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城高三语文二模讲评
2016届西城区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讲评版)

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纸寿千年” 之誉。今天,更需要优质宣纸,将我们创造的文化艺术, 传诸后世子孙。 (取材于殷燕召《宣纸:“纸寿千年”,需求不降》)
1.下列对“材料一”中词语红字体的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已臻完善:接近 B.皴擦勾斫:砍削 C.遣貌求神:运用 D.眼花缭乱:缠绕
此外,泾县地处中纬度南部,常年气候温 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正所谓“山下桃花 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既 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阳光, 又使原料不至于在暴晒、暴雨和暴冻中风化或 腐烂。
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的 老徽州地区生产,千百年来在泾县小岭不断完善、成熟。 宣纸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和耗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 来,县小岭不断完善、成熟。宣纸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和 耗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中间要经历皮料制作、 草料制作、配料以及捞、压、焙、剪等上百道工序,几 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2006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 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取材于《宣纸的产地》)
宣纸是“捞”出来的纸,纸帘是捞纸的重要工具, 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纸帘的制作原 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泾县及周边一些地 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 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 易于剖成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 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
泾县便在皖南小岭一带,那里素有“山川清淑,秀 甲江南”之誉。不仅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而闻名,更因泾县宣纸而蜚 声中外。泾县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的最杰出代表,它 在千百年的积淀中逐步成长,与故土血脉相连。“纸 之制造,首在于料”,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 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 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试卷及解析综述

产物相对量 43 2 1pH=8pH=7 pH=3pH=5 pH=6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6.5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选择题1-5页,非选择题6-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和答题纸的相应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选择题(共20题 每小题6分 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化能自养型的硫细菌是深海热火山口群落的重要成分,这种硫细菌 A .遗传物质为RNA 或DNA B .可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C .细胞最外层结构是细胞膜 D .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1.D 解析: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 ,A 错误;硫细菌是化能自养型,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B 错误;细菌的最外层是细胞壁,C 错误;化能自养型的硫细菌是生产者,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考点与方法】本题考查硫细菌的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牢记原核细胞的结构、遗传物质,自养生物的种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人体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幼红细胞早、中期有分裂能力,晚期脱去细胞核。
血红蛋白自原红细胞开始合成,在网织红细胞中合成最旺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造血干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分化是从原红细胞开始的B .原红细胞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 .网织红细胞中不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 .红系祖细胞与成熟红细胞所含DNA 相同,蛋白质不同2.B 解析:造血干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分化是从造血红细胞开始的,A 错误;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原红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B 正确;网织红细胞中有DNA ,能转录出mRNA 并产生蛋白质,所以,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C 错误;红系祖细胞含有DNA ,成熟红细胞不含有DNA ,D 错误。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文综二模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二模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6.5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是拍摄于北京时间11月20日20时,位于21°W 、极圈附近某海域的卫星云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天气系统A. 为北半球反气旋B. 生成于太平洋面C. 带来强雨雪天气D. 会发展成强台风 2.拍摄云图时A. 当地时间是20日上午B. 该区域可见“午夜太阳”C. 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D.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移动研究表明,我国祁连山区近50年来冰川面积变化显著。
读图2,回答第3、4题。
3.图中区域A. 东部比西部冰川面积大B. 东部比西部冰川退化快C. 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D. 山地雪线高度逐年降低4.导致图示地区冰川变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气温B .光照C .降水D .当地人类活动 图3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图1图25.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A. 东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青藏地区 6.图中A. 地质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B. 岩层①是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C. 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D. 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7. 该区域的农业模式A. 发展优势是肥沃深厚的土壤条件B. 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C. 有利于减轻滑坡、泥石流等灾害D. 可提升不同纬度水热资源利用率会展业是以会议、展览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综合性产业。
图4是“北京市会展业功能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 北京市会展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 依托首都城市职能,会展资源丰富 ② 城市中心区地域广大,有发展空间 ③ 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④ 科技力量雄厚,综合服务水平较高 ⑤ 经济发达,环境承载力提升潜力大 A. ①④⑤ B. ②③④C. ①②⑤D. ①③④9.会展业又被称为“城市建设的加速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A. 成为京郊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B. 加强工业联系,促进工业集聚C. 加快人、物、信息的流动,创造商机D. 促使我国乡村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迁移图5为某企业工厂选址城市及转移路径示意图。
2016北京中考西城二模作文题目解析(优秀篇)

2016北京中考西城二模作文题目解析2016北京中考西城二模作文题目解析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采集记忆的几个片段,可以合成完整的故事,这故事中的人、景、事便浮现在眼前。
片段就像一滴水,它可以映出七彩的阳光。
滴水成溪,汇成河流,便会流向远方。
请以“片段”为题写一篇文章。
与自然为友,会让人心胸宽广;与书籍为友,会让人睿智聪慧;与艺术为友,你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与贤人为友,你会越来越走向高尚。
请以“与_______为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选择,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如选择,将题目补全后,再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西城为“命题”、“半命题”的二选一。
这样的出题方式在常理之中,涵盖自07年以来的命题方式,一方面考查较为全面,一方面给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毕竟命题与半命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写起来感受差异颇大。
从这个角度看,在中考改革的2016年,作文这个地方是不打算“为难”我们考生的,降低了考试的难度。
但大家要清楚,难度降低,并不代表写作水准要降低。
下面简要就西城的作文题进行分析。
文题一“片段”,写作难度很低,从导语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可以让考生有无尽发挥空间的作文题。
因为,初中三年,不论是校园生活还是家庭生活亦或是看到的家庭校园以外的社会,一定有各种各样的片段值得回味,值得书写。
同时,这个作文题是很容易做到文题转换的,考生,不妨再中考前,好好练习一下文题转换,到考场上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文题二“与______为友”。
看到这个作文题不禁联想到,清朝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瑾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可以当朋友的,通过导语,我们可以看书,无生命的但赋予了生命价值的如:书籍、琴、茶、棋、画……只要是你的兴趣爱好还是特长,都可以成为相伴一生的好友。
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二次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西城区高三语文二模答案2002.6 一、(18分)1.A(B项“水泊梁山”中的“泊”应读pō。
C项“应声而落”中的“应”应读yìng。
D项“屡见不鲜”中的“鲜”应读xiān。
)2.C(A“徇私舞敝”中的“敝”应为“弊”。
B“招然若揭”中的“招”应为“昭”。
D“沤心沥血”的“沤”应为“呕”。
)3.B(“违反”指“不符合法则、规章等”;“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国法等。
①句应用“违反”。
“大肆”意为“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大事”意为“大力从事”,中性。
②句应用“大事”。
“以至”表示程度、范围上延伸,“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文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③句应用“以至”。
)4.A(“匪夷所思”的意思是“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A句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值得深入思考”。
)5.B(A项说网上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主谓搭配不当。
C“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应示否定的谓语结合使用。
应改为“还没有先例”或“还是首例”。
)6.B(A、C两项所谈的“粗俗、鄙陋”和“外貌的不足”文段中并示涉及,D项中“优雅的气质”对后文概括不准确。
从话题统一的要求来看,A、C也与后文不一致。
)二、(15分)7.D 8.C 9.D 10.B 11.A三、(12分)12.B(“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既不会“使广告业主受损失”,更不属于“风灾”。
)13.C(A项中“高度越高,风速增值越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中“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
距地面10—100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的意思。
B项中所说“风压负荷系数”是根据不同条件制定的,应为“变量”。
D项中所说“‘收径处理’是让楼宇间的距离缩小些”不符合原文意思,应为“让楼宇间的距离增大些”,或“从开阔地带”到“大楼间的小夹道”之间缩小幅度要小一些。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含试卷及答案)

,地域文
们更多 的 注 染 于吴德岗 地域文 古. 列 中 点 的注音, ... 确的 是 该 染 词的 染
染染染染致.染 . 罗染染贤协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B.染脍 炙人 染丞u根东染 . 染染染染瓶.染河 . 染染su着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染请.染脂 粉气染染染席创光染 . 该. 列 于 染染染染致. 地儒 染染染染B. 带 地域文 特点的表述, ... 符合文 的 盛, 深 厚 染染 染染 染染 是 详
愎来源续 飞科飞网 名飞下飞下飞曾逐
染
强悍勇 闻
染染染染瓶. 地很多人都很看 围猎活 染染染染请.词风豪 能寄托人的
治 抱 染染 料 染 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深刻影响 而
在 该口 世纪中 文 发展 中, 文的地域 识尤 突
, 特别是在 土文 中, 地域文 对 家 ,湘西文 特别是少数民 文 对他的
文 用自 的 品,构 了 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染 湘西 中, 战争 个少数民 突 实行的多是钳 的群体 而 文 汉 居地, 文 内涵是复 融合,但依然保 镇压的 策,少数民 本民 在 治 的 少数民 在 断的迁徙发展过程 的民 济 特性和风俗人情 文 生活等 历 封建王
纯朴而
的民风, 会促使 ,慷慨悲歌的文
要目的的围猎活 时段的 氛围促使 自 情言
于 品豪壮风格的发 说,是 特定的文 了 伶 所 ,要清
, 体 地
倾向 染 识入词, 因 引 而得
豪壮的声调 超越的 ,词体的疆域 背 因素无疑
最终使词 到了极大的
种体裁 展
歌女之歌词向士大 地认识词体的革新 转
诗体的转
朝对少数民 的,是被压 发,表 地
方面都是 的立场, 地 人性 识到僻 极健
于湘西少数民 生活的 他将故 生活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这套试卷总体上来看保持了西城一贯的稳重风格,在努力贴近考纲要求的同时保守。
无论是在阅读量上还是在总体的难度上,题型的微调和考察的内容上,都有自己对2016年高考的看法和猜想。
虽然依旧保守,还略有抄袭海淀一模的嫌疑,但作为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试探性和测量性的考试,值得各区同学一做,根据本试卷的结果来调整复习方向和重点内容。
【材料阅读】贴近高考考纲要求的增强对经典文学作品考察力度的要求,在海淀一模考察老舍后考察了沈从文,算是迎合考纲。
沈从文也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大家,对他的考察无何厚非,然而更具备北京特色的京味儿作家更值得高三同学。
不过京味作家除了老舍,其他的也就刘心武、刘恒、汪曾祺了,像王朔石康等人目前来讲还没有理由和资质出现在考卷上。
建议高三的考生们可以看看汪曾祺的作品。
一是天真质朴,对写作有帮助,二是老舍之外最有可能会考察到的,即使没有直接考,拿来作为作文材料也是蛮不错的。
【古诗文】古诗不说了,柳宗元的《渔翁》题目也是很规整的那种,主观题的第二道是诗论,难度是高考卷的难度,中等及偏上的同学不应被扣超过3分,否则是一定是复习方向有问题。
文言文颇有新意,考的两段文字的对比阅读,一段是经典的《资治通鉴》,另一段是《明皇杂录》。
考点设置也比较到位。
很值得一练,而且这种对比阅读的形式也值得大家注意,今年很有可能就是这种考法。
【大阅读】大阅读是西城二模卷子中最大的亮点。
北京二模各城区都考小说,原本是约定俗成的事儿。
全国高考大多数考的都是小说阅读,北京十年来坚持散文的考察,最近隐隐然有向全国卷看齐的架势。
但突然考察小说不大可能,中间需要一个过渡环节,也就是加强写人叙事类散文的考察。
西城二模正是如此,此中自有真意,同学们要注意调整复习方向和重点。
【作文】没什么好说的,第一个属于抄袭,早被外地高考考过,跟海淀一模的第二个作文题区别都不大,第二个估计好多孩子没看懂。
2016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

2016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一、基础•运用(共23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
几千年前,当丝绸乘.坐在骆驼的脊背之上,一路辗转向欧洲进发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了东方技术与文明的传播者。
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其复杂工艺曾被中国长期(lǒng)断。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的品种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其中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锦把蚕丝的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使丝绸不再只是高贵的衣料,而成为了可以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很是深远,我们可以从丝绸店常用的对联“ ,经纶山海大文章”中,看出业内对它的推崇。
秦汉时期,丝织业得到了大发展,丝绸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丝绸贸易的推动下,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向西,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沿途聚(lǒng)了诸多的城市群及经济圈。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乘.坐(ché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一”B.乘.坐(ché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丨”C.乘.坐(chè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一”D.乘.坐(chè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丨”(2)理解文意,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拢拢B.拢垄C.垄拢D.垄垄(3)结合文意,为文中丝绸店的对联选择上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驼铃古道丝绸路B.银针绣出彩鸾飞C.罗绮丛中花样新D.锦绣乾坤真事业2.(5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武”,甲骨文由“戈”(表兵器)和“止”(脚趾,表示行进)组成,表示持戈而行。
由甲骨文可以看出,其造字本义是肩扛兵器,出征作战。
而《说文解字》在解释此字时,采用了《左传》中楚庄王的说法,认为能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分)“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要素 包括:①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食 物、土壤和地形等;②当地的人文环境, 包括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 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③在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滋养出的当地民众的 精神和品格。 评分标准:本题3分。三个要点及简单说 明,每条1分。
8.(4分)答案示例: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作品,这些作品以作者的故乡——山东高密为故 事背景,这是一个土地广袤、饱经苦难的地方,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满了红高粱,这块土地 上的人们过着贫苦艰难的日子,却又充满了原 始的热情和生命力。因此才能在日寇的侵略凌 辱下演绎出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莫言在他 的作品中将高密的地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成为他红高粱系列作品的最大特色。 评分标准:本题4分。作家作品举例合理,1分; 作品地域性特色分析深入,3分。
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 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 “伴食宰相”。 臣司马光评论说: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 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鲍叔等人)能 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 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 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 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 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 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 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 布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 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 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 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13.(4分)参考译文: (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 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 (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 评分标准:“下”“授以国政”“美”三 点各1分,大意1分。
14.(4分)答案示例: ①卢怀慎是大度让贤、德高望重的贤相。 姚崇是一代贤相,才能出众,娴于政务。 材料一中写卢怀慎“每事推之”,实际 是避位让贤,充分调动贤明之士,这从 材料二中卢怀慎举荐多人也可以看出来。 正是这样卢怀慎才能与姚崇戮力同心, 成就唐王朝的开元盛世。这些都是卢怀 慎作为宰相胸怀大度、以国事为重的表 现。
②卢怀慎是尸位素餐、有名无实的“伴食 宰相”。材料一中写姚崇请假十余日,竟 能导致政事堆积,作为朝廷宰相的卢怀慎 竟然束手无策,其理政才能可见一斑,因 此材料一中说其“每事推之”,实际上也 就是指责他遇事无能,只能推诿。即便是 在材料二中写到其为官清廉,荐人有功, 仍然不能遮盖卢怀慎作为宰相的无能。 评分标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不必面面 俱到,能够言之成理即可。
17.(4分)《渔翁》诗刻画了一位 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 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 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 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 人生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形象特点, 2分;答出感情,2分。
18.(4分)【参考】《渔家》一诗中的渔 翁形象:孙承宗的《渔家》一诗刻画了一 位迫于生计艰辛付出的渔人形象。在寒冷 的冬夜,渔人呵着冻僵的手拿起凝结冰雪 的竹篙,费力撑船打渔,无比艰辛。这一 渔翁形象更接近于渔家百姓的现实生活, 同时也能表达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对 脱离现实的画家的批评态度。 评分标准:本题4分。结合诗句明确所认同 的特征,2分;结合认识谈自己认同的理由, 2分。言之成理即可。
5.(4分)参考答案:①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 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 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 的生命力、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②在散文中 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 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 状态和古朴民风。③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 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 中的精神内核。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 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23.(5分)参考答案:反映出“丁老七” 人生经历的变化,从人人尊重的绞草师 傅到一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表现出“ 丁老七”被迫失去他引以为傲的绞草工作 后的痛苦茫然,和小说开篇活得自信而 有尊严的“丁老七”形成鲜明对比;暗含 了作者对时代发展中传统手工艺人命运 的思考。 评分标准:本题5分。答出一点给2分, 二点给4分,三点给5分。有其它答案, 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材料二译文】 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 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 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 接济非常大方。 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 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 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 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 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 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 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近些时候对 政务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 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 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 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惋惜。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 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 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 “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 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 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 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 相相提并论?”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 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 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 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 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 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 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பைடு நூலகம்说:“一 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19.(8分) ①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④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 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2.(4分)参考答案: “丁老七”绞草技艺高超,深受大家的敬重; 他重情重义,对师父始终怀有感恩之心,有着 传统手工艺人的美好品质;他极重视名誉,把 奖章、奖状等都随身携带;他注重仪表,活得 自信而有尊严;他思想保守,只求守成,不求 突破,在时代的变革面前无能为力;等等。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 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若有其它答案,言 之成理即可。
24.(4分)参考答案:“丁老七”固守绞 草的传统手工技艺,拒绝接受技术革新, 在迅猛发展的时代中被淘汰。“丁老七” 在新时代失去了曾经的价值,他痛苦茫 然,不知何去何从。面对时代发展的冲 击,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手工艺人该如 何生存发展,作者也感到困惑,难于给 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两点即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