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废水的化学处理

合集下载

污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的处理方法污水是指含有各种废弃物质的水体,它的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首先,物理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主要通过过滤、沉淀和吸附等方式,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去除。

其中,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拦截下来,而沉淀则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吸附住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物理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其次,化学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氯化铁、氯化铝等,来改变污水中废物的化学性质,使其沉淀或凝聚成固体,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化学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手段。

另外,生物处理也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

好氧处理需要充足的氧气,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而厌氧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沼气和沉淀物。

生物处理方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同时对能源的回收也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综合处理是一种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的污水处理手段。

综合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污水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如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污水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处理等多种方式。

每种处理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净化我们的水源。

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

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

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实验室废水处理是实验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也关系到外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因此,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对于实验室的运行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的第一步是收集废水。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包括洗涤废水、溶解废水、冲洗废水等,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收集。

这需要设置专门的废水收集设施,并在实验室内部设置废水收集点,方便实验人员将废水进行分类、分流、收集。

其次,收集好的废水需要进行初步的处理。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沉淀、过滤等物理方法,以及中和、氧化等化学方法。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有机物等进行初步去除,使废水的性质得到改善。

接着,经过初步处理的废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

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沉淀、吸附等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最后,经过处理后的废水需要进行排放或回收利用。

对于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可以通过排水管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废水,可以经过再生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实验室的洗涤、冲洗等环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性质的废水,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废水处理方案。

同时,实验室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总之,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废水处理流程,对于实验室的运行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废水处理流程,才能保证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也能保护外部环境的清洁与健康。

因此,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人员都需要重视实验室废水处理工作,确保废水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第1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意义 (3)1.3 技术方案总体目标 (4)第2章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4)2.1 污水来源与特性 (4)2.2 污水处理技术分类 (4)2.3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5)第3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3.1 筛滤技术 (5)3.1.1 技术原理 (5)3.1.2 筛滤设备 (5)3.1.3 影响因素 (6)3.2 沉淀技术 (6)3.2.1 技术原理 (6)3.2.2 沉淀设备 (6)3.2.3 影响因素 (6)3.3 气浮技术 (6)3.3.1 技术原理 (6)3.3.2 气浮设备 (6)3.3.3 影响因素 (6)第4章物理处理技术 (7)4.1 混凝沉淀技术 (7)4.1.1 技术原理 (7)4.1.2 技术特点 (7)4.1.3 应用案例 (7)4.2 超滤技术 (7)4.2.1 技术原理 (7)4.2.2 技术特点 (7)4.2.3 应用案例 (7)4.3 反渗透技术 (7)4.3.1 技术原理 (7)4.3.2 技术特点 (7)4.3.3 应用案例 (8)第5章化学处理技术 (8)5.1 化学氧化技术 (8)5.1.1 氯气氧化 (8)5.1.2 臭氧氧化 (8)5.1.3 Fenton氧化 (8)5.2 化学絮凝技术 (8)5.2.1 铁盐絮凝 (8)5.2.3 有机高分子絮凝 (8)5.3 电渗析技术 (9)5.3.1 膜材料 (9)5.3.2 应用实例 (9)5.3.3 技术优化 (9)第6章生物处理技术 (9)6.1 活性污泥法 (9)6.1.1 概述 (9)6.1.2 基本原理 (9)6.1.3 工艺流程 (9)6.1.4 技术特点 (9)6.2 生物膜法 (10)6.2.1 概述 (10)6.2.2 基本原理 (10)6.2.3 工艺流程 (10)6.2.4 技术特点 (10)6.3 厌氧处理技术 (10)6.3.1 概述 (10)6.3.2 基本原理 (10)6.3.3 工艺流程 (10)6.3.4 技术特点 (10)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10)7.1 污泥浓缩技术 (11)7.1.1 机械浓缩技术 (11)7.1.2 气浮浓缩技术 (11)7.2 污泥消化技术 (11)7.2.1 好氧消化技术 (11)7.2.2 厌氧消化技术 (11)7.3 污泥干化与焚烧技术 (11)7.3.1 污泥干化技术 (11)7.3.1.1 热风干化技术 (11)7.3.1.2 传导干化技术 (11)7.3.2 污泥焚烧技术 (12)7.3.2.1 流化床焚烧技术 (12)7.3.2.2 回转窑焚烧技术 (12)第8章资源回用技术 (12)8.1 污水回用技术 (12)8.1.1 膜分离技术 (12)8.1.2 生物处理技术 (12)8.1.3 化学氧化技术 (12)8.1.4 深度处理技术 (12)8.2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2.1 污泥堆肥化 (13)8.2.3 污泥建材利用 (13)8.3 污水处理过程中能源回收技术 (13)8.3.1 污水中的有机物能源回收 (13)8.3.2 污水中的热能回收 (13)8.3.3 污泥中的能源回收 (13)8.3.4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13)第9章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3)9.1 设计原则与依据 (13)9.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14)9.3 主要处理设施设计 (14)第10章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与管理 (15)10.1 运行管理策略 (15)10.1.1 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基本原则 (15)10.1.2 运行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5)10.1.3 制定运行计划与调度方案 (15)10.1.4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15)10.2 检测与监控技术 (15)10.2.1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检测 (15)10.2.2 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与运行 (15)10.2.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5)10.2.4 检测与监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5)10.3 污水处理设施优化与改造方案 (15)10.3.1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评估 (15)10.3.2 污水处理设施的优化措施 (15)10.3.3 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技术路线 (15)10.3.4 改造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15)10.3.5 持续改进与技术创新策略 (15)第1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保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环境工程学第三章重点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环境工程学第三章重点

第三章概述(1)污水生物处理的定义及其去除对象;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的概念: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污水生物处理的目的:絮凝、沉淀和降解悬浮物;降解废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状有机物;去除营养元素氮和磷(2)污水生物处理的分类(溶解氧的需求不同、生长方式的不同);需氧的不同:好氧生物处理;缺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生长方式:悬浮生长法;附着生长法(3)好氧、缺氧及厌氧生物处理的定义;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主要分成两种的过程。

缺氧生物处理暂无第一节废水处理生物学基础(1)参与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细菌(净化污水的第一和主要承担者)真菌——主要霉菌藻类:可提供氧气原生动物:可作指示生物小型后生动物:轮虫(好氧生物净化程度的有效指示生物)(2)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异化作用:能量的生产和获取的生物过程。

同化作用:细胞组织生产的生物过程。

内源呼吸: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被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的过程。

(3)微生物生长的四个时期特点及其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延迟期:对于新投入运行生化反应池(曝气池),接种污泥对新的废水环境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启动阶段)。

适应期的长短,与接种活性污泥的性质和数量、废水性质、生长条件等因素有关。

对数期: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污泥絮凝性较差,呈分散状态,镜检能看到较多的游离细菌,混合液沉淀后其上层液混浊,含有机物浓度较高,污泥沉降性能较差。

稳定期:当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泥浓度较高时,污泥则有可能处于稳定期,处于稳定期的活性污泥絮凝性和沉淀性能好,混合液沉淀后上层液清澈,以滤纸过滤时滤速快。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废水处理是指对工业、农业、生活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废水处理技术较为复杂,其中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废水生化处理的理论基础。

1. 废水生化处理概述废水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较为稳定、不易污染环境的无机物质,以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

生化处理一般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充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处理方式对细菌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成沼气、二氧化碳等产物。

这种处理方式对微生物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处理效果也较好。

2. 废水生化处理原理废水生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生物作用转化为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碳、氮、磷等元素,而微生物则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生化处理的主要过程包括:•底物的降解:微生物利用底物(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在水体中进行降解反应,生成底物降解产物和生物体。

•底物的转化:底物降解产物经过一系列酶类的作用,逐步转化为无害的终产物,如CO2、H2O等。

•生物体的生长:底物的降解还伴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变化也会影响处理效果。

3. 废水生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废水生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微生物培养、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氧气供给等方面。

其中,微生物在生化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和管理对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微生物培养:合理选择适应性强、活性高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培养和管理,提高其降解效率和处理能力。

•工艺设计: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设计合理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反应器设置、曝气方式、混合方式等。

废水的处理方法

废水的处理方法

废水的处理方法废水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排放出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废水处理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正确处理废水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

首先,物理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沉淀、过滤、蒸馏等。

其中,沉淀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而过滤则是通过滤网或滤料将废水中的杂质去除。

蒸馏则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再凝结成纯净水,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含盐废水。

其次,化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

例如,氧化法是通过添加氧化剂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净化水质。

而中和则是通过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来中和废水中的酸碱度,使其达到环保标准。

化学方法在处理特定类型的废水时效果显著,但也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二次污染。

另外,生物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

生物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人工湿地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式。

不同的废水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

例如,先采用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再采用化学方法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最后采用生物方法去除残留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废水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废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甚至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以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化学三废处理

环境化学三废处理

前言:化学工业是对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化学处理和转化加工的生产部门,其产品和废弃物从化学组成上讲都是多样化的,而且数量也相当大。

这些废弃物在一定浓度以上大多是有害的,有的还是剧毒物质,进入环境就会造成污染。

有些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引起一些污染,甚至比生产本身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更为广泛。

化工生产中废弃的污染物一般随废水、废气排出,或以废渣的形式排放(即所谓的“三废”),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同一种污染物的排出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往往以蒸汽的形式排出,但也有在废水中排出的;在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离子,但重金属也可以作为粉尘随废气排出,或者混在废渣中排出。

污染物排入环境中,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相互联系的。

污染物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之间不断地时行互相迁移、循环。

大气污染物质可以通过若干途径(如自然沉降、降雨雪降落等)转移到水体和土壤,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又可以挥发逸出。

污水把污染物质带入土壤,而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又可以随水渗透到水域中去。

废渣也能随风飘扬,扩散到大气和水域。

第一章废水治理一.废水特征及污染指标化工生产产生的废水,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的特点,常含有不同数量的原材料、中问产品、成品、半成品和各种副产品等。

即使对同一产品,由于生产厂的规模和使用的工艺不同,排放的废水水质、水量也不相同;就是在同一工厂、同一车间,不同班次排放的废水水质也会有差异。

但是,化工废水虽然复杂,但仍可用统一的指标来检测工业废水的水质并评估它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这些指标通常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物理方面的污染参数,如透明度、浊度、颜色、悬浮物、温度、嗅昧、味道、蒸发残留物、导电率等。

(2)化学方面的污染参数,如pH值、酸度、碱度、硬度、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油含量、营养素含量、有害有毒物质含量等。

(3)生物方面的污染指数,如病毒数、大肠菌数、一般细菌数、鱼毒性试验、水生物分析等。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第1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3)1.1 工业废水来源与特点 (3)1.2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分类 (3)1.3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4)第2章物理处理技术 (4)2.1 沉淀与浮选 (4)2.1.1 沉淀技术 (4)2.1.2 浮选技术 (5)2.2 过滤与离心分离 (5)2.2.1 过滤技术 (5)2.2.2 离心分离技术 (5)2.3 蒸发与结晶 (5)2.3.1 蒸发技术 (5)2.3.2 结晶技术 (6)第3章化学处理技术 (6)3.1 中和与沉淀 (6)3.1.1 概述 (6)3.1.2 中和 (6)3.1.3 沉淀 (6)3.2 氧化与还原 (6)3.2.1 概述 (6)3.2.2 氧化 (6)3.2.3 还原 (6)3.3 化学混凝与絮凝 (7)3.3.1 概述 (7)3.3.2 混凝 (7)3.3.3 絮凝 (7)第4章生物处理技术 (7)4.1 活性污泥法 (7)4.1.1 概述 (7)4.1.2 基本流程 (7)4.1.3 技术特点 (7)4.2 生物膜法 (7)4.2.1 概述 (7)4.2.2 基本流程 (8)4.2.3 技术特点 (8)4.3 厌氧处理技术 (8)4.3.1 概述 (8)4.3.2 基本流程 (8)4.3.3 技术特点 (8)第5章膜分离技术 (8)5.1 微滤与超滤 (8)5.1.1 微滤技术 (8)5.1.2 超滤技术 (9)5.2 纳滤与反渗透 (9)5.2.1 纳滤技术 (9)5.2.2 反渗透技术 (9)5.3 膜生物反应器 (9)5.3.1 MBR的技术特点 (9)5.3.2 MBR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9)第6章高级氧化技术 (10)6.1 光催化氧化 (10)6.1.1 基本原理 (10)6.1.2 催化剂 (10)6.1.3 反应器 (10)6.1.4 影响因素 (10)6.1.5 应用实例 (10)6.2 超声氧化 (10)6.2.1 基本原理 (10)6.2.2 超声波发生器 (10)6.2.3 反应器 (11)6.2.4 影响因素 (11)6.2.5 应用实例 (11)6.3 低温等离子体氧化 (11)6.3.1 基本原理 (11)6.3.2 等离子体发生器 (11)6.3.3 反应器 (11)6.3.4 影响因素 (11)6.3.5 应用实例 (11)第7章固液分离技术 (11)7.1 污泥调理与浓缩 (11)7.1.1 污泥性质分析 (11)7.1.2 污泥调理 (12)7.1.3 污泥浓缩 (12)7.2 污泥脱水与干化 (12)7.2.1 污泥脱水 (12)7.2.2 污泥干化 (12)7.3 污泥处置与利用 (12)7.3.1 污泥处置 (12)7.3.2 污泥利用 (12)第8章废水处理工艺组合与优化 (12)8.1 工艺组合原则与策略 (13)8.1.1 原则 (13)8.1.2 策略 (13)8.2 典型废水处理工艺案例 (13)8.2.1 针对不同行业废水的处理工艺案例 (13)8.2.2 针对不同污染物废水的处理工艺案例 (14)8.3 工艺优化与运行调控 (14)8.3.1 工艺优化 (14)8.3.2 运行调控 (14)第9章特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14)9.1 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 (14)9.1.1 概述 (14)9.1.2 处理技术 (15)9.2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15)9.2.1 概述 (15)9.2.2 处理技术 (15)9.3 难降解废水处理 (15)9.3.1 概述 (15)9.3.2 处理技术 (15)第10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16)10.1 设施运行管理 (16)10.1.1 运行原则与目标 (16)10.1.2 运行程序与操作规范 (16)10.1.3 监测与调控 (16)10.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6)10.2.1 故障分类 (16)10.2.2 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6)10.3 设施维护与防腐策略 (16)10.3.1 设施维护 (16)10.3.2 防腐策略 (17)第1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 工业废水来源与特点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其成分复杂,涉及众多行业,包括化工、钢铁、食品、制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以M(OH)n表示金属氢氧化物,则 M(OH)n=Mn++nOHLM(OH)n=[ Mn+][OH-]n
三、氢氧化物沉淀法
氢氧化物沉淀与pH值有很大的关系,金属氢氧化物的生成条件
和存在状态与溶液的pH值有直接关系。 根据水的离子积KH2O=[H+][OH-]=1×10-14 pH=14-1/n(㏒[ Mn+]-㏒LM(OH)n) 用氢氧化物法分离废水中的重金属时,废水的pH值是操作的一 个重要条件。 此外,有些金属如 Zn、Pb、Cr、Al等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 物,如pH值过高,它们会重新溶解。如: 则得到:
1、酸性废水中和法
⑶ 过滤中和法 仅适用于含硫酸浓度不大于2—3g/L和生成易溶盐
的各种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滤料常采用石灰石、白云 石、大理石等。
过滤中和时,废水中不宜有浓度过高的重金属离子 或惰性物质,要求重金属离子含量小于50mg/L,以免 在滤料表面生成覆盖物,使滤料失效,或堵塞滤层。
1、酸性废水中和法 ⑶ 过滤中和法
⑵ 药剂中和法
中和药剂要求:
价廉易得、来源广泛; 组成均匀、易于贮存和投加; 易溶于水、反应迅速。
中和反应:除考察对pH的影响外,更应注意中 和反应快慢和反应前后的生成物及溶解度。
CaCO3与弱酸作用慢,一般不使用; CaCO3与强酸作用产生CO2,进一步反应生成 CaHCO3而影响pH值; 含Ca试剂与H2SO4废水生成难溶物,阻碍中和。
当大量废水排入后使水体的pH值变得偏酸或偏碱时,会产生不良
影响; (2)在废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之前,由于酸、碱对排水管道产生 腐蚀作用,一般城市排水管道对排入工业废水的pH值都有明确的 规定; (3)在废水需要进行化学或生物处理之前,对于化学处理(如混 凝、除磷等),要求废水pH值升高或降低到某一需要的最佳值。
⑵ 药剂中和法
石灰作中和剂能够处理任何浓度的酸性废水;氢氧 化钙(石灰乳)对废水杂质具有混凝作用,适用于含杂 质多的酸性废水。 最常采用的是石灰乳法。石灰不仅能够中和酸,同 时还可以与废水中的金属盐类(如铁盐、铅盐、锌盐、 铜盐等)生成沉淀。 有时也采用苛性钠、碳酸钠。
优点:性能好 缺点:价格贵
优点:是操作管理简单,出水pH值较稳定,不
影响环境卫生,沉渣少,一般少于废水
体积的0.1%; 缺点:进水酸的浓度受到限制,需定期换床。
中和滤池的运行问题
①控制进水硫酸浓度不大于2—3g/L ,防止表面生成覆 盖物 ,并适当增加过滤速度和水温,消除硬壳。 ②排除①情况后出水pH值低于正常控制值,应定时补 充滤料,维持有效滤料层高 。 ③当滤料层高度达允许装料高度后,须倒床更新,清
连续流中和池:V池=(Q1+Q2)t;t=1~2h 间歇中和池:适于水量小、水质变化大;水中含较多 杂质或重金属而混合后易沉淀,需排泥/渣。
习题一
某车间A排出含NaOH浓度为1.4%的酸碱废 水8m3/h,B车间排出含HCl浓度为0.639%的 酸性废水16.3m3/h,计算中和结果。设计中和 池容积(停留时间取1.5h)。
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和其中某些溶解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盐或氢氧化物而沉淀下来, 这种方法称之为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经常用于处理含汞、铅、铜、锌、六价铬、
硫、氰、氟、砷等有毒化合物的废水。
根据使用的沉Leabharlann 剂的不同,通常使用的化学沉淀法主要有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碳酸盐沉淀法和钡
习题 将0.05mol/L盐酸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的PH=12.用 上述NaOH溶液滴定PH=3的某一弱酸溶液 20mL,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2.620mL , 试求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因为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设NaOH的浓度为C,所以 C*2V-0.05*V=0.01*(V+2V) C=0.04mol/L (2)PH=3是一个迷惑条件。因为是弱酸所以这个条件没 有用。达到滴定终点就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完全中 和。氢氧根的浓度就是氢氧化钠的浓度,所以 12.6*0.04=C(H+)*20 C(H+)=0.0252mol/L 那么该一元酸的 浓度就是0.0252mol/L
(1)药剂中和
若处理水量较小时,可用盐酸中和。
药剂中和,通常采用93%—96%的工业浓硫酸。 在投加酸之前,一般先将酸稀释成10%左右,
然后按设计要求的投量经计量泵计量后加入。酸 稀释时应考虑腐蚀。
2、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2)烟道气中和
烟道气中含有CO2和SO2,溶于水中 形成H2CO3、H2SO3,可中和碱性废水。 用烟道气中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将碱性废水作为湿式除尘器的喷淋水,
设备简单,速度慢,投量大
要求药剂清洁、干燥。
湿法 —— 配制溶液(如配制成石灰乳),计量投放。
设备多,但反应迅速,投量省。
C、药剂中和处理工艺流程
2)混合反应装置
废水量较少和浓度较低且不产生大量沉
渣时,可不设混合反应池,中和剂可直接投加在
水泵吸水井中,在管道中进行反应(注意校核反
应时间)。
废水量大时,一般须设混合反应池,混合反应
可在同一池内进行,石灰乳池前投入。
D、药剂中和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适用于任何浓度、性质的酸性废水;对水 质水量的波动适应性强,中和剂利用率高, 中和过程容易调节。 2)缺点: 劳动条件差,药剂配制和投加设备多,基 建投资大,泥渣多且脱水困难。
1、酸性废水中和法
⑶ 过滤中和法
酸性废水流过碱性滤料时与滤料进行 中和反应的方法称为过滤中和法。
K sp
4 室温时Ag2CrO4的溶解度为1.3×10-4 mol· L-1
s / c
3
1 . 3 10 4
【例8-3】 取5 mL 0.002 mol· L-1的BaCl2溶液, -1的Na SO 向此溶液中加入 5 mL 0.02 mol· L 2 4 【例8-3 溶液,问是否有 】BaSO4沉淀生成? (已知:Kspθ= 1.08×10-10)
酸性废水:化工厂、火电厂、化纤厂、电镀厂、煤加工厂几
金属酸洗车间等;
碱性废水:火电厂、印染厂、金属加工厂、炼油厂、造纸厂 等。
(2)处置
当酸或碱废水的浓度很高时,如在3%—5%以上时,应考 虑回用和综合利用(如硫酸制硫酸亚铁;含氨的碱性废水 生产肥料); 当浓度不高,如小于3%时,才考虑中和处理。
第一节 中和 中和的概念
第三章 废水的化学处理
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借助化学反应来 去除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控制 污染的目的。
处理对象主要是污水中无机的或有机的(难于生 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第一节 中和法
第三节 氧化与还原法
第二节 化学沉淀法
第四节 电解法
第五节 消毒
第一节 中和
一.酸碱废水的概述
(1)来源
C、药剂中和处理工艺流程
1)投药装置 采用石灰作中和剂时,药剂投配方法分干
投和湿投。
干投是将石灰粉直接计量投入水中。投加
时,使用具有电磁振荡装置的石灰投配器。
湿投法
湿投法设备较多,反应迅速彻底,投药 量少,仅为理论值的1.05-1.10倍。
⑵ 药剂中和法
投加方法比较:
干法——直接将药剂投入水中,计量。
对于生物处理,废水的pH值通常应维持在6.5—8.5范围内,以保
证处理构筑物内的微生物维持最佳活性。
三.中和方法
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有酸性废水与碱性废 水相互中和、药剂中和、过滤中和3种方法; 碱性废水的中和方法:有碱性废水与酸性废
水相互中和、投酸中和、烟道气中和3种方法。 酸性废水相对碱性废水来说危害更大,且 更常见,作主要介绍。
AgCl饱和溶液中 c(Ag+) = c(Cl- ) = s = 1.25×10-5 mol· L-1 Kspθ= c(Ag+) ×c (Cl-) = s2 = ( 1.25×10-5 )2=1.56×10-10
【例 8-2 】已知Ag2CrO4在室温时, Kspθ= 9.0×10-12,求室温时Ag2CrO4的溶解度。 解:设Ag2CrO4的溶解度为s(相对浓度) Ag2CrO4(s) 2Ag+ + CrO42ceq / mol· L-1 2s s Kspθ= (2s)2×s = 4( s /cθ)3
用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过量的酸或碱以及调整废水
的酸、碱度,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即为中和。
中和法与pH调节的区别
A、中和法的目的是使废水呈中性; B 、 pH 调节的目的是为某种特殊要求,把废
水的pH值调整到特定范围。
二.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中和法应用以下情况
(1)在废水排入水体之前,因为水生生物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
1、酸性废水中和法
A、药剂中和法中和反应
石灰可以中和不同的酸性废水,在采用石
灰乳时,中和反应式如下:
H2SO4+Ca(OH)2=CaSO4+2H2O
2HNO3+Ca(OH)2=Ca(NO3)2+2H2O
2HCl+Ca(OH)2=CaCl2+2H2O 2H3PO4+3Ca(OH)2=Ca3(PO4)2+6H2O
除无效成分(先降低滤速,充分反应,用抓斗排渣)
中和滤池的运行问题
④采用碳酸盐为滤料时,发现滤料表面由气膜阻
碍反应进行,出水水质变差。
——酸的浓度过大,产生的CO2气体过多,在滤料
表面形成气膜。控制酸的浓度。 ——过滤速度过小,不能把生成的气体及时随水 流带出。加大过滤速度;采用升流过滤方式。
2、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