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A、大豆B、棉花C、玉米D、油菜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A、一年三熟B、四年三熟C、一年一熟D、两年二熟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A、玉米B、小麦C、饲料D、油菜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A、1.0以下B、1-1.5C、1.5-4.0D、4.0以上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A、西南高山地区B、华南地区C、四川盆地D、江淮平原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A、玉米B、辣椒C、水稻D、小麦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A、氮循环B、磷循环C、钾循环D、硫循环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A、禾本科B、茄科C、豆科D、十字花科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高粱D、玉米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油菜—稻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A、西瓜B、水稻C、烟草D、甜菜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A、木薯B、水稻C、玉米D、小麦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C 】A、1个B、2个C、3个D、4个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A、小麦B、马铃薯C、大豆D、甘蔗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 C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17、翻耕的缺点是【 C 】A、松碎土壤B、翻转耕层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D、翻埋杂草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A、水稻B、玉米C、橡胶D、高粱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A、3个B、6个C、9个D、12个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D】A、豌豆+蚕豆B、白菜+青菜C、葱+蒜D、玉米+大豆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A、1-3天B、7-10天C、20-25天D、30-35天24、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 B 】A、氮循环B、磷循环C水循环D、碳循环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二级区【 A 】A、38个B、12个C、25个D、18个26、一般≥10℃的日数少于多少天的地区为一年一熟?【 C 】A、100天B、120天C、180天D、200天27、湿润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D 】A、1.0以下B、1.0-1.5C、1.5-4.0D、4.0以上2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喜温作物【 A 】A、水稻B、马铃薯C、小麦D、大麦29、耕作层的厚度一般为【 B 】A、0-5厘米B、0-20厘米C、0-30厘米D、0-35厘米30、下列哪种作物是豆科作物【 C 】A、小麦B、水稻C、大豆D、玉米31、下列属于混作的种植模式是:【 C 】A、玉米||大豆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菜—稻—稻32、下列作物中忌连作的作物是:【 A 】A、马铃薯B、水稻C、小麦D、玉米33、下列作物哪个是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玉米D、高粱34、一年两熟制主要分布在≥10℃积温多少的暖温带旱作区域?【 C 】A、1000-1500℃B、2000-2500℃C、3500-4500℃D、500-5500℃35、中国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A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36、复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C 】A、美国B、德国C、中国D、埃及37、下列哪种属于旱三熟【 B 】A、小麦-水稻-花生B、小麦/玉米/甘薯C、甘薯-稻-稻D、花生-稻-稻3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粮食作物【 A 】A、水稻B、白菜C、烤烟D、辣椒39、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 C 】A、中耕B、镇压C、旋耕D、起垄40、我国的油菜主要集中于【 C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41、下列属于间作的种植模式是:【 D 】A、菜—稻—稻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玉米||马铃薯42、下列作物中耐阴的作物是:【 A 】A、马铃薯B、高粱C、棉花D、玉米4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 A 】A、氮肥B、磷肥C、钾肥D、有机肥44、下列作物哪种是根茎类作物:【 D 】A、南瓜B、玉米C、大豆D、马铃薯45、喜凉作物一般需≥10℃的积温为【 B 】A、800℃以下B、900-2200℃C、2500-3500℃D、4000℃以上46、生长期在多少天以上才能实行一年三熟【 D 】A、100天B、130天C、190天D、250天47、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C 】A、10-15%B、20-25%C、50-55%D、75-80%4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饲料作物【 B 】(1)小麦B、紫云英C、烤烟D、辣椒49、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表土耕作措施【 B 】A、翻耕B、镇压C、旋耕D、深松50、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地是【 C 】A、河南B、湖北C、山东D、贵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耕作学 山西农大】耕作学(考题加答案)

1 二、简答题1、既然轮作好,为什么生产上连作能与之长期共存(连坐的应用,必要性,可能性) 连作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连作应用的必要性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大宗作物:面积大,轮不过来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资源限制:水田,低洼田 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二) 连作应用的可能性1.作物耐连作特性允许连作 品种特性(不怕):可以连作,水稻,玉米2.新技术推广应用允许连作 (1)物理技术:土壤消毒,嫁接(2)化学技术:平衡施肥,药剂(3)农业技术:水旱熟制连作3、根据北方旱地土壤水分年度变化规律,应采取什么土壤耕作措施蓄水保墒?4、某地≧10℃的积温为5000℃,日积温≧10℃期间的降水为500mm,请计算干燥度,并判断为什么地区。
=0.16*5000/500=1.6 1.55—1.99为湿润程度为半干旱,植被为干草原,为西北或东北西部地区。
5、为什么农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投入?(一要依靠科学二靠政策,热力学定律)6、简述免耕法的优点免耕(no-tillage )又称零耕(zero tillage)、直接播种(direct drilling),指作物播前既不用犁、耙耕整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又不在作物生育期间进行任何农具的土壤管理,只在播种前后喷洒化学药剂、除草剂、除虫剂,以及液体肥料的一类耕作方法免耕的优点 1.防止侵蚀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渗水性3.提高了土壤有机含量,保持了良好的土壤结构 4.节约成本 5.农耗时间减少7、某地具有十万公顷耕地,种植冬小麦6万公顷,春玉米4万公顷,夏大豆4.8万公顷该地当年复种指数。
100%%=⨯全年收获面积2.(1)耕地积复面种指数RT K ∑≥⨯=1016.028、为什么间套作可以促进地下因素的互补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的互补,提高了对土壤因素的利用率,促进用养结合1、利用不同的根系分布,充分利用土壤表层和下层的土壤因素2、利用不同作物吸收水肥能力和种类不同,均衡利用土壤中各生活因素3、豆科作物和非豆科作物之间在N 素营养方面有互利关系4、间混套作能促进用养结合9、简述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复种技术特点:抢时间赶季节,围绕“早”字作文章一、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与品种(一) 要充分利用休闲季节,根据休闲季节的长短以及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二) 用短生育期作物,或对生育期要求不很严格的作物替代长生长期的作物(三) 要注意作物之间的相克作用及互利作用(四) 品种搭配1. 作物生长季节充足的地区应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类型。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A、大豆B、棉花C、玉米D、油菜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A、一年三熟B、四年三熟C、一年一熟D、两年二熟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A、玉米B、小麦C、饲料D、油菜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A、1.0以下B、1-1.5C、1.5-4.0D、4.0以上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A、西南高山地区B、华南地区C、盆地D、江淮平原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A、玉米B、辣椒C、水稻D、小麦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A、氮循环B、磷循环C、钾循环D、硫循环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A、禾本科B、茄科C、豆科D、十字花科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高粱D、玉米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油菜—稻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A、西瓜B、水稻C、烟草D、甜菜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A、木薯B、水稻C、玉米D、小麦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C 】A、1个B、2个C、3个D、4个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A、小麦B、马铃薯C、大豆D、甘蔗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 C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17、翻耕的缺点是【 C 】A、松碎土壤B、翻转耕层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D、翻埋杂草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A、水稻B、玉米C、橡胶D、高粱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A、3个B、6个C、9个D、12个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 D 】A、豌豆+蚕豆B、白菜+青菜C、葱+蒜D、玉米+大豆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A、1-3天B、7-10天C、20-25天D、30-35天24、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 B 】A、氮循环B、磷循环C水循环D、碳循环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二级区【 A 】A、38个B、12个C、25个D、18个26、一般≥10℃的日数少于多少天的地区为一年一熟?【 C 】A、100天B、120天C、180天D、200天27、湿润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D 】A、1.0以下B、1.0-1.5C、1.5-4.0D、4.0以上2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喜温作物【 A 】A、水稻B、马铃薯C、小麦D、大麦29、耕作层的厚度一般为【 B 】A、0-5厘米B、0-20厘米C、0-30厘米D、0-35厘米30、下列哪种作物是豆科作物【 C 】A、小麦B、水稻C、大豆D、玉米31、下列属于混作的种植模式是:【 C 】A、玉米||大豆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菜—稻—稻32、下列作物中忌连作的作物是:【 A 】A、马铃薯B、水稻C、小麦D、玉米33、下列作物哪个是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玉米D、高粱34、一年两熟制主要分布在≥10℃积温多少的暖温带旱作区域?【 C 】A、1000-1500℃B、2000-2500℃C、3500-4500℃D、500-5500℃35、中国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A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36、复种面积最大的是:【 C 】A、美国B、德国C、中国D、埃及37、下列哪种属于旱三熟【 B 】A、小麦-水稻-花生B、小麦/玉米/甘薯C、甘薯-稻-稻D、花生-稻-稻3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粮食作物【 A 】A、水稻B、白菜C、烤烟D、辣椒39、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 C 】A、中耕B、镇压C、旋耕D、起垄40、我国的油菜主要集中于【 C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41、下列属于间作的种植模式是:【 D 】A、菜—稻—稻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玉米||马铃薯42、下列作物中耐阴的作物是:【 A 】A、马铃薯B、高粱C、棉花D、玉米4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 A 】A、氮肥B、磷肥C、钾肥D、有机肥44、下列作物哪种是根茎类作物:【 D 】A、南瓜B、玉米C、大豆D、马铃薯45、喜凉作物一般需≥10℃的积温为【 B 】A、800℃以下B、900-2200℃C、2500-3500℃D、4000℃以上46、生长期在多少天以上才能实行一年三熟【 D 】A、100天B、130天C、190天D、250天47、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C 】A、10-15%B、20-25%C、50-55%D、75-80%4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饲料作物【 B 】(1)小麦B、紫云英C、烤烟D、辣椒49、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表土耕作措施【 B 】A、翻耕B、镇压C、旋耕D、深松50、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地是【 C 】A、B、C、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耕作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耕作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土壤B. 作物C. 农业机械D. 耕作制度答案:D2. 耕作学中,轮作的意义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土壤肥力C. 减少病虫害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种耕作方式不属于保护性耕作?A. 免耕B. 深松C. 深耕D. 浅耕答案:C4. 耕作学中,土壤肥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什么?A. 施用化肥B. 施用有机肥C. 土壤改良D. 以上都是答案:D5. 耕作学中,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作物种类B. 延长作物生长周期C.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C6.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深度一般是多少?A. 10-15cmB. 15-20cmC. 20-25cmD. 25-30cm答案:B7.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适宜时间是什么时候?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8.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什么?A. 改变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通气性D. 以上都是答案:D9.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方式有哪些?A. 深翻B. 浅翻C. 旋耕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深度和时间如何确定?A. 根据作物种类B. 根据土壤类型C. 根据气候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耕作学中,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包括哪些?A. 土壤质地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水分D. 土壤pH值答案:ABCD2.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类型包括哪些?A. 深翻耕B. 浅翻耕C. 旋耕D. 免耕答案:ABCD3.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作用有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病虫害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ABCD4.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深度和时间的确定因素包括哪些?A. 作物种类B. 土壤类型C. 气候条件D. 土壤肥力答案:ABC5.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适宜条件包括哪些?A. 土壤湿度适中B. 土壤温度适宜C. 土壤pH值适中D. 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耕作学中,耕作制度是指作物种植的顺序和方式。
耕作学试题

(一)、选择题1、有机质中的(C)可以增强植物呼吸作用,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有机质中的维生素和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A、木质素B、纤维素C、胡敏酸D、糖类2、豆科植物氮素利用率大,主要是由于与豆科共生的根瘤菌从寄主接受(D),作为使()还原必需的能源,再把生成的()供给寄主A、分子态氮氨基酸氮素B、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分子态氮C、氨基酸分子态氮氨基酸D、碳水化合物分子态氮氨基酸3、土壤一耕性是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包括结持力、黏着性、可塑性等)在耕作时的综合表现,而(B)的土壤状况是宜耕的。
A、坚硬B、酥软(脆)C、可塑D、黏韧4、下列不属于翻耕方法之一的是(D)A、全翻垡B、半翻垡B、复式犁分层翻垡D、垂直翻垡5.通常土壤水分多时,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矿化率低,此时有利于有机质的(B)A、分解B、积累C、矿化D、腐殖化6.一般豆科植物残体(B)25:1,有利于有机质分解且给土壤提供大量氮素A、>B、<C、=D、<=7.种植结合的理论基础有(D )A.循环再生原理 B 食物链加环原理 C 生态位原理 D 生态适应与边际效应原理8. 目前我国的稻田养鱼主要的形式不包括(C )A 沟鱼式B 田沟式C 深环沟式D 流水沟式9.以下哪个不是水蚀的类型(C )A、溅蚀B、片蚀C、剥蚀D、沟蚀10.要阻止流沙入侵绿洲、破坏农田,要建设三道防线的正确顺序为(C )①草、灌木结合阻沙带②农田防护林带③沙障、草同沙④乔木和灌木组成防沙带A、①②③B、①③②C、①④②D、③④②11.现代农业具有以下哪些特征(D)(1)生产工序机械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3)科学生产高效化(4)产供销加社会化(5)农业主体知识化A(1)(3) B (2)(4) C(1)(2)(3) D(1)(2)(3)(4)12.人类社会第一个开创的生产部门是(A)A 原始农业B传统农业 C 刀耕火种 D 有机农业E采集和渔猎13.根据间混套作的效应原理,要发挥符合群体的互补优势,必须造成时间、空间、营养方面的生态位分离,下列哪项不是间混套作上采取的措施(D)A.适时播种B.水肥管理C.早熟早收D.早熟晚收14.为了保证复种作物正常成熟,采取的争时技术有(B)A.育苗移栽 B.套作C.间作 D.地膜覆盖15.全国耕作制度共分为B 个一级区,个二级区。
耕作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1. 下列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有:()A、大豆B、油菜C、水稻D、玉米2. 农村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A、农村产业结构B、农业结构C、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D、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3. 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麦/玉米/甘薯5. 免耕主要优点是:()A、减少水蚀和风蚀B、农耗时间减少C、节约成本D、减少病虫害6. 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7. 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A、最适宜区B、适宜区C、次适宜区D、不适宜区8.间套作的互补效应主要包括:()A、密植效应B、时间效应C、营养异质效应D、补偿效应9. 忌连作的作物有:()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10. 基本耕作主要包括:()A、翻耕B、深松耕C、耙地D、旋耕二、名词解释1. 养地制度2. 多熟种植3. 立体种养4. 轮作5. 免耕6. 耕作制度7. 作物生态适应性8. 复种9. 土地当量比10. 耕层构造三、计算1、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
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2、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 hm2,果园200 hm2。
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100 hm2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100 hm2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 hm2苹果间作蘑菇,100 hm2冬枣间作小麦。
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四、简答1.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功能有哪些?2. 作物布局中应注意处理好哪几个关系?3. 保护性作物种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 为什么在免耕条件下不松土作物也能生长?6.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宏观布局功能有哪些?7. 作物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方面?8. 运用复种时应该考虑哪些条件?9. 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1. 论述复种效益原理。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胡萝卜B. 小麦C. 花生D. 莴苣答案:B. 小麦2. 耕作是一种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什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 保护土壤C. 提高农作物的品质D. 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答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3.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A. 不施肥料B. 连续种植同一农作物C. 粗放耕作D. 轮作答案:D. 轮作4.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哪些来源?A. 大气中的氧气B. 土壤中的矿物质C. 雨水中的营养物质D. 农作物自身的养分储备答案:B. 土壤中的矿物质5.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A. 种植密度过大B. 覆盖耕作C. 水洗耕作D. 间作答案:B. 覆盖耕作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深翻耕作?它有什么作用?深翻耕作是指将土壤翻转到一定深度(一般超过30厘米)的耕作方式。
它的作用包括: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肥力,破坏并深埋病虫害,减少杂草生长等。
2. 请简述轮作的原理及其优点。
轮作是指在一块农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对土壤中某种养分的连续需求,以达到保护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轮作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
3. 请解释连作障碍,并提出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
连作障碍是指在相同的土壤上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导致的问题。
连作障碍会引起农作物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率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
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轮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进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平衡等。
4. 请简述有机耕作和化学耕作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
有机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依靠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手段来保护农作物。
《耕作学》试题5答案.doc

〈〈耕作学》试题5答案题号―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满分1020203020100得分阅卷得分一、不定项选择(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C)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2.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B)A、最适宜区B、适宜区C、次适宜区D、不适宜区3.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BCD)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忌连作的作物有:(AD)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5.基本耕作主要包括:(ABD)A、翻耕B、深松耕C、耙地D、旋耕得分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在一定地区,作物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密植效应:是指间(混)、套作复合群体的混合密度大于单作所起到的增产、增值效应。
4,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内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质与总孔隙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
得分三、计算与分析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hm2,果园200 hm2o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lOOhn?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lOOhn?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hm2 苹果间作蘑菇,lOOhn?冬枣间作小麦。
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粮田高效的原因。
答案:粮田复种指数为1.75 ,果园复种指数为1.0 ,该单位耕地复种指数为1.5(6分)。
原因:①提高了播种面积;②利用了作物间的关系,如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可以互补地利用氮;③边际效应等。
(4分)2.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n?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 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n?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 o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4.作物布局匕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套种、串种.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14.边际效应乂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B】A.纬度北高南低;B.纬度北低南高;C.经度低咼西咼;D.海拔低咼咼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B】。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提高土地利用率;C •提高肥料利用率;D •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A .生态最适宜区;B.生态次适宜区;C .生态经济最适宜区;D .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C 】A .提高光合效率;B.增加光合面积;C .延长光合时间;D .增加光合强度。
5、从总体上看,随着纬度的增加,复种指数【B】。
A •增加;B.降低;C .不变;D .先增加后降低。
6、从总体上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复种指数【B】。
A .增加;B.降低;C .不变;D .先增加后降低。
7、在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我国最常见、最普遍的间作方式的是【C 】A .杂交水稻+糯稻;B.马铃薯+疏菜;C .玉米+大豆;D .花生+玉米。
8、南方丘陵旱地最常见的套作方式的是【 A 】。
A.小麦/玉米/甘薯;B.水稻/小麦;C .马铃薯/油菜;D .小麦/花生。
9、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充分利用时间;B.充分利用土地;C .充分利用水分;D .充分利用空间。
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A ]0A.充分利用时间;B.充分利用土地;C .充分利用水分;D .充分利用养分。
11、在下列作物中,忌耐连作的作物是【A 】。
A.马铃薯;B.小麦;C.水稻;D.玉米。
12、在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C 】。
A.马铃薯;B.烟草;C.水稻;D.甜菜。
13、轮作减轻作物病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病原物具有【B】A .寡食性;B.专一性;C .伴生性;D .广谱性。
14、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A 】。
A .寡食性;B.专一性;C .伴生性;D .广谱性。
15、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控制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是【 A 】A.翻耕;B.耙地;C.中耕;D.深松耕。
16、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加厚耕作层效果最好的是【 A 】。
A.起垄;B.作畦;C.中耕;D.耙地。
仃、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保土耕作的是【 D 】。
A.深松耕;B.翻耕;C.中耕;D.免耕。
18.翻耕的主要工具是【A 】。
A .有壁犁;B.无壁犁;C .深松铲;D .钉齿耙。
三、简答题1、简述作物布局的内容答:1)作物种类布局;2)作物品种布局;3)秧田(苗床)布局;4)熟制布局;2、简述复种的作用答:1)增加作物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生产力;2)优化种植业结构,缓和作物间争地矛盾;3)有利于耕地用养结合,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提高劳动就业率。
3、简述复种的条件答:1)热量条件;2)水分条件;3)劳力、动力与复种;4)肥料、地力与复种4、简述间套作的作物组合技术。
答:1选择形态特征上互补的作物组合。
株型、叶型、根系形态与分布互补;2)选择生育特性上互补的作物组合。
需光、需肥、需水特性互补,早熟与晚熟;3)选择经济特性上互补的作物。
低效与高效、粮食与经济作物搭配。
5、简述合理间套作增产的原因。
答:1充分利用作物间形态和特性上的差异,实现空间上(光和C02)的互补,缓和竞争;2)充分利用作物间形态和特性上的差异,实现地下部(肥和水)的互补,缓和竞争;3)充分利用作物间生育特性上的差异,实现时间上的互补(错开时间,争取季节),缓和竞争;4)充分利用生物间的互补,包括边际效应、对等效应、补偿效应和抗灾作用。
6、简述轮作的作用。
答:1减轻病虫草害;2)均稳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3)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7、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任务)。
答:1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茬、绿肥,混和土肥;4)减轻病虫早害。
8、简述少免耕的优点(作用)。
答:1防止土壤侵蚀,扩大土地利用;2)保持土壤结构,提咼保水保肥能力;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4)节约时间,争取季节。
9、简述翻耕的优点和缺点。
答:1优点:土壤松碎,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菌;2)缺点:跑墒,耗能咼,成本咼,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四、综合应用题1、某生产单位有耕地300亩,其中稻田100,旱地200亩,种植了如下复种方式:冬水一中稻30亩;小麦一中稻40亩;油菜一中稻20亩;小麦+绿肥/玉米一中晚稻10亩;小麦+绿肥/玉米/甘薯140亩;小麦一花生20亩;小麦一棉花20亩;蔬菜一玉米+大豆一甘薯20亩。
试计算该生产单位的平均复种指数(要求列出算式)。
答: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播收面积/耕地面积X 100%全年作物收获面积为30+20 X 2+140X3+20X2+40X2+10X3+20X2+20X3=740亩;因此复种指数=740/300X 100%=246.7%。
2、在相同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作和四种间作方式下的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问间作是否增产?四种间作方式中哪一种最好?哪一种最差?净件间作玉米大豆间作1 间作2 间作3 间作4玉米400 260 320 280 340大豆150 75 60 65 45合计335答:判断间作效果好坏的标准是土地当量比(LERLERLER 仁260/400+75/150=1.15 LER2=320/400+60/150=1.20 LER3=280/400+65/150=1.13 LER4=340/400+45/150=1.15四种间作方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 1,因而均增产。
其中以第2种方式的土 地当量比最大,第3种方式的土地当量比最小,因此,以第2种方式最好, 第3种方式最差。
3. 2010年有甲乙两生产单位各有150hm 2耕地,均种植粮食作物,各自采 取的复种方式及其种植面积见表1,①试计算各生产单位的复种指数(列出计算 公式),②分析比较两生产单位复种程度的高低及其原因。
表1某生产单位的种植方式及其面积 甲单位 乙单位 复种方式 种植面 积(hm 2)复种方式 种植面 积蚕豆一中稻 40 冬水一中稻 20 小麦一中稻 50 小麦一中稻 20 冬水一中稻 10 蚕豆一中稻 20 小麦+蔬菜一20冬水一早稻10水稻一晚稻380345 385Y ii Y is表中“一”表示接茬复种,即前作收后播种 或移栽后作,“ + ”表示间作。
答:1)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收获面积/耕地面积X100%(8分)2 ) 甲单 位的复 种指数=(40 >2+50X2+10+20 >2+20X 3+10X3 ) /150X 00%=213.3% ;乙单位的复种指数=(20X +20X2+20X2+10X2+30X3+50X3 ) /150X 00%=240.0%。
(6 分)3)乙单位的复种指数较甲单位高,主要是乙单位耕地均进行了复种,没有 一熟制(甲单位有10hm 2),且三熟制田块比例较高。
(6分)五、论述题1、 根据四川省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阐述作物布局的特点。
答:1)全年作物生产以大春为主,大小春兼顾;2) 大春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中稻为主,猛攻玉米、甘薯等旱粮作物; 3) 粮经作物全面发展,经济作物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4) 注意发展豆科、绿肥作物及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2、 试述作物布局的依据和原则。
答:1)社会的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因此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不松 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搞好比例;2)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因此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
3) 社会经济条件是作物布局的保障。
因此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遵循综合(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比较效益原则。
3、 一个生产单位或地区如何提高复种的程度和效果?答:1)选择合理的作物进行组合。
充分利用休闲季节增种一季作物;选择油菜一早稻 —晚稻 小麦一玉米20 晚稻10蚕豆一早稻 —玉米 马铃薯一玉 米一甘薯30 50早熟性好的作物;选择填闲类作物;选择可再生类作物;2)选择早熟品种搭配;3)采用育苗移栽技术;4)采用套作技术;5)采用其他争取早播、早收技术:少免耕;催熟;机械化。
4、试述合理间套作的技术。
答: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搭配。
充分利用作物间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实现互补,克服竞争。
2)建立合理的田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