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20200826125320)

合集下载

简析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形态转变

简析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形态转变

简析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形态转变作者:李慧欣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3期摘要:文学理论是文学方面的实践性概括、总结,是对文学文化发展的前进动力,又是对文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向。

西方文学理论随文学研究影响颇深,不同时代的西方理论家运用发展多视角形式,对发展文学实践,不断深化,从片面走向全面。

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上,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学艺术理论,通过重要发展的简单叙述,本文将对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与形态的转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形态转变一、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源头——古代文学理论古希腊文艺理论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源头根基,但是其中真正的思想体系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主要是从奴隶主贵族派政治立场和唯心哲学角度出发,对现实的文学艺术进行否定,片面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神的灵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否定者,他自小的奴隶主的人生态度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对文学艺术模仿活动理论,模仿现实艺术价值作用,提出艺术分类理论,西方文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观念就是古希腊艺术的古典观念,在中世纪后,西方文化的特点就发生变化,转变为基督教的统治,西方文化理论受基督教影响,但是在一些思想家的观念上大多数需要借助古代思想证明完善基督教义。

借助神秘主义,形成哲学理念,不仅为民族文学发展奠定夯实基础,也为文艺理论发展奠定基础,在文学理论发展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1]。

二、西方文学理论的进化发展——近代文学理论为了维护封建王权,封建统治者在意识形态方面,时刻强调理性,在文艺理论上强化理论体系,便出现新古典主义。

法国倡导的是理性原则和自然原则以及古典与道德原则,全面概括创作经验,艺术创作问题上也体现出现实主义见解问题,但是,两者矛盾的是在艺术上又存在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观念。

英国是以新古典文论问体系,将应用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念汇总,对整个西方文学理论的思想有深远的影响某一方面是维护传统的古典主义,另一方是挖掘新古典主义现实因素,但总体来说,无论是传统古典文学理论还是新古典现实因素,都淡化了色彩,呈现出现实内涵。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 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 自然、生活) 、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艺术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文学理论
1.文学艺术的社会基础
A.柏拉图《理想国》(模仿理式) B.亚里士多德《诗学》和《修辞学》(可 然律)
2.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
A.激起情欲、使人卑劣 B.净化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评述: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 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雄霸了二千余年”
二.古罗马文学理论
1.贺拉斯《诗艺》“寓教于乐” 2.郎加弩斯《论崇高》
(西方首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来考察,他 把雄伟文体和作者的崇高心灵、激动读者 人心这三个环节联系起来) 3.中世纪神学 仇视和排斥世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只 在民间发展。
三.文艺复兴
1.涉及到的问题:
A.文艺模仿现实,能给人以真理。 例:达· 芬奇把诗和画看作哲学,把文学艺术叫做镜子,它 反映现实,创造第二自然。 B.文学艺术对社会有益。 例:锡德尼《为诗一辩》把诗看作是历史和哲学的结晶, 地位之崇高仅次于《圣经》。他这样说:自然界只是一个 铜的世界,诗却为人类铸造了一个黄金的世界,使世界变 得更加美好。 C.对文学艺术的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 依旧分不清美善之别。个别人片面理解美,把美归结为艺 术形式,而把艺术内容归结为善。
2. 新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文艺主要是戏剧,高乃依、 拉辛、莫里哀都以戏剧著称。 文艺理论主要表现在布瓦洛《诗的艺术》 中。 A.三一律:悲剧“舞台表演自始至终只能有 一个情节,要在一个地点和一天内完成” B.把文学体裁分等级:古希腊罗马时代产生 的史诗、悲剧、喜剧定为大体裁,其他都 是小体裁
3.启蒙运动 A.法国 狄德罗:戏剧理论“严肃戏剧”(正剧) 美学理论“美即关系”(我把一切 本身有能力在我的悟性之中唤醒关系这个 观念的东西,称之为在我身外的美;而把 唤醒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作关系到我的 美。) 布封《论风格》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

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律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004班姓名:王亚军学号:20100001402摘要:从公元前6 世纪直到20 世纪,西方文论大体上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 世纪新古典主义———18 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呈现出一些规律:西方文论的发展受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的制约。

西方文论的发展受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大体经历了:自然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社会本体论文论(精神本体论文论——语言本体论文论) ,在18 世纪形成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两大文论思潮的对立,在20 世纪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两大对立的文论思潮。

西方文论的发展还受到文艺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左右,19 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社会和作品的研究,19 - 20 世纪转向作家、艺术家的研究,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又转向接受者、读者的研究。

西方文论的发展同时还由于人类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大体呈现出由理性到感性,由神学理性到人文理性,由意志到直觉,由显意识到无意识,由全方位到单个心理因素再到多元心理研究。

西方文论的发展与西方文学的发展一样,形成了广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相辅相成的思潮。

正文:所谓西方文论是指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的理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举的概念,它以欧洲的文学理论为主,也兼及一部分有关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理论形态。

西方文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关联、相互促进的。

因此,西方文论的发展,必然是以西方哲学和西方美学的演变为其基础,又以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根据的,同时还与整个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就规定了西方文论的发展,既不可能远离西方社会的历史变迁,也不可能脱离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具体演化嬗变。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马其顿斯吉塔拉人,世界古 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教育家之一。马克思曾称他是古希 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 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黑格尔称他 “人类导师”。 • 鲁开昂学园。 • 逍遥学派。
《诗学》
•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见《诗 学·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 1、序论(1—5章),阐述诗的本质,模仿 的三点区别,诗的起源及史诗和悲剧的异同; • 2、悲剧论(6—22章) • 3、史诗论(22—25章) • 4、史诗与悲剧比较论(26章)
• 亚氏:卡塔西斯Katharsis——净化,“净 洗”、“宣泄”、“洗涤”。 • 亚里士多德:“像哀怜和恐惧或是狂热之类 情绪虽然只在一部分人心里是很强烈的,一 般人多少有一些。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 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 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一种治疗和净化。 这种情形当然也适用于受哀怜恐惧以及其他 类似情绪影响的人。…受到净化,因而心里 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
四、摹仿与真理
• “洞喻” • “镜子喻” • “床喻” 第一种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床的理念(Idea) 第二种是木匠依床的理念所制造出来的个别的床 第三种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 “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 了两层” • 摹仿诗人是说谎者,他们的造物并不表现真理。
• “我认为,如果他(诗人)对自己摹仿的事物 有真知的话,他是一定宁可献身于真的东西 而不愿献身于摹仿的。他会热心于制造许多 出色的真的制品,留下来作自己身后的纪念。 他会宁愿成为一个受称羡的对象,而不会热 心于做一个称羡别人的人。”《理想国》
三、诗人的罪状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西⽅⽂论论西⽅⽂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世界的⽂学理论即西⽅⽂论,它以西⽅哲学为基础,通过西⽅美学,与西⽅⽂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致分成为“四⼤时期”,每⼀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化,然⽽⽂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论是⼀个与东⽅⽂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地区的⽂学艺术理论,⼀般说来是以西⽅哲学为基础,通过西⽅美学与西⽅⽂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学本⾝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进⾏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 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书中提出了⽂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学作为⼀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 ⾃然、⽣活) 、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学活动的分法为⼈们普遍接受。

⽽统观西⽅⽂论史,⽂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变化。

⼀、⽂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学活动是⼈的⼀种精神活动,是⼈所从事的⽂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艺术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的整体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世界是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世界是⽂学活动产⽣、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学⽣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更是以⾃⼰最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学活动也是⼀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西方文学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发展历程

关于西方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大源头和六大思潮:“两大源头”:古希腊文学与基督教文学“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我们先来看一下古希腊文学:当我们华夏民族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时候,当埃及的会字塔也已经在尼罗河畔熠熠闪光的时候,欧洲还在用它褐色的乳房,喂养着过着半人半兽生活的希腊人。

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5、14世纪的时候,就像天空中突然升起的彩虹一样,古希腊的文明崛起了。

到了公元前6-5世纪,希腊人同大河文明造就的埃及、印度、中国等已经并驾齐驱。

在这一时段里,地球上完全没有关联的地区相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哲人:孔子、印度释伽牟尼和希腊的苏格拉底,撑起了世界文明的大厦。

而在希腊文明当中,我们要说的就是希腊神话,在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的神话系统,而希腊神话尤其表现出一种雄大活泼的绚丽色彩,马克思赞美说:古希腊神话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美丽的诗,具有永久性的魅力。

就文学而言,每个民族是不同的,有正常的儿章、早熟的儿童和永远长不大的儿童,希腊是正常的儿童,而中国像是早熟的儿童,伦理文化的过早成熟,使孩子穿上了长袍码褂。

中华民旅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有很多很美好的神话,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神话艺术不像古希腊那样雄大活拨,那样富于诗意和哲理,这一点,不承认恐怕是不行的。

也许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像希腊神话一样完美的神话,但是它的的确确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我们在屈原的一些作品中,还存远古时代的一些其他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零零星星、闪着奇光异彩的神话故事。

现在的一些中国作家也试图把这此神话加以演绎并使它们系统化,但是我们终究觉得自己的远古艺术,真正高超的是那些抒情诗,例如《诗经》、《楚辞》。

《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细腻的刻画和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足欧洲当时的文艺所不及的。

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

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

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内容提要】新时期近30年来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论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在对西方现代文论的认识上有了新的发展,并历经突破、发展与走向建构三个阶段。

新时期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当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共生的良好态势,基本理论研究与研究的视角均有新的拓展。

最重要的是探索了一条通过“综合比较”途径、紧密结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路。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回顾总结新时期近30年来中国文艺学的发展的确意义特殊。

因为,我们是从新世纪的独特视角审视既往的历史。

我们总的认识是新时期近30年来,我国文艺学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愈来愈加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困难与问题仍然很多,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奋斗。

一说到新时期,就有一个新时期的起点问题,学术界有1976年、1977年与1978年三种说法。

我们基本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新时期起点之说。

前几说尽管都有其理由,但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最根本标志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确立。

所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会记得十年“文革”中人们思想的禁锢,真是“噤若寒蝉”,普遍存在一种不敢越雷池一步,害怕动辄得咎的心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突破“两个凡是”,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真的犹如一声春雷,好似耀眼的闪电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人们的思想。

这才真正开始了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文艺学领域的改革创新。

我们认为确定这样一个起点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时期文艺学发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指导主线,而今后的发展也仍然需要坚持这样一条主线。

这应该是新时期文艺学发展的最重要经验之一。

如果将新时期从1978年算起,那么,其文论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突破、发展与建构这样三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