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农业经济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1990年至2008年的农业领域的相关的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我国农业中资本投入、劳动力及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大小。

通过回归结果发现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养育着中国13亿人口。

有史以来,农业便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的发展。

1956年农业哺育工业,进行大跃进、农村农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我国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改革,突破了传统体制束缚,使得农业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开始面向世界,农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正式拉开了帷幕。

马上面临的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和改革的工作势在必行,给无数的农民带来了可喜的成果。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弄清楚农业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大力发展、努力协调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和安全的供应,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整体上进一步的发展,趋近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也有了巨大的增长。

一、经济原理分析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产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技术的进步。

其原型为y=ak?%zl ?%[,其中a为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参数,?%z、?%[表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也表现了对产出的贡献率。

最早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认为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z+?%[=1,这表示没有技术进步的显著影响。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报酬一般都会变化。

对于n个要素的投入,相应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变为多个要素的指数形式相乘。

本文中,我们为了研究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选取了农业从业人口数,农业总耕地面积数,农业机械总动力。

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对于整体国民经济起着无可替代的基本作用和保障作用。

本文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农业总产值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以及粮食产品的组成部分、水果产品的组成部分、油料作物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各个市的农产品产出特点,分析总也总产值与各主要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STATA、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我国的农业进行研究,不论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还是对于充分发挥农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的作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数据(一)变量选择本文采用的数据为我国各省市2018年农产品的相关数据,数据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8》。

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回归分析,研究农业总产值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以及粮食产品的组成部分、水果产品的组成部分、油料作物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各市的农产品产出特点,分析农业总产值与各主要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1.数据整理本文共设置了13个变量,分别是城市、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麻类产量、甘蔗产量、甜菜产量、烟叶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受灾面积(千公顷)、成灾面积(千公顷),把这13个变量分别定义为V1~V13,并分别给这些变量加标签说明。

样本是我国分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的相关数据。

图1 录入完成后数据三、回归分析以农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麻类产量、甘蔗产量、甜菜产量、烟叶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受灾面积(千公顷)、成灾面积(千公顷)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建立线性模型:Var2=a*Var3+b*Var4+c*Var5+d*Var6+e*Var7+f*Var8+g*Var9+h*Var10+i*Var11+u图2是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农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麻类产量、甘蔗产量、甜菜产量、烟叶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结果。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业总产值分析摘要: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第一产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总产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农业的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引言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

中国式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用不到7%的耕地养活着占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8095亿元。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农,林。

牧,渔对于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分配不均,因此作出此分析以便为以后农业的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004年——2009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21412.7亿元,22420亿元,24040亿元,28627亿元,,33702亿元,35226亿元建国以来,只要农业形势好,整个国民经济就能顺利发展,一旦农业受到挫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大国里,农业这个基础能否得到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就必然引起国民经济的波动。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农业总产值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的影响。

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2.自然灾害增加 3.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 4.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中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董 小 菁: 中 国 农 业 总 产 值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资源 ・ 环 境
中国农业总产值 影响因素分析
董 小 菁 ( 石 河子 大 学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 新 疆 石 河 子 8 3 2 O 0 0 )
[ 摘 要】 根据 1 9 9 2 0 1 3年 中 国农 业 总 产 值及 相 关 指 标 , 主 要 运 用农 作 物 播 种 面积 、 耕 地 受 灾面 积 、 化肥使 用量、 机 械 用量的数据构建理论模型 , 通过 计 量 经 济 学 分 析 模 型 , 从 而 了解 影 响 中 国农 业 总产 值 的 主要 因素 , 并根 据 模 型 的 分 析
2 中国农 业 总产值 影 响 因素实 证分 析
2 . 1 数 据 收 集 与 整 理
农 业总产值 农 作物播种
农作物 受灾 化 肥施用 机械用 量
( 亿元 ) 面积 ( 千 ) 面积 ( 干h 如 2 ) 量 ( 万 t ) ( 台)
本文搜 集整理 了我 国从 1 9 9 5 2 0 1 3年 农 业 发 展 状 况 的 数
2 . 3 模 型 估 计 结 果 与 检 验 对模型进行初 步估计 , 运用 O L S估 计 法 对 模 型 中参 数 进 行
估计 :
= 一
7 9 4 3 . 9 1 7 0. + 0 2 0 7  ̄I 一 0 . 2 5 6 7 X 2 + 8 . 5 1 8 姣3 + 0 . 0 0 9 6 4
值就增 加 8 . 5 1 8 4亿 元 ; 在假定其他 变量不 变的情 况下 , 当机 械
资源 ・ 环 境
用量增加 1 台, 农 业 总产 值 就 增 加 O . 0 O 9 6 亿元 。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两方面入手。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未来展望看好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认识到农业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国农业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问题意识、影响因素、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未来展望、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 引言1.1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渐减少,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基础。

我国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涵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多个品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居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偏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发展动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农业经济现状中,虽然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农业依旧是农村的支柱产业,直接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计。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解决。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效率偏低。

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严重,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转变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评估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一、农业总产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所有可量化的产品的总和。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资源配置、科技水平、农民素质等。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产品价值。

计算方式通常是将农业总产值除以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得出。

三、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四、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五、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农业投入等都是决定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七、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策略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加大农业投入等。

八、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机制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是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积极影响。

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精品文档

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精品文档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总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1
到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已到了1.2亿hm2的警戒 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耕地逐年减少; 人口逐年 增加,人均粮食占比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 土地的需求加大,农业总产值增 加困难。
2
自然灾害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 多。水灾、旱灾、雨雪冰雹灾害频繁,病虫 害防治 压力加大。2019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局部地区雨 情、汛情、旱情、 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农 作物受灾面积达0.06 3亿hm 2。虽然2019年我国 粮食产量超过5 000亿kg,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需 求。2019年我 国人均粮食供应量只有378kg,低于 2019年人均的412kg。
农业生产(总产值)的影响因素
主讲人:苏晓芳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农业总产值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各种模型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有:
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政府的农业生产和
事业财政支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业的收入、
经济增长等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鉴于近年来,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国家大力提 倡集约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发展中加大了对科 技投入和现代化机械的使用的背景下,研究农业机 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的透明性和专用性,
使其对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发挥最大的效用, 必须对资金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用于如:改 进农业机械化、改善耕地质量、病险水库的 抢修、农村基础设备的改进、农田基本 建设 和科技兴农方面,以加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 善和农业技术进步,确保农业总产值的提高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现状,并且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检验哪些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总值有显著的影响。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在模型中我引入了四个变量:受灾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

并收集了1980年至2009年三十年的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其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最后对所得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意见。

研究发现,近三十年来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播种面积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农业从业人员和受灾面积虽然与农业生产总值有负面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农业生产总值;受灾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播种面积一、引言随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随著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

中国已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深受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生产年鉴,我国全年谷物总产3.65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若按人口平均,则我国平均每人谷物产量327公斤,低于年度世界人均的358公斤水平,更是远远低于美国1146公斤的人均水平。

如果我国的农业不发展,则会使我国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无法摆脱贫困,也将会严重的妨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那么,在如今我国农业落后的情况下,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怎样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收集了从1980年至2009年三十年的全国的时间顺序数据,并加以数据分析及比较数据分析,讨论影响农业总产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

本文以下的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为数据统计分析;第四章为运用OLS估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第五章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在阅读了很多与农业生产总值有关的其他论文之后,我发现可以把论文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数据的收集是连续几年的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

如李林所著的《中国农业发展》中,就是运用了2006年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作为例子介绍了2006年我国农业的总体情况。

又如刘进宝、张延君所著的《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中,就是用了河南省各个地区几年的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做分析的。

再如方鸣所写的《影响我国农业产出绩效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就利用了近几年的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做分析,从而得出重要的因素。

第二类论文是数据收集是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

如贵州财经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印明辉所写的《我国农业生产总值预测模型的探讨》中,就是1995年到2007年全国的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成灾面积,能源消费总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各税之间的关系。

又如天津财经大学的李实所写的《云南省农业生产总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选取了1978年到2010年的云南省的农业生产总值进行分析,并且还预测了2011年云南省的农业总产值情况。

再如扈云所著的《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就利用连续的十年全国的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得出农业占了我国十分大的比重。

总而言之,这两类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重要因素。

而本论文则是属于后者,数据收集了1980年至2009年三十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

虽然类型相同,但对于变量来说,我研究的是农业生产总值与受灾面积之间、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关系。

并结合了各种参考文献,从国家统计局及各大农业网站上收集了关于农业生产总值的真实的数据,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讨农业生产总值的各种影响因素。

三、数据统计分析(一)、关于农业生产总值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总值整体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增的。

从1980年开始到1987年都是平稳的上升,而1988年开始到1995年有一个显著的上升。

而之后的一直到2002年的几年都是呈现平稳的态势上升。

2002年后的农业生产总值开始有了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态势,直至2009年。

我想,2002是我国进入WTO的第一年,这对于农业也有着一个很大的冲击。

外来的农业竞争压力使得我国的农业有了一定的压力,使之迫切的增长起来。

而从1996年开始提出“三农”问题后,直至2001年底才正式确定落实,这一点也是从2002年后农业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的另一个原因。

(二)、影响农业生产总值的因素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2、受灾面积:因灾减产1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

下图为受灾面积与农业生产总值的关系3、农村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人的人员,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人员,也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员,但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现役军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不包括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劳动者年龄为16岁以上。

下图为农业从业人员数与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4、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

农业机械总动力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用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

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这个指标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农机部门。

下图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生产总值的关系5、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

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

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目前,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它农作物九大类。

下图为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生产总产值的关系(三)、数据的预处理Y——农业生产总值X1——受灾面积X2——从业人员X3——农业机械总动力 X4——农作物播种面积四、运用OLS 估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一)、检验方程中变量的多重共线性:由表格可以看出,X3、X4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

但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8,线性关系不是很显著,所以,最后决定予以保留其变量。

(二)、对方程建立一般的回归模型,即:Y=C+11X β+22X β+33X β+44X β+μ (三)、E-views 回归数据: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8/11 Time: 15:39 Sample: 1 30Included observations: 30Y=C(1)+C(2)*X1+C(3)*X2+C(4)*X3+C(5)*X4C(1) -45588.67 20384.94 -2.236390 0.0345 C(2) -0.032436 0.112421 -0.288526 0.7753 C(3) -0.624335 0.183495 -3.402455 0.0023 C(4) 0.712406 0.041995 16.96392 0.0000 R-squared0.976950 Mean dependent var 19869.26 Adjusted R-squared 0.973262 S.D. dependent var 17068.08 S.E. of regression 2790.94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8.85716 Sum squared resid 1.95E+08 Schwarz criterion 19.09070 Log likelihood-277.8574 F-statistic264.8963将回归结果整理如下:Y=-45588.67-0.032436*X1-0.624335*X2+0.712406*X3+0.389436*X4 (20384.94)(0.112421)(0.183495)(0.041995)(0.159018) t=(-2.236390)(-0.288526)(-3.402455)(16.96392)(2.449010) 2R =0.976950 F=264.8963分析:2R =0.976950,表明方程拟合度好,F =264.8963,表明方程总体是显著的。

(四)、对模型的变量取对数:根据生产函数的定义:Q=A a K L β,所以对于2X ——从业人员数取对数,即:Y=C+11X β+ 22log X β+33X β+44X β+μ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8/11 Time: 15:58 Sample: 1 30Included observations: 30C(1) 153962.3 59805.87 2.574368 0.0164 C(2) -0.033103 0.112064 -0.295396 0.7701 C(3) -21112.84 6149.664 -3.433169 0.0021 C(4) 0.714406 0.041771 17.10277 0.0000 R-squared0.977081 Mean dependent var 19869.26 Adjusted R-squared 0.973414 S.D. dependent var 17068.08 S.E. of regression 2782.97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8.85144 Sum squared resid 1.94E+08 Schwarz criterion 19.08497 Log likelihood -277.7716 F-statistic 266.4527 Y=153962.3-0.033103*X1-21112.84*logX2+0.714406*X3+0.385296*X4 (59805.87)(0.112064)(6149.664) (0.041771) (0.158080) t= (2.574368)(-0.295396)(-3.433169) (17.10277) (2.437354) 2R =0.977081 F=266.4527分析:2R =0.977081,表明方程拟合度好,F =266.4527,表明方程总体是显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