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合集下载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一、名词。

1. 君(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

君王。

君上。

国君。

君权。

君临。

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

平原君。

信陵君。

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

诸君。

2. 臣(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

臣子。

臣服。

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3. 民(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

民主。

民国。

民法。

公民。

国民。

- 指人或人群:居民。

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

民歌。

民谚。

民俗。

民风。

4. 国(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国土。

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

国号。

国度(指国家)。

国策。

国情。

国法。

国力。

国防。

国威。

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格。

国魂。

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 特指中国的:国产。

国货。

国粹。

国乐(yuè)。

国药。

5. 山(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山崖。

山峦。

山川。

山路。

山头。

山明水秀。

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

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

山呼万岁。

6.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

水滴石穿。

水泄不通。

- 河流:汉水。

湘水。

- 江河湖海的通称。

水库。

水利。

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水可载舟。

跋山涉水。

依山傍水。

- 液汁:水笔。

墨水。

-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

外水。

肥水。

二、动词。

1. 行(xíng/háng)- 读xíng时:- 走:行走。

步行。

旅行。

行踪。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分类一:一、家居生活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1.鲜【xiǎn】:少、没有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2.逮【dài】:赶上、及、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宋濂《阅江楼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刘安《嫦娥奔月》3.剧:厉害,很,非常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柳宗元《蝜蝂传》4.卒:最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6.盍、曷:何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论语《李生论善学者》7.鳏:老年人没有妻子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

——李朝威《柳毅传》8.孤:少年丧父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欧阳修《泷冈阡表》9.亡:丢掉,丢失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吕不韦《人有亡斧者》10.俟: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佚名《静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交阯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

——《太平御览·果部·卷三》12.因:沿袭、承袭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13.岁:年,一年为一岁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14.何以:凭借什么—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5.孰若:与……相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16.向使:假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7.如何:怎么样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8.奈何:为什么、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9.若何:什么样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高频文言字词积累

高考文言文翻译高频文言字词积累

高考语文高频文言字词积累鳏:丧妻举例:鳏夫寡:丧夫举例:寡妇孤:丧父举例:三岁而孤独:老年无子孙举例:鳏寡孤独素善:一向关系好举例:素善留侯张良白:告诉举例:白单于曰按照先例举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诣:到举例:诣太守阙(宫殿朝廷)举例:不知天上宫阙诣阙:到朝廷举例:诣阙上书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举例:乞骸骨宗庙:朝廷国家举例:宗庙社稷七庙:朝廷国家举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代指国家举例:宗庙社稷亿兆:百姓举例:达则济亿兆奈何:拿...怎么办举例:虞姬虞姬奈若何颐:颐养保养举例:颐养天年绥:安抚使安定举例: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会:恰逢举例:会天大雨辇:辇车举例:辇来于秦践祚:登上皇位登基迎王践祚,天下归心祚:福分举例:门衰祚薄孚:信服举例:不孚众望僭[jiàn]:僭越越过本分)举例:僭越谮[zèn]:诬陷中伤举例:被众口之谮谄[chǎn]:谄媚讨好巴结奉承)举例:谄谀我者,吾贼也佞:[nìng]:奸诈谄媚的人举例:佞臣超擢:越级提拔举例:过蒙拔擢坐:犯罪获罪判罪)举例:坐盗再:两次第二次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举例:五年后乞休归里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开始做官举例:“甲申岁,余始解褐敕:皇帝诏令举例:敕令惮:害怕举例:肆无忌惮拜:授予官职举例:官拜尚书邑食邑:封地城市举例:食邑千三百户除:授予官职举例:除臣洗马悼:伤心举例:悼念见:1.被 2.你我他举例:1.徒见欺 2.慈父见背及:比得上赶得上举例:望尘莫及弥:更加举例:(欲盖弥彰)罢:停止算了举例:(欲罢不能)卓:高直卓越举例:卓尔不群堪:忍受举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牖:窗户举例:凿户牖以为室恸:极度悲痛举例:颜回死,子哭之恸次:驻扎停宿举例:次北固山下幸:宠信到帝王到达某地举例:帝自甘泉幸太原遇:对待举例:善遇之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举例:视事三年愠:生气发怒举例:人不知而不愠出:出京外调举例:予出官二年下车:官员到任举例:下车伊始(官员刚到任所)辄:就总是举例:浅尝辄止悉:全部举例:悉数归还就:靠近到开始举例:各就各位就业。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总结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对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高频考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词语理解1.一词多义:如“之”、“其”、“以”、“于”等,需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2.通假字:如“畔”通“叛”,“消”通“销”等,需掌握常见的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如“烈士”、“结束”等,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古义。

4.词类活用:如名词动用、动词名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需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

二、文言文句式与用法1.判断句: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掌握其句式特点。

2.省略句:如“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于)三鼓”等,了解省略句的用法。

3.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微斯人,吾谁与归”等,掌握倒装句的用法。

4.被动句: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了解被动句的表达方式。

三、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1.人物形象分析: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故事情节概括: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3.文章主旨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文言文翻译:忠实原文,通顺表达,注意留、删、补、换、调等翻译方法。

四、文言文阅读技巧1.字词句篇的逐步理解:从字词到句篇,逐步深入理解文言文。

2.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提高阅读效率。

3.关注题干要求: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题偏差。

4.善于总结归纳: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的规律,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总结,相信同学们对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高频考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1. 之:表示关系、介词,如之所以、之前、之后。

2. 而:连接并列的两个动作或状态,如而已、而今、而立。

3. 乃:表示结果、连词,如乃至、乃是、乃见。

4. 有:存在、具有。

5. 焉:什么地方、哪里。

6. 不:否定、表示不做某事。

7. 在:存在、处于某个位置。

8. 是:表示正确、肯定。

9. 也:表示也是如此。

10. 以:表示手段、方式。

11. 於:表示在、从、往。

12. 为:表示目的、作用。

13. 及:表示到达、达到。

14. 与:表示和、与其相反。

15. 已:表示过去。

16. 自:从、因为。

17. 以:表示条件、标准。

18. 为:表示身份、职务。

19. 之:表示所有、属于。

20. 人:指人类。

21. 有:存在、具备。

22. 无:没有、没有。

23. 为:做、成为。

24. 大:指大小、程度。

25. 小:指大小、程度。

26. 其:指代其他事物。

27. 此:指代近处的事物。

28. 君:对男性的尊称。

29. 我:指自己。

30. 山:高地、山脉。

31. 水:水流、水体。

32. 云:天上的气象现象。

33. 日:太阳、日期。

34. 天:空中、自然现象。

35. 地:大地、土壤。

36. 王:帝王、君主。

37. 侯:封建时代的爵位。

38. 公:古代封建时代的爵位。

39. 卿:古代官职名。

40. 吾:我、我的。

41. 彼:那个、他的。

42. 知:知道、了解。

43. 不:否定、不做某事。

44. 能:有能力、可以。

45. 得:获得、达到。

46. 夫:表示转折、强调。

47. 若:如果、似乎。

48. 如:像、表示比较。

49.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

50. 以:表示手段、方式。

51. 必:一定、必然。

52. 为:作为、表示目的。

53. 以:表示条件、标准。

54. 当:担任、成为。

55. 时:时间、时候。

56. 以:表示手段、方式。

57. 与:和、表示比较。

58. 及:到、达到。

59. 若:如果、似乎。

60. 乃:则、表示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智力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

如,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作文、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

分类共有6种:1、两个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3、词义缩小,如亲戚4、词义转移,如婚姻5、词义弱化,如痛心6、偏义复词,如作息。

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
句形式。

同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

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一要因文定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

比如,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盛: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盛(多)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或: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2、一食或尽黍一石(有时)苟:1、苟富贵,无相忘(假如,如果)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只要)易: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2、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谢:1、为我谢曰(致意)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

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
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

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

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

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

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
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
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

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
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

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

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

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

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

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

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

概括说,就是选、读、译。

选的关键是精。

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

译的关键是准
确。

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

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

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

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

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清楚。

3、看纠错本。

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

5、准备作文。

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

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

二是再现
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

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

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题。

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7、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

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

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

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

只要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请即将进入高三的语文复习,按着本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认真加以研究,全面进行整合,按照以上总体上的要求建议,做出具体的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