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6大管理学定律
PMP项目管理平衡法则

PMP项目经理平衡法则华夏智诚(广州)PMP-020******** 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中流砥柱,其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以及知识素质、经验水平和领导艺术,甚至其个人脾性都对项目管理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项目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需要我们进行平衡,找出更有利的或损失更小的方案,只有将矛盾平衡了,事情才会有进展,才会朝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平衡,是顺势而为的一种手段,只有找到了平衡,才能取得和谐,实际上,项目管理就是一种平衡道。
制定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制定项目章程,明确项目的目标,与项目干系人进行充分沟通,达成一致,获取甲方用户的支持和获取项目组成员的承诺,让参与项目的各个干系人都能为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提供对项目的支持,并能管理用户预期,让用户和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目标明确,对项目的预期达成一致,项目干系人对项目预期的一致,是项目平衡的基础。
制定详细的计划没有计划的指导,项目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制定严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的进度计划,项目管理计划中要明确项目的目标,项目的成功标准,和项目的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与项目相关的软硬件采购的管理方法,做好各个领域平衡管理的规划。
项目开始时,要制定项目总体的进度计划,对近期的项目进度计划要制定的足够详细,尤其是当前阶段的进度计划,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对计划做滚动式调整,即把即将进行的阶段较粗的计划制定为较细的计划,每项任务要指定具体的负责人,尽量不要对一项任务指定一名以上的负责人,指定多个负责人,等于没有负责人。
对制定的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进度计划要进行计划的评审确认,评审的过程需要全体项目组成员参与,当项目组成员对项目计划达成一致后,其实也就获得了项目组成员对计划内容的承诺,即项目组成员已清楚了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以及按计划完成自己任务的承诺。
6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

6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1.吉尔伯特定律:员工的价值,在于他们的问题。
2.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人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3.帕金森定律:事情总是会膨胀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的程度。
4.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5.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也会精神抖擞,奔跑起来。
6.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7.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8.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9.刺猬法则:保持适度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10.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11.格雷欣法则:在竞争中,劣币会驱逐良币。
12.二八法则:大部分成果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产生的。
13.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14.南风法则:温暖胜于严寒。
15.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6.鲶鱼效应:通过引入竞争对手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7.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18.青蛙法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20.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21.吉格勒定理: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22.鸟笼效应:如果你在房间里挂一只空鸟笼,那么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买一只鸟回来养。
23.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那里听到的就愈多。
24.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25.波特法则: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26.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管理的几个定律

管理的几个定律
1.帕累托原理:管理者应该关注能够带来最大效益的20%的问题,而非花费过多时间和资源去解决无关紧要的80%的问题。
2.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它就会出错。
因此,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事情可能出错的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
3. 布鲁克斯定律:不要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引入更多的问题。
管理者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解决方案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尽量避免引入新的问题。
4. 麦克唐纳定律:管理者应该尽量避免快速决策,因为快速决策通常会导致低质量的决策。
相反,管理者应该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5. 帕克森定律:工作会膨胀到可以填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管理者需要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浪费时间,并制定明确的时间安排和计划。
- 1 -。
管理学定律大全

管理学定律大全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计划、监督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学科。
在管理学理论中,有许多被认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律,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管理中,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下面是一份关于管理学定律的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管理学或从事管理工作的读者。
1. 帕金森定律:即“工作会膨胀以填满可用的时间”。
由德国历史学家西里尔·诺思科维奇·帕金森在1958年提出。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给一个任务设置较长的时间限制,那么它就会在这段时间内被完成,不论实际需要多少时间。
在时间管理中,应设置合理的时间限制,以免任务无限膨胀。
2. 墨菲定律:即“如果事情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需要考虑事情出错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预防或纠正错误。
在管理中,需要时刻警惕可能的问题,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 帕特森定律:即“任何事情都不会如预期般早完成,但一定会如预期般晚完成”。
这个定律提示我们在计划和预期时要有充分的余地,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从而更好地应对延迟和进度落后的情况。
4. 鲁特拉定律:即“80%的效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这个定律源自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的研究成果,并在管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提醒我们关注并充分利用产生最大效益的那20%因素,而不是被其他80%的因素所困扰。
5. 布鲁克斯定律:即“不要企图用错误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深入分析,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用临时的、错误的方法应对问题的表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洛林原则:即“在每一个系统中,一旦机会存在,它就会被运用”。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并合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7. 阿姆博勒定律:即“当一个度量变成目标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度量”。
这个定律提醒我们,在管理中应当注意度量指标的选择和运用,避免它们被作为目标而导致误导性的结果。
管理学定律大全

管理学定律大全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领导、决策及其他管理活动的学科。
其理论和原则构成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管理学定律总结了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原理,对于指导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管理学中的一些经典定律进行总结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
一、帕累托法则帕累托法则又称80/20法则,指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大约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这一定律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
在管理学中,帕累托法则告诉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对结果影响最大的那20%的因素,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二、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指“如果有可能出错,那么它迟早会出错”。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的警惕,严谨的态度和严密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错误发生的关键。
三、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由劳伦斯·彼得和雷蒙德·赫贝尔提出的,它指出“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所升到的职位,是他无法胜任的”。
也就是说,人们在组织中的晋升不是由于他的能力和表现,而是因为他的当前职位能力已经到了极限。
这个定律提醒我们,在管理中应该更重视人员的实际能力和绩效,而不是单纯按照职位进行评价。
四、洞察力定律洞察力定律告诉我们“所有的组织都倾向于遵循洞察而不是数据进行决策”。
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洞察力,而不是去分析和理解真实的数据。
在管理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倾向,更多地依赖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
五、麦克阿瑟定律麦克阿瑟定律指出“当一项措施开始被当做目标时,它就失去了作为手段达成目标的效果”。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不要陷入形式主义,过分追求一些指标和措施本身,而忽略了实际目标的达成。
六、李维斯定律李维斯定律是指“可度量的常常也比不可度量的重要”。
在管理中,我们应该尽量将管理问题量化和可度量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
七、希尔定律希尔定律告诉我们“当所付出的努力适得其所时,就可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项目管理目标确定的原则 pmp

项目管理目标确定的原则 pmp以项目管理目标确定的原则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确定项目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项目目标的确定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等方面。
为了确保项目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项目管理人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1. 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指目标必须具备的特点: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Relevant)和有时限(Time-bound)。
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有助于项目团队理解和实施,可衡量的目标可以通过具体的度量指标进行评估,可实现的目标在项目资源和能力范围内,相关的目标与项目整体目标一致,有时限的目标有助于项目团队合理安排工作和控制进度。
2. 与干系人协商确定目标项目的干系人包括项目相关方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在确定项目目标时,需要与干系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将其纳入项目目标中。
这样可以增强项目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干系人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3. 分解目标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是确保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通过逐级分解,将整体目标细化为各个子目标,然后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有助于项目团队理解和实施目标,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4. 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
在确定项目目标时,需要明确关键绩效指标,以便在项目实施和控制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评估。
关键绩效指标应该具备可度量性、可追踪性和可比较性,能够准确反映项目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
5. 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项目目标的确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制定目标时,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在目标中加以考虑。
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6. 持续追踪和调整目标项目目标的确定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PMP项目管理原则知识点(1)

PMP项目管理原则知识点(1)【知识点】成为勤勉、尊重和关心他人的管家管家式管理包括组织内外部的职责:,职责可能包括以下方面:正直、关心、可信、合规。
【考查要点】在遵守内外部准则的同时,管家应以负责任的方式行事,以正直、关心和可信的态度开展活动。
他们应对其所支持的项目的财务、社会和环境影响做出广泛承诺。
秉持整体观的管家式管理会考虑财务、社会、技术和可持续的环境意识。
1、组织内,管家式管理包括:·运营时要做到与组织及其目标、战略、愿景、使命保持一致并维持其长期价值;·承诺并尊重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包括薪酬、机会获得和公平对待;·勤于监督项目中使用的组织资金、材料和其他资源;·了解职权、担责和职责的运用是否适当。
2、组织外部管家式管理:·环境可持续性以及组织对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组织与外部干系人的关系;·组织或项目对市场、社会和经营所在地区的影响;·提升专业化行业的实践水平。
3、管家式管理包含职责:诚信:管家需秉持最高标准,反应组织员工所应坚守的价值观、原则和行为。
要求管家建议团队成员、同职级人员和其他干系人考虑他们的言行、展现同理心、进行自我反思并乐于接受反馈。
关心:涉及与组织内部业务相关的事务。
组织政策和原则应反映对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心以及对全球公众状况的关切。
可信:在组织内外准确地说明自己的身份、角色、所在项目团队及其职权。
要求个人主动识别个人利益与其组织或客户利益之间的冲突。
合规:管家需遵守其组织内外得到适当授权的法律、规则、法规和要求。
【相关拓展】从“主持人”项目经理到“管家”项目经理“主持人”项目经理:在两个人或多人之间传话,形成信息交换,保证两人或多人之间达成信息共享。
“管家”项目经理:给每个人分派工作、监督和验收,做到分工明确。
“主持人”项目经理即传话筒,不加思考,只进行内容复述。
“管家”项目经理需要全盘掌控,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要仔细斟酌,安排有条理,做到“诚信”、“关心”、“可信”、“合规”。
PMP考试之69条PMI主义

69条PMI主义(PMI-ism)1)通用的24条PMI主义1. 项目经理是项目宇宙的中心。
若想项目成功,项目经理必须训练有素。
2. 项目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组织利益高于项目利益,客户利益高于组织利益。
)3. 考试一般从项目经理的角度测试其理解项目管理的工具与技术的价值以及知道如何将其适应大项目的程度。
它假设项目经理工作在涉及到200多人的多国团队、持续时间至少一年、组织从未做过、并且预算在1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上。
4. 项目经理拥有PMBOK指南描述的全部权力,并且在现实世界中开展全部所述活动。
5. 要在项目启动期间任命项目经理。
6. 项目经理理解项目管理过程,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以及为何如此。
7. 组织有正式的项目选择过程,并且总是基于项目符合组织战略目的程度而选择项目。
8. 项目经理总是理解管理层为什么要选择做其项目,并确保在规划和管理此项目时符合那些目标和商业论证。
9. 激励、授权、吸引项目团队成员,并且鼓励他们多提建议。
团队成员不需要项目经理的微观管理。
10. 项目经理花费时间规划、管理、评估和监控客户满意度、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和风险。
11. 组织有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并且PMO对跨组织部门的项目有重要的和清晰定义的职责。
12. 组织有项目经理可以采用到其项目中的项目管理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包含项目管理方法论、风险程序和质量程序。
13. 项目可以是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的一部分,项目与其它项目的关系可能大大影响项目经理如何完成项目工作。
14. 组织有全部过往项目的记录(历史信息和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工作包定义、每个工作包的成本、被揭示的风险(现在都被PMBOK指南称为组织过程资产的一部分)。
项目经理使用其它项目的过去历史来规划当前项目。
随着项目进展,项目经理要将当前项目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教训反馈到组织的知识库。
15. 项目经理工作在公司的现有体系和文化(事业环境因素)内,并且项目的成果之一就是提供输入以改进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菲定律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11、什么是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师,他曾参加美国空军于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
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并被那个受试者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2、根据“墨菲定律”:(1)仸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3、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
人生哲学(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处世原理(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朊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爱情意义(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生活常识(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很可能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20)往往旅行前一天晚上特别重要的东西,在旅行前一晚上打包好,分开来放,放在自己认为最为容易记的地方;而最后才知道,最重要的东西并没有带上。
★彼得原理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2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换一种说法就是:工作岗位总是被不能胜仸的人占据的。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仸;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仸更高一级的职务。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仸的岗位。
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
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
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仸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帕金森定律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31、起源: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2、定义: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换一种说法是:工作总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
帕金森定律也叫学生综合症。
3、现实意义: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仸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C、D,自己掌握全面。
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
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
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仸、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帕金森用英国海军部人员统计证明:1914年皇家海军官兵14.6万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3249人,到1928年,官兵降为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却增加到4558人,增加40%。
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如何消灭帕金森定律的负作用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
建国初期,一个县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几百人,而现在则有上千人乃至几千人。
庞大的行政管理开支必然落到每个纳税人身上,过多的行政干预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还会给下面没事找事。
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的公社连每株玉米的间距多少厘米都要制订计划,还要层层落实,确实大大地辛苦。
然而,由于土壤肥瘠、气候旱涝等诸多因素,谁也不买领导的账。
★光环效应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41、定义:光环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简言之就是:一好百好,一差百差。
2、举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光环”,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3、起源: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
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光环效应”。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
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
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朋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
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4、启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早地对新同事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2)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同事。
(3)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4)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
(5)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布鲁克斯定律PMP六大管理学定律51、定义:为一个延误的IT项目增加人员,将导致更多的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