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地基液化处理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太原某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太原某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广,1 /3 国土具有发生 7 级以上强烈地震的可能。尤其是近几年 力为 0; 最终导致土的抗剪强度为 0。
地震活动比较频 繁,几 年 前 的 汶 川 大 地 震 等,大 量 的 房 屋 遭 到 破
规范要求的处理办法: 根据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
坏和坍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家庭及社会造 范 4. 3. 6 条,当液化砂土层、粉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 1 选
意义。 参考文献: [1] Leroueil S,Vaughan P R. The general and congruent effects of
structure in nature soil and weak rock[J]. Geotechnical,1990, 40( 3) : 467-488. [2] 松尾稔. 地基工程学可靠性设计的理论与实际[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39-84. [3] 胡瑞林. 粘性土微结构定量模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5.
它从形态学角度确定了土的微观形态定量结构模式判别标准,据 归方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
此可对土的微结构进行量化研究,解释土体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力 相关性。基于分维理论,分析软土孔隙和颗粒的分维特征,揭示
学性质变化的内在原因,从而达到对分析土体微结构所制约的主 分维值与软土微结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软土的工程性
而使地上建筑物产生坍塌,下沉等破坏性损失。
2 层为人防层,车库; 地下 1 层为营业厅; 库房地上 1 层 ~ 6 层为营
由上可知引起液化的条件为: 1) 松散无粘结或弱粘结的土 业厅。根据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6. 0. 5 ( 土自身性质) ; 2) 饱和的( 地下水位以下的) ; 3) 振动荷载作用 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

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_张明

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_张明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砂桩施工 新工艺——振动沉管砂桩。振动沉管法 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 规定的设计深度,套管入土后,挤密套 管周围的土,然后再投入砂子,排砂于 土中,振动密实、振动拔管成桩,多次 循环后,就成为挤密砂桩。这种施工工 艺处理效果较好,既有挤密作用又有振 密作用,使桩与桩间土形成较好的复合 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了砂土液 化、增大了软弱地基土的整体稳定性。 目前,砂桩材料除单纯用砂子外,还有 砂石桩、灰砂桩;用砂石料形成砂石 桩,用灰砂料形成灰砂桩。灰砂桩随着 时间的增加,土中固化作用提高,桩体 强度也不断增加,能起到挤密地基、提 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砂石桩比纯砂桩 桩身具有更好的颗粒级配,有更大的桩 身密实度,单桩强度有所改进。砂桩适 用于处理松砂、粉土、素填土、杂填 土、粘性土地基等,可用于厂房和住宅 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加固工程中。
作者单位:无锡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 公司
2012年第21期 (11月上) 《交通世界》 105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 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 和水的作用。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 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 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 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 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 危害。
处理方法
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 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 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 理。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 法、碎石桩法等。
换填法
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 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 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 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 求的密实度。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液化地基处理方案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该闸首及涵洞坐落在第②层砂壤土上为液化土层,同时依据以上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可知,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地基处理只需考虑对土体的液化处理措施即可,拟采用振冲法与深层搅拌桩围封两种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①方案一:深层搅拌桩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地基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是通过固化剂水泥浆与外加剂通过搅拌机输送到地基中,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后,改变原状土的结构,使之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水稳定性,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在方案一中又比较了两种处理方式,其一为深层搅拌桩围封法,其二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a 、方案一之(一):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根据《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DL/T5425-2009)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深层搅拌桩桩径取为600mm ,桩距考虑复合承载力、土的特性、处理液化土层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取为3倍桩径,即1.8m ,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sk pa spk f m A R m f )1(-+=β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设计取120kPa ;f pk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按p p n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1与p cu a A f R η=分别计算,取小值;A p ——桩截面面积,m 2;u p ——桩周长,m ;q si ——桩周第i 层土层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q p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l i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桩端天然土承载力高时,取高值,本次设计取0.4;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0.25~0.33,本次设计取0.25;f cu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m ——面积置换率;22ed d m = d ——桩身直径,m ;d 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本次设计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s d e 05.1=,s 为桩间距,m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为软土时,取0.5~1.0;当桩端为硬土时,取β<0.5;当不考虑桩间软土作用时,取为0。

液化地基的处理_麻琳琳

液化地基的处理_麻琳琳

Design液化地基的处理麻琳琳 青岛理工大学 程泽远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一、液化地基的机理地基液化是指一定深度内(一般指20m)饱和状态的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的性状,完全失去强度和刚度的现象。

此现象分析与处理一直是土动力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液化一词最早见于1920年Hazen.A的《动力冲填坝》用来说明卡拉弗拉斯冲填坝的毁坏。

上世纪50年代,各国学者对砂土液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砂土液化的机理,砂土液化的判别,砂土液化的地基处理等。

地震、波浪、车辆、机器振动、打桩以及爆破等都可能引起饱和砂土或粉土的液化,其中又以地震引起的大面积甚至深层的土体液化的危害性最大,它具有面广、危害重等特点,常会造成场地的整体性失稳。

当某一深度处砂层产生液化,则液化区的超静定水压力将迫使水流涌向地表,使上层土体受到自下而上的动水力。

若水头梯度达到了临界值,则上层土体的颗粒间的有效应力也将等于零,构成“间接液化”。

临界水头梯度仅与土粒相对密度及天然孔隙比有关,故任何土体在一定的水头梯度作用下均可能液化。

然而,实际液化现象多发生在饱和粉、细砂及塑性指数小于7的粉土中,原因在于此类土既缺乏粘聚力又排水不畅,所以较易液化。

饱和砂土与粉土是否会产生液化,取决于土本身的原始静应力状态及振动特性。

通过大量地震调查与研究证明:土粒粗、级配好、密度大、排水条件好、静载大、振动时间短、振动强度低等因素,有利于抗液化的性能。

地震烈度高,孔隙水压力大,可液化的粒径区间也大,9度烈度,粗砂也可喷出地面;平均粒径d50为0.05~0.09mm的粉砂、细砂最容易液化。

因此,近年来土体液化引起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砂土液化造成的灾害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裂缝处喷水冒砂、地面震陷、建筑物产生巨大沉降和严重倾斜,甚至失稳。

二、液化地基的判别在场址的初步勘察阶段和进行地基失效区划时,常利用已有经验,采用对比的方法,把一大批明显不会发生液化的地段勾画出来,以减轻勘察任务、节省勘察时间与费用。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概述液化地基指的是土壤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失去强度,变成类似液体的状态。

液化地基的出现会给土木工程带来严重的灾害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减轻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1. 地基改良液化地基的处理一般从地基改良开始。

地基改良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液化的风险。

1.1. 振动加固振动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通过振动的力量改善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可以通过振动压实法、振动碾压法或振动激化法来实现。

振动加固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1.2. 地下加固地下加固是指在液化地基下方进行加固,以减少地震时土壤的液化。

常见的地下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桩基加固和挤密加固。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1.3. 地基处理剂地基处理剂是指一些添加到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抗液化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剂包括水泥、石灰、聚丙烯酰胺等。

这些地基处理剂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 结构设计除了地基改良外,结构设计也是液化地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御液化产生的载荷。

2.1.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的底部的承载系统。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基础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包括扩大基础、增加基础长度和加固基础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2.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或结构时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时的液化地基影响。

常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增加构造墙、加固柱子和使用减震设备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液化地基带来的破坏。

3. 监测与评估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来验证处理效果,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

强夯法在处理液化地基土中应用论文

强夯法在处理液化地基土中应用论文

强夯法在处理液化地基土中的应用[摘要] 通过强夯法在处理液化地基土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了一项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同时阐述了强夯法设计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 强夯;夯击能;液化;比贯入阻力;承载力1、工程概述河南某集团公司拟建生产基地,征地约2000亩,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及配套车间项目。

建设地点位于新乡市小店工业园区。

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层以粉砂、细中砂为主,夹有粉土层。

从上至下分述如下:①粉砂,上部灰黄、浅黄色,下部灰、浅灰色,湿~饱和,松散,局部稍密。

夹薄层粉土及细砂。

层厚及层底埋深2.7~7.8m。

②细中砂,灰、浅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

夹薄层粉砂,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粉质粘土。

层厚1.1~8.6m,层底埋深5.0~13.5m。

③细中砂,灰、浅灰色,饱和,中密~密实。

夹薄层粉砂,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粉质粘土。

层厚5.2~13.3m,层底埋深18.3~20.7m。

④粉土,浅灰、灰色,很湿,中密,粘粒含量高。

该层未见底,揭露最大厚度1.7m。

地下稳定水位2.5~3.0m。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浅部土层地基承载力较低(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见表1),地基土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不稳定,均匀性较差;第①、②单元层为液化地层;液化指数4.32~24.58,综合判定为中等液化场地,液化深度在13.5m以浅。

3、地基处理方案选择该建筑场地建筑面积大,建筑物较多,不同的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亦各不相同,建筑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第①、②单元层为液化地层,根据相关规范,拟建建筑物都应对地基液化进行地基处理。

目前处理场地地基液化的方法主要有砂石桩、振冲桩和强夯等方法,经过勘察、设计与建设三方从工期、经济、合理及处理效果多方综合分析与论证,最后确定选用强夯法处理场地液化较适宜。

4、强夯机理及处理要求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产生强大动应力,通过振动压密、振动液化、动力固结和触变效应等作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摘要】地基液化是引起构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地基液化给城市市政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文章通过对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作出了阐述,讲述了注浆法技术在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实施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液化;处理分析;设计;既有建筑;注浆法;地基液化处理1.工程概况某地方框架办公楼,经勘探并进行液化判断,确定该场地为液化场地,单孔液化指数19.22—35.78,液化深度为10m。

2.地基液化处理分析根据地质勘察资料。

该既有建筑主要问题是基础持力层抗地震液化不满足要求。

解决地基液化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增加土的密实度、改善土的抗液化性能和改善排水条件,即增加土的密度,或者改善土的抗液化特性,使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液化;改善排水条件,可以使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扩散,减少液化的可能性。

因此。

地基处理可采用挖除置换、强夯、振冲、围封、注浆等方法;处理方案不能对已建建筑下部结构产生扰动.且需要处理的土层埋深较深,不宜采用置换、强夯、振冲等处理措施;针对液化土层采用注浆法处理措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注浆形成的板墙嵌入非液化土层 1.0m;从初步分析来看,采用分割围封的方法,解决了地震液化后不再向四周扩散的问题,从而使地震液化只发生在局部。

但围封范围的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

地基的液化可能仍然存在,因此。

对采用分割围封的方法处理独立基础地基液化方案进行补充或调整。

局部采用压密注浆的方法对独立基础下可液化土层进行地基处理。

以改善其抗液化性能,并提高地基承载力。

2.1压密注浆的可行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依据以下标准判定砂土液化可能性:N■=N■(2.4-0.1d■)■(15≤d■≤20)(1)式中:N■:地震液化标准贯人击数临界值;N■:由地震性质确定的标准贯人击数的基准值;d■: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P: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取为3;判定标准:若N﹥N■不液化;若N﹤N■可能液化。

某工程CFG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液化问题分析及其处理措施论文

某工程CFG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液化问题分析及其处理措施论文

某工程CFG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液化问题分析及其处理措施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工程场地因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而发现的地基土液化误判问题,在纠正了地基液化等级判断之后,针对已完成和未进行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不同工况,分别采取了振锤振密加固措施和振冲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地基处理,经检测,地基液化现象全部消除或液化等级转为轻微,处理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液化;振锤振密;振冲碎石桩中图分类号:tq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roject site for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soil liquefaction and find the misjudgement in correct the liquefied foundation level after judge, has been completed and not for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treatm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vibration respectively take hammer vibration reinforcement measures and dense vibro-replacement stone column +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cheme of ground treatment, after the examination, the foundation liquefaction phenomenon to eliminate or liquefied level to all minor,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liquefied; vibration hammer dense vibration;vibro-replacement stone column一、前言地基饱和粉土和砂层液化在工程实践中较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摘要】地基液化是引起构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地基液化给城市市政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文章通过对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作出了阐述,讲述了注浆法技术在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实施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液化;处理分析;设计;既有建筑;注浆法;地基液化处理
1.工程概况
某地方框架办公楼,经勘探并进行液化判断,确定该场地为液化场地,单孔液化指数19.22—35.78,液化深度为10m。

2.地基液化处理分析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

该既有建筑主要问题是基础持力层抗地震液化不满足要求。

解决地基液化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增加土的密实度、改善土的抗液化性能和改善排水条件,即增加土的密度,或者改善土的抗液化特性,使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液化;改善排水条件,可以使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扩散,减少液化的可能性。

因此。

地基处理可采用挖除置换、强夯、振冲、围封、注浆等方法;处理方案不能对已建建筑下部结构产生扰动.且需要处理的土层埋深较深,不宜采用置换、强夯、振冲等处理措施;针对液化土层采用注浆法处理措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注浆形成的板墙嵌入非液化土层1.0m;从初步分析来看,采用分割围封的方法,解决了地震液化后不再向四周扩散的问题,从而使地震液化只发生
在局部。

但围封范围的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

地基的液化可能仍然存在,因此。

对采用分割围封的方法处理独立基础地基液化方案进行补充或调整。

局部采用压密注浆的方法对独立基础下可液化土层进行地基处理。

以改善其抗液化性能,并提高地基承载力。

2.1压密注浆的可行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依据以下标准判定砂土液化可能性:
n■=n■(2.4-0.1d■)■(15≤d■≤20)(1)
式中:
n■:地震液化标准贯人击数临界值;
n■:由地震性质确定的标准贯人击数的基准值;
d■: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p: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取为3;判定标准:若n﹥n■不液化;若n﹤n■可能液化。

根据液化判定标准可知,改善基础土的抗地震液化的性能可以从降低地震液化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和提高地基土的标准贯入击数两方面人手。

根据既有建筑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增加粘粒含量降低。

根据式(1)可知,采用压密注浆,注入水泥等浆液材料。

通过提高基础液化土层粘粒含量的方法可以改善基础土的抗地震液化性能。

另一方面.采用压密注浆,注浆过程中调整浆液材料中水泥的比例。

能够达到既提高土体粘粒含量,又不降低土体强度,甚至
大幅度提高土体强度的目的,从而提高基础土的实际标准贯入击数。

大大增强土体的抗液化性能。

2.2注桨方案设计
(1)浆材及配方设计浆材采用纯水泥浆。

水灰比为l:1。

(2)浆液扩散半径(r)的确定。

由于土层均一性差。

其孔隙率、渗透系数变化大,因而仅用理论公式计算浆液扩散半径显然不甚合理,现据大量的经验数据,暂定值为1m。

待在现场进行注浆试验后再进一步确定值。

(3)注浆孔孔距。

注浆孔采取双层布置,内密外疏的分布方式.内层孔距lm,外层孔距2m,排距2m。

(4)注浆孔孔深。

根据工程勘测资料。

暂定孔深10iti-15m。

以孔底到残积土层为准。

(5)注浆压力。

由于注浆压力与地质条件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即土的重度、强度、初始应力、孔深、位置及注浆次序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难以准确地确定。

因而注浆的压力通过现场注浆试验来确定。

根据现有经验;暂定注浆压力为0.2mpa—0.4mpa,在注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再作适当的调整。

(6)注浆流量。

注浆流量宜控制在7l/min~10l/min。

(7)注浆结束标准。

在规定的注浆压力下,孔段吸浆量小于
o.6l/min,延续30min即可结束灌浆,或孔段单位吸浆量大于理论估算值时也可结束压浆。

(8)灌桨施工。

正式施工前,设备器具和材料应按时到场。

着重
做好注浆试验工作。

调整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孔距和排距后及时将孔位放样至实地。

针对地层条件和设计要求。

选择的主要施工设备机具为改装后xy—1型钻机。

水泥浆、砂浆搅拌机,压浆机,清水泵等配套设备;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注浆花管等。

2.3压密注浆试验方案
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试验资料,在既有建筑邻近场地采用与基础同尺寸范围试验,注浆试验孔布置采用2组布置方式。

对浆液材料的注浆量、浆液影响半径、注浆压力对地面的变形影响、抗液化效果等进行试验。

通过试验。

确定注浆材料种类和浆液配方、注浆量、注浆压力、钻孔的倾角、浆液影响半径、合理的钻孔孔距和排距等设计参数。

并通过试验确定不同土层的注浆压力、注浆方法等施工工艺参数。

3.效果检验与评价
3.1效果检验
施工结束半个月后。

在施工段范围内选择了20个钻孔检验点,分别距压浆点0.5m—1.0m不等。

进行钻孔取芯和标贯试验。

标贯试验结果:粉土较密,平均击数l2击;粉、细砂平均击数由原来的5击增加到10击。

同时进行7d、15d、28d、90d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试验;其余3孔作为技术孔和标准贯入试验孔,鉴别浆液影响范围。

土样试验:土样含水率、孔隙比、液塑限、压缩系数、抗剪强度等,同时还要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试验等。

另外,对注浆后不同时间(7d、15d、28d、90d)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
剪强度进行试验。

地基承载力等是否满足工程要求进行评价,并分析确定采用哪种灌浆材料和浆液配方、注浆量、钻孔孔距、注浆压力、注浆方法等设计施工参数。

3.2效果评价
从上述效果检验分析可见,注浆施工范围内的杂填土层空隙得到有效充填,淤泥或淤泥质土受到充填、挤密和置换,粉、细砂层得到有效充填和压密。

从钻孔取上的芯样中可见:注浆土体中水泥结石较多,结石与土体胶结紧密:淤泥或淤泥质土体中水泥结石成团块状。

有的块状结石山淤泥或淤泥质土胶结;粉、细砂中也可见水泥结石。

压密注浆试验、注浆前后土样试验结束后.对压密注浆处理地基的抗液化性能、土体经注浆后,不同程度地得到加固,承载力明显提高。

基础范围内90%以上孔判定为不液化,10%孔判定为轻微液化,基础范围外(基础受力影响范围内)部分孔判定为轻微液化,基本满足抗震规范要求,达到了提高地基土抗液化的目的。

4.结语
(1)注浆法加固既有建筑地基,提高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也较好,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得到较大的提高,液化指数降低比较显著。

(2)灌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现场试验才能有效确定;注浆压力的选择也很重要,注浆过程中要保持对既有建筑的地面变形的检测。

防止地面起拱。

(3)在对既有建筑地基抗液化处理方面。

选择注浆方法不但技术
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节省时间。

【参考文献】
[1]叶观宝,叶书麟.地基处理[m].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林彤.地基处理[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3]魏新江,等.地基处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