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报道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血 肿而 导致 内瘘 闭塞 。
2 . 2 . 2 穿刺 不 当 目前 , 动静脉 内瘘 临床 中应用 较
多 的穿刺 方法 为绳梯式 穿刺 、 区域 穿刺 、 钮 扣 眼穿 刺 ( 或 称窦 道 穿刺 法 )l 3 ] 。绳 梯 法 对 血 管 长 度 要 求 较 高, 且部 分透析 患 者 , 特 别 是 老年 糖 尿 病 、 高 血 压 肾
2 . 2 使用不当
路l _ 1 ] , 但I 临床上 常 常 因各 种 原 因导 致 内瘘 闭塞 而 失
去 功能 , 致透 析无法 正常进 行 。如何 正 确 、 精 心做 好 内瘘 的护理 , 对 维持 内瘘 的正常 功能 、 延 长 内瘘使 用
寿命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5年
术, 6 例 患者 在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下 行 球 囊 扩 张 术 后再 通 , 3例 患者 及 时 予 以尿 激 酶 溶 栓后 再 通 , 4例
患 者改 为半永 久性颈 内静 脉置 管 。经 积 极治 疗 与护
理, 4 6例患 者 中, 仅 1例患 者 因并 发 脑 溢血 病 死 , 其
2 . 2 . 3 护理 不 当 表 现为 患 者 于术 后 内瘘 处 包 扎 过紧、 透析 后按 压过轻 或位 置不 准确 , 以及 压迫 时 间
形成 2 8 例( 6 0 . 9 ) , 经 多 普 勒超 声 确 诊 ; 血 容 量 不
足 l 4例 ( 3 0 . 4 ) , 其 中反复 低血 压 1 3例 , 过 早使 用 不成 熟 内瘘 2例 ; 挤压 和原 因不 明各 2例 ( 8 . 7 ) 。 患 者发生 内瘘 闭塞 后 , 3 3例 患者 行 动静 脉 内瘘 重 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5 3 R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0 ( 09 0 — 0 5 0 17 — 6 X 2 0 )2 0 6 — 2
动静脉 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重要通路 , 是病人 赖以生存 的生命线 , 但是 由于种种原 因引 起内瘘 阻塞 , 直接 影响到透析效率 和生活质量 , 增加患者 的
1 资料 和 方 法
3 高压血流量直接损伤 血管 内皮 , . 7 引起 血管 内皮增厚 、 纤
维化 而致管腔狭窄. 、
3 由于血压过低 , . 8 流经吻合 口的血 流缓慢 , 容易导致血栓
形成, 同时透析过 程中超滤 , 过度脱水 加重低血 容量 , 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 了血液黏滞度 , 促进 了血栓形成的发生 ,
11 一般资料: 内瘘阻塞 2 . 在 5例 中, 男性 1 , 1 , 6例 女 9例
年龄 2 — 3岁 , 性 肾小球 肾炎 1 , 4 %, 18 慢 1 占 4 糖尿病 肾病 3 例 , 1%, 占 2 过敏性 紫癜性 肾炎 2例 , 8 红斑 狼疮 肾炎 占 %,
3例 , 1%, a 肾病 1例 , 4 妊娠急性 肾衰转慢性 占 2 I g 占 %,
瘘侧手臂做动静脉穿刺 ,尤其是非优势侧 的头静脉及 桡动 脉, 保持造瘘侧皮肤 清洁 , 勿损伤皮肤 , 以防术后感染. 43 术后 护理 : . 术后 5 —7天 内, 患者应 保持 手术侧肢 体干 净, 手术后 1周不能进 行术 侧肢体 的淋浴 , 避免潮湿 , 不要
31 本身血管条件差 , . 如血管过细 、 动脉硬化 、 动脉炎 等. 3 手术技术 原因 : . 2 术中动作粗暴 , 血管 内膜损伤 、 吻合 时 血管对位不 良、 血管扭 曲成角 、 术后漏血补针缝合等.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措施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措施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措施目的:探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50例新建立永久性自体动静脉内瘘(A VF)作持续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患者中9例发生内瘘阻塞,发生率18.0%,其中3例患者发生2次阻塞,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内瘘建立时间过早、患者血管条件差、合并血管疾病、血液粘稠度较高等。

结论:血管内瘘阻塞的影响因素较多,多发生于早期阶段,应当重视内瘘护理,采取正确的穿刺方法及压迫方法,注意做好内瘘保护,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标签: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护理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目前公认血透的最佳血管通路,内瘘堵塞是患者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主要与患者的原发疾病、血管条件、合并症、全身状况等因素相关,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内瘘阻塞的发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资料,对动静脉内瘘阻塞情况及护理要点进行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9~69岁,平均(52.3±5.9)岁,每周透析时间4~12h,血流量200~300ml/min。

1.2调查方法统计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做瘘日期、开始使用内瘘的时间、失去功能的时间、目前血管通路情况及患者的血压、血糖、相关化验单结果、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不良嗜好等。

2结果2.1动静脉内瘘阻塞情况本组患者中9例发生内瘘阻塞,发生率为18.0%,其中3例患者发生2次阻塞。

2.2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内瘘建立时间过早;2)患者血管条件差;3)合并静脉炎、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4)血液粘稠度较高。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探究_1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探究_1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探究发布时间:2022-12-30T03:15:55.36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7期作者:张元霞李慧[导读]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阻塞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效果张元霞李慧商河县中医医院 251600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阻塞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医院血液透析期间使用动静脉瘘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内瘘阻塞的原因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62例患者的动静脉瘘阻塞率为19.35%,其中50.00%为血管状况不良,16.67%为不恰当或重复穿刺,16.67%为超滤过度,8.33%为过早使用新瘘,8.33%为压迫不当。

结论: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瘘阻塞的原因主要是血管条件差、穿刺不当或重复穿刺。

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确保血液透析期间动静脉瘘的通畅。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临床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动静脉内瘘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3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8.55±4.26)岁,透析时间10~72个月,平均(36.58±3.25)个月。

1.2方法判断动静脉瘘阻塞的标准:①触摸时可明显感受到内瘘处的脉动;②透析期间血流量不足;③通过触摸,内瘘处的皮肤温度降低;④多普勒超声显示内瘘动脉舒张血流频谱完全消失。

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定期对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维护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保持内瘘除皮肤的清洁,避免佩戴珠宝或其他会形成约束的物品。

告知患者定时检查内瘘震颤,如发现震颤减弱或手臂红肿、疼痛时及时就医。

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内瘘阻塞的发生相关知识,,尽可能消除焦虑和认知误区,引导患者积极配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悲观、焦虑、担忧等问题采取应对措施,鼓励患者保持积极态度,正视疾病。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及防范宿州市立医院肾脏内科顾毅关永莲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是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至关重要.回顾分析了2011年1 月—2012 年7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40 例患者,发现内瘘阻塞8 例.现将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叙述如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监测和保护的有效护理,降低动静脉内瘘阻塞。

方法分析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改进和规范血透术前、术后血管监测、保护的护理操作及观察流程。

结果术前血管监测,术后血管按压时间、程度,防止低血压、避免血栓形成是保护内瘘的重要护理途径。

结论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血透质量和护理效果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监测;护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内瘘阻塞8例中,男性5例,女3例,年龄25-70 岁;方法:观察内瘘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内瘘手术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内瘘失功时间,目前内瘘使用情况.2 结果:内瘘阻塞因素: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所致5例,超滤过多2例,内瘘压迫时间过长所致1例。

3 内瘘阻塞原因分析3.1使用不当,自身血管条件差,如血管过细、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内瘘使用过早,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血管弹性差,愈合不良,穿刺部位易形成疤痕,损伤后的血管内壁处易形成血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早<3个月。

由于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长,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穿刺后内膜损伤,出现动静脉内膜增厚,甚至局部附壁血栓形成,不适当的穿刺也可引起血肿常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激活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移位至内膜,引起内膜增殖及其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静脉栓塞和狭窄,最终导致血管通路丧失功能.高血流量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增厚、纤维化而致管腔狭窄. 由于血压过低,流经吻合口的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时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时用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血流阻断,导致内瘘闭塞.3.2血液粘稠度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也很高易造成动静脉内瘘阻塞.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度脱水加重低血容量,增加了血液黏滞度,促进了血栓形成的发生,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后血红蛋白上升10k 以上,血球压积增高,高血脂致血液黏滞度增高.3.3 手术技术原因:术中动作粗暴,血管内膜损伤、吻合时血管对位不良、血管扭曲成角、术后漏血补针缝合等.4 护理4.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其能主动参与护理动静脉内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2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使其坦然接受手术,嘱患者保护血管,勿在准备造瘘侧手臂做动静脉穿刺,尤其是非优势侧的头静脉及桡动脉,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4.3 术后护理:术后5—7 天内,患者应保持手术侧肢体干净,手术后1 周不能进行术侧肢体的淋浴,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立即与手术医生联系,以得到及时处理.术后采取非手术侧卧位休息,以避免压迫术侧血管,影响静脉回流,形成血栓,阻塞动静脉内瘘.4.4 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如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反之,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以及时再通.4.5 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并遵医嘱服用抗凝剂.包扎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要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外来压力,如侧血压、提重物、带过紧饰物.造瘘处血管严禁输液和抽血,以免出血压迫内瘘,导致内瘘闭塞.夜间加强巡视,防止睡眠时翻身压迫造瘘侧肢体.4.6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在术后1—1.5 个月为宜.4.7 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穿刺前的检查与评估:每次穿刺前护士应评估瘘管情况,检查有无感染、红斑、皮疹、狭窄、动脉瘤以及是否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正确选择穿刺点:穿刺点离开内瘘吻合口5-6cm 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方向穿刺. 两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8-10cm以上,但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其次钮扣法,切忌定点法.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避免定点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成功.手术后的瘘管,原则上是术后4-8 周后成熟后放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要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保证一针见血.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血管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忌盲目进针.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4.8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管通路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和感染源,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护血管通路.如发现穿刺口有红肿时,可用75%的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必要时使用抗生素.4.9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预防低血压是延长瘘管寿命的关键之一.①准确评估干体重:每月调节一次干体重,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水钠的摄入,使HD间期体重增长小于1kg/d.②透析时超滤率每小时不超过患者体重1%,如果体重增长过多时可增加透析频率,有条件时做HDF,使患者达到干体重的同时又能保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③采用高—低钠浓度透析.④低温透析:可采用35℃的透析液温度进行透析,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皮肤血管强烈舒张,影响有效循环血量.有报道指出,透析液温度每增加1.1℃,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会增加3 倍.4.10 熟练掌握全身肝素化、无肝素透析的适应症及用量:使用EPO后及时适当增加肝素用量,预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避免内瘘堵塞.4.11 透析结束,要掌握正确的拔针压迫止血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正确压迫止血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拇指与食指同时持左右针柄拔针,用无菌纱布予以按压,压迫的力量要适当,以不出血且感到搏动或震颤为原则,压迫的部位在距离穿刺针尖0.5-1cm 处,压迫时间为20-30min.如果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以延长,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如果由于压迫不当,形成瘘管血肿,可于透析后24 小时在血肿处涂喜疗妥软膏按摩,并用热毛巾热敷或用超短微波热疗治疗.结合我们科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我们发现在内瘘功能不良出现的早期,如血肿、硬结、新鲜血栓形成时,及时予以干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内瘘功能恢复血流量,但如出现内瘘瘢痕、狭窄时,内科常规保守干预方法往往无效,需考虑二次造瘘.故建议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内瘘功能不良,并及时实施干预,延长内瘘使用时间.4.12 预防感染.CRF患者由于全身免疫机能低下,营养不良及慢性失血,使患者的防御功能下降,加之血液透析治疗本身经常存在感染的危险,如果不注意,极易造成动静脉瘘的感染.透析当日不能进行淋浴,避免弄湿伤口和穿刺点,不能随便去除穿刺点上的血痂,以免造成出血和感染.如果发现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轻度发红或有硬结时,应指导患者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涂抗生素软膏,次日行热敷,严重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切不可在家盲目治疗,延误病情.4.13 保护动静脉瘘免受损伤.CRF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的血管扩张明显,吻合口处皮肤变薄或形成假层动脉瘤,应指导患者采取保护措施,带弹力护腕,夏季穿长袖衫,避免碰撞、拽拉,以免吻合口裂开或假层动脉瘤破裂出血.4.14 防止血液过于粘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患有高血脂、冠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液凝固性高,所以在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量要足够(有出血倾向者除外).一般首剂为0.3-0.5mg/kg 体重,追加量为8mg/h.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观察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尤其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患者,要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对于心肌梗死、多发性血栓的高危患者,除透析过程应用足量抗凝剂外,可加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内瘘血栓形成.冬季注意保暖.经过近4 年间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栓是患者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内瘘堵塞的原因,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护理,防止血栓形成、感染,保护血管、保护血管通路,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感染,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护理人员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摘要: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一般需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此需要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应用,而且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生命线”。

从内瘘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有一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内瘘阻塞便是其中常见情况,与血栓形成、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加等原因有关,对此必须要及时予以处置,并加强对内瘘阻塞的护理防范,本次研究中便探析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常见原因,并分析了相关护理对策。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阻塞;原因;护理对策引言:近年来肾脏疾病高发,血液透析的应用率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内瘘阻塞发生率有所上升。

因内瘘阻塞影响,血液透析的整体效果将会明显下降,无法达到良好透析疗效,进而会较大程度的拉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增加死亡率,因此应重视防范内瘘阻塞,综合性分析导致内瘘阻塞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1.1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阻塞的原因较多,血栓形成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不少患者自身血管弹性差,身体素质不佳,甚至存在有一定的动脉硬化情况,因此在造瘘后24h 内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进而会影响内瘘的正常生长与后续应用;外科因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例如在具体手术时存在血管扭曲严重、包扎时压迫血管、因手术操作而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儿童,这均会引起血栓;在内科因素方面,因透析前未能够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导致透析时存在明显超滤情况,亦或者与患者自身血脂高、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1.2低血压血液透析治疗时需要通过透析机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出,随后对血液进行透析,析出大量毒素物质,但该过程中许多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情况,据调查数据显示,造瘘术后1个月内是症状性低血压的高发期,而且因低血压的长时间影响,会有明显的透析不充分、贫血、低血容量等问题,因此便可能导致内瘘阻塞。

在血液透析时,需要保持比较高的超滤速度,但是因患者自身症状性低血压影响,将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同时因供血压力不足,血流速度减慢,终将会进入恶性循环中,进而可能引起血管壁黏膜黏连,引起内瘘阻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撕裂或形成局部 血肿 , 并影响以后的发育 和成熟。血管壁损 伤 , 易启 动凝 血 系统 , 诱发 血 小 板 血 栓 j 。若 不 得 不 提 前 使 用, 必须要 由技术 过硬人 员负 责穿 刺 , 一 针成功 , 并最 好 只取一针 引血 用 , 回血用
瘘 , 改为持 久性颈 内静 脉置管 , 4例 2例发 现后 经立即局 部按 摩 获得 再通 , 例 改 为 l
() 1有效预防低血压 : 指导患者加强 自 良好 的血管 通路 是血 液净化 治疗 的 基本要 素之 一 , 它是 维持性 血液 透析 ( 血 我监控 , 2次透析问体重 增加不超 过 自身 体重 5 , 透 析 过 程 中 采 取 阶 梯 式超 % 在 滤 。在透析前停 用 降压药 或减 量。对 于 血浆 白蛋 白低所致血浆渗透压低 , 在透析 时给予输入血浆或人血 白蛋 白维持血压 。
透) 患者的生命线 , 血管 通路 的功能状 态 直接影 响血 透患 者的 生活质量 及长期 存 活。 自体动 静脉 内瘘 ( 内瘘 ) 流充 足 、 血 安全、 使用方便 , 已常规 作为 血透 的血管
通 路应 用于临床。但 由于各种 原因 , 发生 内瘘的栓塞较为常见 。现分析 1 9例血 透 患者发生 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总
糖尿病 患者或心功能不全 患者 , 血流量 以 5 0~lO /分起 步 , O m/ 根据血压情况逐 步增 加, 给予一定预充量 的生理盐水 以维持血 容量。在透析过程中可以利用肝素泵 , 以 lmlz 时的速度 持续 泵人参附注射液等 O /J  ̄
自体 动 静 脉 内瘘 栓 塞 发 生 的原 因及 护 理
对 策。方法: 顾 分析 1 回 9例 自体 动 静 脉
内瘘栓 塞及狭 窄患者的临床 资料 , 分析 内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 5 6 ・临床护理 ・
S e p t e mb e r 2 01 3 , V o 1 . 1 1 , No . 2 7
表2 比较 两组 患者机 械通 气时间 、住 院时问 及住 院费 用 ( x士s _ )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 理措 施干预 ,具体 包括常规仰 卧位 ,在鼻
饲3 0 mi n l  ̄ 为 防止 胃反 流取半 卧位 ,不定 时监测气囊压 力 ,气囊间断
患者 的经济花费 ,适合 在临床上广泛 推广运用 。
参考 文献
[ 1 】 方梅, 冯丽琴, 肖春莲, 等. 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
关性 肺炎 的影 响[ J ] . 护理 实践 与研究 , 2 0 1 1 , 8 ( 2 1 ) : 8 - 1 0 .
2 . 2观察两 组患者经过不 同护理方 案干预后机 械通气时 间、住院时 间
营养支持,患者鼻饲前检查其胃潴留量,对于有明显消化道反流症状
者 ,控制鼻饲 液的浓度及速度对 其进行分段 喂食 ;对一些心肺功 能稳 定的患者对其 进行脱机试验 ,以便重新评估病情 ,但脱机的 同时,要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 ,防止意外拔管 、呼 吸机对抗 等风 险的发生。 1 . 3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 S P S S 1 6 . 0 对各 项资料进行统计分 析 ,对实验结 果 中计量 资料 采用 ( 士S )表示 ,两组之 间呼吸机相 关性肺 炎的 发病
率和病死率比较采用) [ 2 检验, 2 种护理干预后计量资料采用啦验,I t P
<O . 0 5 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观 察两组患者 经过不 同护理 方案干 预后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的发生 情况及死亡情 况 ,观察组患者发病率为2 8 . 1 2 %,病 死率为 1 2 . 5 0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及防范
宿州市立医院肾脏内科顾毅关永莲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是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至关重要.回顾分析了2011年1 月—2012 年7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40 例患者,发现内瘘阻塞8 例.现将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叙述如下:
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监测和保护的有效护理,降低动静脉内瘘阻塞。

方法分析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改进和规范血透术前、术后血管监测、保护的护理操作及观察流程。

结果术前血管监测,术后血管按压时间、程度,防止低血压、避免血栓形成是保护内瘘的重要护理途径。

结论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血透质量和护理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监测;护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内瘘阻塞8例中,男性5例,女3例,年龄25-70 岁;方法:观察内瘘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内瘘手术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内瘘失功时间,目前内瘘使用情况.
2 结果:内瘘阻塞因素: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所致5例,超滤过多2例,内瘘压迫时间过长所致1例。

3 内瘘阻塞原因分析
3.1使用不当,自身血管条件差,如血管过细、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内瘘使用过早,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血管弹性差,愈合不良,穿刺部位易形成疤痕,损伤后的血管内壁处易形成血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早<3个月。

由于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长,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穿刺后内膜损伤,出现动静脉内膜增厚,甚至局部附壁血栓形成,不适当的穿刺也可引起血肿常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激活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移位至内膜,引起内膜增殖及其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静脉栓塞和狭窄,最终导致
血管通路丧失功能.高血流量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增厚、纤维化而致管腔狭窄. 由于血压过低,流经吻合口的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时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时用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血流阻断,导致内瘘闭塞.
3.2血液粘稠度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也很高易造成动静脉内瘘阻塞.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度脱水加重低血容量,增加了血液黏滞度,促进了血栓形成的发生,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后血红蛋白上升10k 以上,血球压积增高,高血脂致血液黏滞度增高.
3.3 手术技术原因:术中动作粗暴,血管内膜损伤、吻合时血管对位不良、血管扭曲成角、术后漏血补针缝合等.
4 护理
4.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其能主动参与护理动静脉内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使其坦然接受手术,嘱患者保护血管,勿在准备造瘘侧手臂做动静脉穿刺,尤其是非优势侧的头静脉及桡动脉,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
4.3 术后护理:术后5—7 天内,患者应保持手术侧肢体干净,手术后1 周不能进行术侧肢体的淋浴,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立即与手术医生联系,以得到及时处理.术后采取非手术侧卧位休息,以避免压迫术侧血管,影响静脉回流,形成血栓,阻塞动静脉内瘘.
4.4 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如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反之,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以及时再通.
4.5 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并遵医嘱服用抗凝剂.包扎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要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外来压力,如侧血压、提重物、带过紧饰物.造瘘处血管严禁输液和抽血,以免出血压迫内瘘,导致内瘘闭塞.夜间加强巡视,防止睡眠时翻身压迫造瘘侧肢体.
4.6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在术后1—1.5 个月为宜.
4.7 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穿刺前的检查与评估:每次穿刺前护士应评估瘘管情况,检查有无感染、红斑、皮疹、狭窄、动脉瘤以及是否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正确选择穿刺点:穿刺点离开内瘘吻合口5-6cm 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方向穿刺. 两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8-10cm以上,但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其次钮扣法,切忌定点法.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避免定点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成功.手术后的瘘管,原则上是术后4-8 周后成熟后放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要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保证一针见血.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血管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忌盲目进针.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
4.8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管通路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和感染源,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护血管通路.如发现穿刺口有红肿时,可用75%的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4.9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预防低血压是延长瘘管寿命的关键之一.①准确评估干体重:每月调节一次干体重,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水钠的摄入,使HD间期体重增长小于1kg/d.②透析时超滤率每小时不超过患者体重1%,如果体重增长过多时可增加透析频率,有条件时做HDF,使患者达到干体重的同时又能保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③采用高—低钠浓度透析.④低温透析:可采用35℃的透析液温度进行透析,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皮肤血管强烈舒张,影响有效循环血量.有报道指出,透析液温度每增加1.1℃,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会增加3 倍.
4.10 熟练掌握全身肝素化、无肝素透析的适应症及用量:使用EPO后及时适当增加肝素用量,预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避免内瘘堵塞.
4.11 透析结束,要掌握正确的拔针压迫止血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正确压迫
止血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拇指与食指同时持左右针柄拔针,用无菌纱布予以按压,压迫的力量要适当,以不出血且感到搏动或震颤为原则,压迫的部位在距离穿刺针尖0.5-1cm 处,压迫时间为20-30min.如果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以延长,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如果由于压迫不当,形成瘘管血肿,可于透析后24 小时在血肿处涂喜疗妥软膏按摩,并用热毛巾热敷或用超短微波热疗治疗.结合我们科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我们发现在内瘘功能不良出现的早期,如血肿、硬结、新鲜血栓形成时,及时予以干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内瘘功能恢复血流量,但如出现内瘘瘢痕、狭窄时,内科常规保守干预方法往往无效,需考虑二次造瘘.故建议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内瘘功能不良,并及时实施干预,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4.12 预防感染.CRF患者由于全身免疫机能低下,营养不良及慢性失血,使患者的防御功能下降,加之血液透析治疗本身经常存在感染的危险,如果不注意,极易造成动静脉瘘的感染.透析当日不能进行淋浴,避免弄湿伤口和穿刺点,不能随便去除穿刺点上的血痂,以免造成出血和感染.如果发现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轻度发红或有硬结时,应指导患者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涂抗生素软膏,次日行热敷,严重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切不可在家盲目治疗,延误病情.
4.13 保护动静脉瘘免受损伤.CRF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的血管扩张明显,吻合口处皮肤变薄或形成假层动脉瘤,应指导患者采取保护措施,带弹力护腕,夏季穿长袖衫,避免碰撞、拽拉,以免吻合口裂开或假层动脉瘤破裂出血.
4.14 防止血液过于粘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患有高血脂、冠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液凝固性高,所以在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量要足够(有出血倾向者除外).一般首剂为0.3-0.5mg/kg 体重,追加量为8mg/h.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观察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尤其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患者,要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对于心肌梗死、多发性血栓的高危患者,除透析过程应用足量抗凝剂外,可加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内瘘血栓形成.冬季注意保暖.
经过近4 年间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栓是患者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内瘘堵塞的原因,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护理,防止血栓形成、感染,保护血管、保护血管通路,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感染,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护理人员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