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诗歌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61页

李金发接受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观念:“意志” 乃是宇宙的本质,宇宙不过是望永无满足,人因此而与 痛苦长相随。
在《有感》中,诗人透过幸福的表象,清楚地看 到生命与死神原来挨得如此亲近。不论是月下 的载饮载歌,还是抚慰爱人的喉音,可爱的眼 神,都无法掩饰死神的微笑。
晚年陆小曼
梁思成与林徽因
(二)徐志摩的诗歌: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部诗集:《志摩 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集》。这四部诗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他 由早期(1921-1927)追求“单纯信仰”而至 于后期(1928-1931)“流入怀疑的颓废”的 心灵历程。
徐志摩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追求光明与自由 的理想;他的诗歌则抒唱这种对爱与美的追求。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胡适《关不住了》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小诗:
受到周作人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 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一到四 行的新诗形式。 主要诗人:朱自清、刘半农、冰心等。
美国20世纪20年代诗歌

• 马丹梭梭屈里士,著名的女相士, 患了重感冒,可仍然是 欧罗巴知名的最有智慧的女人, 带着一副恶毒的纸牌,这里,她说, 是你的一张,那淹死了的腓尼基水手, (这些珍珠就是他的眼睛,看!) 这是贝洛多纳,岩石的女主人 一个善于应变的女人。 这人带着三根杖,这是“转轮”, 这是那独眼商人,这张牌上面 一无所有,是他背在背上的一种东西。 是不准我看见的。我没有找到 “那被绞死的人”。怕水里的死亡。 我看见成群的人,在绕着圈子走。 谢谢你。你看见亲爱的爱奎尔太太的时候 就说我自己把天宫图给她带去, 这年头人得小心啊。
• 七 噢,哈达姆瘦弱的男人, 你们为什么梦想金鸟? 你们没看见黑鸟 在你们身边女人的脚下 走来走去? • 八 我知道铿锵的音韵 和透明的、无法逃避的节奏; 但我也知道 我所知道的一切 都与黑鸟有关。 九 黑鸟飞出视线 它画出了 许多圆圈之一的边缘
• 十 看见黑鸟 在绿光中飞翔 买卖音符的老鸨 也会惊叫起来 十一 他乘一辆玻璃马车 驶过康涅狄格州 一次恐惧刺穿了他, 因为他错把 马车的影子 看成了黑鸟 十二 河在流, 黑鸟肯定在飞。 十三 整个下午宛若黄昏。 一直在下雪, 雪还会下个不停。 黑鸟栖在 雪松枝上。
• 黄色的雾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背, 黄色的烟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嘴, 把它的舌头舐进黄昏的角落, 徘徊在快要干涸的水坑上; 让跌下烟囱的烟灰落上它的背, 它溜下台阶,忽地纵身跳跃, 看到这是一个温柔的十月的夜, 于是便在房子附近蜷伏起来安睡。
• 呵,确实地,总会有时间 看黄色的烟沿着街滑行, 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背; 总会有时间,总会有时间 装一副面容去会见你去见的脸; 总会有时间去暗杀和创新, 总会有时间让举起问题又丢进你盘里的 双手完成劳作与度过时日; 有的是时间,无论你,无论我, 还有的是时间犹豫一百遍, 或看到一百种幻景再完全改过, 在吃一片烤面包和饮茶以前。 在客厅里女士们来回地走, 谈着画家米开朗基罗。
20年代诗歌(完整)

2、思想内容
反帝反封建的个性精神、爱国主义、讴歌大 自然、劳工神圣等。
3、艺术特色
首先,《女神》中最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 常常高大雄伟,被人格化,情绪化,充满色 彩。
其次,奔放豪迈的主观抒情,气势磅礴的格 调。
其三,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创造出 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诗。
4、《女神》的时代特征
张幼仪
旷世才女林徽因
陆小曼
梁启超的证婚词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 例不足取法, 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 你这个人性情浮躁, 以 至於学无所成, 做学问不成, 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就是用情 不专的证明!陆小曼, 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 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 格的过失所造成的, 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 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 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 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 以为高兴可以结, 不高兴 可以离,让父母汗颜, 让朋友不齿, 让社会看笑话, 让(被打断) 徐志摩: 恩师, 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 (梁启超想到背后还有双方的父母,才收住火气) 梁启超: 总之, 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 结婚! 我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 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张幼仪: 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 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林徽因谈徐志摩
我要谈的是诗人之外的志摩。人家说志摩的为人 只是不经意的浪漫,志摩的诗全是抒情诗,这断语 从不认识他的人听来可以说很公平,从他朋友们看 来实在是对不起他。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 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 和优容;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 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的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 情。……在何等情况之下,他理智上认为适当与否, 他全能表几分同情。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 2014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c.沈尹默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三弦
沈尹默
中午的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遮拦, 让他直晒在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 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柳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的细草,都 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的土墙, 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都不能割断。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 着头,他不声不响。
2.早期白话诗的特点 贡献:尝试 特点:平实 不足:想象力不足,缺乏诗味; 诗歌内在韵律不足。
“我头也不回, 汗也不揩, 拼命地爬上山去。”
——胡适《上山》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一)郭沫若的浪漫新诗 1.诗集: 《女神》(1921、8), 《星空》,《前茅》,《瓶》,《恢复》。 《女神》 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 一。(焚旧铸新,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第二编 现代诗歌

(二)《女神》的艺术特点: 1、浓烈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激昂的音调与急骤 的旋律,以及神话的巧妙运用等等,又都同诗人 的“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 相适应,反映了革 命浪漫主义在手法上的长处。 2、个性化: 抒情主人公形象 3、自由精神: 思想的绝对自由 形式的绝对自由
(三)《女神》的意义: 开一代诗风。对狂飚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的表现去”的年光 但时间的经纬里 已织上了“现在”的丝了!
六五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
一三七
一一二
浪花愈大 凝立的磐石 在沉默的持守里 快乐也愈大了。
沉默着罢! 在这无穷的世界上 弱小的我 原只当微笑 不应放言。
代表诗人: 穆旦 杜运燮 辛笛 陈敬容 郑敏 王 佐良 唐祈 唐湜 袁可嘉 金克木 徐迟 李白凤
九叶诗派 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指20世纪中国的 一个现代诗流派,由中国新诗派诗人中九位杰 出的诗人组成,其作品发表于40年代末创办《 中国新诗》等刊物上。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 九叶诗人。 代表诗人: 杭约赫 辛笛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 杜运燮 穆旦 袁可嘉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 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 1928这四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 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 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 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 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通过象征的写作手法来 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在非理 性的心灵世界中认识自我。这种象征主义的 创作原则对后来的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的 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诗人: 李金发 穆木天 王独清 冯乃超
20世纪20年代(五四)诗歌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 母亲~! 诗 母亲,好久以来 哪怕写得不好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但写了好多次 永远也读不到……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只很小的白船儿,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爱和悲哀归去。 还是该选择逃避
再次是诗歌韵味上抹不去的古风韵味。 文怀沙的《听雨》 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 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 胡适《江上》 雨脚渡江来 山头冲雾去 雨过雾亦收 江头看落日
林庚的《风雨之夕》 濛濛的路灯下\看见雨丝的线条\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高楼的窗子里\有人拿起帽子 \独自\轻轻的脚步\纸伞上的声音\雾中的水珠\ 被风打散\指明上清寒的马鬃\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
全诗叙事味儿非常浓。整首诗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叙事片段组 成,最后一节更是以议论、叙事夹杂情感的直抒构成。其"以文 为诗"的特点是突出的。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目录 <<尝试集>>(增订四版) 五年八月四日答任叔永书(代序) 尝试篇(代序二) 四版自序 第一编 蝴蝶 赠朱经农 中秋 江上 黄克强先生哀辞 十二月 五夜月 沁园春.二十五岁生日自寿 病中得冬秀书 “ 赫贞 旦”答叔永 生查子 景不徙篇 朋友篇(寄怡荪,经农) 文学篇 (别叔永,杏佛,觐庄) 百字令(六年七月三夜,太平洋舟中,见月, 有怀) 第二编 鸽子 老鸦 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 新婚杂诗(五首存 一首) 老洛伯(译诗) 你莫忘我 如梦令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关不住了(译诗) 希望(译诗) "应该" 一颗星儿 "威权" 小诗 乐观 上山 一颗遭劫的星 第三编 许怡荪 一笑 (以下为四版增的) 我们三个朋友 湖上 艺术 例外 梦与诗 礼! 十一月二十四夜 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 醉与爱 平民学校 校歌(附谱) 四烈士冢上的没字碑歌(附谱) 死者 双十节的鬼 歌 希望 晨星篇
20世纪20年代(五四)诗歌

再次是诗歌韵味上抹不去的古风韵味。 文怀沙的《听雨》 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 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 胡适《江上》 雨脚渡江来 山头冲雾去 雨过雾亦收 江头看落日
林庚的《风雨之夕》 濛濛的路灯下\看见雨丝的线条\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高楼的窗子里\有人拿起帽子 \独自\轻轻的脚步\纸伞上的声音\雾中的水珠\ 被风打散\指明上清寒的马鬃\今夜的海崖边\ 一只无名的小船漂去了
四、李金发与象征派诗
波特莱尔( 1821 — 1867 ),法国象征主义 诗歌先驱,现代主义创始人之一。
主张把社会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 来表现。诗集取名《恶之花》,正说明诗 人可以从丑恶的事物中创造出美好的东西。
《繁星· 二三》 感悟:以一颗安静的心,等待各种 遭遇。它指引我们走向寻觅真理的远途。 《繁星· 七》 感悟:算命的锣意味着将至的 残酷未 来,茫然的活着的人应该意识到警酷奋起。 《繁星· 五五》 感悟:奋斗、牺牲,是一切成功的 行导,也是一切成功的代价! 《春水· 八二》 感悟:要想真正的体会春色,就要 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才能领 会其中的真味。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 到你的怀里。
2、刘大白(1880---1932)
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
诗集《旧梦》 最好的诗作是歌谣体 的白话诗 《卖布谣》: 歌谣形式,浅显通俗。
3、俞平伯(1900—1990)
《冬夜》 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 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性
4、康白情(1896——1945)
古风的遗留首先表现在诗歌的形态上,五言七言 的句子,出句如口头的表达,平和易懂,抹去了 格律诗的平仄束缚,却也没有乐府诗歌的感觉。 《沁园春》《生查子》这样的词牌名常出现在诗 歌里面,便是古诗形式深刻影响的最佳例子。 其次就是表现在诗歌意象上面。《尝试集》的题 材多是古典意象。比如《赠朱经农》,很容易就 让想到杜甫的《赠卫八处士》,题材是朋友重逢 或惜别这些故事里面惯用的意象。除此之外胡适 写到的题材还有中秋明月、烟雨江州等等。并不 是说古典意象不能入新诗,新诗里面的代表人物 林庚就经常用古典意象,比如江洲、渔火等入诗, 胡适的主要问题是写到古典诗歌惯用的意象便很 难摆脱古典的窠臼,很容易就流于对古人的今化 模仿。到了《尝试集》的第二编,诗人的视野开 阔很多,能入诗的题材意象也有所扩展,这在尝 试上有很大突破。
现代20年代诗歌选读

现代文学(上):20年代诗歌选读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出版的诗集有《尝试集》(1920)、《胡适诗存》(1989)等。
胡适诗歌《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诗歌《人力车夫》警察法令,十八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皆不得为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胡适诗歌《老鸦》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胡适诗歌《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胡适诗歌《威权》“威权”坐在山顶上,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我们要造反了!”奴隶们同心合力,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沈尹默(1883-1971) 1918年1月发表的新诗《人力车夫》《三弦》《月夜》等。
20多首作品多发表于《新青年》沈尹默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沈尹默三弦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天狗》表现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用狂呼、大叫的形式表现,为加强气势用 了大量排比句,诗句、诗节有多有少,旋 律顿挫,整首诗高昂的调子直线上升,非 常有气魄。 • 《女神》语言多用亮、暖的色彩,如《凤 凰涅槃》中反复吟咏“新鲜”、“净朗”、 “华美”、“芬芳”、“热诚”、“挚 爱”、“欢乐”、“和谐”等,映现出了 诗人思想的特点和时代的色彩。
• 1931年9月,陈梦家编选了《新月诗选》选 录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 朱湘、邵洵美、方令孺、林徽因、陈梦家、 方玮德、梁镇、卞之琳、俞大纲、沈祖牟、 沈从文、杨子惠、朱大楠、刘梦苇等十八 位新月诗派诗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比较集 中地体现了新月派的艺术风格。 • 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 后停刊,书店为商务印书馆接收,新月社便 宣告解散。
• 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徐志摩,重要诗人还 有朱湘、饶孟侃、孙大雨、杨世恩、刘梦 苇、于赓虞、方令孺、林徽音、陈梦家、 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等。 •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新月诗 派也开始了第二个阶段。诗歌创作方面徐 志摩、陈梦家等,理论批评有梁实秋等。 • 1931年随着徐志摩的不幸去世,新月诗派 和新月社走向衰落。
• 3)意象特征——雄浑、明丽 )意象特征 雄浑、 雄浑 诗歌创作中意象的选择和创造充分体 现着诗人的个性特征。女神中的诗歌意象, 大多雄浑、热烈、明丽。 如《凤凰涅槃》、《太阳礼赞》、 《地球,我的母亲》、《光海》等等。 • 4)语言特色 节奏韵律激昂、 )语言特色——节奏韵律激昂、高扬,语 节奏韵律激昂 高扬, 言色彩鲜亮、 言色彩鲜亮、明丽 《女神》诗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流泻而 形成的,郭沫若写诗完全凭感情冲动,形 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波,所以《女神》呈现 出一种鼓舞型的节奏。
• 他认为,诗的规律可以分为视觉和听觉两 个方面:“属于视觉方面的规律有节的匀 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 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他说:“越 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 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 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 束缚。”
• 3.闻一多的诗
• 二)艺术形式 • 1.体现五四时代精神,实现诗体大解放 体现五四时代精神, 体现五四时代精神 • 《女神》中的诗歌,自由体诗、诗剧、半 格律体等形式多样,长短不一,完全服从 于情感抒发的需要,情感抒发不受任何形 式的束缚。(早期诗人注重形式的解放和 创造,情感抒发受到极大限制。) • 2.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率真、明朗、壮阔、奔放 率真、明朗、壮阔、 感情基调 率真 读《女神》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诗人 汪洋恣肆的感情宣泄,表现了五四最高潮 时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
郭沫若及其《女神》
(教材86-90页)
•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 1.《反思郭沫若》冯锡刚等著,丁东编,作家出 版社1998版。K825.6/034.15 • 2.《郭沫若自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版。 • K825.6/034.18 • 3.《公正评价郭沫若》,曹剑,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1999版 K825.6/034.9 • 4 .《郭沫若正传》 黄侯兴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1版。 K825.6/034.27 • 5 .《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孙玉石著。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I207.22/111.3 • 6.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谢冕,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I207.25/360.4
• 二、《女神》 • • • •
《女神》出版于1921年8 月,除《序诗》外,共 收诗56首,包括1916至 1921年的诗作。
• 《女神》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充分体现五四时 代精神的新诗集。她以崭新的思想内容、豪放的 自由诗体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现代 诗歌开创了新的诗风,为自由体诗开拓了新的天 地。 • 一)内容 • 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五四运动是由爱国而发起的,爱国和卖国是 那个时代衡量人的一个非常鲜明的标准。《女神》 中郭沫若以他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气质,怀着 一颗强烈爱国的赤子之心,反映出对祖国深沉、 真挚的爱。 如《炉中煤》,用炽燃的煤来比喻自己对祖 国的爱,爱的感情超乎寻常。
徐志摩:《吸烟与html 小提琴独奏《圣母颂》 (舒伯特)
• 徐志摩一生先后出版四部诗集—— • ①《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1925年8月自费出版,收1922年-1925年诗作 55首。1928年删改后去掉15首,另加1首《恋爱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沙扬娜拉》删去1- 17节留第18节。这部诗集充满了诗人的理想主义 和乐观情绪。 翡冷翠的一夜》 ②《翡冷翠的一夜》 1927年9月,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全集分两 辑,共收入42首诗,其中有译诗7首,是1925年 -1926年的创作,“翡冷翠”是意大利文佛罗伦 萨的音译,这时的创作流露出颓唐失望的叹息, 另外记录了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恋情。
新月诗派
•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 1.《闻一多新论》,苏志宏,中央编译出版 , 1999版。I206.6/4430 • 2.《闻一多传》,闻黎明,人民出版社1992版。 K828.6/312 • 3.《徐志摩自传》,吴福辉,钱理群主编,江苏 文艺出版社1998版。 K825.6/240.3 • 4.《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 间》,刘介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 K825.6/240.8
• 三、《星空》等。 星空》 • 教材90页。《天上的街市》。
冯至
冯至, (1905-1993), 冯至, (1905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河北涿州人。 河北涿州人。现代诗 翻译家。 人,翻译家。
• 冯至12岁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 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 1921年暑假考入北京大 学,1923年参加文艺团体浅草社,1925年与陈翔 鹤、杨晦、陈炜谟创立沉钟社(《沉钟》之名, 借自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名剧《沉钟》,以剧中人 铸钟者亨利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勉。1927年出版第 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 《北游及其他》。这一时期的诗作感情真挚,表 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旋律舒缓 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 重点阅读 重点阅读: • 1.闻一多名作欣赏/ 王富仁主编. I206.6/1320.2 • 2.徐志摩名作欣赏 / 谢冕主编 I206.6/360
• •
1.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北京的新月 社。先以聚餐会形式出现,后来发展为俱 乐部。参加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 余上沅、丁西林、林徽因等人。社名是徐 志摩依据泰戈尔诗集《新月集》而起的, 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 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 • 1926年4月, 《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撰 稿人多数为新月社成员,或主要是新月社 成员。形成以徐志摩、闻一多、朱湘为代 表的新月诗派。
4.徐志摩的诗 •
徐志摩和张幼仪
陆小曼 林徽因
徐 志 摩 墓
徐 志 摩 墓
• 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宁人)是新月派的 代表性诗人,中国新诗格律化的主要实践者和诗 美的执着追求者。他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历 程,诗风柔美秀丽、音节和谐、构思精巧,为20 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简介) •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拨动的, 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 桥。”
• (郭沫若诗歌风格的形成受到美国诗人惠 特曼《草叶集》巨大的影响。当郭沫若接 触《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 动发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 积”在那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 火的方式”,以致使郭沫若“那时候差不 多是狂了;”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 的旧套摆脱干净的诗风,和“五四”时代 的狂风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他彻底地为 “惠特曼那雄浑的豪放宏朗的调子所动 了”。)
• 2.彻底的破坏和创造精神,表现了五四时代 彻底的破坏和创造精神, 彻底的破坏和创造精神 最强音 • 怀着创造新世界的思想向旧世界宣战, 要冲破一切旧思想、旧道德的束缚。郭沫 若用大喊大叫,金鼓齐鸣,烈火燃烧的方 式,向旧社会宣战,破坏旧的一切,包括 旧我,然后创造个新我,创造个新世界, 如《凤凰涅槃》、诗剧《女神之再生》等。 • 3.高大的自我形象 高大的自我形象(教材87-89) 高大的自我形象
• • • • •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 史学 家、古文字学家。原 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 克昂等。
郭沫若(1892-1978)
• 一、生平创作简介 生平创作简介 • 二、诗歌主张 1)“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反对理性化,强调诗的 抒情性。 2)“诗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与“诗是写出来的,不 是做出来的”:反对任何的形式的约束。强调诗 的内节奏:情绪的自然消长。 需要指出的是,郭沫若一方面把“诗体大解放” 推向极至,另一方面确立了情感 情感在诗歌中的主导 情感 地位,明确了诗和散文的根本区别,在抒情性的 基础上真正开始了新诗的建设。
• 们自身灵里以及周遭空气里多的是要求投 胎的思想的灵魂,我们的责任是替它们构 造适当的躯壳,这就是诗文与各种美术的 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我们信完美的形 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 。 • 闻一多在1926年5月13日《诗的格律》一 《诗的格律》 文中更具体地阐述了新格律诗的美学原 则——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1)音乐的美(音节) )音乐的美(音节) 2)绘画的美(辞藻) )绘画的美(辞藻) 3)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在《晨安》中,一口气向祖国,向全世界道出了 二十七句晨安。 • 《黄浦江口》,调子柔和、甜美、感情真纯而 亲切。 • 《上海印象》,从梦中回到现实,与上面的诗 对照,可以看出郭沫若对祖国的爱强烈又深沉, 他为祖国的觉醒而欢欣,又为祖国的黑暗而痛苦。 • 《湘累》,写屈原——爱国的化身。 • 《棠棣之花》,歌颂聂政、聂嫈姐弟俩为国为 民慷慨献身的精神,是对黑暗的控诉,也是五四 献身精神的折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