于白粉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叶面长出白色绒毛状物,严重影响花卉美观度。

3. 月季病害月季是一种典型的园林花卉,但也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月季主要病害有黑斑病、锈病和白粉病等。

黑斑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叶片逐渐枯黄脱落;锈病则表现为叶子表面长有锈色霉层,阻止了光合作用和正常营养生长;白粉病表现为叶面长出灰白色粉状物,阻碍了气体交换。

二、乔木樱花是一种飘逸的园林乔木,但也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樱花主要病害包括樱花褐条病、囊皿壳孢病和细菌性烂根病等。

樱花褐条病会使樱花的枝干和花瓣变为褐色,影响美观度;囊皿壳孢病则会导致花芽脱落和萌芽期受阻;细菌性烂根病则会影响樱花的生长发育。

三、灌木栀子是一种耐阴、耐干的园林灌木,却也有其所患的主要病害。

其中,栀子疮痂病、细菌性斑点病和叶枯病是栀子病害中较为常见的。

栀子疮痂病表现为叶子上长有棕色的栓皮组织;细菌性斑点病则表现为叶子上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会扩散、龟裂并使叶子掉落。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在日常养护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

因此,进行常规的巡查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
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 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

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 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

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

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是1种转主寄生菌。

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

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

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

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


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

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

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

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

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

在桧柏小枝上越冬。

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

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

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

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

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能够为害紫薇、牡丹、柑橘以及山茶、米兰、桂花、菊花等多种花卉。

3、月季黑斑病
病原: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

黑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

发病最适温度26摄氏度左右,多雨季节,寄主植物发病严重,新移植、根系多损,长势衰弱的容易发病。

症状:月季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

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 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

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

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

病叶容易脱落,但有些月季品种却不脱落。

幼嫩枝条和花梗上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

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

4、月季白粉病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10个串生,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经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

病原为真菌类。

症状: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

嫩叶染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染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

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

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

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