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菌的检验--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简要)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常用消毒剂均能于短时间内将其杀死。芽孢抵抗
力较强,在干燥背光处可存活40年以上。煮沸1h 或干热140 ℃3h可杀灭芽孢,对碘敏感。
五、抗原结构
(一)结构抗原
1.荚膜抗原:多肽,仅见于有毒菌株,与毒力和抗吞噬有关 2.菌体抗原:多糖,与细菌毒力无关。性质稳定,经加热煮沸
甚至高压蒸汽处理,抗原性不被破坏。 在病畜皮毛或腐败脏器中经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 应形成环状沉淀,称为Ascoli 反应。
无芽孢
有芽孢
有荚膜
二、培养特性
本菌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严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
长,若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菌落多为圆形、
光滑、隆起、灰白色的圆屋顶样,也可形成圆盘形、边
缘成锯齿状、表面有辐射状条纹的大菌落。
生长非常迅速,快速移植法可帮助此菌的分离。
厌氧肉肝汤中培养,呈均匀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与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无关。
四、微生物学诊断
一般不需微生物学诊断。如有特殊需
要,可采取创伤部的分泌物或坏死组
织进行细菌学检查。
五、免疫防治
主动免疫预防可用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用于紧急预防
复习思考题
1.炭疽杆菌的主要培养特性有哪些? 2.如何进行炭疽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3.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多为腐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和灰尘中,如
枯草芽孢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B. anthracis)
炭疽芽胞杆菌俗称炭疽
杆菌,是引起人类、各 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炭疽 (Anthrax)的病原 。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平直,两端平截。在组织和血液中,单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根据其主要毒素的抗原性分A、B、 C、D、E5个型,A型为主
致病性
致病物质——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即为胞外酶
α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 用,最重要
β毒素——组织坏死 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ι毒素——坏死 κ毒素(胶原酶)——分解胶原纤维、组织崩解 μ毒素(透明质酸酶)——有利细菌及毒素扩散 ν毒素(DNA酶)——降低粘稠度,有利扩散 θ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 λ毒素——蛋白酶 肠毒素——增加肠黏膜细胞通透性
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的形态
在体外
(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形态: (1)在培养基中,此菌常形成长链(几十或上
百个); (2)培养18~24h后开始形成芽胞,芽胞呈椭圆
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中央,直径小于菌体; 条件:氧气充足;25--30℃ ;中型或碱性环境,
易形成芽孢。 (3)在普通培养基中不形成荚膜,但若在血液、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创伤感染、伤口条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短8-48h 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 音) ,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 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 休克、死亡(30%)
食物中毒 较轻,1-2天自愈
坏死性肠炎(C型)
电镜下的炭疽杆菌
形态及染色特性 本菌为G+大杆菌,1.0~ 1.2μm×3~5μm。无鞭毛,不运动。芽孢椭 圆形,位于菌体中央,芽孢囊不大于菌体。可 形成荚膜。DNA的G+Cmol%为32.2~33.9。
电镜下的炭疽芽孢
其形态在动物体内和体外有较大差异:
在体内
1)在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此菌单在或呈2~5个相 连的短链,菌体矢直,相连的两端平截而呈竹节 状,围绕以丰厚的荚膜。 2)荚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败能力,当菌体因腐败而 消失后,仍有残留荚膜显示,称为“菌影”。在 猪体内的此菌形态较为特殊,菌体常弯曲或部分 膨大,轮廓不清。 3)动物体内的炭疽杆菌只有当暴露接触空气中的 氧气之后,方能形成芽孢。
致病性
致病物质——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即为胞外酶
α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 用,最重要
β毒素——组织坏死 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ι毒素——坏死 κ毒素(胶原酶)——分解胶原纤维、组织崩解 μ毒素(透明质酸酶)——有利细菌及毒素扩散 ν毒素(DNA酶)——降低粘稠度,有利扩散 θ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 λ毒素——蛋白酶 肠毒素——增加肠黏膜细胞通透性
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的形态
在体外
(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形态: (1)在培养基中,此菌常形成长链(几十或上
百个); (2)培养18~24h后开始形成芽胞,芽胞呈椭圆
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中央,直径小于菌体; 条件:氧气充足;25--30℃ ;中型或碱性环境,
易形成芽孢。 (3)在普通培养基中不形成荚膜,但若在血液、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创伤感染、伤口条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短8-48h 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 音) ,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 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 休克、死亡(30%)
食物中毒 较轻,1-2天自愈
坏死性肠炎(C型)
电镜下的炭疽杆菌
形态及染色特性 本菌为G+大杆菌,1.0~ 1.2μm×3~5μm。无鞭毛,不运动。芽孢椭 圆形,位于菌体中央,芽孢囊不大于菌体。可 形成荚膜。DNA的G+Cmol%为32.2~33.9。
电镜下的炭疽芽孢
其形态在动物体内和体外有较大差异:
在体内
1)在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此菌单在或呈2~5个相 连的短链,菌体矢直,相连的两端平截而呈竹节 状,围绕以丰厚的荚膜。 2)荚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败能力,当菌体因腐败而 消失后,仍有残留荚膜显示,称为“菌影”。在 猪体内的此菌形态较为特殊,菌体常弯曲或部分 膨大,轮廓不清。 3)动物体内的炭疽杆菌只有当暴露接触空气中的 氧气之后,方能形成芽孢。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78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革兰氏阳性产芽 孢杆菌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Hale Waihona Puke
革兰氏阳性菌PPT幻灯片课件

32
3、拟核(或核质体、核区)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DNA: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多糖和荚膜多糖)的重要场所 *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 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 能量。
31
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 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间体 间体的功能:
参与隔膜形成 与核分裂有关 类线粒体功能
11
细菌的染色
12
13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 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沙黄复染1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14
15
(二)细菌的细胞构造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特殊结构
鞭毛 菌毛 糖被(荚膜和粘液层) 芽孢
16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
17
1、细胞壁
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 (1)细胞壁的功能 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 的损伤;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抗生素和酶)进入细胞; 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膜是由球形蛋白与磷脂 按照二维排列方式构成的流 体镶嵌式,流动的脂类双分 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体,而 蛋白质象孤岛一样无规则地 漂流在磷脂类的海洋当中。
3、拟核(或核质体、核区)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DNA: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多糖和荚膜多糖)的重要场所 *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 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 能量。
31
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 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间体 间体的功能:
参与隔膜形成 与核分裂有关 类线粒体功能
11
细菌的染色
12
13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 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沙黄复染1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14
15
(二)细菌的细胞构造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特殊结构
鞭毛 菌毛 糖被(荚膜和粘液层) 芽孢
16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
17
1、细胞壁
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 (1)细胞壁的功能 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 的损伤;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抗生素和酶)进入细胞; 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膜是由球形蛋白与磷脂 按照二维排列方式构成的流 体镶嵌式,流动的脂类双分 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体,而 蛋白质象孤岛一样无规则地 漂流在磷脂类的海洋当中。
致病菌的检验--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简要) ppt课件

② 形成椭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中央,直径小于菌体; ③ 普通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3)炭疽杆菌特征形态: ① 慢性局部炭疽病料: 菌体形态常不典型,呈细长弯曲或捻转 的杆状; ② 血琼脂、血清琼脂或碳酸氢钠琼脂上,10~20%CO2条件下可 形成荚膜; ③ 病料腐败后,碳疽芽孢杆菌菌体分解,但荚膜抗腐败能力较 强,荚膜仍可残留,称为“菌蜕”。
是炭疽毒素(PA、LF、EF)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免疫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六、致病性
动物吃─→含本菌芽胞的饲料或青草─→肠出芽增殖→ 血→败血症,脾肿大发黑→炭疽(病程短而急,数日死 亡 )。 1、易感性 (1)绵羊、牛、鹿最易感——急性败血性,尸僵不全、 血凝不良、天然孔出血,臌气;脾急剧肿胀至3~4倍; (2)马属、骆驼、猪、山羊次之——多为慢性局部感 染 , 如 咽 部 ; (3)狗、猫及食肉动物抵抗力强——多表现肠炭疽; ( 4 ) 禽 类 通 常 无 易 感 性 ;
2、毒力因子
(1)荚膜:炭疽杆菌的荚膜能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有 利于在机体内生存、繁殖和扩散。 (2)炭疽毒素: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 ① 水 肿 因 子 (edema factor , EF): 脂 蛋 白 ② 致 死 因 子 (lethal factor , LF): 蛋 白 质 ③ 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 一种辅酶。 此3种成分单独对动物无毒性。前2种成分混合注射家兔或 豚鼠皮下可致皮肤水肿;后2种混合注射可致肺部出血水肿, 并使豚鼠致死;3种混合注射可出现炭疽典型中毒症状。 炭疽毒素主要是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血液循环动力 学,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DIC和感染性休克。
体内外培养有较大形态差异。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3)炭疽杆菌特征形态: ① 慢性局部炭疽病料: 菌体形态常不典型,呈细长弯曲或捻转 的杆状; ② 血琼脂、血清琼脂或碳酸氢钠琼脂上,10~20%CO2条件下可 形成荚膜; ③ 病料腐败后,碳疽芽孢杆菌菌体分解,但荚膜抗腐败能力较 强,荚膜仍可残留,称为“菌蜕”。
是炭疽毒素(PA、LF、EF)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免疫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六、致病性
动物吃─→含本菌芽胞的饲料或青草─→肠出芽增殖→ 血→败血症,脾肿大发黑→炭疽(病程短而急,数日死 亡 )。 1、易感性 (1)绵羊、牛、鹿最易感——急性败血性,尸僵不全、 血凝不良、天然孔出血,臌气;脾急剧肿胀至3~4倍; (2)马属、骆驼、猪、山羊次之——多为慢性局部感 染 , 如 咽 部 ; (3)狗、猫及食肉动物抵抗力强——多表现肠炭疽; ( 4 ) 禽 类 通 常 无 易 感 性 ;
2、毒力因子
(1)荚膜:炭疽杆菌的荚膜能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有 利于在机体内生存、繁殖和扩散。 (2)炭疽毒素: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 ① 水 肿 因 子 (edema factor , EF): 脂 蛋 白 ② 致 死 因 子 (lethal factor , LF): 蛋 白 质 ③ 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 一种辅酶。 此3种成分单独对动物无毒性。前2种成分混合注射家兔或 豚鼠皮下可致皮肤水肿;后2种混合注射可致肺部出血水肿, 并使豚鼠致死;3种混合注射可出现炭疽典型中毒症状。 炭疽毒素主要是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血液循环动力 学,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DIC和感染性休克。
体内外培养有较大形态差异。
致病菌的检验--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ppt课件

ppt课件
16
三、生化特性
1、糖类发酵:糖发酵能力极弱,仅葡、果、乳,+; 2、接触酶:-; 3、H2S:+; 4、不分解尿素; 5、明胶穿刺:呈试管刷状生长,不液化;
ppt课件
17
四、抵抗力
无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强的一种,对腐败和干燥环境 有
较强的抵抗力:
腌肉中可生存5~6个月;
深埋尸体中生存7~10个月;
ppt课件
11
六、致病性
1、本菌细胞内寄生,不被宿主细胞吞噬而破坏。产生
的李斯特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 LLO)与其能在巨
噬细胞内生长有关。
2、可自然感染多种家畜:猪、马、牛、绵羊;
3、病畜神经症状,成年牛、羊往往表现为“转圈病” ;
4、妊畜流产、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
5、鸡可全身感染,心肌坏死。
3 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5-10min能杀死 本菌:2.5%石炭酸、70%乙醇、2.5%氢氧化钠、 2.5%福尔马林均可有效杀灭。
ppt课件
10
五、血清型
具有O抗原(阿拉伯数字表示)及H抗原 (小写英文 字母表示), 16个血清型,常见1a、2a、4b型。与多 种细菌存在共同抗原,故血清学诊断意义不大。
第13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李氏杆菌属 丹毒丝菌属
ppt课件
1
第1节 李氏杆菌属(Listeria)
最初,李氏杆菌属仅有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一个种,
之后相继确认了伊氏李氏杆菌(L.ivanovii)、无害李氏杆
菌(L.innocua)、威斯尔氏李氏杆菌(L.Welshimeri)和西
里杰氏李氏杆菌(L.seeligeri)等5个种。该属代表种是产
第十三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四)微生物学诊断
主要是检查肉毒毒素,定型用毒素中 和试验。
此外,也可用间接血凝试验或琼脂扩 散试验检测毒素。
(五)免疫防治
在动物肉毒中毒症常发地区,可用明 矾沉淀类毒素作预防注射,有效免疫 期可持续半年至一年,也可用氢氧化 铝或明矾菌苗接种。
三、气肿疽梭菌(C1.chauvoei)
(一)病原性
产气荚膜梭菌D型(C.Perfringens type D) 产气荚膜梭菌E型(C.Perfringens type E) 气肿疽梭菌(C.chauvoei) 腐败梭菌(C.septiccum) 诺维梭菌A型(C.novyi type A) 诺维梭菌B型(C.novyi type B) 诺维梭菌C型(C.novyi type C) 溶血梭菌(C.haemoiyticum) 肉毒梭菌A~F型(C.Botulinum type A~F) 阿根廷梭菌(C.argentinense) 破伤风梭菌(C.tetani) 艰难梭菌(C.difficiie)
• 检样分成两份,一份不加热,一份煮沸 30 min,然后分别静脉注射家兔(1~2m1) 或小鼠(0.1~0.3m1)。
• 如不加热组动物死亡,加热组动物不死 亡,证明有毒素存在。
• 确定毒素的型,须进一步做毒素中和保 护试验。
中和试验方法
• 将未煮沸的上清液分为4份,每份1ml, 分别加入B、C、D型抗毒素及生理盐水 1ml,混合均匀后在37℃下作用40min, 然后分别静脉注射小鼠或家兔一组, 观察24h,记录各组动物的死亡及存活 情况,判定菌型。
3、分离培养 可用普通琼脂或血琼脂平板,得到的 纯培养物可作以下鉴定: ① 噬菌体裂解试验 ② 青霉素抑菌试验 ③ 荚膜形成试验 ④ 串珠试验 ⑤ 溶血试验
革兰氏阳性菌PPT课件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含量很高(30-95)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无
革兰氏阴性细菌
含量很低(5-0) 无
含量较高(~20) 含量较高
-
19
化学结构: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是由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 糖胺(NAG)以及少数氨基酸短肽链组成的亚单 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
3131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功能能选择性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能选择性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脂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和荚膜多糖的重要场所多糖和荚膜多糖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 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
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
25
阳性菌
阴性菌
-
26
G+ 细菌和G-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比较项目
G+ 细菌
G-细菌
革兰氏染色反应 能阻留结晶紫染成紫色
肽聚糖层
-
28
2、细胞膜
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有弹性 的半透明薄膜。 (1)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绵羊、牛、鹿最易感——急性败血性,尸僵不全、
血凝不良、天然孔出血,臌气;脾急剧肿胀至3~4倍;
(2)马属、骆驼、猪、山羊次之——多为慢性局部感
染
,
如
咽
部
;
(3)狗、猫及食肉动物抵抗力强——多表现肠炭疽;
(4)禽类通常无易感性;
ppt课件
17
2、毒力因子
(1)荚膜:炭疽杆菌的荚膜能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有
3. 液体肉汤培养基: 24h呈絮状沉淀生长,上清透明清 朗,不形成菌膜和菌环;
ppt课件
11
4.明胶穿刺培养,呈倒松树状,表面液化呈漏斗状。
明胶穿刺培养
ppt课件
12
5. 在含0.5I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形成串珠反应,与其它需氧 芽孢杆菌区别。当青霉素加至10IU/mL时,炭疽杆菌生长受抑, 不生长或微弱生长,而该属其他细菌一般不被抑制。
钝圆,如蜡状芽胞杆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pt课件
7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2)体外(培养基)形态: ① 长链状(几十或上百个); ② 形成椭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中央,直径小于菌体; ③ 普通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
ppt课件
8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3)炭疽杆菌特征形态: ① 慢性局部炭疽病料: 菌体形态常不典型,呈细长弯曲或捻转 的杆状; ② 血琼脂、血清琼脂或碳酸氢钠琼脂上,10~20%CO2条件下可 形成荚膜; ③ 病料腐败后,碳疽芽孢杆菌菌体分解,但荚膜抗腐败能力较 强,荚膜仍可残留,称为“菌蜕”。
该菌在组织或含血液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有氧条件 下形成芽孢,位于菌体中央,不膨出菌体。无鞭毛。
ppt课件
6
体内外培养有较大形态差异。 (1)体内(即病料中,如血液、组织)形态: ① 单在或短链状(一般约2~5个),似竹节状; ② 形成荚膜;不形成芽胞; ③ 相连的菌端平截或微凹,游离端钝圆,本菌属的其他细菌接头
1、繁殖体:抵抗力不强,同一般无芽孢杆菌。常用
消毒剂均能于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2、芽胞体:抵抗力非常强,对热、干燥等具有较强
的抵抗力; 室温干燥可存活十年,干燥背光处可存活
40年以上。在动物皮毛上能活数年,混入泥土中可存活
数年至数十年,每到春夏时期地面长出青草时,可将泥
中的芽胞带至地面,牛羊食入而受感染。
ppt课件
9
二、培养特性
1.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 长温度30-37℃,pH7.2-7.6,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 中生长良好。
强毒株形成灰白色不透明、 大而扁平、表面干燥;
无毒或弱毒株形成稍小而隆 起、表面较为光滑湿润、边 缘比较整齐的光滑型菌落。
ppt课件
强毒株10菌落
2. 血琼脂:一般不溶血,个别菌株轻微溶血;而该属 其他成员多有明显溶血;
(3) 芽胞抗原:由芽胞的外膜和皮质组成,具免疫原性。
2. 保护性抗原(PA)
是炭疽毒素(PA、LF、EF)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免疫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ppt课件
16
六、致病性
动物吃─→含本菌芽胞的饲料或青草─→肠出芽增殖→
血→败血症,脾肿大发黑→炭疽(病程短而急,数日死
亡)。
1、易感性
串珠反应 :在含青霉素0.5IU/ml的培养基中,幼龄炭疽杆菌因细 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受到抑制,形成原生质体相互连接成串 。
ppt课件
13
三、生化特性
生化试验不是炭疽杆菌的主要鉴定项目。可了解以 下内容:
分解葡萄糖, V.P阳性, 还原硝酸盐, 不产生吲哚、 H2S,H2O2酶阳性。
ppt课件
14
四、抵抗力
3、牧场一旦被芽胞感染,传染性可保持20-30年。煮
沸1h或干热140℃3h可杀灭芽孢。炭疽杆菌的芽胞对碘
敏感,1:2500碘液10min即可杀死芽胞。
ppt课件
15
五、抗原结构
1. 结构抗原
(1) 荚膜抗原:多肽,仅见于有毒菌株,与毒力和抗吞噬有关。
(2) 菌体抗原:多糖,与细菌毒力无关。性质稳定,加热煮沸 甚至高压蒸汽处理抗原性不被破坏。在病畜皮毛或腐败脏器中 经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形成环状沉淀,称为 Ascoli 反应。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14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产芽胞细菌是一群差异很大的细菌,本章仅介绍兽医上
具有重要意义的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 目前主要包括 6个属, 与兽医有关的是属Ⅰ和Ⅲ。
属 Ⅰ : 芽 胞 杆 菌 属 (Bacillus) 属 Ⅱ : 芽 胞 乳 杆 菌 属 (Sporolactobacillus) 属Ⅲ: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也称梭菌属 属 Ⅳ : 脱 硫 腊 肠 样 芽 胞 杆 菌 属 (Desulfotomaculum) 属 Ⅴ : 芽 胞 八 叠 球 菌 属 (Sporocarina) 属Ⅵ:颤螺菌属(Oscillospira)
ppt课件
1
第一节 芽胞杆菌属(Bacillus)
一群需氧、能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共40多种, 其 中 对 人 畜 致 病 的 较 少 , 仅 炭 疽 芽 胞 杆 菌 (Bacillus anthracis)具强烈致病性,侵害草食动物及人,引起动物 和人类炭疽病。
类炭疽杆菌(形态与炭疽杆菌相似)是实验室常见的污染 菌,偶尔也能致病。蜡状芽胞杆菌(S. cereus)的某些菌 株可产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其他多为腐生菌,主要 存在于土壤、水和灰尘中,如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 本节重点介绍炭疽芽胞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B. anthracis)
该菌俗称炭疽杆菌,人畜共患病原体,在医学和 兽医学上都相当重要,是引起人类、各种家畜和 野生动物炭疽(Anthrax)的病原 。
ppt课件
5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G+ 大 杆 菌 , 长 而 粗 大 , 菌 体 平 直 , 两 端 平 截 。 长 3.0~8.0µm,宽1.0~1.5µm;无鞭毛。在组织和血液中 单在或短链状,培养后形成竹节状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