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西方文论选总结笔记

西方文论选总结笔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理想国》著作艺术本质论摹仿说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模仿艺术是不理想的艺术,三床说理式床(不完全模仿)木匠床(不完全模仿的不完全模仿)艺术家床。
1.模仿不告诉人真理2.模仿挑拨人们卑劣的情欲,不道德3.模仿不是创造出来的。
艺术创作论灵感说灵感来源于“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1、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
2、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3、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
迷狂说神似灵感,理智如诗,迷狂如诗,黯然失色。
作家论 1.作家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真知灼见,有自己的判断2.作家应具有天生的语文的天才,第二是知识,第三是训练3.真正的作家是哲学家,哲学家是爱智慧者,爱美者,诸神的顶礼者。
美的阶段论:美得个别事物,形体美-美的行为制度-美的学问知识-美本身。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文艺本质论 1.否定“理式”的存在,肯定现实的可靠性2.一切艺术都是模仿,存在种差,媒介方式对象不同3.模仿的不是自然,是人的行动4.不是单纯的依样画葫芦,三中模仿形态: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应有的样子,不可能有而相信其有的样子5.模仿是人的本能。
悲剧理论 1.悲剧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本质);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效果)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 2.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辞、形象和歌曲。
情节中心论。
3.悲剧人物比我们好,但不是十全十美。
悲剧内在根源来自主观。
悲剧冲突来自悲剧人物范了错误或发生厄运4.悲剧题材:大家族,亲人间的杀害5.复杂结构说: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包括: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主义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20、30年代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兴起)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30、40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兴起;60、70年代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完成。
)。
0.3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非理性转向,主要就人本主义而言。
★语言论转向:古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17世纪:我们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笛卡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知晓的世界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相互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合、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
故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前期象征主义随着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而告终。
第一讲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保尔·瓦莱里(1871-1945),法国人,1912年出版《旧诗集存》,1912年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海滨墓园》标志着其诗歌创作的顶点。
主要理论著作有《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和三本续集。
1、象征主义的现实存在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现实世界为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生命的实体”,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类的某些作品”所赋予的激情,使人能从中汲取“珍贵的感觉、无限丰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严谨的幻想的奇妙组合,还有与神秘相连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应合”的象征主义诗作。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1. 文学的三个功能:娱乐、教育、思考。
这三个功能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2. 可以通过文学来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
因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经验的方式。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而是探究人类普遍存在的主题(如爱情、人性、道德、自由、平等等)。
因此,文学是社会化的,是表达社会普遍意义的。
4.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达主题,更在于艺术地表达和传达主题,有时甚至在反复阅读中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
5. 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和思想体系。
6.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互为表现,不能分离。
艺术性是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要素。
7. 文学评价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
因此,文学评价也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
8. 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和理论知识,以便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
9. 文学批评的不同流派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不同流派和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对错之分,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而存在的。
10. 最好的文学批评不是提供简单答案的答案,而是提供挑战性问题的答案。
好的文学批评应当引导人们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西方文论笔记

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前言一学习要求1.将读原著放在第一位参考书的正确与否对理解原著影响很大2.将作者、时代、语境相联系文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文艺状况:前提条件●历史状况:间接背景●哲学状况:思想资源3 .用批判的态度读有原著,用比较的方法读讲义西方文论是过去时代的产物,现在的有效性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是有限的;作者的视角、学养、兴趣的不同对原著的理解也不同,从比较中分辩正误、优劣。
二.必读的书:●作家的作品,原著●伍X甫《西方文论选》《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参考书: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2. 伍X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 《西方文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19854. 《西方古典美学史论》南开大学19925.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首师大1997三. 三个阶段按内容分,古代、近代、现代按形态分,古代: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时期)2. 蒙昧主义(中古世纪)3.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4. 新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开始)近代5. 启蒙主义(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期)6. 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7. 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19世纪,新- 19世纪末,唯美主义,象征主义)8. 现实主义和黑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19世纪)9. 马克思主义(19世纪)10. 俄国革命民族主义(19世纪)现代11. 非理性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12. 现代主义(20世纪)13. 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14. 后现代主义全面兼顾,重点突出四. 二十七讲1. 前柏拉图美学思想2.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3. 亚里思多德和诗学4. 郞吉论崇高5. 圣奥古斯都的教父学美学6.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兴7. 布瓦洛和新古典主义8.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9. 雷克的新科学历史哲学美学10. 理学之父11. 罗素经事科学的美学思想12. 狄德罗百科全书式的美学思想13. 拉奥孔14. 康德美学在自然与自由之间15. 席罗论审美王国的法典16. 哥德论诗与真的辩证法17. 黑格尔美学上的金字塔18. 空想社会主义的美学,乌托邦里的真实19. 浪漫主义美学的嬗变20. 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21. 俄国革命民族的美学:现实主义之路22. 非理性主义美学,非理性中的理性23. 精神分析学的文艺批评24.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25. 卢卡奇26. 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27. 法英美的西方美学五.课后及时复习。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西方文化概论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伊利亚特》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
《奥德赛》描写伊萨卡国王、远征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荷马史诗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而且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
2、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公元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辩和皇帝的最终裁决,确定了圣子与圣父本体同一的正统教义,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基督教内部的分歧和分裂。
3、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古代文明的总称,是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指爱琴海区域公元前3000后半期—公元前12世纪的出现青铜文化。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两大中心,这一时期,原始氏族制度逐步解体,奴隶制国家随之产生,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目前已知的欧洲古文明的渊源。
4、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许多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宗教的组成部分之一。
5、赫西俄德的《神谱》:赫西俄德他在《神谱》这首长诗中把民间流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缀集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将一幅清晰明白的神族血缘谱系和人间英雄根源呈现于后世人们的眼前。
它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6、希腊悲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决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从剧情上看,希腊悲剧与此前的系统叙事诗所表现的古老家族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反映了那些显贵家族内部的伦理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2、作家中心(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文论、唯美主义文论、直觉主义文论、象征主义文论等把作家作为研究的中心,视文学为心灵的产物。
3、作品中心(二十世纪上半期)§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等把作品作为研究的中心,认为文学与作家和自然无关,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文学自身,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就认为文学研究的重点在文学性,即文学的内在肌质和肌理。
4、读者中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性文论: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
认为读者是创作的延伸,甚至极端的认为读者才是真正的作家。
§以自然为中心、作家为中心、作品为中心的文论认为文学有终级的意义,只是其终级的意义的赋予者不同,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文学没有终极的意义,文学的意义因为读者而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高扬了读者的主动性。
5、非中心(多元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学者不再固执的以某个要素为中心进而研究,他们以博大的胸怀来容纳不同的文学思想和观念,文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四、中西文论的显著性区别§西方中国§1、哲理性1、诗性§2、认知性2、感悟性§3、先验性3、经验性§4、体系性4、非体系性§5、创新性5、继承性§6、重再现6、重表现五、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分期§(一)、古代文论(公元前六世纪到16、17世纪)§1、古希腊文艺理论(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2、古罗马文论(公元前一世纪到三世纪)§3、中世纪文论(五世纪到十五世纪)§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阿伯拉。
§4、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十四到十六世纪)§5、新古典主义文论(十七、十八世纪)§(二)近代文论§1、启蒙主义文论§2、德国古典美学§3、浪漫主义文论§5、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论§(三)、现代文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1、唯美主义2、叔本华的意志主义文论3、尼采的悲剧美学4、柏格森的生命美学5、克罗齐的直觉主义文论6、象征主义诗论7、意象派诗论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10、英美新批评11、法国结构主义12.存在主义美学(三)、现代文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1、唯美主义2、叔本华的意志主义文论3、尼采的悲剧美学4、柏格森的生命美学5、克罗齐的直觉主义文论6、象征主义诗论7、意象派诗论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10、英美新批评11、法国结构主义12.存在主义美学(四)、后现代文论§1、解构主义诗学§2、西方马克思主义§3、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5、新历史主义诗学§6、后殖民主义批评西方古代文论§第二章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代表了古希腊文艺理论的最高水平,是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标志着古希腊文论的独立和成熟。
一、古希腊文论的主要内容§1、艺术本质论§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但对自然的理解各不相同。
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所谓艺术模仿的自然主要指人的外部世界,苏格拉底所谓模仿不单指人的外部自然,也包括人的心灵和精神,他所谓自然所指并不明确。
柏拉图所谓自然指理式的模仿或影子,艺术就成了理式的模仿的模仿或影子的影子,还有一种艺术即回忆的艺术,是灵感的创造,他对此给予肯定。
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模仿人的行动,把艺术和人生结合起来。
2、艺术起源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3、艺术功用论4、艺术创作论5、艺术类型论§艺术分类依据;不同门类艺术的特征;悲剧论。
二、古希腊文论的重要性§1、奠定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言路、理路和思路,形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路径和西方学人的学术人格。
§2、形成了西方诗学的基本理论架构,有一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概念系统。
§3、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分别是唯心主义诗学和旧唯物主义诗学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开拓者,亚里斯多德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完成者。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标志着古希腊文论的独立和成熟。
三、古希腊早期的文艺理论思想§1、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美在和谐;模仿说;艺术功用论,音乐有两种:勇武激昂者和温文尔雅者,前者使沮丧者振奋,后者使急躁者温和,因此,音乐能陶冶情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赫拉克利特(约前540——约前480)最早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美的相对性。
3、德谟克利特(约前460——约前370)模仿说;灵感说;美育论,“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4、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美在效用;美是相对的;发展了模仿说。
四、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文艺思想(一)、生平与著述§他的著述涉及面宽,其文艺美学思想散见于诸多对话体写作中,讨论美学和伦理学的有:《大希庇阿斯》、《会饮》、《墨诺》、《莱西斯》等;讨论文艺问题的有:《伊安》、《斐德若》、《理想国》(卷十)等篇;讨论哲学政治和文艺政策的有:《政治家》、《法律》、《理想国》卷二和卷三等篇。
§后人把他有关文艺美学问题的写作结集为《文艺对话集》,除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外,全部是对话体写作。
这种写作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又具有诗性和幽默性。
(二)、柏拉图的理式说§1、理式:世界的最高本体,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超时空的、非物质的、唯一真实可靠的,是世间万物生灭变化的最终根源。
§一事物对应一理式,又有创造一切的最高理式,即创世主和神。
2、两个世界§即理式世界和感觉世界(经验世界、现象世界),前者由理智领悟的普遍概念组成,不生不灭、永恒不变,是绝对存在的客观的真实体,是感觉世界的原型和理想。
感觉世界由感官感知的个别事物组成,流动不息、变幻不定,既存在又不存在,是理式世界的摹本和影子。
(三)、美论§1、美的本质:美在理式。
§2、审美:分有说。
§灵魂对前世审美经验的回忆(四)、艺术本质论1、模仿的艺术:理式的模仿的模仿和影子的影子。
启示:最早喻艺术为镜子,开镜子说之端;在否定的意义上强调艺术要真实。
2、回忆的艺术:艺术是人们对前世审美经验的回忆。
重要性:艺术与技艺不同;艺术是灵感的创作;暗含了审美经验积淀的思想。
(五)、艺术功用论政治功用;教育作用;情绪感染作用。
(六)艺术批评论§1、批评标准:政治标准。
§2、诗人的三大罪状:§ A.艺术不真;B.亵渎神灵,丑化英雄;C.摧残理性,放纵情欲。
§启示:重视艺术内容;注意到艺术的类型特征。
(七)、艺术创作论§1、回忆的艺术的创造:灵感说§源泉:神灵凭附;表现:迷狂;过程: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2、模仿艺术的创造:照镜子。
(八)、门类艺术研究(九)、评价§唯心主义诗学的奠基人;提供了重要的诗学概念:理式和灵感;艺术不同于技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艺术的政治功用;艺术内容的重要性;对话体写作泽及后世;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美的普遍性等。
不足:神秘性;贵族性;否定模仿的艺术;否定艺术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定俗世情感等五、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百科全书式学者,旧唯物主义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奠基人。
他著述甚丰,大多佚失,后人编辑整理的多保存下来。
现存著作凡48种,他把知识分为三种,即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作科学,逻辑学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手段,逻辑学著作共六篇,统称《工具论》。
§理论科学的有:《形而上学》、《物理学》、《天象学》、《论灵魂》、《动物志》。
§实践科学的有:《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家政学》。
§创作科学的有:《诗学》和《修辞学》。
1、实体论和原因论§实体论:第一实体:感性个别的事物,真实可靠。
第二实体:个别事物对应的属与种,基于第一实体。
永恒实体:神§原因论: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可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