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教案合集
运动康复知识教案大全

运动康复知识教案大全教案标题:运动康复知识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了解运动康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不同运动康复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运动康复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案大纲:一、引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运动康复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运动康复成功案例或运动康复的视频片段。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运动康复?它对人体有什么好处?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讲解运动康复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何通过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康复。
2. 介绍运动康复的原理,包括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以及通过运动促进康复的机制。
三、不同运动康复方法和技巧的应用(30分钟)1. 分别介绍常见的运动康复方法,如肌肉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演示不同运动康复技巧的操作方法,如正确的姿势、动作要领、呼吸方法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运动康复方法和技巧的效果。
四、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1. 提供一些运动康复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应用运动康复知识来帮助康复者。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总结运动康复知识的重点和要点。
2. 展望未来,介绍运动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康复知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运动康复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评估。
2.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巧掌握情况评估。
3. 学生对运动康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书面考核。
教学资源:1. 运动康复案例资料和视频片段。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运动康复器械和道具。
康复训练教案

康复训练教案教案内容:1. 目标: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
2. 教学重点:经过康复训练,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3. 教学内容:a. 器械训练:介绍和演示常见的康复器械,如健身球、平衡板、弹力带等。
教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姿势,帮助患者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b. 柔韧性训练:介绍和演示拉伸运动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学习正确的拉伸方法。
通过定期进行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c. 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的功能训练计划。
例如,针对行走能力进行训练时,可以从简单的站立开始,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难度。
d. 协调性训练:通过使用平衡板等器械,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通过不断练习,患者可以增加平衡感,预防跌倒。
4. 教学方法:a. 演示法:教师演示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姿势。
b. 指导法: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别和详细的指导。
c. 练习法:患者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的康复训练练习。
d. 反馈法:及时对患者的训练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其不断改进和提高。
5.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康复训练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训练计划。
6. 教学资源:提供适当的康复器械和设备,并积极引导患者在家中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
此外,还可以提供康复训练视频和手册等资料,供患者参考和学习。
7. 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训练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8. 注意事项: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同时,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康复的可能性,并与其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
康复训练-教案合集

康复训练-教案合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踢球射门。
在过去,孩子们只是用手来玩球类游戏,但这样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希望让孩子们尝试用脚来玩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坚持惯。
活动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引导幼儿用脚踢球的兴趣,能够用脚把球越过障碍,培养幼儿坚持的惯。
活动流程包括谈话导入、讨论规则、自由探索、集中交流和游戏“射门”。
在谈话导入环节,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今天的主题是踢球射门,并鼓励他们用脚来玩球。
在讨论规则环节,我问孩子们足球运动员用什么来玩球,引导他们明白规则是不能用手来玩球。
在运动员练脚的本领环节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用脚踢球,带球跑,并探索如何让球听从脚的指挥。
最后,我们进行了游戏“射门”,设置了障碍物来增加难度,规则是必须用脚绕过障碍将球射进球门。
在结束部分,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分工收拾器械,并规定了一个休息场地。
我鼓励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让出汗的孩子主动和毛巾做朋友。
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体验研究的快乐,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坚持惯。
请幼儿根据场景和需要拨打的电话进行连线,巩固所学的紧急电话号码知识。
展示多媒体画面四,引导幼儿进行连线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要挂上电话号码卡片,与同伴交流卡片上的号码,从而理解“110”代表警察,“119”代表消防队员,“120”代表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并进行模拟表演,加深对紧急电话号码的印象。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忘记了这些电话号码应该怎么办。
让幼儿明白可以拨打114查号台询问,这样就能又快又准确地知道想要的电话号码。
教具说明:准备一块布、一条绳子(一端打结成绳头)、带孔的塑料珠子若干、一个小筐子和一个托盘。
教学目标:教育幼儿正确穿珠子的方法,为缝纫做准备。
练幼儿小肌肉的灵敏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适用年龄:适合3岁左右的幼儿。
教学内容:首先,取托盘材料于桌面。
然后,把布铺平,取一根绳子放在布上摆成一条直线(绳头在左边)。
接着,取珠子从左到右整齐排列在布上面(取时要找孔眼,把孔眼放平,不能向上)。
康复训练教案

康复训练教案标题:康复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康复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提供学生实施康复训练的技巧和指导。
4. 培养学生在康复训练中的积极态度和自主能力。
教案内容及安排: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康复训练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你对康复训练有何了解?- 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身体功能的重要性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个体化: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
- 渐进性: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复杂度,以实现目标。
- 综合性: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综合治疗。
- 积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训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
2. 康复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 功能恢复训练:针对特定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语言和认知训练等。
- 心理支持和心理训练: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意愿,提升康复效果。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提供一些康复训练的案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情况分析,并讨论以下问题:- 针对不同疾病或损伤,你会选择哪些康复训练方法?- 每种康复训练方法的实施步骤是什么?四、小组实践(15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和实施一个康复训练计划,并在小组内互相观察和提供反馈。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康复训练领域的未来发展。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个关于康复训练的小论文,包括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和个人观点。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2. 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和分析能力。
3. 小组实践: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的能力。
4.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论文中对康复训练的理解和个人观点的准确性和深度。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儿童康复训练教案(精选5篇

儿童康复训练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儿童康复训练手册》第5章“感知与运动训练”及第7章“社交技能训练”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感知训练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运动训练中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以及社交技能中的情绪识别、表达和基础沟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感知训练,提升感官敏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
2. 通过运动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基础的社交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教学重点:感官刺激的适度给予,运动的准确指导,社交技能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感知训练:彩球、音筒、触感板等。
2. 运动训练:拼图、积木、穿珠等。
3. 社交技能训练:表情卡片、沟通图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彩色球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内容。
实践情景:将彩色球在学生眼前轻轻移动,引导学生目光追随。
2. 感知训练:视觉:展示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片,让学生辨认。
听觉:播放不同音调、音量的声音,让学生识别。
触觉:让学生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描述。
3. 运动训练:粗大运动: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体操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
精细运动:指导学生完成拼图、穿珠等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4. 社交技能训练:情绪识别:使用表情卡片,让学生识别并表达不同的情绪。
基础沟通:通过沟通图卡,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对话。
六、板书设计感知训练: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训练:粗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技能:情绪识别、基础沟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感知训练:在家中寻找不同颜色、形状的物品,与家长分享。
运动训练:完成一幅简单的拼图,拍照记录。
社交技能:与家长进行“情绪猜猜”游戏,记录过程。
2. 答案:感知训练:学生找到的物品及描述。
运动训练:拼图完成照片。
社交技能:游戏过程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康复训练-教案合集

康复训练-教案合集第一章:康复训练概述1.1 康复训练的定义和意义1.2 康复训练的目标和原则1.3 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技巧第二章:康复评定2.1 康复评定的目的和重要性2.2 康复评定的方法和步骤2.3 康复评定结果的应用和解读第三章:物理康复训练3.1 物理康复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2 物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3.3 物理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四章:职业康复训练4.1 职业康复训练的目标和意义4.2 职业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4.3 职业康复训练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第五章:心理康复训练5.1 心理康复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5.2 心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5.3 心理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六章:康复护理6.1 康复护理的概念与重要性6.2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3 康复护理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第七章:言语康复训练7.1 言语康复训练的定义和目标7.2 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7.3 言语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八章:营养康复8.1 营养康复的概念和重要性8.2 营养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3 常见疾病的营养康复策略第九章:康复辅助器具9.1 康复辅助器具的分类与作用9.2 康复辅助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9.3 康复辅助器具的维护和注意事项第十章:康复训练的实施与评价10.1 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0.2 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方法10.3 康复训练的持续改进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康复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康复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锻炼,而是一个系统的康复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物理、职业、心理等。
需要关注如何将这些不同领域的康复方法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康复训练的内涵。
重点二:康复评定的目的和重要性康复评定是康复训练的基础,关系到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需要关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评定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重点三:物理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物理康复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许多专业技能。
康复训练教案(全套)

康复训练教案(全套)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踢球射门,主要器械是球和球门,辅助器械是独木桥和雪碧瓶。
在活动前,我曾让孩子们用手来完成球类游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这些动作练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决定引导孩子们用脚来玩球,通过小运动员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坚持惯。
活动的目标包括引导幼儿用脚踢球的兴趣,能够用脚把球越过障碍,以及培养幼儿坚持的惯。
活动流程包括谈话导入、讨论规则、自由探索、集中交流和游戏“射门”。
在谈话导入环节,我引导孩子们用脚来玩球,让他们感受小脚和球的亲密关系。
在讨论规则环节,我告诉孩子们不能用手来玩球,让他们尝试和脚做朋友的方法。
在运动员练脚的本领环节,我和孩子们一起用脚踢球,带球跑,并探索如何让球听从小脚的指挥。
在游戏“射门”环节,我和孩子们商量如何拼搭游戏场地,设置障碍物,规定必须用脚绕过障碍把球射进球门才算赢。
在活动结束部分,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分工收拾器械,并规定一个休息场地。
同时,请出汗的孩子主动来和我的毛巾做朋友,擦汗,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和研究的快乐。
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
泡泡、泡泡飞呀飞。
飞到头发上,咦?泡泡不见了!泡泡、泡泡飞呀飞。
飞到滑梯上,咦?泡泡不见了!吹泡泡,吹泡泡。
我们一起捉一个大泡泡。
再来捉一个小泡泡。
五颜六色真漂亮。
1、电话号码卡片(包括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电话、家长电话等)。
2、数字卡片(包括数字1、2、4、9等)。
3、模拟电话机。
活动过程:1、教师引入,介绍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吗?比如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电话、家长电话等等。
2)教师出示电话号码卡片,让幼儿看图识号,说出各个电话号码。
2、游戏1:数字排序,组成电话号码。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2、4、9,并进行数字排序。
康复训练集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康复训练集锦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方法;2. 培养学员在康复训练中的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学员的康复训练实践操作能力;4. 增强学员对康复训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康复训练基础知识1. 康复训练概述2. 康复训练原则3. 康复训练方法分类第二单元:康复训练基本技能1. 肌肉力量训练2. 肌肉耐力训练3. 关节活动度训练4. 平衡能力训练5. 肌肉放松训练第三单元:康复训练实践操作1. 常见康复训练器材的使用2. 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康复训练中的沟通与指导第四单元:康复训练案例分析1.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案例2. 脑瘫的康复训练案例3. 骨折的康复训练案例4. 植入物的康复训练案例第五单元:康复训练团队协作1.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2. 团队协作的技巧3. 团队协作案例分享四、教学安排:第一周:康复训练基础知识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康复训练概述、康复训练原则、康复训练方法分类第二周:康复训练基本技能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肌肉力量训练、肌肉耐力训练第三周:康复训练基本技能(续)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能力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第四周:康复训练实践操作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常见康复训练器材的使用、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五周:康复训练案例分析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案例、脑瘫的康复训练案例、骨折的康复训练案例、植入物的康复训练案例第六周:康复训练团队协作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的技巧、团队协作案例分享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40%2. 课堂表现:30%3. 作业完成情况:20%4. 考试成绩:10%六、教学资源:1. 教材:《康复训练学》2. 教学课件3. 康复训练器材4. 网络资源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2.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定期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员的康复训练水平;4. 关注学员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够用脚把球越过障碍。
3培养幼儿坚持的习惯。
活动流程:谈话导入—讨论规则—自由探索—集中交流—游戏“射门”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了什么区?(球类)
以前老师是叫我们宝宝玩球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朋友,今天我们来试试用小脚做做朋友, 看他愿意和乖的宝宝的脚做朋友吗。
结束部分: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分工收拾器械,规定一个休息场地。
思考:请幼儿出汗的幼儿主动来和老师的毛巾做朋友,檫汗,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
2.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泡泡瓶若干。
活动过程
(2)幼儿自由做手影游戏, 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指导。3.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1)提问:小朋友会变魔术了吗?(会)你们变出了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变的呢?
(2)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3)鼓励幼儿的大胆想像。
(2)提问:刚才何老师变出了什么?(小狗和蝴蝶)我是用什么变的呢?(用手)那 何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想变魔术吗?(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手影游戏的有趣。
(1)幼儿两两进行组合。 (师)请小朋友去拿一个手电筒,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档,走到 贴有白纸的地方, 一位小朋友用手电筒照, 另外一位小朋友在灯光前面做手形, 你会发现有 很多秘密噢!
附儿歌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吹出一个大泡泡,
吹出一个小泡泡,
五颜六色真漂亮。
泡泡、泡泡飞呀飞,
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有趣的手影》
活动目标:1.让幼儿玩手影的游戏,感受其中的快乐。
2.能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用手来创编手影动作。
3.在互相配合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手电筒一个,小手电筒20个,投影仪一个,四个黑板。
游戏:运动员“射门”
1和幼儿商量一起怎样拼搭游戏场地。 (设置障碍:雪碧瓶) 规则:一定要用脚绕过障碍把球射进“球门” (天桥)下和足球门里才算赢。
思考: 幼儿可能会不绕过障碍直接过去, 教师中间可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奖励, 要求幼 儿也学学他的样子试试,强调:射门时要注意距离,谁站得远,谁才是最后的冠军)
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讲述
1.师(神秘的口吻):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先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吹泡泡,让教室里充满泡泡。)小朋友睁开眼睛,快看是什么呀?
2.师: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我们一起
捉一个大泡泡吧,再来捉一个小泡泡。
2.教师用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四、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1.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吧,我们全班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个大泡泡; 再向圆心走变成一个小泡泡。(教师与幼儿一起,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
2.师:我们的泡泡还能飞到哪里去?(将“飞到手心上”这一句进行内容替换。如:泡 泡、泡泡飞呀飞,飞到头发上。咦?泡泡不见了!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滑梯上。咦?泡泡
2讨论规则
我们在电视里看的足球运动员是用什么来玩球的呀?(脚)
那么我们的规则就是不能用手来玩它。
思考: 这个环节可能会有一些幼儿不用脚, 用手来的, 那么可以通过交流让他试试和脚 做朋友也是种很好玩的方法。
3运动员练习脚的本领
教师可和幼儿一起用脚踢球,带球跑,和幼儿探索球怎么才能听小脚的话。
思考: 这个环节有的说用脚踩住让他停下来, 他们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 教师可教幼儿 示范让幼儿看看谁的办法好,教师也可以示范几个给幼儿来看) 根据教师和幼儿的讨论,幼儿再次尝试。
3.师:快来看看,我们的泡泡上还有颜色呢!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随着
幼儿回答丰富词汇:五颜六色。)
4.师:小朋友去追一个泡泡, 看看能不能用手捉到它。 你们捉到泡泡了吗?泡泡哪去了?
二、师生边小结边学儿歌
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
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边表演)
2.师: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五颜六色)教师小结:五颜六色真漂亮。
3.师: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泡泡不见了)教师小结:泡泡、泡泡
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三、再次感受并理解儿歌内容
1.师:老师把刚才我们和小泡泡做游戏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一 听。(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PPT(一)各种动物(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兔子)影子。
3.PPT(二)手影动作图片、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1.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玩手影游戏的兴趣。
(1)(师)今天,何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老师说“小手小 手变变变,变只小狗汪汪汪” 。“小 手小手变变变,变只蝴蝶飞飞飞” 。
不见了!)
3.师:小朋友说飞到哪里,就将它编到儿歌里去。(依次请幼儿回答,然后边做游戏边
朗诵创编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吹一吹、看一看,泡 泡又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孩子们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在 表达后提升在发现后表达, 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内容, 而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 特别是在创 编环节中, 由于有了前面游戏的铺垫,孩子们创编思路开阔, 创编内容生动,整个活动淡化 了“课”的痕迹。
踢球射门
主器械:球、球门辅助器械:独木桥、雪碧瓶
前期思考:
1以往我让孩子在球类玩时都是用手来完成游戏的,在运动游戏过程中,我都是引导幼 儿 以拍球、手传球、左右交替拍,孩子们刚开始兴趣很浓厚,但时间长了,还停留在原有水平 上他们对这些动作练习显得枯燥,乏味。
2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增长,一直用手来玩的不够的,设计此次活动,我觉得应让孩子 在多方面发展, 我初次引导用脚玩球的兴趣, 通过自己做小运动员的体验培养兴趣, 让幼儿 坚持用脚踢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