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合集下载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交卷时间:2017-02-16 08:52:05一、单选题1. (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A.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B. 东北平原地区C. 长江流域山地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纠错. 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2. (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小循环为主B. 半气相型C. 生物小循环无口D. 总量无限纠错. 得分:5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3. (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B.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纠错. 得分:5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4. (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A.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B.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纠错. 得分:5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5. (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C. 技术性强D. 商品率高纠错. 得分:5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6. (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B. 东北平原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A .解析..7. (5分)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

A. 甜菜B. 大豆C. 冬小麦D. 亚麻纠错. 得分:5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8. (5分)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E及
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总量无限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半气相型
2.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D)。

a 合理灌溉
b 硝化抑制剂
c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d 多施有机肥
3.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C)。

a 淋失
b 挥发
c 作物吸收
d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
4.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A)。

a 土壤矿质分解
b 土壤固定
c 土壤的淋失
d 土壤的冲刷
5.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6.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C)。

a 植物固氮
b 人工固氮
c 微生物氮转化
d 非生物固氮
7.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D)。

a 持续性受威胁
b 典型沉积型循环
c 生物小循环为主
d 磷循环是双向循环
8.下列关于沉积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循环缓慢,不受干扰,成为”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大
b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耕作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A、大豆B、棉花C、玉米D、油菜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A、一年三熟B、四年三熟C、一年一熟D、两年二熟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A、玉米B、小麦C、饲料D、油菜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A、1。

0以下B、1—1。

5C、1。

5—4.0D、4。

0以上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A、西南高山地区B、华南地区C、四川盆地D、江淮平原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A、玉米B、辣椒C、水稻D、小麦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A、氮循环B、磷循环C、钾循环D、硫循环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A、禾本科B、茄科C、豆科D、十字花科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高粱D、玉米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油菜-稻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A、西瓜B、水稻C、烟草D、甜菜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A、木薯B、水稻C、玉米D、小麦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 C 】A、1个B、2个C、3个D、4个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A、小麦B、马铃薯C、大豆D、甘蔗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C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17、翻耕的缺点是【 C 】A、松碎土壤B、翻转耕层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D、翻埋杂草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A、水稻B、玉米C、橡胶D、高粱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A、3个B、6个C、9个D、12个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D】A、豌豆+蚕豆B、白菜+青菜C、葱+蒜D、玉米+大豆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更新

2015春中国农业大学《耕作学》在线作业_D及满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C)。

a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 减少风蚀水蚀c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d 降低生产成本2.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D)。

a 免耕播种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覆盖d 耙地3.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C)。

a 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b 地温下降c 易造成水土流失d 长期土壤变紧实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B)。

a O2b CO2c COd N25.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B)。

a 重金属b Pc Nd K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直接进入食物链b 总量无限c 循环不充足d 循环快而均匀7.以下哪项不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所带来的后果(C)。

a 全球气候变暖b 季节不变c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d 干旱加剧8.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B)。

a N2、NO、N2Ob N2O、CH4、CO2c CH4、O2、N2Od CO、CO2、O2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10.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D)级。

a 三b 五c 六d 四二判断题1.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

Aa 正确b 错误2.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Ba 正确b 错误3.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任务,主要包括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效益问题与生态问题。

Aa 正确b 错误4.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

Aa 正确b 错误5.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区是复种指数最高的一个分区。

Ba 正确b 错误6.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持久原则。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释名词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

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

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

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

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精品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精品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020年耕作学_在线作业_1

2020年耕作学_在线作业_1

耕作学_在线作业_1交卷时间2020-10-08 11:32:03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1.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有()。

(5分)玉米小麦西瓜大麦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2.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5分)K重金属NP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3.我国小麦优势区主要分布在()。

(5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5分)长日照作物南移,发育提前长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短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短日照作物南移,发育延迟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5.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

(5分)微生物氮转化非生物固氮植物固氮人工固氮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6.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我国耕地的红线是()。

(5分)16亿亩18亿亩15亿亩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7.下列作物哪些属于我国华北平原适宜种植的作物()。

(5分)橡胶、水稻、油菜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冬小麦、甘蔗、甜菜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8.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

(5分)长期土壤变紧实地温下降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易造成水土流失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9.下列物质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

(5分)矿产人类水资源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10.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5分)水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均很充足水资源紧缺,特别是人均资源量十分紧缺我国水资源资源季节和年际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二、判断(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1.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结构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耕作的基本方法?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D3. 土壤耕作的深度通常是多少?A. 5-10厘米B. 10-20厘米C. 20-30厘米D. 30-40厘米答案:B4. 土壤耕作的最佳时期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7.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8.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9.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通气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0. 土壤耕作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侵蚀B. 减少土壤侵蚀C. 保持土壤侵蚀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1. 土壤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 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C. 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2. 土壤耕作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盐分B. 减少土壤盐分C. 保持土壤盐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3. 土壤耕作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pH值B. 减少土壤pH值C. 保持土壤pH值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D14. 土壤耕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养分B. 减少土壤养分C. 保持土壤养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5. 土壤耕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土壤生物多样性C. 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ABCD2. 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ABC3.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增加作物抗病能力答案:ABCD4.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D5.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6.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7.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本科)》15秋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80分。


V
1.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满分:4分
2.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
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养分。

满分:4分
3.16.轮作减轻作物虫害的主要生物原理是害虫具有()。

A.寡食性;
B.专一性;
C.伴生性;
D.广谱性。

满分:4分
4.18.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属于保土耕作的是()。

A.深松耕;
B.翻耕;
C.中耕;
D.免耕。

满分:4分
5. 1.()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A.种植制度;
B.耕作制度;
C.土壤耕作制度;
D.养地制度。

满分:4分
6.15.在下列作物中,属于养地作物的是()。

A.禾谷类;
B.油菜;
C.薯类;
D.豆类。

满分:4分
7.19.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A.深松耕;
B.耙地;
C.中耕;
D.翻耕。

满分:4分
8.12、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
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空间。

满分:4分
9.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A.前提;
B.保障;
C.基础;
D.目的。

满分:4分
10.11.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A.玉米||马铃薯;
B.小麦/玉米;
C.大麦×豌豆;
D.稻—稻—稻
满分:4分
11.9.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立体种植的模式是()。

A.马铃薯套作玉米;
B.垄稻沟鱼;
C.玉米间大豆间蘑菇;
D.稻田生态养鸭。

满分:4分
12. 4.我国光资源的特点之一是()
A.纬度北高南低;
B.纬度北低南高;
C.经度东高西低;
D.海拔低高高低。

满分:4分
13.6.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
A.水稻;
B.小麦和玉米;
C.油菜;
D.棉花。

满分:4分
14.14.在下列作物中,忌耐连作的作物是()。

A.马铃薯;
B.小麦;
C.水稻;
D.玉米。

满分:4分
15.20.翻耕的主要工具是()。

A.有壁犁;
B.无壁犁;
C.深松铲;
D.钉齿耙。

满分:4分
16. 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满分:4分
17. 5.气候生产潜力(YLTW)、光合生产潜力(YL)、土壤生产潜力(YLTWS)和光温生产潜力(YLT)的大小顺序()。

A.YLTW≥YL≥YLTWS≥YLT;
B.YL≥YLTW≥YLTWS≥YLT;
C.YL≥YLT≥YLTWS≥YLTW;
D.YL≥YLT≥YLTW≥YLTWS。

满分:4分
18.17.减轻作物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轮作方式是()。

A.作物轮作;
B.复种轮作;
C.水旱轮作;
D.换茬式轮作。

满分:4分
19. 2.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不同,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
A.作物单产;
B.作物品质;
C.作物的抗病性;
D.耕地年产量。

满分:4分
20.8.下列种植方式中,充分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主要是()。

A.间作;
B.轮作;
C.连作;
D.净种。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V
1. 1.农业生产具有()特点。

A.强烈的地域性
B.明显的季节性
C.生产的连续性
D.管理的高效性
满分:4分
2.8.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包括()。

A.充分利用资源
B.减轻病虫草害
C.调节土壤肥力
D.提高劳动生产率
满分:4分
3. 6.间套作的增产原理包括()。

A.充分利用生产季节
B.充分利用光能
C.改善通风条件
D.边行优势
满分:4分
4. 4.根据作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下列作物属于喜水耐涝型的是()。

A.水稻
B.高粱
C.甘薯
D.谷子
满分:4分
5. 3.作物布局的依据是()。

A.满足社会需求
B.作物生态适应性
C.符合社会经济条件
D.作物布局技术的可操作性
满分:4分
得分9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