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探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

探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年第27卷第6期0.5297.9698.4388.7364.3591.6376.3593.3681.23197.1697.7682.6444.2185.6760.3290.3466.351.596.3295.8275.3630.2182.6448.3585.3651.27295.7793.2471.6521.5679.6538.2681.3542.352.594.2391.2667.8315.3475.3433.5778.2535.62393.8790.6562.4111.3971.3226.9876.3531.25491.2686.3565.9818.7471.2622.68588.3483.2460.3514.2067.5816.881278.9666.58立即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时间(h )NS 10%GS5%GS0.5%GNS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是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也是临床中常用的注射剂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均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

但是该溶剂的稳定性较差,在临床配伍应用的过程中常出现液体颜色变化或发生沉淀物等现象,限制了临床应用[1]。

为确保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合理应用,对该药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仪器和试药1.1仪器选用美国Pepkin 公司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某公司制作的JS3030色谱工作站。

1.2试药选用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0.9%氯化钠注射液(NS ;500ml :4.5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626);选用天津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葡萄糖注射液(0.5%GS ;500mL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3153);选用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葡萄糖注射液(10%GS ;250ml :25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0633);选用国营张家港市制药厂生产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 ;含葡萄糖25g 与氯化钠4.5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3111401);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由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提供(每0.6g 含阿莫西林钠以阿莫西林计0.5g 和克拉维酸钾以克拉维酸计0.1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25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喉咙红肿等。

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随有症状明显,患者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恶化。

近年来,关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可能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总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治疗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验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的有效性,并且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们也将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选择是本次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首先对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患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才能被纳入研究范围: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喉咙痛、鼻塞等;经临床检测确诊为细菌感染;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或者已停止抗生素治疗超过72小时。

除了基本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外,我们还对患者的病史、基本生活习惯、过敏史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记录。

特别是对于患者过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询问,以排除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表现是什么?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表现是什么?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表现是什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合用抗生素,用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然而,使用该药物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和其他不良反应等。

下面将对这些不良反应进行详细描述。

1. 胃肠道反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并且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会自行缓解。

2. 过敏反应: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等。

在少数情况下,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药物热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能发生。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处理。

3. 肝功能异常: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肝酶升高、黄疸等。

这些情况较为罕见,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如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咨询。

4. 血液系统异常: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能会引发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等血液系统异常。

这些情况较为罕见,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可能需要停用药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5. 其他不良反应:少数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念珠菌感染等非常规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大部分患者可耐受或自行缓解。

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还有一些严重而罕见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发生,如过敏性休克、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等。

这些情况属于急性过敏反应,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应立即停药,并紧急就医处理。

总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咨询。

此外,患者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或服药史,以避免对不适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探究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探究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探究注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是根据阿莫西林钠(C16H19N3O5S)与克拉维酸钾(C8H9NO5)标示量5:1的比例,混合制作的无菌粉末[1-2]。

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霉素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以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

临床治疗中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具体用药过程中,将其放入到溶剂中,因稳定性不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

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我们这次对不同溶剂中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情况分析如下:1试药及方法1.1试药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试药主要包括: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0.6g)、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注射液(5%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

1.2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液中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含量。

色谱条件:选择ApolloC18柱为色谱柱,并规定色谱柱为150mm×4.6mm,填料粒径长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的比例为95:5,流速为1.2mL/min;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A,阿莫西林在220nm处有最大的特征吸收高峰,故波长设定为220nm,进样量设置为20μL。

1.3制备供试溶液先放置4个容量为100mL容量瓶,分别将2瓶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加入其中,剂量分别设定为阿莫西林钠1.0g以及克拉维酸钾0.2g,然后分别将10%GS、5%GS、5%GNS、0.9%NS定容加入到容量瓶中,直至100ml刻度,混合均匀后留作备用。

1.4测定含量调配供试液结束后,从中抽取1mL,加水稀释到25mL容量瓶中,搅拌均匀后即刻测定具体的含量,测定值为100.0%,之后每间隔0.5-1h,测量一次,记录见表一。

1.5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4.5软件包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摘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旨在评估其在这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选取标准为符合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其他常用抗生素的疗效。

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副作用较少。

结论指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适用于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用药建议。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患者选取标准、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评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临床用药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用药指导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改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包括评估该药物对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的耐药情况,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和准确的治疗建议,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_1)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_1)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_1)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1)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引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

它由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组成,以16:1的比例配制而成。

该药物具有对许多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本文旨在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1)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名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接受了标准剂量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1)治疗。

血样收集时间点为给药后的0、0.5、1、1.5、2、3、4、6、8和12小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浓度,并利用WinNonlin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阿莫西林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2.5±0.4小时,分布容积(Vd)为0.4±0.1L/kg,总体的药物清除率(CL)为0.3±0.05 L/h/kg,而克拉维酸钾的t1/2为1.8±0.3小时,Vd为0.6±0.2 L/kg,CL 为0.5±0.1 L/h/kg。

此外,阿莫西林的最大浓度(Cmax)为35±5 μg/mL,时间到达最大浓度(Tmax)为 1.5±0.2小时,而克拉维酸钾的Cmax为10±2 μg/mL,Tmax为1±0.2小时。

研究还发现,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F)为90%,克拉维酸钾为85%。

讨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1)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各自的特性有所不同。

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Cmax和较长的半衰期,说明在患者体内具有较长的杀菌活性,适合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而克拉维酸钾的Cmax较低,Tmax较短,可能是由于其生物利用度较低所致。

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

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
信息, 2 0 1 3 , ( 2 7 ) : 5 1 3 - 5 l 3 .
在 传 统 的 治疗 方 法 中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清 除 氧 自由基
等 疗 法 最 为 常 用 。依 达 拉 奉 注 射 液 是 一 种 自由基 清 除 剂 。 此 药 是 通过 清除 脑 梗死 患 者 脑 内 的羟 基 基 团来 抑 制 其 黄 嘌
陕西 中 医 。 2 0 1 4 , ( 6 ) : 6 6 8 - 6 6 9 .
用 阿莫 西 林 和 阿莫 西林 克 拉 维 酸钾 进 行 治 疗 的患 者 发 生 不 良反 应 的情 况对 比
柏 友 萍
( 贵州省 独 山县 中医院药 剂科 贵州 独 山 5 5 8 2 0 0)
差 [ 4 1 。
[ 2 ] 张 兆耘 . 丹 红注 射 液 治疗 脑梗 死 急 性期 5 2 例 [ J ] . 西 部 中医 药。 2 O 1 4 , ( 6 ) : 7 6 — 7 7 . [ 3 ] 刘 士平 . 脑梗 死 应用丹 红 与脑心 通联 合 治疗临床 观察 [ J ] . 医学
பைடு நூலகம்
【 4 1 李 阳春 , 宫伟 民 . 依 达 拉奉 联合 丹 红注 射 液 治疗 急性 脑梗 死 临 床疗 效观 察 [ J ] . 中 国医药 , 2 0 1 1 。 0 6 ( 2 ) : 2 3 6 . [ 5 】 封臻 , 廉全荣 . 疏血 通 与丹 红 注 射液 治疗 脑 梗死 效果 对 比 [ J ] .
[ 摘要 】目的 :比较使用 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发生不 良反应 的情况。方法 : 将我 院于 2 0 1 5年 2月 ~2 0 1 6 年 2月 收 治 的 1 2 0例 感 染 性 疾 病 患 者 作 为本 次研 究 的对 象 。 按 照 使用 药 物 的不 同将 这 些 患 者 分 为 A组 和 8组 ,每 组 各 有 6 0例 患者 。 为 A组 患 者 使 用 阿莫西林进行治疗,为 B组患者使用 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钾进行治疗。进行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 良反应 的情况。结果 : 经统计 ,B组患者不 良 反 应的发 生率低 于 A组 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与用阿莫西林进 行治疗 的感染 性疾病 患者相 比,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 行 治疗 的患 者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率 更 低 。 【 关键词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 感染性疾病 ; 不 良反应 ; 发 生情况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通过临床试验设计,采用疗效评价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分析显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能有效缓解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副作用分析显示其安全性较高,安全性评估结果良好。

结论表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中具有显著疗效,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药物选择。

未来研究可继续探索其在不同类型支气管炎中的应用,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评价、临床试验、副作用、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方向、药物治疗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常见于冬春季节。

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胸痛等症状。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是治疗的重要因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针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中的疗效,目前还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评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中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中的疗效,探讨其对疾病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其对症状缓解的速度及持续时间。

本研究将评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安全性表现,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的信息,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 配制药液放置时间和药液浓度明显影响本品稳定性 , 本品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 , 溶液浓度越大变色越 快。因此最好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 (pH=6.5~7.0)100 ml 溶解 后 , 保证浓度≤ 1.2g/100 ml, 尽可能在 30 min 内输完 , 且整 个使用过程在 2 h 内。为了不引起药品浪费 , 保证安全用药 , 建议本品生产厂家配套提供皮试药液。 4. 3 加强抗菌药合理应用培训和宣传 , 提高医师对本药的 认识 , 出台严格的使用制度 , 规范本药的临床应用 , 以提高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防止耐药细菌产生 , 避免毒副作用发生。
素研究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5, 15(3):282-284.
[10] 庞晓军 , 朱其海 , 车红英 , 等 .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患者 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现代预防医学 , 2012, 39(2):447-451. [收稿日期 :2015-02-11]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及对策 DOI :10.14164/11-5581/r.2015.16.176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中药理论基础上与现代先进的生产 工艺相互结合产生 , 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 , 其特点是突破了 传统中药的给药方式。与其他丸、散、汤、膏剂等中药剂型 相比较 , 中药注射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可靠、人体生物利 用度高、无消化道吸收过程和疗效确切等的优点 , 在抢救危 急重症、昏迷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方面 ,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近年来 ,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 其临床 不良反应的发生报道也逐渐增多 , 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1]。 作者就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 , 发现 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与患者的年龄、种类等有关 , 还与中药 制剂的不合理使用、药物质量、配伍等因素有关。并建议相 应的合理应用对策 , 以避免或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 生 ,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 1. 1 患者因素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因素引起 , 首先是过 敏体质的患者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 高 , 并且发生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 , 正常量或者是小 剂量也可发生不良反应。另外还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有关 , 年老体弱的患者 , 由于机体的耐受程度及反应程度均较差 , 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女性由于特有的生理期 , 其不良反应发 生率也要大于男性[2]。 1. 2 不合理使用 ①不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中
作者单位 :471000 河南省孟津县中医院
药理论的基础上制备而成 , 其临床使用仍离不开中医的辨证 论治原则 , 而在临床中部分医生会忽略此原则 , 甚至部分医 生不进行辨证就大量应用中药注射剂 , 比如风寒感冒发热者 应用清热解毒的双黄连 , 不仅无效反而作用相反 , 出现不良 反应的几率就增加 , 加重病情。②超剂量超时间使用。有些 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是由中药提取而来 , 毒副作用小 , 为追 求临床疗效 , 使用剂量过大、应用时间过长 , 导致不良反应 发生率增加。③静脉滴注时液体速度较快 , 更换液体时未能 及时进行冲管等[3], 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1. 3 配伍因素 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不合理使导致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时如违 反 了“ 十 八 反 ”、“ 十 九 畏 ”、“ 妊 娠 禁 忌 ” 及“ 有 毒 药 物 ” 等禁忌 , 可出现不良反应。合并用药可由于不同药物之间 的 pH 值不同及化学成分不同而造成静脉炎、芽肿、水肿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在使用中药注射剂与西药联用时 也可出现不良反应。 1. 4 药物质量因素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 , 涉及生物碱、 蒽醌、苷类等复杂化合物[4], 有些有效成分不十分明确 , 部 分中药注射液所含原料药通常达到 3~7 种 , 高者甚至可达 10 种以上 , 所以导致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另外中药 注射剂提取工艺较为复杂 , 而在生产过程中提取及制备的工 艺相对比较简单 , 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参差不齐 , 所含杂质 较多 , 提纯不够 , 质控较难。注射用溶剂的制备不当也可能 使注射剂中混入热原 , 质量的不稳定性可出现不良反应 , 甚
作者单位:458030 鹤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张景旺 申利娜 ); 鹤壁煤业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药剂科 ( 王燕鸽 )
体在输液管中混合 , 迅速变为深棕色。 1. 5 药液放置时间过长 临床使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药液时 , 由于输注液体较多 , 提前配制了本品 , 从配液时间 开始未在 2 h 内完成本品滴注 , 使药液逐渐变色 , 最后终止 输液。 1. 6 在预防手术感染时选用本药 为了减少抗菌药滥用 , 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 , 防止手术切口出现感染 , 卫生部 ( 现 卫计委 ) 分别于 2006 年和 2009 年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手术抗 菌药预防应用 , 其中明确了各类手术的选药 , 但本院妇产科、 显微外科、普外科和法医科存在使用本药预防手术感染状况。 1. 7 给药剂量和用药间隔存在问题 由于个别医生对抗菌 药知识掌握少 , 对本品药动学和药效学不了解 , 在治疗方案 中应用本药时 , 1 次 /d, 1.8 g/ 次给药。这样用药不但治疗效 果差 , 容易因剂量过大而产生毒副作用 , 还容易引起细菌 耐药。 1. 8 临床给药时间过长 主要是在治疗应用中一些科室在 使用该药时 , 患者感染已经治愈但仍然继续输注本药。在预 防应用本药时 , 未在 48 h 内停药而使用本品多达 3~7 d。 2 造成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原因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赵春芳
【摘要】 探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 , 并进行分析 , 制定应对措施 , 保障用药安全。通过 查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 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 的因素多样复杂。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 制定相应的对策 , 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
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掌握不 够 , 接受规范使用培训较少 , 特别是对该药了解较少 , 欠缺 正确的使用知识。另外与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干扰力度不 大以及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规范执行制 度等有关。 3 正确的临床应用方法 3. 1 本品的皮试 虽然说明书规定本品使用青霉素做皮试 , 但由于无法显示克拉维酸钾的过敏情况 , 因此主张使用本品 原药液做皮试 , 皮试液配制方法为取本品 0.6 g 加入 0.9% 氯 化钠注射液 6.0 ml 中。为了防止药物浪费 , 使用后的皮试液 可以用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 稀释 , 以备输液时使用。 3. 2 输液时本品 1.2 g 必须应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 稀 释 , 保 证 浓 度 ≤ 1.2 g/100 ml, 并 且 输 液 时 避 免 与 5% 或 10% 葡萄糖注射液、含维生素 C 药液和 10% 葡萄糖注射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8月第9卷第16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Aug 2015, Vol. 9, No. 16
·245·
查分析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7, 17(4):394-396. [8] 胡梅珍 , 胡瑞萍 . 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
策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3, 23(5):1038-1040. [9] 王小岩 , 朱会英 , 孙立贵 , 等 . 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
【关键词】 阿莫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 ;合理用药 ;配伍禁忌 DOI :10.14164/11-5581/r.2015.16.175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于广谱耐酶复方制剂 , 对流感嗜 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作用[1], 在临床感染治疗中因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 但作者发现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问题 , 且正确 用法国内报道较少 , 探讨正确的使用方法 , 确保临床用药安 全迫在眉睫。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治疗中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存在问题 1. 1 药物皮试方面 由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时可能 出现过敏性休克 , 有时会造成患者失去生命 , 因此要求临床 应用中必须做皮试。目前临床判断是否过敏存在两种方式 : ①采用青霉素皮试来判断是否对本药过敏 , 优点为青霉素价 格较低 , 如果皮试呈现阳性时表明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 , 则 不应继续使用本药 , 这样造成浪费较少 , 比较经济。但弊端 是无法反映患者是否对克拉维酸过敏 , 当皮试呈现阴性时 , 应用本药仍可能引起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②应用本药原药 液做皮试液 , 临床上常用本品原药 0.6 g 加入 0.9% 氯化钠注 射液 6.0 ml 中做皮试液。好处是可以反映过敏真实情况 , 但 弊端是本药价格贵 , 在等待皮试结果的时间内 , 药液已变成 深棕色 , 造成浪费 ,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1. 2 临床中应用浓度过高 本院曾经在微泵中用 30 ml 氯 化钠注射液溶解 1.2 g 本品或在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 加入 1.8 g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 药液在十几分钟即变为黄 色 , 并逐步加深。 1. 3 使用溶媒不当 临床上曾在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 本品 , 溶液迅速变红棕色。并且随着使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浓 度增高而变色加快。 1. 4 未注意冲洗输液管 临床上常每天给予多组液体 , 在 5% 或 10% 葡萄糖注射液的含药液输完时未使用氯化钠注射 液冲洗输液管路直接给予本药 , 或者输注完本药时未使用氯 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路直接给予含葡萄糖的药液 9卷第16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Aug 2015, Vol. 9, No. 16
等引起 pH 值降低的溶液接触。如不可避免时 , 必须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 并最好 2 h 内完成输液。 3. 3 临床治疗应用本品时 , 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和抗菌药 物应用原则使用该药 , 严禁预防使用该药 , 最好依照时间依 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每天分剂量多次给药 , 避免上述错误 用药做法 , 以保障该药疗效和安全。同时加强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管理 , 加强相关使用知识培训和抗菌药管理制度的学习 , 加大临床药师干扰临床不合理用药力度 , 并对存在问题较多 的医师做出严历的处罚 , 将规范合理用药作为个人考核指标 之一。 4 小结 4. 1 pH 值和溶媒影响本品稳定性明显。本品在 pH<6.5 的 注射液中易出现变色现象。实验证明[2]使用 0.9% 氯化钠注 射液 (pH 值 6.5~7.0) 为溶媒较为稳定。在临床应用中应避免 与 pH ≤ 6.5 的溶液接触 , 同时建议大输液厂家在生产 0.9% 氯化钠注射液的标签中注明该产品的 pH 值范围 , 便于选择 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