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补肾健脾法保胎(一)

合集下载

补肾健脾方联合孕激素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的保胎成功率及血孕酮水平分析

补肾健脾方联合孕激素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的保胎成功率及血孕酮水平分析

补肾健脾方联合孕激素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的保胎成功率及血孕酮水平分析目的:研究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者应用补肾健脾方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保胎成功率和血孕酮的影响。

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的存在RSA先兆流产104例患者资料,按照医治时选择的不同方案分成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行孕激素单治,观察组联合补肾健脾方医治。

两组患者的保胎有效概率、保胎成功概率和血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经医治,观察组保胎有效概率94.23%、保胎成功概率76.92%均高于对照组的76.92%、48.08%(P<0.05);观察组医治两周后血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分别为(32.65±9.98)ng/mL、(5996.80±3040.50)IU/L,均比对照组优(P<0.01)。

结论:RSA患者应用补肾健脾方和孕激素联合治疗能够提高保胎有效率和成功率,优化血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臨床将在孕周28周前持续自然流产次数大于或等于三次称为反复自然流产(RSA),属于妊娠期一种常见并发症,具有较复杂病因,临床考虑可能和胚胎畸形、感染、免疫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若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将可能成为不孕症发展主流,需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高度重视[1-3]。

本文对本院近两年已存在RSA先兆流产104例患者分别应用孕激素单治和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寻求临床理想治疗方案,提高保胎成功概率,现将相关研究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的存在RSA先兆流产10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医治时选用的不同方案分为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2例。

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6.35±2.11)岁;孕周6~8周,平均(6.80±0.25)周;流产次数为3~7次,平均(4.68±0.40)次。

补肾健脾法治疗胎停育再孕临床体会

补肾健脾法治疗胎停育再孕临床体会
作者单位: 1.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医院中医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 2. 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基础教研室( 山西 大同 037009)
通讯方式: E-mail: 47062180@ qq. com
以内,胎停育的发生主要与感染、遗传、内分泌、免疫、 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自身基础疾病、解剖学结构 异常、高龄、不良生活习惯、孕早期药物使用,男性精液 异常等因素均可诱发胎停育[2]。此外超过 50% 的胚 胎停止发育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且胚胎停止发育可反 复多次发生,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状况 给孕妇身心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目前西医对胚胎 停止发育再孕的认识较少,且多集中在病因研究上,针 对胚胎停止发育再孕以激素治疗为主,不良反应较多,
关键词: 胎漏; 补肾健脾; 胎停育; 再孕; 中医药疗法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17. 051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9) -17-2718-03
胚胎停止发育( 以下简称胎停育) 是指妊娠早期 胚胎因某种原因停止发育,B 超检查可见妊娠胎囊、胚 芽或胎儿 形 态 不 整,无 胎 心 搏 动,或 表 现 为 空 囊[1]。 中医学中没有胎停育病名及其系统论述,根据其临床 症状可归为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 “胎死不下”范畴。临床上胎停育多发生在妊娠 8 周
张某,女,29 岁,结婚 3 年。平素月经规律,5 天 / 25 ~ 28 天,经量中等,经色暗红,经期小腹怕冷疼痛。 2017 年 8 月孕 11 周时胎停育,2018 年 3 月孕 7 周时 胎停育,均行清宫术,清宫手术过程顺利,术后 1 个月 月经来潮。平素纳食一般,偏食节食,喜饮冷,穿的少, 经常脚凉,容易身体困乏。女方查 TORCH、染色体、B 超、妇科检查等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男方精液检查 无异常。男女双方均为工人,生活规律,无烟酒不良嗜 好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患者自诉心理压力很大, 对再次怀孕充满了担心。

补肾健脾法治疗流产的疗效观察

补肾健脾法治疗流产的疗效观察

2007年7月第4卷第20期・中医中药・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本文所述流产特指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属于祖国医学“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范畴。

中医学对流产的认识由来已久,称之为“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暗产”“数堕胎”“滑胎”等。

早在《金匮要略》中即有“妊娠下血者”的记载。

《脉经》首先提出“胎漏”“胎动不安”“堕胎”的名称。

《诸病源候论》指出“妊娠而恒腰痛者为喜堕胎之候”,提示了肾虚与滑胎的关系。

《景岳全书》指出,“下次之堕,比如期复然”的滑胎特点,倡导“预培其损”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傅青主女科》指出“补先后二天之脾与肾,正所以固胞胎之气与血,脾肾可不均补乎!”《医学衷中参西录》创制了寿胎丸,益肾为主防治滑胎,一直为后人推崇。

现代医学认为孕卵遗传基因异常、母体黄体功能不足、生殖器官疾病、免疫功能失调以及外界理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均可导致流产。

近年来随着医学遗传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流产的原因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因而在处理方法上西医对于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

不过,对于先兆流产,特别是盼子心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积极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实践证明确有一定的疗效。

笔者在中医妇科治疗流产患者,常以补肾为主、健脾益气养血为辅选方用药,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典型病例如下:例1王某,35岁,职员。

2004年6月13日初诊。

2001年6月,患者孕60d行人流术。

去年5月又孕50d自然流产并清宫,现停经50d,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宫内早孕。

孕囊大小约3.2cm×2.5cm,并见胚芽搏动。

伴见腰骶小腹坠胀不适3d,未见阴道流血。

神疲乏力,纳少厌食,恶心欲呕。

舌淡,苔薄白,脉沉滑。

诊断为胎动不安。

证属肾气亏损,气血两虚,冲任失固。

治以补肾益气,养血安胎,处方:川断、菟丝子、桑寄生、杜仲、党参、薏苡仁、女贞子各15g,黄芪20g,白术、苏梗、山药各10g,广木香6g。

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疗效观察

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疗效观察

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疗效观察刘丽静;孙玲;周亚红【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的疗效.方法选择无锡市中医医院妇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肾健脾安胎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安胎中药可显著提高保胎效果,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3【总页数】3页(P145-147)【关键词】先兆流产;肾虚证;中药;补肾健脾安胎【作者】刘丽静;孙玲;周亚红【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妇科,江苏无锡 214000;无锡市中医医院妇科,江苏无锡 214000;无锡市中医医院妇科,江苏无锡 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胎漏、胎动不安即先兆流产,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多发生在妊娠早期,主要表现为:阴道少量流血,时作时止,或淋沥不断,伴或不伴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0%~15%,其中又有约80%的先兆流产发生在孕12周内。

随着现代女性的工作压力增大,生育年龄推后,辅助生殖的应用,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先兆流产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育龄期妇女造成了生理及心理的双重伤害,如何防止早期妊娠丢失,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补肾健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妇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患者中,年龄为22.3~38.2岁,平均年龄为(25.3±2.5)岁,初产妇18例,有自然流产史15例,人流史10例,异位妊娠史3例。

补肾健脾法治疗先兆流产体会

补肾健脾法治疗先兆流产体会

1, h 死亡率可 降低 1 。而 P 患者因缺乏典 型胸痛 , % MI 致使 就诊延迟 、 静脉 内溶栓率低 , 最佳 治疗 时间丧失 ] 。因此 , 年 龄在 4 以上 , P 的多个危险因素者应 高度 警惕心肌梗 O岁 有 MI
死可能 , 时查 1 及 8导联心电图 、 心肌损伤标志 物 , 以便 及早确
视, 而延误诊 治。笔者临床偶遇 以晕厥为主症 急性心肌梗死 1
例, 报道如下。
1 病 例
患者 , ,4岁 , 晕厥原 因待查 ” 男 6 以“ 急诊送入 院。晨 起锻 炼时突发晕厥 , 倒在地 , 跌 醒后大 汗淋漓 , 恶心 , 突下不适 。 剑 既往有糖尿病 病史 , 以为低 血糖 发作 而食糖 后无 明显 改善 。
[] 1 李清朗. 2型糖 尿病 与心血 管疾病 [ ] 中 国医刊 , 0 ,6 3 : J. 2 13 ( ) 0
5 6.
[] 2 中华 医学会心血管分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 ] 中华 J. 心血管病杂志 ,0 12 (2 :1 7 5 20 ,9 1 ) 70— 2 . [ ] h irS G r JY nzN r e a[ ] JA C lC ri , 3 Se e E, es B , a e D 3d,tl J . M ol ado f h l
20 3 ( ) 19—壁心肌梗 死 , 短暂 脑缺血 发作。因 已错 过
溶栓治疗时机 , 予以吸氧 、 故 扩冠 、 抗血 小板 、 抗凝 等, 病情 好 转而稳定 。
2 讨 论
[ C no G,hia R gr WJe 1peaec ,l ia caat - 4] a tJ Sl kMG, oes ,t . rvl e cncl hrce p a n i r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
❖ 据现有文献报道中医药安胎的成功率常 在90%左右。但自然流产患者经安胎后顺 利产下胎儿并不是就已达到了目的。从
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只有经安胎后 出生的子代智力和体格发育正常, 才能真正体现中药安胎的优越性。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自然流产的文献很多,
儿,则在于母体后天脾胃所化生之气血。”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 罗颂平教授等的研究提示该药对免疫保护 不足的反复自然流产有显著疗效,治疗后 再妊娠成功率达95%,对脾肾虚证的胎漏、 胎动不安及滑胎患者有较好疗效,有效率 达90.24%,与滋肾育胎丸接近(P>0.05), 并通过对肾虚和脾虚黄体抑制妊娠大鼠流 产模型的实验研究为补肾健脾法防治自然 流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多数为临床疗效报道,多仅着眼于药 物对SA患者的疗效,少有关注药物对子
代的影响的。对一些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 虽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在动物 身上进行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对人类子 代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所做的研究较 少。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对儿童智力影响因素所做的研究也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西医学主要应用孕激素、HCG、免疫学
等方法治疗,但其应用尚有一定的局限 性,且某些药物可能致畸也让人心存疑 虑。
❖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具有显著优势与
特色,目前临床用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 日趋广泛。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分组
中药安胎组 正常对照组
例数
100
50
女童人数 57
28

浅析补肾健脾安胎

浅析补肾健脾安胎
于母 体之 内, 全赖 肾 以系 之 , 以载之 , 以养 之 , 气 血 冲任 以 固之。母体和胎儿必须 相适应 , 则易发 生流产 。若 流产 否 多 次发生 , 则演变成 为滑胎 。
2 先 兆流产 的发病机制与治 法
妇女一旦妊娠 , 冲任 气血 上注乳 房 以生 乳汁 , 聚胞 下 宫 以养胎元 , 脾 胃虚弱则 无力 滋养先 天之 肾气 , 若 必致 肾
手, 疗效 显著 , 将 补 肾健脾 安胎 的机 制从 中西 医两个 方 现
面加 以探讨 。
1 正 常 妊 娠 生理
《 女科 经纶》 :女之 。 系于胎 , 云 “ 肾脉 是母 之真气 , 之 子
所赖也 , 肾气 亏损 , 若 便不 能 固摄 胎 元。 胞 脉 系 于 肾, ” 胞
宫 、 脉与肾相通 , 胞 胞宫 位置受 肾气维 系 , 孕后 胞胎赖 肾气 以系, 肾阳温煦 , 肾精滋 养 , 使其正常发育。 若 肾虚 , 致胞脉 失系 , 元 不 固, 可致 先兆 流产 , 胎 则 甚 至发展为流产 。有研究 证实 : 先兆流产 的 中医证 型 以肾虚
中医学认 为 , 漏 、 动不安 的发病机制 , 胎 胎 主要在于 冲 任 不固 , 能 摄 血养 胎 。导致 冲任 不 固 的病 因主 要 有 肾 不
虚、 气血虚弱 、 血热 、 瘀 、 血 肝郁 、 外伤等 , 胎元不健 , 另外 或
胎弱, 或胎毒 , 及其 它 因 素如劳 逸失 度 或素 有瘕 积等 均 可 致 胎漏 、 胎动不安 。肾虚与气 虚 、 血虚往往 相兼 出现 , 临 但 床上最 为多见的是 因 肾虚所 致 。治疗 上 多 以补 肾健 脾 安 胎, 常用寿胎丸合异 功散加 减。 2 1 肾与胎元 : . 肾藏 精 , 生殖 , 冲任之 本 。胞 脉 系 于 主 为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观察结果分析
之讨论部分
❖一般资料比较
❖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经补肾健脾中药安 胎后出生的子代中早产儿的发生率仅为 0.55%,未有足月小样儿及畸形儿发生, 这为补肾健脾中药安胎的远期安全性提 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儿,则在于母体后天脾胃所化生之气血。”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 罗颂平教授等的研究提示该药对免疫保护 不足的反复自然流产有显著疗效,治疗后 再妊娠成功率达95%,对脾肾虚证的胎漏、 胎动不安及滑胎患者有较好疗效,有效率 达90.24%,与滋肾育胎丸接近(P>0.05), 并通过对肾虚和脾虚黄体抑制妊娠大鼠流 产模型的实验研究为补肾健脾法防治自然 流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女(a)57
出生时头围 (cm)
33.69±0.29*
出生时胸围(cm)出生时臂围(cm) 32.54±0.35△ 10.53±0.43*△
正常对照组
男(b)43 女(c)28
34.04±0.37* *
33.73±0.33
32.85±0.41△* 32.54±0.33
10.67±0.43*** 10.50±0.33
的保证,我们认为,经补肾健脾为主的中 药安胎后应该对子代的智力及体格发育无 不良影响。
补肾健脾中药安胎后对子代智力和体格 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 罗元恺教授指出:“胎之能否巩固,既然在乎父 母阴精是否强健,同时亦关系到是否有人为的耗 损,……至于习惯性流产,更与肾气不固有 关,……气血损伤,不能滋养胎元,以致胚胎不 能正常发育,往往也是导致流产的原因之一。” “胎孕的形成,主要在于先天之肾气,而长养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补肾健脾法保胎(一)
【关键词】补肾健脾保胎
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小腹疼痛或腰酸、腹部下坠等症状,B超提示宫内孕活胎,并与停经月份相符,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者需要保胎治疗。

属“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腹痛”等范畴。

清代叶天士《女科证治》云:“妊娠心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

”胎漏、胎动不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

《景岳全书》指出:“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然”的滑胎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习惯性流产,倡导“预培其损”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保胎的认识由来已久。

关于自然流产的病因病机,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其母有疾以动胎”和“胎有不牢固以疾母”两大类。

临床以母体因素多见,常见分型有脾肾不足、阴虚血热、气血亏虚、肝郁气滞、跌打损伤等。

多数医家认为肾不系胎,脾失摄养,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不固为病机之关键。

《妇人规》云:“如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任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

”《胎产秘书》云:“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是胎产诸疾之根本。

”《傅青主女科》指出:“补先后二天之脾与肾,正所以固胞胎之气与血,脾肾可不均补乎!”
2理论基础
胎孕与肾气、冲脉及任脉关系密切,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藏精主生殖系胞脉,为先天之本、冲任之本、天癸之源,故有“肾以载胎”之说。

肾之精华,因于脾胃,且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以养胎,气以载胎。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生血,司化源,主中气,统血循常道,载胎养胎,故有“胎茎系于脾”。

胎元之载养全赖于先天之肾气与后天之脾气的相互协调,共同维系着正常的妊娠过程。

肾精充沛,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源盛流畅,血有所生,则胎得养而无殒坠之虞。

若肾气削伐,肾精耗散,肾虚冲任不固,血海不藏,不能滋养或固载胎元,胎失所系而发为胎动不安。

如先天不足,肾气虚弱累及脾气匮乏,进而不能化生精血;或多次流产,损伤肾气,殃及冲任,不能蓄胎,终至脾肾两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均使胚胎不能健康成长发育致流产。

若脾肾虚弱不能管束其胎,气血素衰不能寄养其胎,胎失所养,冲任不固则出现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

故冲任不固,胎元失养,肾不载胎,脾失濡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须以固肾安胎、益气健脾为治疗原则。

脾肾合治,先后天双补,从先天以固胎元,从后天以养胎体。

肾气旺,脾气健,气血充足则冲任得固,母健胎安而达到预期效果。

3基础方及加减化裁
我院以寿胎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菟丝子15g,桑寄生15g,川断18g,党参30g,白术10g,黄芩10g,淮山药15g)保胎取得满意疗效。

寿胎丸出自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此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性平微温。

君药菟丝子补肾益精,为平补肾阴肾阳之要药,张锡纯称“菟丝大能补肾,肾旺自能萌胎”;辅以桑寄生养血、强筋骨,壮胎元;阿胶最善伏藏血脉,补血止血,滋补肾阴;再配川断益肾气、固冲任、止血安胎,体现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配方原则。

阿胶性滋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的常用方。

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养胎载胎,以资化源。

茯苓淡渗易使津液下行外泄,对养胎不利,故非湿重不用。

加黄芩清热安胎,《丹溪心法·金匮当归散论》说:“妇人有孕则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而生热,古人用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盖白术补脾燥湿、黄芩清热故也。

”如阴虚津伤苔薄,党参改为太子参,湿热重苔黄厚腻改为泡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