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试题05-3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韶关学院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总分30分,每小题2分)1、流体压缩性用压缩系数表示的符号为(B)A、αB、βC、κD、η2、下面不属于流体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为(D)A、位能B、静压能C、内能D、流动能3、在流速和流量的测量中,流体的能耗可由流道突然缩小和突然扩大而导致,下面哪一种仪器可降低阻力损失(C)A、毕托管B、转子流量计C、文丘里流量计D、漩涡流量计4、PM2.5在中国空气质量上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也是当今环境面临的一大挑战之一,下面对于解决此问题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D)A、湿法除尘B、静电除尘C、袋滤器除尘D、离心沉降5、下列哪个选项是湍流区的雷诺系数区间(C)A、10-4<Re<2B、2<Re<500C、500<Re<2×105D、10-3<Re<46、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C)A、颗粒几何尺寸B、颗粒与流体的密度C、流体的水平流速D、颗粒的形状7、各类物质的导热顺序是(C)A、金属>液体>非金属固体>气体B、金属>气体>液体>非金属固体C、金属>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D、金属>非金属固体>气体>液体8、现有一平壁,厚度400mm,内壁温度为500℃,外壁温度为100℃,则通过平壁的导热能量为(A)W/㎡A、600B、500C、300D、8009、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基本传热方法的是(B)A、热传导B、热质交换C、热辐射D、热对流10、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B)A、板式塔内气液逐级接触,填料塔内气液连续接触B、精馏用板式塔,吸收用填料塔C、精馏既可以用板式塔,也可以用填料塔D、吸收既可以用板式塔,也可以用填料塔11、固定床吸附装置的缺点是(B)A、结构简单B、两个吸附器需不断周期性切换C、物料的返混小D、操作繁琐12、下列哪一过程不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C)A、微滤B、反渗透C、过滤D、纳滤13、下列哪些反应器为‘非均相反应器’(D)A、间歇反应器B、全混流反应器C、平推流反应器D、气-液反应器14、下列四种环境工程的原理中哪个属于核心原理( A ) A 、协调与平衡原理 B 、生物共生原理 C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15、固相反应速率不仅与反应本身有关,而且下列哪项有关(C )A 、温度B 、浓度C 、扩散速率D 、时间二、填空题(总分10,每空1分)1、在污水的控制工程中,所用的处理方法归纳起来有哪三大类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

环境工程原理与应用考试试题

环境工程原理与应用考试试题

环境工程原理与应用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气C 一氧化碳D 颗粒物2、废水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A 化学沉淀法B 过滤法C 生物处理法D 离子交换法3、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焚烧法的主要优点是()A 占地面积小B 减量化效果好C 可回收能源D 以上都是4、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污水处理中的脱氮工艺?()A 缺氧好氧法(A/O 法)B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法)C 厌氧氨氧化法D 化学沉淀法5、环境工程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不包括()A 反渗透B 超滤C 纳滤D 电渗析6、以下哪种不是常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A 植物修复B 微生物修复C 物理修复D 化学合成7、在噪声控制中,以下哪种措施属于从声源处控制噪声?()A 安装消声器B 建隔音墙C 佩戴耳塞D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8、以下哪种物质在水处理中常用作混凝剂?()A 氯化钠B 硫酸铝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9、大气污染治理中,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A 重力沉降B 惯性碰撞C 电场作用D 扩散作用10、以下哪种不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方法?()A 清单法B 矩阵法C 网络法D 实验法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

2、水质指标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三大类。

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

4、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压实、破碎、分选等。

5、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固体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来净化污水。

6、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7、噪声的物理量度主要有声压、声强、声功率等。

8、土壤污染的特点包括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等。

9、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环境工程原理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答案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规律、环境质量评价和控制技术等内容。

下面将对环境工程原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环境系统?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环境污染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输入,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坏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传输和转化。

污染物的排放是指污染物从源头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传输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扩散,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变化过程。

3. 如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

通过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如何进行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传播,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治理等措施。

源头治理是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或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过程控制是指在污染物排放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终端治理是指对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置,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5.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意义是什么?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环境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工程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配套教材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胡洪营黄霞张旭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内容提要本书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的配套教材,内容包括习题解答、思考题和综合练习题3部分。

习题解答部分对《环境工程原理》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答,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计算能力并为学生自学提供参考;思考题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的理解;综合习题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书。

前言《环境工程原理习题解答》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的配套教材。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新的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教材是与该课程配套的国内第一本本科教材,由清华大学从事“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已经于2005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自2003年在清华大学首次开设以来,开设该课程的院校逐步增加。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解答》是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本教材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及其它相关专业本科生,也可作为研究生参考。

也可作为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参考资料。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所用符号与《环境工程原理》教材相同:第一篇:《环境工程原理》教材各章后的习题解答(参考答案)第二篇:思考题第三篇:综合练习题本教材第一篇和第二篇的主要编写人员如下: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五章:胡洪营、吴乾元、王丽莎第二章~第五章:张旭、王灿、陆松柳第六章~第十章:黄霞、刘春第三篇的编写人员为:一、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张旭二、分离工程原理:黄霞三、反应工程原理:胡洪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陈文副编审、陈海柳编辑为该教材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城市生活污水D. 大气污染答案:D2. 环境工程中,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A. 生物降解B. 活性炭吸附C. 化学沉淀D. 光催化氧化答案:C3.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家庭烹饪D. 海洋污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污染?A. 农药使用B. 工业废弃物C. 城市垃圾D. 地下水流动答案:A, B, C2. 环境工程中,哪些是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方法?A. 沉淀B. 过滤C. 反渗透D. 离子交换答案:A, B三、判断题1. 环境工程中,生物处理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对)2. 环境工程中,所有的大气污染物都可以通过植物吸收来净化。

(错)3. 环境工程中,土壤修复技术通常不包括物理修复方法。

(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工程中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有哪些?答: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等;化学处理包括化学稳定化、化学分解等;生物处理包括堆肥化、厌氧消化等。

2. 描述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

答: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控制、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控制。

燃烧前控制包括燃料脱硫、脱硝等;燃烧中控制包括优化燃烧条件、使用低污染燃烧技术等;燃烧后控制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

五、计算题1.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浓度为500mg/L,若采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效率为80%,求处理后废水的COD浓度。

答:处理后废水的COD浓度= 500mg/L × (1 - 80%) = 100mg/L。

2. 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每日产生垃圾量为1000吨,若垃圾的生物降解率为50%,求一年内该填埋场产生的甲烷量(假设每吨垃圾产生甲烷50立方米)。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___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环境工程原理基础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题号得分评阅人得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圆形直管管径增加1倍,流量、长度及摩擦系数均不变时,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A、2B、4C、1/16D、1/322、关于无量纲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纲为1B、无量纲、有单位C、有量纲、无单位D、数值大小取决于所采用单位制3、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与()成正比?A、动能梯度B、流量梯度C、速度梯度D、压力梯度4、关于气体黏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本不受压力影响B、基本不受温度影响C、随压力升高而减小 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5、某一含有A、B两种组分的气相混合体系总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中B浓度远大于A且分布均匀一致,A在水平方向存在浓度分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组分在水平方向进行反向扩散B、A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正比 C、B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反比 D、A组分扩散通量与A的浓度差成正比6、旋风分离器临界直径是指?A、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小颗粒直径B、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大颗粒直径C、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D、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大颗粒的直径7、滤料通常是指()过滤介质?A、颗粒状B、织物状C、多空固体D、多孔膜8、活性炭对水中某种高分子有机物在25℃吸附实验发现吸附容量q和平衡浓度c之间具有如下关系:q=1/(1+2c),这个关系符合下列哪种吸附等温曲线?A、___(Freundlich)方程B、___(Langmuir)方程C、亨利方程D、Bet方程得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环境工程学”的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

2、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环境工程基本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南开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真题2005-2012试题

南开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真题2005-2012试题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概念与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1.简述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的含义及其区别。

2.河流接纳污水后自净,可分为污染带、恢复带和清洁带3段。

说明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处位于哪一段并解释原因。

3.简述曝气沉砂池曝气作用的主要原理。

4.试述加压溶气气浮微气泡产生的基本原理及溶气罐中填料的作用。

5.对比米-门方程和莫诺特方程的异同点。

6.说明纯氧曝气提高生物处理速度的理论依据。

7.说明分段式厌氧处理法的含义。

8.举出3中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处理工艺。

9.简述生物脱氮的基本理论。

10.阐述污泥加药调理法的作用。

二、试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沉砂池、一沉池、二沉池、浓缩池的各自功用、沉淀类型和特点。

(15分)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类型包括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和湿地处理。

试分别分析其各自的适用场合、机理和特点。

(15分)四、试比较普通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工艺的异同点。

(15分)五、试析推流式曝气池和完全混合曝气池的特点及优缺点。

(15分)六、分析混凝反应过程中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作用的各自作用和机理。

(10分)南开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选对1个答案得2分,选错1个答案扣1分,满分50分)1.理想平流沉淀池应符合以下假定:(A)颗粒出于自由沉淀状态;(B)颗粒的沉速逐渐增大;(C)水流流动过程中流速增大;(D)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2.曝气沉砂池工艺曝气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去除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B)促进沉淀;(C)促进生物降解;(D)促进水砂混合3.浮上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述条件:(A)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B)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形成悬浮状态;(C)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物质产生粘附作用;(D)必须投加浮选剂4.一般低温时混凝效果较差,下列所述何者是错误的:(A)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的;(B)低温水粘度较大;(C)低温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D)低温时水中杂质布朗运动强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何者是错误的:(B)聚集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定向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C)胶体颗粒表面的动电位即ξ电位;(D)胶体表面水化作用往往是其聚集稳定的重要因素6.下列哪种工艺一般不起淡化或除盐的作用:(A)蒸馏;(B)离子交换;(C)反渗透;(D)吸附7.下列何者为弱酸性阳离子将换树脂:(A)RSO3H+;(B)RCOOH;(C)ROH-;(D)R-NH3OH8.复床除盐系统强碱阴床设置在强酸阳床之后的原因在于:(A)若进水先过阴床易在树脂层内生产沉淀;(B)阴床在酸性介质中易于进行离子交换;(C)强酸树脂抗有机物污染的能力强于强碱树脂;(D)碳酸的去除可由除CO2器负担9.电渗析工艺的推动力是:(A)浓度差;(B)电位差;(C)压力差;(D)水位差10.下列工艺所需操作压力哪个最高:(A)反渗透;(B)超滤;(C)微滤;(D)过滤11.处理效果好的活性污泥法构筑物中污泥处于哪个微生物生长期:(A)停滞期;(B)对数期;(C)静止期;(D)衰老期12.一般下列稳定塘哪类最浅:(A)好氧塘;(B)兼性塘;(C)厌氧塘;(D)曝气塘13.地表漫流系统适合土壤包括:(A)黏土;(B)亚黏土;(C)砂质土;(D)亚砂土14.回流对生物滤池性能有下述影响:(B)防止产生灰蝇和减少恶臭;(C)降低进水毒物浓度;(D)提高传质和有机物去除速率15.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下列特点:(A)自然通风;(B)填料淹没在水中;(C)不需要污泥回流;(D)水流属于完全混合型二、自由沉淀沉淀柱内水样均匀混合,悬浮物初始浓度C0为400mg/L,水面至取样口高为1200mm。

环境工程考试试题

环境工程考试试题

环境工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A. 提高工业生产效率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增加能源利用效率D. 促进经济发展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交通排放C. 农业活动D. 家庭垃圾处理3. 水体污染的生物指标不包括:A. 浮游生物B. 鱼类C. 重金属含量D. 微生物4. 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A.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B. 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C. 稳定化、资源化、无害化D. 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5. 下列哪个不是环境工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A. 吸附B. 沉淀C. 焚烧D. 蒸馏...(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工程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2.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______和______。

3. 城市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和______。

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______和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5.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______和______提供依据。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

2. 阐述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3. 描述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途径。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100mg/L的化学需氧量(COD),若该工厂日排放废水量为2000立方米,请计算该工厂每日排放的COD总量。

2. 假设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机动车,每辆车平均每天排放10克的氮氧化物(NOx),计算该城市机动车每天排放的NOx总量。

五、论述题(20分)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环境工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案例分析题(10分)某工业园区因工业废水排放不当导致附近河流水质恶化,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反应工程原理部分)2006年1月12日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要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2.对于不可逆液相反应,利用间歇反应器和理想平推流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时的基本方程有何异同?简要分析其理由。

3.简述影响球形催化剂有效系数的主要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4.分析气-液相快速反应的特点。

根据气-液相拟一级快速反应的宏观速率方程,简述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

二、对于二级不可逆液相反应αA A+αB B→P,试分别给出利用间歇反应器、半间歇反应器(B一次性加入,A连续加入)和连续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情况下,A和B的转化率的定义式。

(10分)三、某研究单位拟利用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的二氧化钛催化剂进行水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A的分解研究。

已知A的分解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现需要确定该反应的本征速率方程(-r A=kc A n)。

请你为该研究单位设计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利用间歇反应器)。

(20分)四、对于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 → P,利用有效体积为1m3的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进行动力学实验。

将A的浓度为60mmol/m3的液体以0.1m3/h速度流入反应器,在20o C条件下,A的转化率达为80%,试回答以下问题。

(共25分)(1)在同样的反应物料流量和温度条件下,利用2个有效体积为0.5m3的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试计算A的转化率?(2)在同样的反应物料流量和温度条件下,利用5个有效体积为0.2m3的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试计算A的转化率?(3)在同样的反应物料流量和温度条件下,利用有效体积为1m3的理想平推流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试计算A的转化率?(4)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利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要使A的去除率达到80%,反应时间应为多少?(5)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讨论反应器操作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五、利用如图所示的细胞循环反应器进行某细菌的培养,进料速率q v0=1 m3/h, S0=2 g/m3,X0=0, V=1m3。

已知该细菌的比生长速率μ与基质浓度S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已知μmax,A=2 h-1, K s =0.5 g/ m3,每消耗2g基质生成1g细胞。

试回答以下问题。

(21分)e(1)保持γ=0.5不变,分别计算β=1,1.5,2.5条件下,培养器内基质的利用率和临界稀释率D c。

(2)保持β=1.5不变,分别计算γ=0,0.5, 1条件下,基质的利用率和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X。

(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讨论细胞浓缩器和细胞循环对细菌培养和基质利用率的影响。

2005-2006学年度环境工程原理(反应工程原理部分)考试参考答案一、1、解:(1)原理体系:利用隔离、分离、转化等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2)技术路线:通过隔离/分离/转化方式的优选与组合,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效率、能耗)、快速地去除。

即通过对装置的优化设计以及对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的优化,实现对介质的混合状态和流体流态的优化和对迁移(物质、能量)和反应速率的强化,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效率、能耗)、快速去除。

2、解:间歇反应器基本方程为 V r dtdx n A A A −=0 平推流反应器的基本方程为 A A nA r dVdx q −=0 异同:方程的基本形式相同,但间歇反应器为反应速率正比于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平推流反应器为反应速率正比于转化率随空间的变化率。

原因:平推流反应器可以看作一个微元在流动过程中进行间歇反应,其反应时间可用流动的距离或体积进行表示。

即在空间上的平推流反应器与在时间上的间歇反应器。

3、解:球形催化剂的效率系数的定义为31)3tanh(1[1ss s φφφη−= 西勒模数反映了反应过程受本征反应及内扩散的影响程度,与η大小有关根据 e n AS v s D c k R 13−=φ可知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催化剂颗粒半径R ,扩散系数De ,反应速率常数k V ,催化剂表面反应物浓度c AS 。

R 、k v 、c AS 、n 越大,本征反应速率越大,则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影响越大,η值越小;De 越大,扩散速率越大,则本征反应对反应速率影响越大,η值越大。

4、解:特点为A 与B 之间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发生在液膜内的某一区域中,在液相主体不存在A 组分,也不发生A 和B 之间的反应。

拟一级快速反应的宏观反应速率方程 γγtanh Ai LA AS c k r =−其中, LA LA BL LA BL L k D kc D kc //==δγ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① 提高Hatta (八田)数γ:可以通过提高B 在液相主体的浓度c BL 、A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 LA 。

② 提高c Ai :加大气相中A 的分压③ 提高k LA :改善传质,即提高A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 LA ,减少液膜厚度δL二、解:(1)在间歇反应器中,A 转化率为 x A =1-n A /n A0B 转化率为 x B =1-n B /n B0(2)在半间歇反应器中,A 转化率为t q n n x A n A A A 001+−= B 转化率为x B =1-n B /n B0 (3)在连续反应器中,A 转化率为x A =1-q A /q nA0 B 转化率为x B =1-q B /q nB0三、解:(1)测定消除外扩散影响的实验条件①在一反应器内装入质量为m 1的催化剂,此时的填充层高度为h 1,在保持相同温度T 、压力P 、进口物料组成的条件下,改变进料流量q nA0,测定相应的转化率x A ;②在同一反应器内装入质量为m 2的催化剂,此时的填充层高度为h 2,在同样的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的条件下测定不同q nA0时的x A ;③做x A ~m/qn A0曲线,求两曲线重合处的进料流量q Vt 和流速。

(2)测定消除内扩散影响的实验条件①保持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不变,选取进料流量q nt 和催化剂填装量m 1,改变催化剂粒径d p ,测定相应的转化率x A ;②做x A ~d p 曲线,曲线中x A 不随d p 变化而变化的区域,则为无内扩散阻力的粒径条件。

选取该区域的催化剂,粒径为d pt(3)测量本征速率方程在相同反应器中,保持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不变,选取催化剂粒径为d pt 、进料流量为q Vt ,则可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

改变进料浓度c A0,测定出口浓度c A ,根据积分法或微分法计算本征速率方程。

四、解:对于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体积为1m 3,则有 V 1=10.1V h q τ==0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 )1()1(00A A A A x c k c c −=+=τ则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k =0.4h -1(1)2个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串联,单个反应器的空间时间11V 0.5=50.1V h q τ==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 32210/67.6)54.01(60)1(m mmol k c c A A =⋅+=+=τ转化率 x A =88.9%(2)5个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串联,单个反应器的空间时间55V 0.2=20.1V h q τ==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 35550/18.3)24.0160)1(m mmol k c c A A =⋅+=+=τ转化率 x A =94.7%(3)采用平推流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反应器的停留时间 V 1=10.1V h q τ==0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34.0100/10.160m mmol e e c c k A A =⋅=⋅=×−−τ转化率 x A =98.2%(4)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有A ln(1)x kt −−=A ln(1)ln(10.8)=40.4x t h k .02−−−=−= (5)反应器操作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①对于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串联级数增加,相应的转化率亦增加②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与间歇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后两者的转化率较高③平推流反应器和间歇反应器在相同的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转化率原因:①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存在“稀释”效应,即反应器中A 浓度低于进料浓度,反应速率较低;而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反应器不存在这种“稀释”效应,反应速率较高,转化率亦较高。

所以,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反应器转化率高于相同反应体积的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

②在多级串连全混流式反应器中,反应器中A 相当于被逐步稀释。

当级数n 趋向于无穷大时,多级串连反应器相当于平推流反应器。

五、解:反应器稀释率 1V01=11q D V h −== (1) 保持γ=0.5不变① 当β=1时,11(1)ωγβ=−−=,即不浓缩当微生物生长符合Monod 时,稀释率和基质浓度之间有: max S SD K S μω=+变形得 3S max 0.5110.5g/m 211K D S D ωμω⋅⋅===−−⋅基质利用率 0020.575%0.5S S S −−== 临界稀释率1max 0c S 01 1.6h S D K S μω−=⋅=+ ② 当β=1.5时,1(1)0.75ωγβ=−−=出水基质浓度 3S max 0.50.7510.3g/m 20.751K D S D ωμω⋅⋅===−−⋅ 基质利用率 0020.385%0.3S S S −−== 临界稀释率 1max 0c S 01 2.13h S D K S μω−=⋅=+ ③ 当β=2.5时,1(1)0.25ωγβ=−−=出水基质浓度 3S max 0.50.2510.07g/m 20.251K D S D ωμω⋅⋅===−−⋅ 基质利用率 0020.0796.4%0.07S S S −−== 临界稀释率 1max 0c S 01 6.4h S D K S μω−=⋅=+ (2) 保持β=1.5不变① 当γ=0时,11(1)ωγβ=−−=,即不浓缩出水基质浓度 3S max 0.5110.5g/m 211K D S D ωμω⋅⋅===−−⋅ 基质利用率 0020.575%0.5S S S −−== 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 3X/S 0()0.75g/m Y X S S ω=⋅−=② 当γ=0.5时,1(1)0.75ωγβ=−−=出水基质浓度S =0.3g/m 3基质利用率为85%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 3X/S0() 1.13g/m Y X S S ω=⋅−=③ 当γ=1时,1(1)0.5ωγβ=−−=出水基质浓度S =0.167g/m 3基质利用率为91.7%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 3X/S0() 1.83g/m Y X S S ω=⋅−=(3) 结论① 细胞浓缩器中,浓缩比增加,导致反应器中基质浓度降低,基质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② 细胞循环中,浓缩比增加,将提高反应器中基质利用率和菌体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