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运动图像s t vt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小专题一 运动图像分析及与速度有关的计算 习题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小专题一 运动图像分析及与速度有关的计算 习题课件
二、与速度有关的计算 【方法指导】
应用速度公式 v=st解题注意事项:
(1)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物体的同一时间段或同一段 路程,不能张冠李戴;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2)求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t 应包括中途停留的时
间; 2 (3)计算过程常涉及单位换算:1 min=60 s,1 h=3 600 s,1 km =1 000 m,1 m/s=3.6 km/h。
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 t=42 min=0.7 h,
平均速度
v=st=100.57
km h =150
km/h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2)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
v1=ts11=100.57
km h =150
km/h;
莆田到泉州的平均速度 v2=st22=06.935kmh≈197 km/h;
泉州到厦门的平均速度 v3=st33=14032
8.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 s-t 图像,由图像
可知
(B)
A.7~20 s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 0~5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10 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 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9.甲车从 M 点、乙车从 N 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分别如图
(3)求速度。选取图中的点(一般取整数点),根据 v=st计算速度[仅
限于过原点(0,0)的斜线]。
八年级 物理 上册 教科版
【针对训练】 4.甲、乙两个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 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能正确反映两个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

( 2) 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20 s, 思路引导: ①分析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 , 明确两个问题: a
v

a.两车相距最大距离时速度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 v 甲 10 tb. : s = t = ×20 m=100 m, 1 时间内 甲 1 求乙车追上甲车所用时间的方法是什么 ? 2 2
s 乙 =v 乙 t1=4×20 m=80 m, s -s 甲 乙 20 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2= = s=5 s, v 4 乙
的加速度刹车 , 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 求: 解得:t=12 s, 1 2 1 2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Δs=v 甲 t- at -v 乙 t=10×12 m- ×0.5×12 m- 4×12 m=36 m 。 ( 1) 乙车在追上甲车前 , 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 2
( 2) 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t1,则有:t1=
最近。
-8一 二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 2) 相向运动的物体, 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 距离时即相遇。
基础自测
1
2
3
4
1. 请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对不正确的表述, 请说明原因。 ( 1) s t图像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 ( 2) s t图像是一条直线, 说明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 3) v 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 t轴的直线, 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 4) s 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 ) ( 5) 两条 v 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6) 两条 s 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7) 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二者之距时即相 遇。( )

初二物理s-t图像

初二物理s-t图像
1 o
2
t
第二阶段: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返 回
答案: 甲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乙物体静止在 离甲物体出发点10米处 的位置。 在距起点10米处。
S/米 A
甲 乙
10
O
1
2
3
4
5
t/秒
A点表示甲物体在第5秒时与乙物体相遇
返 回
s
s=vt
o
t
应用: 1、读出任一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读出物体通过一些路程所用的时间 3、求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4、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图像的灵活应用:
例一:试判断右图所示1、2各阶 段的运动情况。 答案
s
1 o
S/米 10
2
t
甲 A 乙
例二:右图是甲、乙两车运动 的s-t图像,你能否判断出甲、 乙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图中A 点的含义是什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0m
100m
200m
300m
400m
00:00 5秒
10 10 秒 秒 15 15 秒秒
20秒
数据列表:
t (s)
s(m) 0 0 5 100 10 200 15 20 300 400
这辆小车做什么运动?说出判断的理由。
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 动,
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 路程相等。 特点: 速度: 运动快慢不变
面积法求路程
物体通过的路程数值上等于v-t图像 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v v0 t
S=v0t0
0
t0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s-t图像和v-t图像。
s-t图像和v-t图像比较直观完整

VT图像运动图像剖析

VT图像运动图像剖析

习题课: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一. 运动图象:主要有x – t 图象和v – t 图象,运用其解题总结为“六看”,即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

1、“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什么物理量?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和标度。

2、“线”:“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什么?“线”上的一段(尤其是与坐标轴平行的和一些特殊的曲线)一般反映什么性质?3、“斜率”: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什么物理量?4、“面积”:图线和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什么?有无实际意义?这可以通过物理公式来分析,也可以从单位的角度分析。

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轴上两物理量在“初始”(或“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

6、“特殊点”:如截点、交点、拐点(转折点)表示什么意义?二. 追及问题:1、八种类型--加追加,加追匀,加追减,减追加,减追匀,减追减,匀追加,匀追减(注:“加”指匀加速直线运动,“减”指匀减速直线运动,“匀”指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相等是追上与追不上的条件,出现最值,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3、分“同一起点”与“相隔一段距离”;4、注意用好题设,画好简图,用好关系式。

三.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四、图像的认识(1)x-t 图像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 =﹣5t2+4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大位移是80mB .质点的初速度是20m/s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D .t =4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2.如图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x ﹣t 图象,由图象可判断( )A .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乙xx 0B .甲和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C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D .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 (2)v ﹣t 图单物体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图,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D .不能确定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0~2s 内质点做_________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3~4s 内质点做_________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运动的描述 和VT图ST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运动的描述 和VT图ST图

第二、三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

3、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二、速度甲、乙两同学谁跑得更快?乙和丙同学谁跑得更快?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如果相同时间,则是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

路程,运动得越快。

2)如果相同路程,则是比较所用的时间。

所用时间越小,运动得越快。

当时间和路程不同时,则如何比较?甲和丙同学谁跑得更快?2、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3、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m/s=3.6km/h。

5、速度有大小有方向,速率是只有大小。

练习:1)100跑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______比较______的方法。

2)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

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 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5).一小球在光滑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问:(1)小球前8秒的速度?(2)小球前8内通过的路程?(3)通过60m所用的时间?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理-新初二-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

物理-新初二-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

1初中物理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1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匀速直线运动s-t 图像 星 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建议用时5分钟!>在一次校运动会中,小明和小强同学均参加了800米跑,小强同学听到裁判员的发令枪声后,犹如离弦之箭,“嗖”地冲了出去,小明在小强的影响下,也不甘示弱,奋力追去,渐渐地小明追上了小强,并恶搞地数落了小强一番,潇洒地跑开了,可惜的是,在小明洋洋得意正要迈向终点的时候,却发现小强也神出鬼没的出现了在他身边,几乎与他同时跃过了终点线。

小明愤怒不已,并仔细回想了整个过程,在起跑后约一分钟时小明追上了小强,他清楚的记得那时差不多跑了300米,在接下来一分半钟的时间内,他和小强始终保持着约50米的距离,就再最紧要的最后50米,被小强追了上来。

若假设在起跑后短时间内他们的速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并且粗略的认为他们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那么你能有什么形象、具体、详细的方法分析他们的比赛吗?<建议用时20分钟!>Ⅱ.同步讲解 Ⅰ.课堂导入一、要点提纲:匀速直线运动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在数学上,我们将y=kx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最后我们得出,y=kx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我们已知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式为:v=s/t,将该式进行变形得到:s=vt。

若知道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及运动的时间,就可以求得物体在该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若我们将公式s=vt和数学上的y=kx进行类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类比发现,若将s看作y,将t看作x,那么s=vt也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中k=v。

以s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做出它的图像如下图:图1注意:(1)在作图时,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均要添加单位,记作:s/m t/s ,若物理量单位是复合单位,则需要用括号将单位扩起来,如:v/(m/s)(2)对于s-t图像,横纵坐标的单位要看清楚,一般来说都以国际单位制为准,即路程以“米”为单位,时间以“秒”为单位,但今后做题时要注意单位可能不是国际单位制,如纵坐标为s/c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专题st图像和vt图像202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专题st图像和vt图像2020

s/m
v/(m/s)
2

乙 1
0
t/s
甲:静止在2m处。 乙:静止在1m处。
甲 2
乙 1
0
t/s
甲: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乙:匀速运动,速度为1m/s。
s/m 2
s-t 图像
乙 甲
v-t 图像
v/(m/s)

2

0
t/s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v乙>v甲。
0
t/s
甲:加速运动。 乙:加速运动,乙加速快。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专题 速度图像分析
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
s/m 2
s-t 图像
乙 甲
A
v-t 图像
v/(m/s)


2
A
0
2
t/s
甲:静止在2m处。 乙:匀速直线运动。
0
2
t/s
甲: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乙:加速运动。
s-t 图像
v-t 图像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v乙>v甲。 甲在1m处开始运动,甲乙在 2m相遇。
v-t 图像
v/(m/s)

甲 2
A 1
0
2
t/s
甲:加速运动。
乙:加速运动,乙加速快。 甲以1m/s的速度开始运动,甲 乙在A点速度相同。
s-t 图像
v-t 图像
s/m
v/(m/s)


1
A


1
A
0
t/s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PPT学习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PPT学习教案

知 识 点 精 讲
(2)v-t图象表示速度与时间关系 的图象 。匀速 直线运 动的 v-t图象, 是平行 于横轴 的直线 。图象 表明, 速度不 随时间 而改变 。如果 图象与 横轴的 距离愈 大,速 度就愈 大。利 用图象 可以求 出位移 。物体 在时间 t内发 生的位 移,数 值上等 于矩形OABt的 面积。 如图1-4所示:



追不上时,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


第16页/共21页
2、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 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
1
度为a的匀减速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如 2
果AB的总长度是s,试求质点走完AB所用的时 间t.
知 识 点 应 用
第17页/共21页
问题9:甲乙两车从同地点出发同向运动,
其v-t图象如图1-9所示,试计算: (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 (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 (3)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知 识 点 应 用
第18页/共21页
小结:
速度图像




斜率=a,面积=s

第19页/共21页
巩固练习: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
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
第11页/共21页
巩固练习:如图所示,一足球以水平方向
的速度v1=30m/s向右运动,正好打在对方门 柱上被反弹回来,速度变为水平向左,大小
v2=20m/s.若足球与门柱碰撞时间为0.1s, 那么在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应为(按匀加
速运动考虑) [A
]

A.大小500m/s2,方向水平向左 B.大小500m/s2,方向水平向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