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内容概括

合集下载

浮士德故事梗概

浮士德故事梗概

浮士德故事梗概浮士德是一部由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的著名戏剧,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围绕着一个对知识和力量充满渴望的学者浮士德展开,他为了追求无限的知识和享乐而与魔鬼缔结契约,最终导致悲剧的结局。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浮士德的故事梗概。

故事开始,浮士德是一个渴望知识的学者,但他却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限,内心深处渴望更深层次的知识。

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他开始研究黑魔法,并最终与魔鬼梅菲斯托缔结契约,以换取无限的知识和享乐。

从此,浮士德沉溺于享乐和权力的追求中,他游荡于世界各地,经历了种种奇遇和挑战。

在他的旅途中,浮士德遇到了一个叫做瓦尔普格的年轻农民女孩,被她的纯洁和善良所吸引。

他试图追求瓦尔普格,但最终却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在这一过程中,浮士德逐渐意识到自己追求无限享乐和权力所带来的后果,内心产生了深深的痛苦和懊悔。

随着故事的发展,浮士德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追求,他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已经被黑暗和欲望所侵蚀,他的灵魂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最终,浮士德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逃脱梅菲斯托所设下的陷阱,他的灵魂将永远沉沦于黑暗之中。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浮士德的灵魂被带往地狱,受到了永恒的惩罚。

他的悲剧命运成为了世人的警示,人们从浮士德的故事中认识到追求权力和享乐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总的来说,浮士德的故事是一部关于人性、欲望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它通过对主人公浮士德的命运展开,向人们揭示了追求无限权力和享乐的危险性和可怕后果。

这部戏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人们深刻反思的对象。

浮士德的故事将永远在世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成为人们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的重要参考。

《浮士德》读后感_1

《浮士德》读后感_1

《浮士德》读后感《浮士德》读后感1《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诗剧。

它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永远不安于现状、永远自强不息的德国男子的故事。

他一生痛苦曲折,但是却敢作敢为、豪迈悲壮。

故事是这样的:上帝和魔鬼靡非斯仛打赌。

由靡非斯仛引诱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下自我的高尚追求,弃善从恶,成为魔鬼的俘虏。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忙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仙界,先后经历了对男女之爱、宫廷中权势财富,以及对古希腊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均未能获得心灵的满足。

最后,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大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高龄而又失明的主人公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说出了决定赌局胜负的那句话,然后灵魂升上了天堂。

我想当时歌德所在的社会也是这样的吧,歌德在文学、绘画、自然科学的学习中不断追求真理,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中用心奔走,并在运动的失败中进一步深化认识,成就了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也许我们不能完全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封建,腐朽与罪恶,但是我们能够从这本书里,这个小小的社会里感受到。

人们都说地狱是最肮脏的,歌德却说人类的社会比地狱还要肮脏,腐朽。

完全能够说人间就是一个炼狱,一个充满罪恶的地域恶行者、伪善者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心惊胆颤!冥冥苍天,炯炯神眼,原罪的显现、欲望的暴露。

听!慈悲的天神歌,看!流泪的众生相。

有多少二战战犯逃过死刑灵魂却终生受着煎熬,午夜梦回的是一具具腐尸和阴惨凄厉的催命声;一些侥幸出逃的贪心的官常与亲人分居世界各地,既担心被一锅端又忍受思亲之苦;宗教观念认为以上恶行足以下十八层地狱,最轻拔舌,重则刀锯。

天堂地狱之在你一念之间。

中国有句老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炼狱象征苦难,象征忏悔。

天堂象征救赎这是基督教永恒的主题。

炼狱中的忏悔指人的一念,善念恶念,天堂地狱。

看到天堂的光辉,美梦将会成真!地狱恶鬼又再哀嚎,听得我心碎心惊,拖住我的脚想让我沉沦,而我却渴望自由的翱翔,向往天堂的晨光。

最后浮士德在为人类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伟斗争中,感到了最大的满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

人性与社会的斗争:《浮士德》

人性与社会的斗争:《浮士德》

人性与社会的斗争:《浮士德》
概述
《浮士德》是由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的一部戏剧,讲述了主人公浮士德与魔鬼
梅菲斯特费勒之间的契约故事。

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并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主题1:欲望与追求的冲突
《浮士德》中展现了主人公对知识、权力和享乐无尽的欲望,以及他为了满足
这些欲望而进行不断追求的内心斗争。

浮士德通过与梅菲斯特费勒达成契约实
现自己愿望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和人性。

这表明欲望和追求之间存在
着深刻的矛盾。

主题2:知识与道德之争
浮士德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追求知识并渴望超越人类极限。

然而,在与
梅菲斯特费勒达成契约后,他陷入了道德的困境。

他在追求无尽知识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准则。

这引发了对知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

主题3:社会规范与个体自由的碰撞
浮士德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追求自由的人物,在社会规范和个体自由之间形
成了鲜明对比。

他反抗传统社会价值观念,试图突破束缚,并通过与梅菲斯特
费勒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个体自由
并非完全可行,因为个体需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和道义问题。

结论
《浮士德》通过描绘主人公浮士德与梅菲斯特费勒之间复杂纠结关系,探讨了人性与社会之间的斗争。

该作品深刻剖析了欲望与追求、知识与道德、社会规范与个体自由等主题,并引发读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反省。

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挑战时,应审慎思考我们的欲望、权力和责任,并努力寻找平衡点,以克服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浮士德故事梗概

浮士德故事梗概

浮士德故事梗概浮士德是一部由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的著名戏剧,它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学者和医生,他对生活感到枯燥乏味,渴望超越人类的智慧和力量。

他最终与魔鬼签订契约,以换取无限的知识和享乐。

这一决定引发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事件,最终导致了他的灵魂的毁灭。

浮士德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人,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类生活的无尽渴望驱使着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享乐。

然而,他的内心始终感到空虚和不满。

在他的追求中,他遇到了魔鬼墨菲斯托费勒斯,后者以无限的知识和享乐为诱饵,诱使浮士德与他签订契约。

在与魔鬼签订契约后,浮士德开始享受无尽的知识和享乐,他变得越来越贪婪和自私。

他追求女性的欢愉,沉迷于权力和财富,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欲望。

然而,这种追求只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内心的折磨。

在故事的最后,浮士德发现自己的灵魂已经被魔鬼所控制,他的内心充满了悔恨和痛苦。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和尊严,他的灵魂已经被毁灭。

最终,浮士德在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中离世,他的灵魂被带走,永远沉沦在黑暗之中。

浮士德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对欲望的执着追求。

它警示人们不要沉迷于物质和享乐,要珍惜内心的纯洁和正直,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浮士德的悲剧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尊严的思考。

总的来说,浮士德故事梗概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警示。

它通过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欲望的诱惑和对内心的折磨,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价值的思索。

这个故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警示。

浮士德故事梗概

浮士德故事梗概

浮士德故事梗概浮士德是一部由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的著名戏剧,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主人公浮士德的命运为中心,展现了他对知识、权力和爱情的追求,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故事开始,浮士德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世界的渴望。

他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力量,以及更多的享乐。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不断地探索各种知识和技能,力图超越人类的局限。

在他的探索过程中,他遇到了魔鬼梅菲斯托费勒斯。

梅菲斯托以满足浮士德的欲望为代价,与他达成了交易。

浮士德希望能够获得无尽的知识和享乐,而梅菲斯托则要求在浮士德死后,他的灵魂归于他所有。

浮士德出于对无限知识和欢愉的追求,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契约。

在与梅菲斯托的交易之后,浮士德开始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他拥有了无穷的财富和权力,同时也沉溺于无尽的享乐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这些并不能真正满足他内心的渴望。

他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空虚和不安。

在浮士德的内心挣扎中,他遇到了一个名叫格勒琴的年轻女子。

浮士德深深地爱上了她,并为她放弃了一切。

然而,他的内心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平静。

在梅菲斯托的诱惑下,浮士德最终背弃了对格勒琴的承诺,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最终,浮士德在内心的挣扎和悔恨中,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错误。

他明白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欲望都是空虚的,而且最终导致了他自己和他所爱的人的悲剧结局。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但已经为时已晚。

最终,浮士德在内心的痛苦和懊悔中,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浮士德故事梗概通过主人公浮士德的命运,展现了对知识、权力和爱情的追求,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无止境,以及对生命的反思和悔恨。

浮士德的故事,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浮士德》:欲望与灵魂的交换

《浮士德》:欲望与灵魂的交换

浮士德:欲望与灵魂的交换简介《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著名戏剧,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该戏剧描绘了主人公浮士德通过与恶魔梅菲斯托交换灵魂以追求权力、知识和快乐的故事。

欲望的困扰浮士德是一个富有才华但内心空虚的学者。

他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感到不满足,并渴望更高级、更深奥的智慧。

这种无尽的欲望让他不断追求力量、财富、享乐和爱情。

与恶魔梅菲斯托的协议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浮士德决定与恶魔梅菲斯托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浮士德将把自己的灵魂出售给梅菲斯托,以换取权力、地位和无限长寿。

灵魂沉沦与权力的追求随着协议的达成,浮士德开始追求权力和地位。

他在政治、军事和财富领域取得了成功,得到了人们的崇拜和尊敬。

然而,他内心仍然感到空虚和失落,因为他所追求的东西并没有真正满足他的内心需求。

爱情与灵魂的冲突浮士德遇到了一个叫做格勒琼的年轻女子,爱上了她,并试图通过她来找回自己失去的灵魂。

然而,即使在与格勒琼相处时,浮士德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内心满足。

最终,他被欲望和痛苦所驱使,导致自己和格勒琼的悲剧结局。

重获救赎与智慧在生命接近尾声时,浮士德意识到权力、享乐和爱情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渴望重获失去已久的灵魂。

通过对自身道德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修正,浮士德最终在灵魂的救赎和智慧之路上找到了解脱。

总结《浮士德》通过描述主人公欲望与灵魂的交换,展现了当个体一味追求权力、知识、享乐时的困境与痛苦。

作品呼唤人们以更加审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对待自己对于欲望的追求,并提倡内心的寻求、道德的自警与修行。

这使得《浮士德》成为一部深刻探讨人性与价值观问题的经典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读《浮士德》

读《浮士德》

读《浮士德》202X-7-6字数:3059《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着。

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剧情梗概如下: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

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

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

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

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

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

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

这时,他从效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

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

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

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

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

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

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新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

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

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

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

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

《浮士德》:灵魂的买卖与内心的挣扎

《浮士德》:灵魂的买卖与内心的挣扎

《浮士德》:灵魂的买卖与内心的挣扎简介《浮士德》是一部由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戏剧,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戏剧探索了人性、欲望和人格分裂等主题,并通过主角浮士德的复杂经历,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对于真理及意义的追求。

浮士德角色简介1.浮士德:本剧主角,是一个拥有超凡才华和渴望无限知识的学者。

2.梅菲斯特费勒:魔鬼形象,代表诱惑与邪恶。

3.格蕾琴:浮士德爱慕并追求的女子。

4.瓦尔普吉斯教授:浮士德在大学时期的导师。

5.马尔泰:浮士德在经历失败后遇到的农民领袖。

内容概述第一幕第一幕中,我们见到了沉迷于无休止学习与追求无限知识的浮士德。

他对于人类所能掌握的知识感到极度不满,决定用自己的灵魂交换来获取更多的智慧。

第二幕在和梅菲斯特费勒达成契约后,浮士德开始享受权力与物质上的富裕,但同时也陷入了无尽欲望的漩涡中。

他追求着一切他认为能够给予他满足感和快乐的事物。

在与格蕾琴相遇后,浮士德对于爱情产生了强烈的渴望与情感,但他追求爱情的同时也背离了自己最初对真理和知识的承诺。

第四幕在第四幕中,浮士德通过旅行和经历失败来反思自己一直以来追逐权力和享乐之路是否正确。

他结识了马尔泰这样一个朴实而真实的人物,并从中获得了启示。

第五幕随着剧情发展,我们见证了浮士德内心挣扎与矛盾达到顶点。

他终于意识到以权力和物质追求快乐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和意义。

最终,浮士德通过拥抱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心灵的奋斗,获得了救赎。

主题探讨《浮士德》通过揭示浮士德内心的挣扎和对于真理及意义的追求,反思人性中存在的欲望、诱惑与冲突。

作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哲学、道德和伦理问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以下主题: 1. 灵魂的买卖:人是否可以通过放弃灵魂来交换权力和物质上的享受? 2. 自我认知与取舍:对于知识、爱情、欲望等多种选择面前,个体如何坚守初心与自我认同? 3. 真理与虚伪:如何界定真相与谎言,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诚实与正直? 4. 心灵拯救与救赎:一个曾经堕落的灵魂是否能够找到重回善良之路?《浮士德》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在权力、物质欲望和追求意义中挣扎的人类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士德内容概括
【篇一:浮丄徳内容概括】
名著概要
上帝在天庭召见群臣,魔鬼梅菲斯特也如约而至。

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梅菲斯特说浮士德欲望无穷,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最终必将堕落。

而上帝却坚信浮士德虽然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理性和智慧会让他找到有为的道路。

梅菲斯特不以为然,自信能引诱浮士德走向堕落。

为此他与上帝打赌,上帝便将浮士德交给了他。

此时的浮士德已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闷在阴暗的书斋内,痛惜自己博览群书,却丝毫不能济世救民,想一死了之。

教堂复活节的钟声把他引到郊外,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使他深受鼓舞,
重新唤回了生的念头。

他把一条黑狗带回书斋,黑狗现出人形,那便是魔鬼梅菲斯特。

浮士德向他诉说了受尘世束缚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
让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
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这句话,他的灵魂即为魔鬼所有,死
后做魔鬼的仆人。

浮士德根本不相信所谓来生,便与魔鬼立下了契约。

梅菲斯特把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周游世界。

他们先到莱普齐的一家酒店,参加了一些无聊大学生的胡闹,浮士德对此毫无兴趣。

他跟着魔鬼来到魔女之厨,魔鬼想用爱情引诱他。

面对魔镜中的美女,浮士德心有所动,喝下了魔女的药汤,变成了青春焕发的少年。

在教堂前,他邂逅了美丽的少女玛格丽特,立刻爱上了她。

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很快获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

为了能享受爱情的欢乐,玛格丽特想用安眠药让母亲沉睡,不料因药量过大,毒死了母亲。

浮士德也因幽会受阻杀死了玛格丽特的哥哥。

玛格丽特悲痛欲绝,竟发疯了,无意识中手溺死了她与浮士德的孩子,最
终身陷囹圄。

浮士德前来劫狱,遭到了玛格丽特的拒绝。

魔鬼又把浮士德带到了一个皇帝的宫廷里,让他为这个腐败透顶的封建统治者服务。

浮士德建议发行纸币,使王朝渡过了财政危机。

皇帝得知浮士德深通魔术,便异想天开要浮士德让古希腊美人海伦的幻影出现。

靠魔鬼的帮助,浮士德果真把海伦召来。

一见这个绝世美人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谈情说爱的情景,浮士德妒意大发,
将魔术的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引起爆炸,海伦消失,自己也被炸昏。

魔鬼将他驮回书斋。

对政治大失所望的浮士德转而追求古典美。

他的学生瓦格讷制造了一个人造人一一何蒙古鲁士。

借助小人儿所发的光,浮士德与魔鬼又来到了古希腊的神话世界,和海伦结了婚,并生了个儿子叫欧福良。

欧福良生来喜爱飞翔,渴望战斗,却不幸坠地而亡。

海伦悲痛万分,不顾浮士德的苦留,腾空飞去,只留下她的衣裳托着浮士德回到北方。

在高山顶上,俯视浩瀚的大海,浮士德的心头涌起一个庞大的计划。

他想移山填海,造福人类。

此时,国内发生内战,他受到魔鬼的怂恿,帮助国王平息了内乱,因此得到了海边的一块封地。

浮士德率领人民着手改造自然,以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乐园。

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魔鬼便派人烧了他们的小屋,还干了不少坏事。

这让浮士德忧心忡忡。

这时,忧愁妖女趁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使他双目失明。

魔鬼命死魂灵为浮士德掘墓,浮士德听到铁锹之声,以为是群众在为他移山填海。

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终于满足了,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说完,浮士德依约倒地死去。

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

天使将浮士德接到天庭,见到了圣母和玛格丽特。

天堂欢声四起,众天使为战胜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高奏凯歌。

阅读要点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 世纪初期,
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

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

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浮士德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

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 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从艺术上看,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令人索解为难。

尤其是第二部,浮士德的形象有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给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
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
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篇二:浮士德内容概括】
来自百度百科《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内容简介: 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没有看过.
【篇三:浮士德内容概括】
简述《浮士德》的两场赌赛和五个悲剧内容梗概。

在梅菲斯特的诱惑与陪伴下,浮土德走过了五个阶段的生命历程。

他渴望、追求、探索,不断地沉思,最终却以悲剧而告终。

这五个阶段的悲剧,诗人把它分为两类: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是小世界,而政治悲剧、美的悲剧、悲剧称之为大世界。

浮士德经历的五次悲剧与歌德的人生历程、思想发展的脉络存在着对应关系。

歌德说过,在《浮士德》里,我所写出来的一切,只是一大篇自白的片断。

浮士德的爱情悲剧揉进了诗人早年时的恋情。

浮士德与玛格莉特之间的差异政治悲剧
魏玛公国从政生活的真实写照
美的悲剧浮士德与海伦的结合充满寓意,它与歌德的意大利之行有着密切的关联。

歌德主张用感化或改良的方法,推进社会变革,而不是采用激进的、革命的手段。

在艺术上,他转向一种纯朴的、宁静的、和谐的古典美。

晚年的歌德对自己试图通过艺术力量改造社会的设想,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惟有事业悲剧,无法从歌德的经历中找到踪迹。

事业的悲剧:征服自
然,成就变沧海为桑田的伟业,带领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却是歌德梦寐以求的向往。

它既渗透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又反映歌德对19 世纪初期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持一种非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浮士德征服自然,创造人间奇迹,作者用肯定态度,把它视为人类的进步。

另一方面,梅菲斯特以暴力驱赶两老夫妻,烧毁他们的家园,揭露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背后,隐藏着掠夺、欺诈与罪恶,隐藏着血泪与痛苦。

歌德对此既否定,但又十分无奈。

两场赌赛:第一场赌赛指天帝与梅非斯特订约,其本质是关于人性善恶的哲学论辩和试炼;第二场赌赛指梅非斯特与浮士德订约,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变革现实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