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二上学期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初二上学期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初二上学期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初二上学期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 .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 .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 .不受力

D .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2.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

A .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B .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

C .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上去

D .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

3.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 乙>p 甲>p 丙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p p p >>甲乙丙

D .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乙=F 甲=F 丙

4.如下图所示,甲物重5 N ,乙物重3 N ,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0 N

B .5 N

C .2 N

D .3 N

5.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6.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7.如图某个密封容器装满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由甲图倒置到乙图后,关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1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2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减小、p2增大B.p1增大、p2不变

C.p1、p2都增大D.p1、p2都减小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

B.锅炉水位计

C.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

D.乳牛自动喂水器

9.下列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纸片托住水B.橡皮膜外凸

C.U型管中液面相平D.手指夹住铅笔两端

10.如图,关于液体中a、b、c、d四点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压强最大

B.b点的压强最大

C.c点的压强最大

D.d点的压强最大

11.烟台南站是高铁站,在其站台与铁轨之间设有安全线。动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有可能被吸进铁轨,发生危险。因此,在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以确保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原因是动车通过时,乘客与动车之间()

A.空气流速比外侧慢,压强增大

B.空气流速比外侧快,压强增大

C.空气流速比外侧慢,压强减小

D.空气流速比外侧快,压强减小

12.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和重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C.相对较小的力可以产生相对很大的压强

D.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

13.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a、b、c、d所示的各种形变。则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__和图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_和图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的是图______和图______。

14.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______N。

15.泸州云龙机场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如图所示。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甲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______(选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乙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______(选填“等于零”或“不等于零”)。如果乙传送带上的行李随传送带向下做匀速运动,则行李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

16.如图所示,MQ是相同水平地面,物体在M点受到5N的水平推力,推不动;增大推力为10N,仍然推不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N。增大推力使物体开始运动,当运动到N点时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到推力为12N。到达P点时,撤去推力,施加8N水平向左的拉力,物体最后静止在Q点。请问物体在PQ段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_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一辆小车正在向右行驶,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看到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在做_____(选填“加速”、“勻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若此时小球受到的所有力消失,相对于地面将会_______(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18.“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首歌曲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唱,歌词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③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所受到重力和水对它的浮力是一对____力。

19.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________,轮船满载时,船和货物总重9.8×104 N,则船在海洋航行所受浮力是________N,轮船的排水量是_________t。一艘轮船空载时的排水量是2100 t,满载时的排水量是5000 t,轮船自身质量是________t,它最多能装质量为____________t货物。

20.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2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20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N.

21.篮球表面的凹凸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__________的;小朋友击篮球时手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篮球具有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人在步行前进时的情景.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填“前”或“后”)的,此摩擦力是____________(填“动力”或“阻力”).鞋底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三、作图题

23.如图是静止在斜面上盛水杯中的小球。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的示意图。

(_____)

2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25.如图,小球重3牛,处于静止状态,试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力的图示。

(____)

四、实验题

26.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图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

27.35.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弹簧下悬挂50 g的物体,物体静止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N。

(2)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线______。

(3)弹簧的伸长量为3.5 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

(4)由图线得出,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

28.图所示是小李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滑块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进入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观察记录滑块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大小。

下表是小李组的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接触面滑块受到摩擦力大小(大、较大、

小)

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s/cm

毛巾大9

棉布较大21

玻璃小39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滑块运动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

(2)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则滑块将会__________(选填“停止”或“一直”)运动下去;或者说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理,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处于__________状态。

(3)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__________的单位。

29.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的仪器叫微小压强计,当橡皮膜不受压力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

____,当橡皮膜受到压力时,U形管会出现高度差。使用这个仪器时,U形管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将橡皮膜放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存在________。如果把橡皮膜放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没有出现高度差,在这两个故障中:①橡皮管漏气;②橡皮管不通气,可能的故障是________;

A.① B.② C.①②

(3)将水中橡皮膜的探头朝向不同方向,比较图2中A、B、C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深

度处_____的压强相等;

(4)小明将压强计放入甲乙两种溶液中,现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甲液体的密度____乙液体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0.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长木板表面木块放置方式拉动木块的个数弹簧测力计示数/N

①较粗糙平放1 1.5

②较粗糙平放23

③较光滑平放2 1.6

④较光滑竖放2 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实验序号②③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发现用如图乙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时,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4)图乙的某次实验中,在水平拉力F=5N作用下,木板水平向左运动,同时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故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故D是错误的.所以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故选C .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是否存在取决于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C

解析:C 【解析】

力对物体是做功的条件是1、力2、力度方向上通过距离,符合条件的只有C

3.A

解析:A 【详解】

A .由于小球在丙中悬浮,故

ρρ=丙物

在乙容器中漂浮,故

ρρ乙物>

在甲中下沉,故

ρρ甲物<

三种液体密度关系

ρρρ甲乙丙<<

故A 选项正确;

B .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 相等,由于乙液体的密度最大,甲液体的密度最小,根据 P ρgh =可知,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甲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B 错误;

C .开始时

甲乙丙V V V ==

放入小球后,甲、丙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则剩余液体体积

V V =甲丙

由于ρρ甲丙< ,故

m m 甲丙<

重力

G G 甲丙<

乙液体溢出的最少,故剩余液体体积V 乙最大,又因为ρ乙 最大,所以乙的质量最大、重力最大

G G G 甲丙乙<<

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小球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

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根据

F

P

S

=得

P P P

乙丙甲

>>

C选项错误;

D.由图知,小球在丙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故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F F F

=

乙丙甲

D选项错误。

故选择A。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乙物体给弹簧测力计向右的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就会给甲物体一个向右的3N的拉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甲物体就要给弹簧测力计一个向左的3N的拉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相当于测量右端拉力的大小,所以显示3N.故D正确.

【点睛】

将弹簧测力计的左端看成是拴在固定物体上,则弹簧测力计就是测右端拉力的.右端乙物体重3N,所以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3N拉力,示数为3N.

5.C

解析:C

【解析】

A、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工具,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就是它的量程,故B正确;

C、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C.

6.D

解析:D

【详解】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可能两车运动状态相同,A错误;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可能对地向西行驶,另一辆车静止不动;或他的车静止不动,而另一辆车向东运动;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启动,也可能向东减速,C错误;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由于甲上细下粗,容器中装满水;

(1)正放和倒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水和容器总重,所以

F 1=F 2

由于受力面积变小,由F

p S

=

可得,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p 1增大; (2)因为容器内装满水,将容器倒放,水的密度不变,深度h 不变,由p =ρgh 可得:p 2不变。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8.C

解析:C 【详解】

A .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本选项符合题意;

D .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A 【详解】

A .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出,是因为大气压支持着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故A 符合题意;

B .橡皮膜向外凸出,是因为管中的水给橡皮膜一个向下的压力,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 不符合题意;

C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 不符合题意;

D .图中,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压力相同,由于右手的受力面积小,铅笔对右手的压强大,所以右手感到疼,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B

解析:B 【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a 、c 两点的深度相同,b 、d 两点的深度相同,但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根据公式p gh ρ=可知,a 点的压强大于c 点的压强;b 点的压强大于d 点的压强;又因为b 点的深度大于a 点的深度,所以b 点的压强最大。 故选B 。

11.D

解析:D

本题考查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详解】

动车进站时,乘客与动车间的空气由于动车的运动而变快,而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D说法正确,ABC说法都不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当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压力由重力引起F=G;但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如向墙上按图钉的压力与重力无关),但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所以AB错误;

C.根据压强公式

F

p

S

可知,压力相对较小,如果受力面积更小,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压

强,故C正确。

D.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3.(a)(b)(a)(c)(a)(d)

【解析】

【详解】

(1)(a)(b)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力越大,力的作

解析:(a)(b)(a)(c)(a)(d)

【解析】

【详解】

(1)(a)(b)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a)(c)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的关系,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a)(d)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的关系,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14.12

【详解】

[1]由于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B保持相对静止,A、B之间没有摩擦力,故此时木块B所受摩擦力为0N。

[2]由于均是推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推力等于

解析:12

【详解】

[1]由于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B保持相对静止,A、B之间没有摩擦力,故此时木块B所受摩擦力为0N。

[2]由于均是推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推力等于动摩擦力,动摩擦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压力有关,对比甲、乙两图,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则动摩擦相同,故推力相同,为12N。

15.等于零不等于零向上

【详解】

[1]甲传送带上的行李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假设行李在水平方向会受到摩

解析:等于零不等于零向上

【详解】

[1]甲传送带上的行李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假设行李在水平方向会受到摩擦力,那它在水平方向肯定会受到另一个力和摩擦力平衡,但我们找不到这个力的存在,所以假设不成立,即甲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为零。

[2]乙传送带上的物体会受到重力和传送带对其的支持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支持力的方向和传送带垂直向上,也就是说重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并不相反,所以这两个力不能平衡,而乙传送带上的行李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行李肯定会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在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下,行李处于平衡状态。

[3]乙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该行李有沿传送带向下运动的趋势,而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由此可知行李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沿传送带向上的。

16.12 水平向左

【解析】

【详解】

[1]增大推力为10N,仍然推不动,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推力为10N;

[2]当运动到N点时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

解析:12 水平向左

【解析】

【详解】

[1]增大推力为10N,仍然推不动,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推力为10N;

[2]当运动到N点时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12N;到达P点时,撤去推力,施加8N水平向左的拉力,物体仍然继续向右运动,物体的压力没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12N;

[3]到达P点时,撤去推力,施加8N水平向左的拉力,物体仍然继续向右运动,所以物体在PQ段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17.加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车速变快,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小

解析:加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车速变快,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小球要向后运动,所以图中汽车在做加速运动。

第二空.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右上方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所以小球受力不是平衡力。

第三空.小球是运动的,若小球在此时所有力同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则小球相对地面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18.相互运动状态平衡

【解析】(1)船桨向后划水,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力,因此船向前运动,该现象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船受力运动

解析:相互运动状态平衡

【解析】(1)船桨向后划水,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力,因此船向前运动,该现象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船受力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因为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受重力和浮力作用,因此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①相互;②运动状态;③平衡.

19.质量9.8×104 9.8 2100 2900

【解析】(1)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质量;轮船满载时,船和货物总重9.8×104N,由于轮船漂浮,所以其受到的浮力:F浮=G船总

解析:质量9.8×1049.821002900

【解析】(1)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质量;轮船满载时,船和货物总重

9.8×104N,由于轮船漂浮,所以其受到的浮力:F浮=G船总=9.8×104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轮船排开水的重力:G排=F浮=9.8×104N,由G=mg可得,该轮船的排水量:

(2)轮船空载时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G轮船=F浮=G空排,所以,则m轮船=m空排=2100t (即轮船自身质量等于空载时的排水量),最多装的货物质量:m货最多=m满载-m 轮船=5000t-2100t=2900t.

故答案为:质量,9.8×104,9.8,2100,2900.

20.20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20N;则物体A受到拉力为20N;又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

解析:20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20N;则物体A受到拉力为

20N;又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大小也是20N;拉力F=2f=2×20N=40N.

21.摩擦(摩擦力)相互惯性

【解析】

【详解】

篮球表面的凹凸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是物体保

解析:摩擦(摩擦力)相互惯性

【解析】

【详解】

篮球表面的凹凸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小朋友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

22.前动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1)人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向前;这是人能够前进的原因,故该力对于人前进来说是动力;

(2)鞋底表面制成

解析:前动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1)人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向前;这是人能够前进的原因,故该力对于人前进来说是动力;

(2)鞋底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鞋与地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故答案为前;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三、作图题

23.

【解析】

【详解】

小球静止在斜面上的盛水杯中,此时小球受重力G和浮力F浮,它们是一对平衡力,题中只要求画浮力的示意图,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

24.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的,如上图所示.

【考点定位】力的示意图

25.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在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两个力大小影响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26.弹簧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

【解析】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是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出一种测量力的仪器叫做弹簧测力计;图中的数据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从数据可得当钩码质量等于300g后,弹簧不在伸长,而不挂钩码时弹簧有一定的长度,所以答案选B。

27.5 1.75 正比

【解析】解答:(1)弹簧受到的拉力G=mg=0.05kg×10N/kg=0.5N.

(2)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绘制出图象如下:

(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所以当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 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1.75N;

(4)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定限度内,各点的位置在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上。因此由此实验可得: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点睛:(1)根据G=mg可求得弹簧受到的拉力;(2)横坐标表示钩码对弹簧的拉力,纵坐标表示弹簧的长度,用数学上的描点法可以画出弹簧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象;(3)该实验探究的是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拉力每增加

0.5N,弹簧伸长1cm,然后可求得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4)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8.小大(远)一直静止牛顿力

【详解】

(1)[1][2]分析斜面滑块实验结果知道,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运动的距离越大。

(2)[3]进一步推理知道,如果运动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则滑块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一直运动下去。

[4]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会保持原来的静止

状态。

(3)[5][6]牛顿总结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29.相平不是压强C向各个方向小于

【解析】

【详解】

(1)当微小压强计橡皮膜不受压力时,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相平;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和空气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

(2)将橡皮膜放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将橡皮膜放入水中时,若U型管内液面没有高度差,则可能是橡皮管漏气或橡皮管不通气;

(3)将水中橡皮膜的探头朝向不同方向,如图2所示,比较图A、B、C可知,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相同,则液体内部压强相同,这说明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由图3可知,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金属盒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压强相同,又因为金属盒在甲液体中深度大,根据p=ρgh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乙液体的密度大。

30.二力平衡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不 2.2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通过拉力来间接测量摩擦力,所以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②③两次实验控制了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不变,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结果为在越粗糙的木板表面运动时,拉力越大。则结论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乙装置中,拉动长木板,木块会随长木板一起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当弹簧测力计拉力与长木板给木块的摩擦力相等时,木块就会保持静止,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可以从弹簧测力计示数读出。因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拉动下面的长木板时,不一定要匀速拉动。

(4)由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就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所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2.2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