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 ·忿狷》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C)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 )
A. 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 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 华歆、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有人求助,刚开始,华歆不想载求助者,而王朗认为船宽敞,可以载他。

B. 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

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 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 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8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D.见/地有片金182.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18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附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附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题附答案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2、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的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下车引之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惭,下车引之。

4、《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6、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7、《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1、不如不久,一会儿差不多可以相比相约通行丢下回头看拉离开2、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古义:拉;今义:领。

3、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

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营造了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6、“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即“令尊”,指代陈太丘;“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1、本文选自?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因语恭()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拿
2.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3.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忿狷》①
【原文】

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②。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③。

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注释】
①忿狷:指激愤、狷急。

②酷:极其。

③置:指不予追究。


王蓝田性急①。

尝食鸡子②,以箸刺之③,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④,复于地取内口中⑤,啮破即吐之⑥。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⑦,犹当无一豪可论⑧,况蓝田邪?”
【注释】
①王蓝田:王述。

②鸡子:鸡蛋。

③箸(zhù):筷子。

④瞋甚:愤怒至极。

⑤内:同“纳”,放进。

⑥啮:咬。

⑦安期:王承,王述之父。

⑧豪:同“毫”,比喻极其细微。

【解词】
①欲置则不堪()②尝食鸡子()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④况蓝田邪()
【答案】
①欲置则不堪(能忍受)②尝食鸡子(曾经)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用)④况蓝田邪(同“耶”,相当于“吗”)
【译文】

曹操有一名歌女,声音最清脆高亢,但是性情却极其恶劣。

曹操想杀了她却又爱惜她的才能,想不杀她却又无法忍受。

于是选了一百人一起训练。

不久,果然有一人的歌声比得上她,于是就杀掉了那名性情恶劣的歌女。


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屐鞋底防滑的齿踩,又没有踩到。

他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