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级走进文言文 第4单元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进行初步辨识;2.掌握文言文基本阅读方法,了解一定文言文语法和表达方式;3.能够翻译用文言文写成的简单、通俗的语句、篇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文言的基本特点、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其意义;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3.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练习、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是讲解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课程。

我们常说,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其形式独特,语言精华,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方法及其意义,以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最终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2.知识讲解(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结构完整:文言文结构完整,文理分明,各句呼应,层次分明。

②语言精练:文言文语言精练,简洁明快,字义深邃,讲究工整的格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③语法规范:文言文语法规范,基本上符合《声律》《韵骨》和《切韵》的要求,同时也注重字音、音律、韵律的运用,这表现了中华民族语言体系的优秀性。

④常用词汇: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多为经典词汇、典故性词汇等,学习文言文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全篇理解:读完文言文篇章后,要尽快把握全篇的意思,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②单句分析:根据句子的各个部分与机理,逐步理解句子中被修饰的主谓宾语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③即译即练:对已阅读理解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相当于在练习文言文的写作技能。

(3)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基础语法和表达方式包括以下方面:①常用语法:如主谓宾的基本结构、修饰成分(状语、定语、补语、宾语补足语);②常用句式:如倒装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并列句、复句等;③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6)1.1 修啖酪 (6)1.2 戎识 (6)1.3 诸恪得驴 (7)1.4 道韫咏絮 (8)1.5 冲称象 (9)2第2单元 (11)2.1 黄香温席 (11)2.2 遗贮焦饭 (11)2.3 哑孝子 (12)2.4 人买履 (14)2.5 人锯竿入城 (16)3第3单元 (18)3.1 智勇退笔冢 (18)3.2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9)3.3 羲之书六角扇 (20)3.4 掩耳盗钟 (21)3.5 红毛毡 (23)4.1 盲子窃案 (25)4.2 佐治遇蛙 (27)4.3 焚猪见真情 (29)4.4 蜜中鼠屎案 (30)4.5 谜语一则 (31)5第5单元 (33)5.1 鳝救婢女 (33)5.2 二鹊救友 (35)5.3 知恩图报 (36)5.4 蝙蝠 (38)5.5 杀驼破瓮 (39)6第6单元 (42)6.1 虎画 (42)6.2 正午牡丹 (43)6.3 元璋画像 (46)6.4 东坡画扇 (47)6.5 铁杵成针 (49)7第7单元 (52)7.1 食粥心安 (52)7.2 鉴真东渡 (53)7.3 少年志存高远 (54)7.5 画龙点睛 (56)8第8单元 (59)8.1 黄仙裳济友 (59)8.2 氏善举 (60)8.3 氏之友 (62)8.4 田真兄弟 (63)8.5 用良不杀蜂 (65)9第9单元 (67)9.1 赛跑定案 (67)9.2 拷打羊皮露真相 (68)9.3 若庚断鹅 (71)9.4 欧阳晔破案 (73)9.5 螳螂杀蛇 (75)10第10单元 (77)10.1 人有卖骏马者 (77)10.2 的卢救主 (81)10.3 马啮盗髻 (83)10.4 行思爱马 (85)10.5 齐人攫金 (87)第1单元1.1修啖酪人饷武一杯酪,武啖少,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七年级下册四六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四六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四单元《口技》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我能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B.会议C开会D.会合(2)众妙毕.备( ) A.毕生B.毕业C全、都D.完了(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B.稍微C减少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 )A.名字B.名声C.出名D.说出2.我能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3分)4.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

(3分)5.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3分)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1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乌鸦喜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黠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粤令好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产受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狮子王与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12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鹤亦知人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明义法师之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鹿亦有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精编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精编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5)1.1杨修啖酪 (5)1.2王戎识李 (5)1.3诸葛恪得驴 (5)1.4谢道韫咏絮 (6)1.5曹冲称象 (7)2第2单元 (9)2.1黄香温席 (9)2.2陈遗贮焦饭 (9)2.3哑孝子 (9)2.4郑人买履 (11)2.5鲁人锯竿入城 (12)3第3单元 (14)3.1智勇退笔冢 (14)3.2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4)3.3王羲之书六角扇 (15)3.4掩耳盗钟 (16)3.5红毛毡 (17)4第4单元 (19)4.1盲子窃钱案 (19)4.2张佐治遇蛙 (20)4.3焚猪见真情 (21)4.4蜜中鼠屎案 (22)4.5谜语一则 (23)5第5单元 (24)5.1鳝救婢女 (24)5.2二鹊救友 (25)5.3知恩图报 (26)5.4蝙蝠 (27)5.5杀驼破瓮 (28)6第6单元 (30)6.1虎画 (30)6.2正午牡丹 (31)6.3朱元璋画像 (33)6.4苏东坡画扇 (33)6.5铁杵成针 (34)7第7单元 (37)7.1食粥心安 (37)7.2鉴真东渡 (37)7.3少年志存高远 (38)7.4陈蕃有大志 (39)7.5画龙点睛 (40)8第8单元 (42)8.1黄仙裳济友 (42)8.2刘氏善举 (43)8.3李氏之友 (44)8.4田真兄弟 (45)8.5张用良不杀蜂 (45)9第9单元 (47)9.1赛跑定案 (47)9.2拷打羊皮露真相 (48)9.3钱若庚断鹅 (49)9.4欧阳晔破案 (50)9.5螳螂杀蛇 (52)10第10单元 (53)10.1人有卖骏马者 (53)10.2的卢救主 (55)10.3马啮盗髻 (56)10.4王行思爱马 (57)10.5齐人攫金 (58)第1单元1.1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21-30单元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21-30单元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21-30单元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ContentsRevisionHistory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 .. (2)1第21单元 (4)1.1揠苗助长 (4)1.2砚眼 (5)1.3农夫耕田 (6)1.4稚犬 (7)1.5鷧鸟中计 (8)2第22单元 (9)2.1枭将东徙 (9)2.2世无良猫 (10)2.3河豚之死 (11)2.4刻舟求剑 (12)2.5鹬蚌相争 (13)3第23单元 (16)3.1曹竹虚族兄遇鬼 (16)3.2疑鬼 (16)3.3畏鬼致盗 (17)3.4畏影恶迹 (18)3.5鸲鹆噪虎qú yù zào hǔ (19)4第24单元 (20)4.1孟母戒子 (20)4.2孟母不欺子 (21)4.3秦西巴纵麋 (22)4.4屠夫杀狼 (22)4.5郢书燕说 (24)5第25单元 (26)5.1陶侃尝出游 (26) 5.2木屑竹头 (26)5.3墨子怒耕柱子 (28) 5.4李存审诫子 (28) 5.5芒山盗临刑 (30)6第26单元 (32)6.1读书与作文 (32) 6.2卖瓜减字 (32)6.3修改一法 (33)6.4歧路亡羊 (34)6.5二叟钓鱼 (36)7第27单元 (38)7.1张飞横矛当阳桥 (38) 7.2次非斩蛟 (38)7.3溺鼠 (40)7.4鸡感恩 (41)7.5猫儿索食 (41)8第28单元 (43)8.1刘道真戏谑 (43) 8.2唐明皇赐名 (43) 8.3偷鸭求骂 (44)8.4何梅谷之妻 (46) 8.5庸医 (47)9第29单元 (48)9.1马诉冤 (48)9.2楚人有担山鸡者 (49) 9.3某甲夜暴疾 (49)9.4涸泽之蛇 (50)9.5盗牛者强辩 (51)10第30单元 (53)10.1于令仪诲人 (53)10.2乡人藏虱 (54)10.3别字秀才 (55)10.4画鬼易 (55)10.5吹牛 (56)1第21单元1.1揠苗助长【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成语典故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茫茫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同“余”)(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

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

第4单元神钟辨盗(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陈述古密直①,曾②知③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④为盗者。

①陈述古,字密直②尝:曾经。

③知:做知县。

④莫知的:不知道。

陈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

2、述古绐⑤曰:“某寺有一钟,至灵⑥,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⑦祠之⑧。

⑤绐(dai):谎称⑥至灵:特别灵验。

⑦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处。

⑧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祠:供奉。

陈述古把那些囚犯带到钟前,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特别灵验,能辨认盗贼。

”于是,就派人把那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的后阁里去。

3、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接着,把囚犯们带到钟前,当面告诉他们:“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

”4、述古自率同职⑨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⑩围之。

⑨同职:同僚,同事。

旧指同在一部门做官的人。

⑩帷:围幕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事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5、乃阴⑾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然后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很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

6、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⑿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⑾阴:暗暗的⑿独:唯独摸了一会,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汁,独有一囚犯手上无墨,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7、讯之即服⒀,遂承为盗。

⒀服:认罪经过审讯,这个盗贼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辨别加点字的意义:(1)讯之即服,遂承为盗之:代词,代手上无墨的偷窃者(2)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之:代词,代涂了墨的钟中心思想:善于心理分析,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

启示:陈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去”。

甲骨文(去)(大,人)(囗,村
邑),人()跨步离开村邑()。

因此“去”的本意是“离开”,如本文中的“令贩者取钱去”。

离开之后就会产生“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

如果不是主动离开,而是被动离开,则翻译为“去除”,如“去死肌,杀三虫”。

此外“去”还可译为“过去的”,如“去年天气旧亭台”。

参考答案
19.
【实词训练】
知:主持、掌管
的:确实
为:是
绐:欺骗
至:极、最
引:带领、带着
谕:告诉
率:带领
阴:偷偷地、暗地里
以:把
良:很
【虚词训练】
之a:代词,指钟
之b:代词,指盗贼
【语法训练】
①A
②引囚立钟前:(陈述古)带着囚犯在钟前面站着。

20.
【实词训练】
即:立即
对:回答
系:是
命:让/命令
宛然:清楚的样子
为:是
令:让
去:离开
【虚词训练】
乃a:是
乃b:于是、就
【语法训练】
①状 A B
②次晨相哄鸣于官:第二天早上相互争吵着去向官府告状。

21.
【实词训练】
异:对……感到惊奇
步:步行
为:做
导:向导
挈:提
汤:热水
未几:不久,一会儿
适:到……去
为:被
渊:深水池
乃:是
斤:斧头
并:一起
【虚词训练】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语法训练】
①B B 在路上 B A (肩)挑
②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在路上看见两人肩挑两个竹筐到市场上去。

22/23.
【实词训练】
22.
为:担任、做
令:县令
邑:县、乡
称:声称、谎称
活:使……活
果:果然
23.
戏:娱乐、开玩笑
亦:也
更:又
除:去除
便:就
【虚词训练】
因a:介词,趁机
因 b :副词,于是、就
【语法训练】
①状 A B
②讼于官:向官府提出诉讼(或向官府告状)。

24.
【实词训练】
苑:花园
方:将要
食:吃
向:之前、以前
与:给
易:容易
俱:都
【虚词训练】
耶:助词,表疑问语气
耳:助词,表陈述语气
【语法训练】
①宾属下 B 使……破(弄破) A
②令破鼠矢:让(属下)弄破老鼠屎。

参考译文
19.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遭到了盗窃,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

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座寺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特别灵验。

”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会响,偷了东西的人摸它就会发出声响。

陈”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

祭祀完毕后,用帷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没有墨汁。

陈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

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20.有个盲人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盲人偷了小贩5000个铜钱。

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官。

县官当即提审,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时,小贩说:“这是我每日要使用的钱,有什么记号!”县官问盲人,盲人回答说:“我做记号。

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

”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

小贩怎么也不服。

这时县官让盲人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

这一定是盲人摸索了一晚后穿成的。

县官便责罚盲人,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21.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都昂着头,像有冤要说似的。

张佐治对这事感到很奇怪,便下车步行,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又跳地来他的面前为他引路。

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

张佐治力气大,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微微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

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便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挑着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许多青蛙。

我对此感到很可怜它们,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

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池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去。

前面有一潭深水,是个放生池。

’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

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

我的仆人在我后面不远,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把他们杀死,抢走了所有银两。

”张佐治听后立刻回县里,派人逮捕杀人的两个贩子。

不久,人和银子都缴获了。

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张佐治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抢夺来的钱财归还给商人。

22.张举是吴国人,担任句章县官。

该县有一妻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

丈夫家的人感到怀疑,便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

妻子不服罪.于是张举就牵来两
头猪:一头杀死它,一头活着,都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妻子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

审讯妻子,她认罪了。

23.王荆公开玩笑写了一个谜语:“画的时候是圆形的,写的时候是方形的;冬天出来的时间比较短,夏天则比较长!”吉甫解释谜语说:“东海有一条鱼,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再去除脊梁骨,就是这个谜底!”
24.孙亮路过西边的花园,正在吃生梅,于是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

但是蜜里有老鼠屎。

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

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

”太监不服罪。

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

”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

”孙亮叫人破开鼠屎,老鼠屎里是干燥的。

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

”太监自认服罪,左右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