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43张PPT)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共43张PPT)

3.试举例说明这两篇短文中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 作用。
(1)举例子: 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 龙无处不有》中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 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
(2)打比方: 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 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 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 写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6)介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 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 ,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 直在寻找证据。
第二部分 (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证明造成 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问题探究
这一假说此前一直为科学家们所争论。有的科学家说 它是无稽之谈,而有的科学家寻找证据,积极证明它的正 确性。比如,今天我们要学到的——《恐龙无处不有》, 就与之有关。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 2.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
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出作者 思考问题的轨迹。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 领域之间 是紧密相 连的
地球的其他大陆发现恐龙化石
证明
恐龙无处不有
“板块构造”
恐龙不会迁移
理论
大陆漂移
3.“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哪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
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
板书设计
恐 龙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证明的材料
2.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是如何证明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02.说明对象
本文的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 那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板块构 造”理论或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一个强 有力的证据。
03.说明顺序
1、梳理本文的说明思路 2、概括本文的说明顺序 3、《恐龙无处不有》这篇短文在哪两个 科学领域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1.梳理《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思路。
• 在作者看来,“撞击说”和“火山说”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研 究它们的另一个意义是,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 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 旦面临这种事件,我-14段,思考:斯石英具有什么特性? 斯石英是如何形成的? • 师生讨论,明确:
04.说明方法
小组讨论:《恐龙无处不有》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 用?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04.说明方法
示例一:例如,在1989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鸟臀目恐龙。
•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在南极海岸附近也有恐 龙化石,为下文提出“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这 一问题做铺垫。
鸟臀目恐龙
7、文章最后一句“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 该是撞击”,作者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师生讨论,明确:
• 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下,会变为极为致密的斯石英,如果在 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由此可以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 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主要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机器人系列”等 科幻文学作品。 “基地系列”对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激起了20世 纪70年代的外太空题材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是乔治·卢卡斯的杰作《星球大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完美版49页PPT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完美版49页PPT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完美版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精读细研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 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
“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是科学术语,括号里的内 容是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帮助读者明白二氧化硅为何 物;另外也强调了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 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精读细研
具体有力地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 问题提供了答案,解开了许多地质之谜。
赏析下列语句。
(1)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大约”一次能 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示推测,在文中指“最后一次完整的泛 大陆”形成于2.25亿年前是目前的一种推断,并不确定,如 果删去,就表示“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一定是在2.25 亿年前形成的”表达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阿西莫夫
学习目标 1 把握两篇短文作者阐述的事理,梳理
两篇短文的说明思路。
2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品读语言, 感受科学小品的特点。
3
培养科学思维,运用万物互联激发爱 好、探索科学的兴趣。
阿西莫夫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 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 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 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之一, 也是科幻小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 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驮”字,形象地描绘出大陆漂移的情形,使抽象 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
自读任务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 (3)深入阅读,分析文章涉及了哪些领域,是如何关联的。 方法提示: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联系中心话题, 做出正确判断。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实用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实用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合作探究
比较本文与《恐龙无处不有》的异同。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 从探究斯石英的分布推断恐
说明内容 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造成的
都是逻辑顺序,运用“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 说明顺序 证观点”的顺序。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精读细研
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和人
类的命运。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 难(如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所以我们需要尽 可能多地了解这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旦将来我 们遇到此种灾难,就可以采取某些应急措施。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精读细研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 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高压状态……
“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是科学术语,括号里的内 容是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帮助读者明白二氧化硅为何 物;另外也强调了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 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新疆域》。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 写成此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ppt课件完美版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 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辩证分析
对于复杂问题,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内 在联系。
实践验证
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决策的正确 性和可行性。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阿西莫夫其他经典作品推荐
《基地系列》
这是阿西莫夫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人类在银河系建立基地以保护人类文明的故事。该系列包括《基地》、《基地 与帝国》、《第二基地》等多部作品,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历史背景。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关系思考
1 2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阿西莫夫在短文中通过描述科技产品的出现和普 及,展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科技的双刃剑效应 虽然科技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但也给人类带来了 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
3
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关联
对未来社会的担忧
虽然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但阿西莫 夫也表达了对一些潜在问题的担忧, 如技术失控、人类精神生活的匮乏等。
跨学科知识融合在文本中展现
文学与科学的融合
阿西莫夫作为一位科幻作家,其 作品中融合了丰富的文学和科学 元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 入的科学分析,引导读者思考人
类面临的现实问题。
历史与未来的交织
对现代科幻文学和影视 产业有深远影响
科幻小说特点及价值
01
02
03
04
以科学为基础,通过想象和推 测构建未来世界
探索科技对社会、人类和宇宙 的影响
激发读者对科学和未来的好奇 心和思考
具有文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 方面的价值
短文创作背景及意图
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科技飞速发 展时期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82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82张)
奖项。
作品概述
科幻小说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以科学为依 据,想象丰富,情节曲折。代表 作包括《基地》系列、《机器人 》系列等。
科普作品
阿西莫夫也致力于科普写作,其 作品通俗易懂,将高深的科学原 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深受读者 喜爱。
文学地位及影响
文学地位
阿西莫夫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 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未来世界的探索
阿西莫夫短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 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世界,包括星际旅 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等。这 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望。
未来面临的挑战
尽管未来充满希望,但阿西莫夫也提 醒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如资源 枯竭、环境恶化等。这促使我们思考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创造一个更美好 的未来。
阿西莫夫认为心理史学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规划未来,减少历史的重复和错 误。
心理史学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因此需要高度的科 学和技术支持。
基地概念
基地是人类在银河系中建立的殖 民地,目的是保存和传播人类的 文化和技术,以防止人类在未来
的灾难中灭绝。
基地建立在尽可能远离人类文明 的地方,以避免与外界的接触和
冲突。
基地的居民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培 养的,他们拥有高度的智力和技 术水平,以保持基地的独立和繁
荣。
05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
01
02
03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即设置悬念,引 发读者好奇心,然后逐步 揭示谜底。
多线叙事
文章同时展开多个故事线 ,最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使情节更加丰富和复杂 。
伏笔与照应
作者精心设置伏笔,使故 事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 时前后照应,增强文章的 整体性。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26张ppt)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26张ppt)

1.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 文回答) 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 击,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 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 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而导致了恐龙 的灭绝。
2.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和“火山说”
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 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 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 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 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一旦面临 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
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 证据。
自读研究
请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仔细阅读文章: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文章 得出了怎样的推论? 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 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
间不 是同 紧科 密学 相领 连域 的之 (总起)
3.“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
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
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
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
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的灭亡
1.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 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自读研究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有恐龙不会迁移大陆漂移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总起具体说明板块构造学说成立总结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由此推断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本文依据的事实证明了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 个人思考三分钟,解决1、2题。 后5分钟小组讨论3、4题,组内争取形成共识答案。
1、结合参考书,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积累重点生字词。 2、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概括段意;说一说本文的写作顺 序。 4、阅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 什么问题?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 逻辑顺序 科学知识层层剖 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 释清楚。
说明方法
举都例采子用、了作多比种较说、明打方比法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语言
准确简练 浅显易懂
主题思想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 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 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 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 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 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阅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 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 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 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 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 各地。
阅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恐龙
板块理论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生物学 不同科学领域
地质学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 域产生影响。”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主旨:
本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试试, 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文章说明了不同 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 新的结论或得到新的结论。
三、三读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品味文章语言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 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 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 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 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 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四、探究主旨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 布、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形体撞地球 导致了恐龙灭绝。
4、探究本文主旨 5、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 思想几个角度对比两篇文章。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 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
1、初读课文,独立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请找出来?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根据是什么? 3、三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
这种撞击。 (2)即非常纯的沙子。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 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说明方法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 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 说明了在南极海岸附近发现恐龙化石令人信 服,同时也为下文提出问题做了铺垫。
你还找出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探究文章主旨
•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
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
“撞击说”。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由果到因 逻辑顺序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撞 击 说
火山说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 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 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 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 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 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 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 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 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地震
火山爆发
海啸
龙卷风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 2、理解说明内容、分析说明顺序 3、探究文章主旨 4、从不同角度对比两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文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文艺的方法
自学指导: 个人思考三分钟,解决1、2题。 后5分钟小组讨论3、4题,组内争取形成共识答案。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 自己在迁移。
阅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 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 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 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 个板块下面俯冲。
阅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 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异齿龙
三 角 龙
鸭嘴龙
霸王龙
恐龙无处不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参考书,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识记生字 词。 2、理解说明内容、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文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文艺的方法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 出说明内容。
分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 结束全文。
二、说明顺序: 逻辑
发现问题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 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 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 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 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 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褶皱(zhězhòu)劫难 (jié) 追溯 (sù) 鸟臀目(tún) 地壳(qiào) 陨石 (yǔn) 天衣无缝 (fèng)
致密 (zhì) 潮汐 (xī)
一、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二、分析文章结构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 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 在。
三、三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 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 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三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 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 硅”。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 的过程。 5、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6、探究文章主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选自《新疆 域 》,作者阿西莫夫 (1920—1992),美 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 科学幻想小说家。他 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