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团结合作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八课团结合作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八课团结合作教案名称:团结合作年级:四年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数:1课时课题:团结合作课型:导入+互动讨论+小组合作+总结回顾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团结合作。
2.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团队任务。
4.提高团结合作的意识,做到互相理解、尊重、信任、支持。
教学准备:PPT、小组任务卡、小组合作手册、班级合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a. 班会上进行组织并介绍本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是团结合作。
b. 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合作”,让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发挥。
c. 由学生发言,收集学生们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团结合作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互动讨论(10分钟)a. 通过PPT展示图片来介绍什么是团结合作,并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b. 帮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意义,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c. 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顺利和成功。
三、小组合作(2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中任命一名组长,并发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卡和小组合作手册。
b. 通过任务卡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时间。
c. 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解答任何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鼓励和支持。
d.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互相讨论并分工合作,以共同完成任务。
四、总结回顾(10分钟)a. 编辑一个简单的班级合影并显示在PPT上,用以纪念本次团结合作的活动。
b. 让学生分享他们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成就,并强调小组合作中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其感受到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c. 教师可以做出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参与团结合作。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充分理解和贯彻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团结合作表现良好。
3.班主任通过不断观察愿意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帮助。
4.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社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学会团结合作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学会团结合作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学习“学会团结合作”的内容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主要目标如下:1.理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2.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分担负担;4.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同伴之间冲突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分为以下三部分:2.1 课前导入首先通过课前的讨论,激发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认识。
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有没有参加过团队活动?有的话,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你对于“团结合作”是什么样的理解?3.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与他人合作会让事情更加顺利的例子?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了解到合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挑战。
2.2 团队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就什么是团结合作和如何与他人合作进行初步的讲解和阐述。
具体的团队活动包括:1.分组完成任务老师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都分配一项任务。
任务可以是完成一件小事情、组建一个互帮互助的小组、或者是合力解决一道需要团队协作的难题。
鼓励学生通过身体的互动和思维的碰撞,找到合作的感觉。
2.模拟冲突解决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同伴冲突情况,在班内示范和解决冲突的过程。
引导他们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对方角度、学会斗争、学会妥协。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人的行为模式和合作交流技巧。
2.3 合作结对活动让学生都与另外一个同学结对,然后要求他们确定一个小目标,通过互相协助、催促得以达成。
通过结对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对于合作的信任和建立朋友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合作式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是本次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任务、模拟冲突解决、合作结对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到团结合作对于提高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
2.演示式教学法老师可以将一些模拟冲突解决的故事和情境搬到课堂上,以小剧场和短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存在的同伴冲突,从而引发他们对于合作的思考和意识。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团结合作力量大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团结合作力量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结合作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学会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解决团队冲突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二、教学内容1. 团结合作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2.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实现共同的目标。
3. 团队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学会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团队冲突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故事书等。
2. 学具:团队合作游戏器材、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团结合作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团结合作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团结合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团结合作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团队冲突。
5. 游戏活动:设计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团结合作力量大2. 板书内容:团结合作的概念、重要性、团队合作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团结合作的作文,分享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体验和感受。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团队合作游戏,要求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解决团队冲突。
心理健康《团结合作的力量》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团结合作的力量》教学设计香河县钱旺村小学计杰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在学生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孩子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该辅导主题属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中的人格心理辅导之人际交往辅导。
它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训练学生交往的技能、让学生学会竞争和合作、社交障碍的克服。
本次的辅导主题合作就是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中的合作,旨在引导学生养成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勇于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辅导内容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开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此外,随着竞争在社会领域的日益普及校园内学生间的竞争冲突也日益突现,学生间竞争加剧,合作观念却逐渐趋向淡薄。
因此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各自为战,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学“合不来”,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共处共事,甚至不愿意或不屑于与他人合作。
而目前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
因此,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非常必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到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了解与人合作的方法,明白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同学之间应该在合作中共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游戏情境尝试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团结合作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团结合作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团结合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团结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能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3. 培养学生的沟通、协商和合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意识。
二、教学内容团结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1. 团结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2. 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各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锻炼学生的协作、沟通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口头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团队中每个人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可以实现更大的成就。
2. 活动一: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出一个简单的任务,例如拼图、制作手工等。
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协作、沟通和合作能力。
3. 活动二:团队比赛教师给学生分成两个团队,让两个团队之间用不同的方式竞争,例如拔河、跳绳等。
让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
4. 活动三:团队游戏教师通过团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锻炼协作、沟通和合作能力。
例如“夹筷子”、“叠红旗”等游戏。
5. 总结教师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团结合作的要点,并介绍一些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团队活动中去。
六、教学评价1. 观看学生在小组合作、团队比赛和团队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协作、沟通和合作能力;2. 通过学生的答题表现,评价其对团结合作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 通过听学生的互动讨论,评价其团队意识是否得到培养。
七、教学反思团结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深刻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让他们在团队中体验到成为一个有用的个体,同时也更能感受到整体更重要的地位。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是团结合作,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了解团结合作的好处。
3. 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效。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问答、故事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团结合作。
(故事:小兔子童子军)小兔子童子军中的小兔子们要前往一片陌生的森林去野营。
然而,小兔子们都不会走路,因此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他们互相搀扶着走了很久,走过了很多荆棘和崎岖的山路。
最后,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在这个过程中,小兔子们团结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这让他们更加坚强。
2. 讲解环节在学生听完故事后,老师简单介绍了团结合作的概念,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团结合作很重要。
(动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简单的图,上面有3个圆圈。
这张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当大家合作起来时,一切都变得更加容易。
(关于团结合作的好处)教师介绍团结合作的好处,让学生能够了解团结合作可以带来以下几个好处:1. 多人团结合作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2. 团结合作能够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3. 团结合作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4. 团结合作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更加有效。
3. 练习环节(思考问题)老师提出以下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某些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如何解决的?请学生在小组讨论并提出他们的答案。
(分组活动)学生们被分成2-3个人的小组,完成下列任务:1. 仿照小兔子童子军,编一个新的故事,描述你们怎么样在团结合作的帮助下,克服了某些困难。
2. 学生们通过故事表现出团结合作的益处。
3. 将故事分享给其他组,然后让每个组员都分享他们的看法。
4. 总结环节(讨论)学生能够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作业:学生需要写一篇作文,描述一个成功的团结合作的经历,或者描述如何解决一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八课团结合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八课团结合作第八课的主题是团结合作,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在集体中的和谐共处。
本课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游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引导他们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一、目标1.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2. 培养小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 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团结合作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团结合作的含义,例如:在团结合作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我们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团队与集体荣誉感介绍团队和集体荣誉感的概念,说明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解释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对每个人的贡献以及对整个团队的意义。
3. 团结合作的意义和好处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合作对自己和周围人的意义和好处,例如:团结合作可以增强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品德等。
4. 团结合作中的互相帮助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在团结合作中,互相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帮助他人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5. 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分配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分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责任和任务。
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中每个角色的重要性,并明白分工合作的优势。
6. 团结合作的示范案例引导学生阅读团结合作的示范案例,了解不同领域中团队合作的成功经验,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三、教学方法1. 情景引入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对话等方式引入团结合作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合作游戏组织各种合作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合作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在团结合作中不同角色的责任和重要性。
4. 图片故事利用图片故事或漫画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团结合作的意义和好处。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例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团结合作的场景?你们有没有团队里的经验?”2. 讲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团结合作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团结合作力量大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团结合作力量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独特价值,学会基本的合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互相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合作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
2.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3. 合作技巧的培养:教授学生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分工合作,以及如何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4. 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集体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进而培养其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合作技巧,培养团队精神。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并能够将合作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活动道具。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团队合作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团结合作的思考。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合作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3. 小组活动:设计团队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
4. 案例分析:分析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技能培养:教授学生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分工合作,以及如何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经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团结合作力量大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内容:合作的概念、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技巧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4.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技巧,培养团队精神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下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及团队合作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团结合作》教学设计
(有配套教学PPT和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心理学认为团结合作是两个人以上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的某项任务。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
团结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团结合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道德品质。
它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在小学阶段,团结合作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备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年级是学生思维形式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此时的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了比较独立的立场和看法,意识较强,显示出独立的个性。
因此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思想和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2.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让学生自省自悟,获得体验,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提高团结合作能力。
2、将感知、理解、体验到的合作意识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课件、细线和线绳、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做手指操《虫儿飞》放松心情,感受五指配合给同学们带来的快乐。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让我们跟着音乐,伸出双手,一起做手指操《虫儿飞》放松一下。
)
二、引出主题
让同学们推荐出班里力气最大的同学和力气最小的同学,让两位同学分别扯断一根线和由线拧成的绳。
从中感悟团结合作力量大,从而引出活动主题。
三、活动提高
1、读寓言故事
人多就能力量大吗?读俄国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的故事》
提问:故事里告诉我们,大车不算太重,并且拉的人也挺多的----天鹅、大虾、梭鱼、他们也都用力了,那为啥大车至今仍在原处,未动分毫呢?让同学们帮他们出出主意,怎样合作才能拉动大车。
并从中明白团结合作需要确定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比赛
邀请两个小队进行“坚固的城堡”的游戏比赛,从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分享成功的经验,感受团结合作的关键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
(比赛规则:)
1. 队员背靠背,手挽手围成圈坐下把腿伸直。
2.所有队员都要站起,并且手不能松开。
3.当老师数完1、2、3后,以最快速度按要求站起的小队获胜。
)
3、读绘本故事
全班开火车读绘本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从中明白海狮靠它顶球的本领和鼠小弟一起合作,两人吃到了苹果,明白团结合作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三、具体实践
通过生活中的拔河比赛、划龙舟、表演杂技、神州飞船升天等事例,让孩子知道团结合作无处不在。
并通过十月国庆节要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要同学们为了完成手抄报进行合理分工,并说明原因,将团结合作的方法进行实际实践。
四、总结升华
由各小队总结这节课的体验和收获,组成一朵美丽的团结之花,感受合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快乐,并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下一场快乐的毛毛雨的形式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