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1、森林旅游: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各种游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2、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3、生态脆弱带: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

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者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又称为生态过渡区、生态交错带、生态交错区或群落交错区,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存在过渡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或两个不同草本群落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沿河两岸、河口三角洲、近海区域等的水陆生态交错区.

4、自然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社会容量:旅游社会容量也称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或行为容量(behavioural car-rying capacity)。指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

5、生态旅游效应: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影响。

生态旅游效益:生态旅游有三大效益,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

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6、生态旅游认证:衡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何种程度上符合行业标准的项目,它鼓励稳定的提高质量的产品,并不断加以完善。

生态旅游管理:是指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对自然风景区或其他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线路,实行以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的管理决策过程。生态旅游管理的目的是在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长时期地维护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整体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美学价值,维护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不受旅游业及其相关活动的过度干扰和人为破坏。由于生态系统是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在特定空间的组合,所以,生态旅游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环境要素和与其相适应的生物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7、旅游环境影响: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的良性影响:1.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1)促进生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生物的保护;(2)促进水体保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3)促进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4)促进地质地貌的保护2.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提高生态旅游地的知名度,增加该地的无形资产,也为吸引外来资金、进行经济联合提供了契机。(2)增加区域收入,增加自我发展能力,也为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3)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生态旅游地向开放型经济转化(4)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旅游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1)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2)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3)促进生态旅游地政治环境改善,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4)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利于社会安定。

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的不利影响:1.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2.生态旅游对旅游地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3. 生态旅游对旅游地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4. 生态旅游对旅游地文化的不利影响 5.生态旅游带来一些噪声污染。

旅游外部性:旅游业因其涉及面广而成为外部性效应较为显著的主要领域之一,其外部性表现为:

其一是外部经济性

其二是外部不经济性

旅游业外部不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第二、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第三、外部性产生者非单一性第四、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第五、强制性。第六、集中性和累积性第七、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8、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

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资源。以原生态动植物或水源、地貌为主要景观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9、环境解译:所谓的解译,不仅为传达事实。而是由原体验或教材,说明为

了事物之意义及关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

10、旅游机会普:游憩机会谱是美国林业局和土地管理局的研究者对不断增长的游憩需求和使用稀缺资源引起的冲突以及立法机关的指示而作出反应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一个编制资源清单、规划和管理游憩经历及环境(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 的框架。

游憩机会谱的基本假设就是通过各种各样机会的提供使游憩者的体验质量得到最好的保障, 通过在不同类型区域设计不同的游憩活动来缓解资源压力, 实现可持续利用

1.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其基本点有三,即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和客体属性

2.旅游环境容量的生态理论基础。

旅游活动的开展,是以环境为载体进行的.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业发展又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破坏.旅游地的环境状况是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点,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是进行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参照体系.戴学军(2002)认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研究,必须把他置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运用旅游环境系统、环境评价、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测定[17].他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骤是首先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现状评价分析,然后是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分析,最后是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影响的分析.再通过帕累托最适分析得出最适环境容量.但是,由于旅游环境容量涉及的因素太多,且环境各因子之间相互制约,联系错综复杂,因而要客观的量化它非常困难.

3.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中的意义

生态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自然保护及区域振兴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它的合

理运营与科学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行政部门及研究者等利益主体的最佳配合。生态旅游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是指当地居民长期参与游览当地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它是影响旅游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区作为生态旅游发展主体,应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监测和旅游利益分配的全过程,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社区的持续发展。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CBET)被认为是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能最大限度地雏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防止经济漏损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

4.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实践的意义。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意义:生态旅游能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因为它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发展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保护区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

(1)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明显的经济效益

(3)良好的社会效益

5.森林旅游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不同其他旅游,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决策者三个方面,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从旅游者的角度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同时这种旅游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对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来讲,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先进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对我国政府部门来讲,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原生和谐的传统文化,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和旅游者在受益和休闲游憩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最终自觉保护环境的一种生态经济型系统工程,是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而政府作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机构,森林旅游的发展要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并非政府直接经营管理,而是要为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6.环境解译系统及其在生态旅游的意义。

环境解说系统是指应用生态化的方法和技术,综合各种具有生态旅游区特点的环境解说媒介,为旅游者传递生态旅游区自然、文化环境知识,提供环境解译、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机会的旅游解说系统。

意义:

(1)生态旅游环境解说是一种现场教育,它寓教于美的享受和娱乐活动中,对

于我国来说具有较为广泛的宣传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大众化而又不至于让大众化的旅游把生态旅游及其环境教育推向绝境。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生态旅游是承载各种环境教育信息的特殊载体,环境解说是传达环境教育信息的手段,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为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的形成和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7.生态旅游区游人数量的调控技术及意义。

(1)直接限制法:门票总量控制法,抽签法,

(2)间接调控法:事前信息发布法,旅游费用折扣机会控制法

在控制游客数量方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以预先控制为主,现时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预先控制是在旅游者还没有做出旅游行动前对其决策进行控制,包括向游客告知旅游地的环境容量限制、提高旅游票价、提前预定、具体的旅游活动限制、合适的旅游者类型,向游客加强其他非旅游热点景区(点)的宣传,以及在旅游者心中树立或塑造新的旅游地形象等,以影响旅游者的购买决策, 使游客在出发前就做出更好的、更合理的旅游选择;现时控制是对已到达旅游区的旅游者人数进行控制,具体方法就是根据具体的环境日容量分批进入景区的方式来控制游人如果不考虑今天来了多少人,进了多少人,没能进的人今天去干什么,这会使部分没能进的人极度不满,从而损害目的地的旅游形象;事后控制就是要对过多的游客加以疏散和引导,以解决景区排队等候和拥挤现象。我国目前许多生态旅游区在事前的宣传与告知方面比较欠缺,事后的疏散和引导跟不上,加上各种配套措施不好,不仅排长队买票的现象严重,而且导致了门票贩子出现,既损害了游客的利益,又破坏了该地区的良好形象。

8.请列举生态旅游规划中主要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地域分异性规律、最小限制因子定律、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生物间相互作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平衡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9.如何认识生态功能分区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意义。

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这些分区模式都在保护景区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旅游地担负着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同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因此,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必须根据目的地区域生态系统的层次与特点规划出合理的功能区。。

10.“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在生态旅游中的意义。

11.森林旅游营区的类型、特点及规划设计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意义。

12.请从旅游区的管理出发,看如何培养生态旅游者。

Answer1

1 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

在生态旅游中,游客以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追求的是一种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方式。因此,在生态旅游路线设计上,要注意增加对游客进行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生态学普及教育的容,一方面强化了资源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目前在旅游宣传方面还主要是将事先准备的相关书籍、手册、指南等材料提前发给游客,以确保他们了解应遵守的规范,并能变之为实际行动。

2.规范、约束游客的旅游活动行为

游客对于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干扰及破坏程度, 主要取决于游客个体在旅游区内的活动方式,因此,生态旅游区必须对游客行为采取比其他旅游更加

严格的管理措施,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游客的旅游时间、活动范围、旅游线路和活动方式等等,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起到约束游客不良旅游行为的作用。

3.游客数量是有限制的

作为一个原生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区对于外来干扰的容纳有一定的限度,要想保护区域环境质量与资源,就必须把游客数量控制在这个地区的承载量之

内,避免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目前在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提前预定、提高价格、限量售票或设法疏导游客等,以减小过度利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Answer2

组织行为调控:1.团队规模和频率:生态旅游团队提倡小规模,一般十人以下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0人。2.旅游活动及其方式:应选择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的一些旅游活动和旅游方式,而限制那些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活动和方式。只有那些环境影响小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才可以推向市场。3.游客体验管理:要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区应该在各个环节都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旅游者到景区之前、到达景区之时、进入景区、在景区游览过程、离开景区以及离开之后这些环节,形成景区与旅游者之间良好的互动。4.旅游者排队管理:一方面管理者要对旅游者的队列进行科学的管理,尽量缩短旅游者排队等候的时间。另外,当某个时间段旅游者人数较多时,可考虑从其他部门抽调一些工作人员,增设售票窗口,增开服务通道,让旅游者快速获得他们所要的服务。当不能完全杜绝旅游者排队等候的现象时,要采取其他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旅游者在排队过程中的不良感受,如提供娱乐活动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对旅游者、经营管理者、服务人员及当地居民加强环境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生态责任。

13.旅游者的那些特征会影响到旅游的过程?

旅游者分为生态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者尊重自然,素质高,追求高层次旅游体验,抱着追求个性的心情前去造访,具有生态意识,环境责任感,大众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软弱,自我行为约束意识差,素质无要求

14.请分析“个体旅游”的活动特点。在生态旅游的建设、经营与管理中如何针对“个体旅游”的活动特点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

个体旅游的数量规模比较稳定,具有季节性弱、价格敏感性强、旅游目的地相对固定的特点

15、何谓“野营”?野营有哪些类型?

Answer1

野营是一种休闲活动,通常露营者携带帐篷,离开城市在野外扎营,度过一个或者多个夜晚野营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常规露营,第二是拖车露营,第三种是特殊形式露营。

Answer2

野营类型

1)集中营区

2)森林营区

3)荒野营区

4)高负荷营区

5)长期营区

旅游者营区概念:野营是一种休闲活动,通常露营者携带帐篷,离开城市在野外扎营,度过一个或者多个夜晚。

16.如何进行野营的位址选择?

Answer1

1、观察地形,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遇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该避免。

2、随着不同露营地点的选择,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露营乐趣,如海边、溪谷、牧场、河畔、山林、草场等。不过,如果你懒得寻找露营地点,也可以在住家附近的公园绿地或者学校的操场草坪上搭帐篷,虽然显得不够亲近大自然,仍然得以感受露营的气氛。

3、野营地点要靠近水源,方便你用水

4、野营地点附件要有充足的燃料,包括木柴、树皮等能生火的东西。

5、选择先前的人使用过的野营地点,能减少浪费、提高野营的效率。

6、假如野营的人少,选择的地方可以偏僻一点;假如野营的人多,选择的地方可以空旷一点,适宜活动。

7、清理露营地的石子尖锐物体,避免活动时受伤。

Answer 2:

1、观察地形,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遭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该避免。提示:地形勘察应在天黑前结束,以免天黑后视线不良,而做出错误的

判断。

2、随着不同露营地点的选择,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露营乐趣,如海边、溪谷、牧场、河畔、山林、草场等。不过,如果你懒得找露营地点,也可以在住家附近的公园绿地或者学校的操场草坪上搭帐篷,显然显得不够亲近大自然,仍然得以感受露营的气氛。

3、野营地点要靠近水源,方便用水。

提示:如果该地容易下雨,最好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

4、野营地点附近要有充足的燃料,包括木柴、树皮等能生火的东西。

5、选择先前的人使用过的野营地点,能减少浪费,提高野营的效率。

6、假如野营的人少,选择的地方可以偏僻一点;假如野营的人多,选择的地方可以空旷一点,适宜活动。清理露营地的石子尖锐物体,避免活动时受伤。

7、营地应选在干燥、平坦、视线辽阔、上下都有通路、能避风排水且取水方便的地方。禁忌有六:不可在峡谷的中央,避免山洪;不可在近水之处,避免涨水;不可在悬崖之下,避免落石;不可在高凸之地,避免强风;不可在独立树下,避免电击;不可在草树丛之中,避免蛇虫。

17.不同类型的野营对环境的影响?如何针对不同野营区的特点进行环境改造与环境保护。

Answer 1:

集中营区

(1)建立在主要风景区附近:有吸引力、游人多、高密度开发

(2)可进入性:通过干线公路可到达;

(3)一定规模:设施配备完备,经营管理需求

特点:(1)游人数量多(便于管理)

(2)营区设置集中(最大限度利用土地)

(3)安全、舒适、生活便利(需一定的服务,管理人员)

(4)环境压力大:需人工修饰、修建道路、植被改造、具有观赏性、安全性和环境保护一致性。

森林营区

特点:1、有利于家庭生活 2、能提供方便(如设施) 3、幽静(有一定距离)

4、能保护环境

营区建设:环境尽量保持原貌,材料采量使用天然材料,营地分布合理,设施布局合理(多个营区利用方便,距离最近)

荒野营区

设备简单(桌椅水等)

线性布局(减少环境破坏)

高负荷区

目的:为了对付大批营员作短期停留而设计,并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和设施

特点:1、季节性(短期性) 2、靠近风景区 3、设施简易(提供基本生活设施)环境改造:

客流集中地区:植物修整、栽培、屏蔽和遮掩

宿营单元:一般是指为野营者提供住宿条件而开发的地方(以8人为标准)

环境改造:

1)树木保留:大小、位置、种类、健康状况等;

2)坡度:≤10度

3)地表整理枯枝落叶保留-防止地表破坏、消除灰尘、保护环境

4)停车场等地面改造:尽量自然

5)屏障设置:防止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18.区域分类规划法中,根据旅游潜力,如何进行土地划分与规划?

土地划分与规划:

1)高密度旅游区

2)一般室外旅游区

3)自然旅游区

4)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5)原始区

6)历史和文化遗址区

19.什么叫弹性原则,意义,在旅游规划中如何运用?

弹性原则指的是在时间分配图上留有空缺。适当的空缺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富有弹性地实施实验计划,并不断地调整好自己的实验进度。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 作者:吴楚材, 吴章文, 郑群明, 胡卫华, WU Chu-cai, WU Zhang-wen, ZHENG Qun-ming , HU Wei-hua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长沙,410004 刊名: 旅游学刊 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 年,卷(期):2007,22(1) 被引用次数:71次 参考文献(11条) 1.Fennell D A Ecotorism:An Introduction 1999 2.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1987(02) 3.诸葛仁借鉴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中国生态旅游市场 2006(04) 4.Orams M B Types of Ecowurism 2001 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 2001 6.The Ecotourism Society Newsletter cited in Catrina Brandon,Ecotourism and Conservation:A Review of Key Issue,Envirnment Department Papers 1996 7.郭岱宜生态旅游--21世纪旅游新主张 1999 8.Kutay K Ecotourism and Adventure Travel 1989 9.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 1993 10.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的内涵辨析[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11.Elizabeth Boo Ecotourism:The Potentiais and PitfailsWWF 199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2,17(2) 2.张跃西.ZHANG Yue-xi生态旅游理论创新与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7(11) 3.刘青.王智.钱谊.秦卫华.蒋明康.LIU Qing.WANG Zhi.QIAN Yi.QIN Wei-hua.JIANG Ming-kang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3) 4.王潇.WANG Xiao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10) 5.关于生态旅游的认识与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5(10) 6.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LIU Zhong-wei.WANG Yang-Lin.CHEN Zhong-xiao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期刊论文]-地理研究2001,20(2) 7.刘德谦中国生态旅游的面临选择[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3,18(2) 8.李文杰.乌铁红.张宏磊.LI Wen-jie.WU Tie-hong.ZHANG Hong-lei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旅游发展观的比照[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9) 9.薛怡珍.Hsueh I-Chen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台南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 10.叶文.薛熙明.YE Wen.XUE Xi-ming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 引证文献(72条) 1.王燕.孙德亮.张军以.周秋文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13(6) 2.刘小莉.魏伟.李中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方案

抓机遇谋发展、积极发掘和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生态农业观光项目规划方案 社会在不断进步,工业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得到了“解放”,洗脚上田,进入到城市务工,安居落业。经过几年的打拼,生活慢慢好起来后的他们,开始去追求休闲度假和享受自然生态旅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工厂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束缚和压抑;必须去找一个远离城市喧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来宣泄,让内心得到解放。他们想到了去条件比城市稍差的乡村度假游玩,这里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树林青葱,旷野开阔;置身其中,真的有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去度假,也就渐渐地催生了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围绕“绿色生态、环保健康”这一主题;把自然生态、绿色环保、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展示和休闲度假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广大游客在游玩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当中,品味大自然,尽情地享受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当见到阔别已久的绿色和满山遍野的花果,看到在农业现代化高科技条件下,不用泥土而只用水和营养液就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要求的新鲜环保的蔬菜和各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珍稀瓜果时,当你品尝到新鲜采摘的鲜果蔬菜时,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以前… 在旅游业遍地开花的今天,也有一部分眼光独到的旅游投资策划者,将目光放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这个项目上;与传统旅游产业相结合,取长补短,而且都收到了很可观的效益。正因为如此,该项目在业界也渐渐得到肯定和推崇。在机遇面前,我们要好好的把握;在做好传统旅游业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对市场的考察来;优先考虑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这一项目,去挖掘出其所隐藏的市场潜力,打造和树立独有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现结合景区实际,对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作如下方案规划,恳请各位领导多多指教: 一、景区(内)农业观光作物栽培展示规划:(分区分点规划) (一)景区游客休息亭区域规划:分三段进行规划(建议把休息亭的顶部部分遮盖物揭去,保留骨架部分留作日后备用) 第一段(大门口篮球场至漂流终点站): 分段种植老鼠瓜、砍瓜、玩具南瓜(金童、玉女、白蛋、双色梨、佛手、西瓜皮、丑小鸭等品种) 第二段(漂流终点站至“黄金河道”景观石位置): 利用一段与二段连接处的一段“拱形”竹架,种植蛇瓜(瓜可长达2.2-3米),其它位置可种黑宝石南瓜、长柄瓜、大小葫芦; 第三段(“黄金河道”景观石至探险上山小桥位置): 种植西番莲(鸡蛋果),并配置“A”字形水培装置或立柱式复合基质栽培柱种植绿叶蔬菜。注:该栽培柱可以安放在棚架边与棚架的支柱一起支撑棚架,既起到装饰棚的作用,也突出其作支柱的特殊性,该栽培柱在本地区同类景点中还未有人采用,属于首创。 (二)、上山顶汽车公路: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旅游解说; 旅游解说就是为了实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等和各种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 2.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创造满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经历的过程,是旅游者自身的内在反映。 3.社会承载力; 社会承载力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社会规范基础上的量值。 包括:A.旅游感知承载力是指环境空间不致使旅游者产生拥挤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B.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承载力是指保证当地传统文化生态不受外来文化破坏及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前提下旅游地的合理环境容量。 4.生态旅游流: 5.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6.生态美; “生态美”是指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被人感知的美感。作为自然的一种天然美,多以生命的存在和其表现为样态。 7.生态旅游康乐;

生态旅游康乐即指旅游企业为生态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8.设施承载力; 设施承载力是以发展因素作为评估参数,按既有设施的供给量所得出的可为多少游客提供服务的数值。 9.绿色宾馆; 绿色宾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经营,为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和清新舒适的旅居环境。 10.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是接待来访游客的地方,是旅游地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主要窗口。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现实游客中心和安置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游客中心. 11.旅游解说牌示; 标牌是一块能够提供信息、警告或引导的题写木板、金属板或空间。旅游解说牌示是标牌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它通过文本、图片和示例等手段,以娱乐和教育方式来与游客交流信息,达到引导游客、增强游客保护意识或管理游客行为等目的的标牌。 12.替代性旅游; 它又可理解为非大众旅游,它是相应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而产生的,其包括生态游、文化游、教育游、软旅游、休闲游、绿色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13.《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确认的生态旅游的概念; 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

家乡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家乡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瓮安 作者——朱国宁08森游080903110087 【摘要】本文从瓮安县的资源情况出发,运用SWOT分析法了解瓮安县的旅游,从而为改善瓮安县的旅游提供依据。 【关键词】瓮安旅游业SWOT分析 瓮安县地处黔中腹地、乌江中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县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产丰富,居住着汉、苗、布依等22个民族,是一个革命老区。这样的优秀条件却没有成为贵州省的旅游发展的重点,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探究,现在我们就运用SWOT分析法了解一下瓮安,从而加速瓮安县的发展。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 有跨度居世界第一的江界河桁式组合大桥点缀的乌江峡谷风光,有地球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朱家山原始森林风景区,有中国十大水帘洞之一的穿洞河瀑布,有距今 5.8 亿年的动物群化石,有集织金打鸡洞、安顺龙宫景观于一体的老鹰洞,有面积10 余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秀石耸立的下司石林等等。资源数量多、门类全、品位高,集原始生态、峡谷风光、石林景观、溶洞奇观、长征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是旅游资源的聚宝盆。 2.交通条件优越 瓮安区位优势较为突出。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省道206 、302 公路呈“十”字型贯穿县境,是连接川、渝、黔、湘、桂、鄂的交通枢

纽,全县23 个乡镇和80 %的村均有客车营运。 3.人力资源方面,瓮安历史较为悠久,教育较为发达,国民素质较 高,有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党政干部中有90 %的人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全县每22 户农户中有一个农民获得“绿色证书”。近年来,每年考取大专院校学生均在1300 名以上。 4.水利资源方面,境内共有河流39 条,乌江干流横贯县境北部, 县内总长56 公里。全县河流总长1815 公里,年均总流量9.54 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44 万千瓦,目前仅开发3.4 %。 5.矿产资源方面,目前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磷、铁、硫铁、铅、 锌、铝、硫磺、硅石、重晶石、钾页岩等,尤以煤、磷储量最为丰富,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 亿吨,磷矿总储量6.5 亿吨,铁矿藏量1500 万吨,锌矿藏量60 万吨以上。 6.境内的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十分鲜明。对于旅游者而言,在当地 进行旅游可以欣赏不同的风景,文化,同时还有爽朗的天气,是一件十分令人惬意的事情。 二.劣势分析 1.整体形象不鲜明:现在旅游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发展旅游是很 有前景的。瓮安县的旅游没有特别的形象,如贵阳是“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还有青岩是文化古镇等等;瓮安的旅游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加上管理的不足等情况,造成了客源多,游客少的问题。

乡村旅游典型材料

乡村旅游典型材料 青山沟镇地处宽甸北部,全镇面积266.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73个村民组,人口1.16万。镇内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林地31万亩、耕地11516亩、水面2.2万亩。 三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建设为一主线,依据县情,结合镇情,确定了“旅游兴镇、游业富民”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建设东北生态乡村旅游名镇”的道路上,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为根本,以实现旅游兴镇为目标,建设了和谐旅游环境,开创了乡村旅游新局面,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提速升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旅游兴镇目标 青山沟镇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建设四大景区126个景点,总面积149.8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56%。涉及到全镇3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分别占全镇的75%和75%。青山沟是生态之乡、满族之乡、长寿之乡,拥有东北第一大瀑布、中华满族第一园,是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满族的风情、淳朴的乡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每年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解决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旅游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占全镇总收入的66.3%。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 乡村旅游发展,服务功能完善是前提。三年来,以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村屯环境、饮水环境为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以建设宾馆酒店、购物场所、医疗卫生、游乐设施为主完善服务功能。 1、改善乡村旅游环境。一是以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改造村屯环境,安装路灯76级、水泥硬化巷路2万平方米、浆砌边沟3000米、投放垃圾箱30个、村屯绿化5000平方米,统一院墙2000多延长米、统一大门30多个,清理违章建筑20多个,清理垃圾2000多吨,清理路障100多处,改炕改灶1200多个,改厕改圈500多个,同时,成立了环卫处,对居民生活垃圾日清,改善了乡村旅游的村屯环境。二是按照一环三射的交通建设格局,修建柏油路面44.8公里,一环三射的乡村旅游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路标、说明牌健全,景区内和服务场所均有停车场,乡村旅游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三是以治河、修坝,护路、护田为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8处,新修防洪坝2389米、新建提防2.09公里、加固提防1.22公里、疏通河道7800米、栽植枫杨护岸林52.6公里,改善了乡村的河流、田间环境。四是新建饮水工程51处,维修饮水工程25处,满足了日游客6000人的需求。五是植树造林15980亩、封山育林23000亩,增加森林覆盖3%,改善了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村屯、畅通的交通、安全的饮水,奠定了乡村旅游的基础。 2、完善乡村旅游设施。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建设为主,建设乡村旅游接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什么是生态旅游

什么是生态旅游 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 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

分感悟和审美自然。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 一般说来,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定义很严谨,不过有点高深莫测。我们来用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生态旅游。 一是观鸟。旅游者手拿望远镜,早出晚归,仅凭鸟的鸣叫或飞行的姿势,就能准确鉴定出鸟的种类。二是乘船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寻觅鲸鱼。一道喷水柱,或鲸鱼庞大的躯体下跌时溅起冲天的水花,令人心旷神怡。三是背起行囊,乘一叶扁舟深入神秘的亚马逊腹地:藤蔓低垂,猿猱长啼,食人鱼在水中唼喋作响。四是自愿参加一些研究项目的野外工作,用支付的食宿费来支持研究的进行。这些有利于自然保护,以及使游客从中接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上风靡一时,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是由于在理论上它比传统的大众旅游有不少优越之处,如在适当利用的同时保护资源;为自然保护提供资金,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赚取外汇;提高地方和民间对自

乡村生态旅游策划书

乡 村 生 态 旅 游 策 划 书 策划组:…小组

策划名称 乡村生态旅游 活动创意主题 生态旅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标对象 农村 活动背景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更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再看一看城市居民的现状:城市生活实在让人头疼,光、噪声、汽车尾气污染,令人谈之色变,网民朋友们更是别出心裁地发表出生动而又暗含着让人发以深思的说说,说说中这样写道:“早上起来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啃个染色馒头、中午、在食堂要个注水肉炒农药韭菜、来碗翻新陈米饭、瘦肉精的肉下菜、完事泡壶香精茶、下午买条避孕药鱼、开瓶甲醇酒、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睡觉。”虽然你不可能那么的不幸,偏偏说说中提到的每一件事你在一天之中都能碰到,但你敢确定以及肯定地说,你没吃到其中之一吗?先不谈这些,单单是住房问题就可以让无数人“钱包渐空终不悔,为房拼得人憔悴!” 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心生活呢??下面请看我们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优势分析 一、凸显农村性格充分分析每个农村所具有的自然环境、发展历史、生活劳动方式、节庆习俗、村民的精神面貌等元素,对村落的旅游特色进行准确提炼,是每个村落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形成与其他村落不同的特色。 二、形成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向城市居民出售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新鲜健康的食品,乡村里的各种元素都变为可消费的旅游产品,乡村社区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在乡村中得到闲适舒畅的心情、新奇独特的体验,并收获健康和快乐。 三、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乡村旅游也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的一个典范,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经济的和谐发展,特色旅游村的建设应该是一次乡村合理产业结构形成的过程,应积极提升农产品、乡土文化在旅游语境下的经济附加值、社会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 四、人性化经营管理。根据当今城市居民生活现状做出相应的旅游决策。让城市人们体验乡村生活,从中可以让他们得知劳动人民的辛苦,从从而珍惜其来之不易的工作;还可以让他们缓解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最终达到“双赢”的最佳效果。 产品劣势分析 一、交通可能会给旅游带来不便; 二、部分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方向;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什么是生态旅游

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十六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对象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对象。”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 )”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从“三S”到“三N”标志着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追求。 中国的旅游业在尝试,并将1999年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 生态旅游指南

生态旅游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探讨

生态旅游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探讨 ——以武义县为例 贺晓琴 高昂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生态旅游型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发展模式的特征,剖析该类型城市的交通特征,并以浙江省武义县为例,提出了推进一体化交通系统建设,强化多方式交通运输的合理衔接;构建“内外双环”环路系统,加强组团联系,分离过境交通以及建设特色公交环线,旅游交通融入旅游等适合武义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措施,借此为类似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旅游型城市;多组团结构;点状跳跃式;一体化 1前言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发展着的空间实体,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又是其主要载体。而城市的土地利用则是指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同时也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是交通产生的根源,生态旅游型城市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其既要面临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受到了环境、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生态旅游型城市交通与用地规划布局的相互关系,剖析该类型城市的交通特征;并以浙江省武义县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武义县生态旅游特色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生态旅游型城市的城市特征 2.1 城市建设用地分散,总体布局呈多组团格局,空间扩展模式呈点状跳跃式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城市规划期内甚至更长时段社会发展关注的焦点。同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1],土地资源成为各类城市发展的重要约束。” 生态旅游型城市往往处于山水环抱的环境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面临着风景区、农田、水域以及生态林地等各类敏感资源的关系处理问题。 复杂的山水环境以及严格的土地利用指标使得生态旅游型城市用地资源条件非常有限,且开发成本高,城市规模扩张时不能连片有序的圈层扩张,而是结合自然环境分块布置建设用地,从而形成了多组团的城市格局。 而自1984年中国在沿海地区大城市设立个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在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相继展开,成为城市产业转移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一种以开发区建设为导向的多平台开发模式逐渐孕育或已经形成,体现出城市多中心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城

生态旅游

1、森林旅游: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各种游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2、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3、生态脆弱带: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 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者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又称为生态过渡区、生态交错带、生态交错区或群落交错区,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存在过渡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或两个不同草本群落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沿河两岸、河口三角洲、近海区域等的水陆生态交错区. 4、自然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社会容量:旅游社会容量也称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或行为容量(behavioural car-rying capacity)。指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 5、生态旅游效应: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影响。 生态旅游效益:生态旅游有三大效益,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

生态旅游方案

一、概述 (一)自然地理状况: 和新镇位于德阳市旌阳区东南,与市区接壤,地处四川盆地北部龙泉山脉北端丘陵地区。海拔高度471.1~757.5米,幅员面积为58.05平方公里。全镇有13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43人,5464户。 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畅通,以旌和路、寿和路以及村通公路贯穿13个村98个组。水泥路总里程为75公里。现有8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上水泥路。 全镇有3个集镇,即:河坝湾(政府所在地)、和兴场(德中村所在地)、福兴庵(福兴村所在地)。所在境内的单位11个,享有盛名的巍崴矿泉水厂就在和新生态林区。场镇常住人口1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人。 水景资源设施状况良好,资源丰富。有水库5座,山坪塘172口,石河堰87节,蓄水池714口,景观十分自然优美。有人饮集中供水站8座,取地下150米以下的优质水,可供游客的品尝。 (二)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 全镇经济发展结构:主要体现在生态农业经济和劳务经济,以农业产业以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业、养蚕业、水果业等为主。无公害蔬菜基地集中在永兴、长胜、治同、福兴等村;畜牧养殖主要集中在高屋、拦堰、长缨、治同、白蜡等村;蚕桑集中在德中、新民、长缨、龙垭等村;水果集中在万寿、龙垭、德中、新民、白蜡等村。全镇有劳动力11342个,在外务工人员达4443人,其中跨省务工802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408万元。 旅游业作为户新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镇旅游业人数达15万人次,收入180万元。(三)生态状况: 全镇森林覆盖率59.4%,位居全区首位,二00二年被省林业厅列为省级森林公园;二00三年被省环保厅列为环境优美小场镇示范镇;综合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土壤、水源、大气环境得到国家检测部门认定,农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二00一年被省农业厅确认为无公害蔬菜基地;二00五年和新蔬菜被国家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 (四)生态旅游状况: 和新镇旅游业目前主要以巍螺山旅游风景区、普渡寺、休闲旅游为主。近年来,镇政府围绕生态旅游业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旅游环境建设,有重点和针对性在主要旅游景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森林植被,通过土地综合治理,保护土地资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突出生态旅游优势,利用丰富的森林优势发展林、果、蚕、药等综合性农业,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景区。在结合我镇正在实施的文明新村走廊建设,把拦堰村八组、长缨村五组、治同十组作为新村建设示范点,进一步优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把和新建成市郊生态观光休闲型新村。 在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方面。把巍螺山长寿文化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弘扬“崴螺山长寿之乡”传统文化,做好崴螺山长寿文化品牌,提升崴螺山长寿文化形象。通过连续几年来举办“崴螺山长寿风情.辣椒节”文化旅游活动,提升崴螺山长寿文化形象,打造崴螺山长寿文化品牌。同时不断整合崴螺山森林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省级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将崴螺山主景区已初步建成观光旅游、避暑休闲景区。在挖掘崴螺山传统历史过程中,商品旅游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展示和新辣椒文化、绿色农产品特色。和新镇旅游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新旅游业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已得到广大旅游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二、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旌阳区龙泉山旅游开展战略机遇,依托和新镇生态旅游优势,整合生态资源,瞄准迅速发展的城乡旅游新趋势、新特点,发挥和新生态农业、森林公园、崴螺山长寿文化、辣椒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大力发展和新生态休

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_体验经济

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_体验 经济 论文导读::众多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体验导向型开发模式。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体验经济,体验导向,开发模式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在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于有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浓郁的风俗民情,是获得愉悦、快乐旅游经历的绝佳目的地。借助体验经济的体验设计理论,在认识和尊重当地自然生态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态前提下,开发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有利于延长生态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促进地区旅游发展。 一、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1、体验经济 1999年4月, 美国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指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 环绕着消费者, 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从此,体验经济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热烈讨论。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是社会经济经在经历了产品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服务经济形态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消费者的一种产品展示来实现的,通过这种展示使消费者获得一种难忘的经历和体验。作为体验经济的供给方,主要

是通过展示使消费方在一定的时段内充分体验和感受供给方所提供的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而是包括环境、文化、风情、氛围、愉悦、激情、特殊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联想空间等在内的产品概念)。这种经济形态,其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客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经济供给物之中,使人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体验经济,一种和社会时尚同步的感受。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体验经济的发育、发展提供了土壤,体验经济将会有无限光明的前景。 2、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的开发是必然趋势 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根据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 4 种类型,认为每个旅游者的旅游经历都是以上四类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带(SweetSpot),在这个地带,活动对象达到一种“畅爽”境界。 由于对自然与人文生态认识的深入,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休闲的旅游经历,而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与运动等全方位的融入,以体验的方式充分理解旅游地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和历史的内涵和特征,从中获得美学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与遁世体验期刊网。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体验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反映在

东部生态城简介

临沂东部生态旅游度假区欢迎您 一、景区简介: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临沂东部生态城旅游度假区位于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沭河岸边,规划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是鲁南苏北地区唯一大型综合生态旅游目的地,辐射人口达5000万人,年可实现接待游客600余万人。作为临沂市构建蒙山沂水大旅游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生态城旅游区一期投资逾数十亿人民币建成,投入运营的十大功能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凸显了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景区内的十大主题功能区 1、临沂综合实践基地:是全国100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2013年8月,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通过,是山东省享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支持的2个实践基地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临沂市人民政府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基地课程包括德育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和素质拓展四大领域,共27大类、近200个活动项目。基地的室外素质拓展设施在全国规模最大,功能齐全,可以同时承载2000人同时拓展训练;室内场馆和功能教室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践,主要特色在于,课程设置更加突出社会化、实践性,更加注重生活化、趣味性,更加体现人本化、教育性。基地具备同期接待3500名学生及企事业人员培训的容纳能力。 2、动物园区:动物园区占地1000余亩,建有动物场馆58处,

是山东省拥有国宝大熊猫、金丝猴,以及白虎、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长颈鹿、河马等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的动植物园之一。共饲养动物180多个品种,2000多头只。游客和学生来到动 物园区既可以了解和观赏动植物,又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趣味拓展,使广大游客流连忘返。 3、植物园区:植物园区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近150万株。占地900亩左右。植物园栽培了6000多种植物,包 括2000种乔木和灌木,1620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500种花卉 以及1900种果树,水生植物,中草药等。收集栽种植物3000余种,是专门从事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科研基地。全园以植物展览温室为中心,共13个展室,栽有15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石头花、光棍树、舞蹈兰等珍贵植物。 4、国防教育园区:国防教育园拥有“627荣成号”猎潜艇、歼5教练机等大批退役军事装备和航空军事展览体验馆,还拥有歼- 5、歼-10战斗机,阿帕奇直升机,95式、98式坦克,56式大炮等 大批模型以及国产大飞机模拟驾驶舱。 4、游乐园区:游乐园区占地近200亩,有20多个游乐项目,高50米的摩天轮最具魅力,最受情侣喜爱,尽收美丽景色,最刺 激的过山车、最惊险的海盗船让你尽情体验热辣,肆意惊声尖叫,释放你的热情,抛开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享受疯狂带来的淋漓快感。 5、海洋世界:东部生态城海洋世界是临沂市内规模最大、最具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2008-2015年) 一、发展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旅游业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领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相互关联,互相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旅游业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因此,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强劲的发展势头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对自身行为的重新审视,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生态资源单位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生态旅游发展环境日渐优化,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带来良好条件和发展机遇。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生态旅游发展尚存在需要引起重视的突出问题。一是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不高,保护主动性不足;二是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三是生态旅游规划滞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五是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现象,一些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环境恶化状况依然存在。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引领绿色消费、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在很多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旅游是重要的替代产业,是开拓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渠道。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塑造生态友好旅游产业形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教育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原则 1、严格保护原则 立足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