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再生与天然软骨无明显差异

407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第25期|2021年9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再生与天然软骨无明显差异李 想,符培亮文题释义: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指机体软骨损伤后,运用对骨组织损伤部位具有一定修复和再生能力的技术,取部分自体软骨体外培养扩增后,联合使用自体骨膜或者生物材料(如胶原蛋白凝胶)再植入骨软骨缺损处。
摘要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临床对软骨修复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修复方法不能再生具有良好生物性能的软骨。
目的:综述近年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其发展历程、基础科学、适应证、禁忌证、外科技术、临床疗效和局限性,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方法:以“软骨细胞移植、骨缺损、临床技术、临床疗效、适应证、禁忌证、缺损大小、翻修、恢复运动、年龄、影像学、局限性”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cartilage defect ,techniques ,clinical effect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defect size ,treatment after initial failure ,return to sports ,ag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imitation ”等作为关键词,在 CNKI 、PubMed 、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 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病例报告、荟萃分析等,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至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1 000余篇,最终纳入52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在1980年代晚期首次出现,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
第1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使用骨膜贴片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封闭在缺损中,由于骨膜移植体增生的问题,开发了利用胶原膜贴片的第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应用三维培养技术有利于细胞迁移,允许微创性植入,更好地再生正常的软骨结构,加速康复。
自体骨.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切除 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 的常用 治疗方 法 , 两种治疗 方法 的联合应 用具有协 同作用 , 但肿瘤治疗失 败 的主要 原 因为 局部 控制率低 , 以及远处转 移心 。近年来 Ma ] r k等 报 道放射 性 I 粒子永久 植入治疗肺癌局部 复发 率仅 为 2 , % 取得较好 的效果 ,
I 粒子释放 的低能 量 射线 长期持 续 照射 , 使瘤 体 细胞 氧增 比减少和乏氧 细胞 比例减 少 , 并不 断消耗 肿瘤 干细 胞 , 使 肿瘤 细胞 死亡 L 。粒子植入 最大 限度 贴近 肿瘤并 使其 得 到有 4
4 He l n RT, lrs B An e s n L e 1 u g t mo s p r u a o s ea Hi i S, d ro L, t a .L n u r : e e lne u a
效 的杀伤剂量 , 而邻近正 常组 织 的受量 明显减 低 , 而得 到保 从 护 J I , 粒子植入 与传 统外 放疗 相 比, 传统外放 疗 由于受 到正
常肺组织 和周 围重要器官 的放射 线耐受剂量 的限制 , 以及 肿瘤 照射体 积等因素的影响 , 给予 7 y以上 的剂 量是 很难完成 0G
3 讨 论
肿瘤 的局部剂量 , 而周 围正常组织 的受量非常小 J 。
综上所述 , 放射性 I 子联合 化疗治疗 晚期 N C C具有 粒 SL 协同作用 , 可在短时间 内 明显 降低 肿瘤 负荷 , 改善 肿瘤对 周 围 组织结构 的侵袭 , 本组病 例肿瘤局 部控制率 达 9 % 以上 , o 临床 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 I 粒子 肿瘤 内植入 联合 化疗 治疗 晚期非
河北 医药 21 0 2年 3月 第 3 4卷 第 6期
0 0 ) .5 。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

维普资讯
・
4 0。 9
临床 骨 科 杂 志
Jun lfCii l r oad s 2 0 e :0 6 o ra o l c t p ei 0 7D c1 ( ) naO h c
・
临床 研 究 ・
自体 骨 软 骨 移 植 治疗 股 骨髁 关 节 软 骨 缺 损
d fc s y tma i r h b l a in w sp r r d a d MRIW h c e f ro ea in Re u t T e c ii a y - e e t.S se t e a i tt a e o me n c i o f a c e k d at p rt . s l s e o s h l c l s mp n
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修复中青年软骨缺损疗效观察

ln o i o ft e c l d c lo to h n r r f.Co c u i n T e a tlg u se c o d a rn p a t t n i e e t e meh o at— e t s in o h yi r a se c o d a ga t p t ni l n l so h uo o o s o t o h n r l a s l na i s f ci t o f re r t o v d i lg ee t i d a tg s o n ma n a i n a d a od n e t e p s i i t fc n e i g if cie d s a e . a e d fc ,w t a v n a e mii li v so n v i a c h o s l y o o v yn n e t ie s s h f bi v
Au o r f a tlg r n p a t t0 r a i g c ri g ee tu d r a t r s o t g a tc ri e ta s ln a in t e tn a tl e d f c n e rh o c - a a
P Y
Z A G“ 一hn , A GPn L u n cu , t l ( eate tfO hpdc,h inPoi i o i l C agh n 10 2 , HN e S N i g g, I ag— h n e a G Dp r n r oei t Jl rv c l s t , h ncu 3 0 1 m o t s e i na H p a Ci ) hn a Abt s ̄ . : bet e o net a ew yt r a atae e c wt te uo gu s ohn r n e eat ocp .Me - O jci T vsgt t a p icrl f t i tl os t c oda u drh r rsoy v i i eh o e r ig d e h h a o oe l t h t h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分析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分析肖裕春;赵建国;袁涛;谢平;余斌【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ipsilateral medial femoral condyle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surface for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to the talus bone cartilage injury,and to analyze its clinical applica_bility. Methods 20 cases of talar osteochondral injur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0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_pital for treatment. There were 13 cases of post_traumatic cartilage defect,3 cases of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of the talus,1 case of focal osteoarthritis,three other cases. There were 6 cases of Stephon Ⅲ,11 cases of Stephon Ⅳ,3 cases of Stephon Ⅴ. We used the ipsilateral medial femoral condyle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surface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alar osteochondral injurie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and observed the ankle pain conditions in patients,ankle range of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the ankle scores and ipsilateral knee function scor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kle pain scores were using the VAS,and knee function score referring Harris,ankle function score using AOFAS. Results Postoperative ankle VAS pain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 25. 662 9,P = 0. 000 0),while the change of the ipsilateral knee function sco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χ2 = 0. 305 3, P = 0. 761 8),postoperative the range of the ankle joint and ankle joint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e ipsilateral medial femoral condyle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surface for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to the talus bone cartilage injury can be a good treatment and mitigation knee function.%目的:评价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软骨损伤修复新技术之软骨块胶体移植技术

软骨损伤修复新技术之软骨块胶体移植技术熟悉软骨损伤或者经历过软骨损伤的人都知道,软骨损伤的修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大夫都承认是世界难题。
一旦软骨损伤,很不幸,你将付出后半生伴随这样那样不舒服的代价。
在国内,目前的软骨修复技术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文献介绍的都是病灶清理+微骨折技术(MICROFRACTURE),自体软骨移植技术(OATS即oateochondral autograft)),软骨细胞移植技术(MACI)。
对于足踝的软骨损伤,清理+微骨折技术是一线手术选择,自提软骨移植是二线手术选择,软骨细胞移植手术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用应用在脚踝手术上,膝盖软骨修补或许已经少量开展。
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技术。
微骨折技术属于骨髓刺激技术的一种,手术时首先把坏死软骨清理干净,露出骨床,然后骨床上钻孔,依靠骨床上渗出的血滴在软骨缺损池中形成血凝块,来修复损伤的软骨。
新形成的血凝块组织是纤维软骨。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微骨折技术对于损伤范围10mm以内的患者效果良好,较大损伤的效果并不理想。
微骨折后一切就都ok了吗?目前了解好像并不是如此,这些纤维软骨修复组织据国外网友反馈也就是能用5年而已。
所以,微骨折技术是一个并不完美的修复技术。
对于微骨折手术不佳的患者,一般就要用到自体软骨移植技术。
该技术是将软骨缺损处用刀具旋出一个骨柱,形成了接受坑,然后从膝盖非负重区取软骨柱(华山开展较多),或髂骨或小腿骨取一块柱状骨(北三开展较多),填充到接受坑内。
由于距骨是夹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很不幸,软骨移植手术操作时基本都需要将内踝切除(因为距骨骨软骨损伤内侧部位较多),以使距骨充分露出,而并不能在关节镜下操作。
该手术据大夫说效果很好,但缺点也显而易见:1 内踝切除致二次伤害大;2 一旦手术失败,基本没有补救机会。
因此,建议选择植骨手术需要非常慎重,至少关节镜清理或微骨折等别的技术用过无效再选择植骨。
最后说一下MACI(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手术,即软骨细胞移植手术。
国内软骨再生案例

2021年3月20日,国内首例“软骨再生系统”临床应用在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副主任主持下获得成功。
这是我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技术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
三年前,博士带领骨科团队积极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和德国关节动力生物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就“自体软骨组织细胞体外培养移植技术”临床研究达成共识,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获得今天的成就,填补国内空白。
软骨再生技术属于生物组织工程学范畴,通过提取患者少量的软骨组织细胞(二颗米粒大小),经体外培养、复制(克隆)出所需的自体软骨组织,并按照患者软骨的实际缺损进行塑形,随后将个性化“新软骨”植入患者体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新软骨与健康软骨完全弥合,形成完整一致、表面光滑的软骨组织,没有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病损部位得到100%的修复效果,三个月达到基本康复,一年左右完全恢复所有关节功能,从而实现软骨缺损疾病的永久治愈。
软骨再生移植手术具有时间短、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软骨缺损疾病的全新观念和有效方法。
软骨缺损造成的关节炎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由于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极差,几乎很难治愈。
传统的治疗方法只能短期减轻疼痛而疗效有限,更换人工关节是较为常见的终末期治疗手段,但手术风险高、创伤大,出血及并发症多,且人工材料会伴随植入时间损耗。
此例手术患者为女性,48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8年,今年2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右膝关节软骨损伤。
术中观察软骨缺损大小约为3×1.2cm2,手术于2013年3月20日上午11时顺利完成。
“软骨再生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国内软骨再生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全面开展,将对提高我国软骨缺损疾病的治疗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丰富针对软骨缺损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使广大患者与欧美同步享受全球领先的软骨再生治疗技术带来的福祉。
关节软骨损伤如何避免及治疗

的药物和辅助运动,如注射药物、中医疗法等,帮助机体减轻
症状,延缓关节软骨病情,但是不能从根本上修复关节软骨
损伤。 而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关节损伤进行手术修复医治,
从而缓解关节损伤。 手术治疗有 7 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
者病情,取得不错疗效。
( 一) 关节镜清创手术方法
置钻孔,利用孔洞中凝固的血块,构建网络支架,再将骨髓间
干细胞进行移植,移植后的充质干细胞增殖后形成新的软骨
·148·
表面,起到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作用。
( 三) 加强微骨折手术治疗
在微骨折手术中,将软骨支架植入结合治疗,能够帮助
软骨细胞进行分化,诱导细胞外基质的不断产生,有利于透
明软骨的形成,稳定性更好,软骨损伤部位愈合性更高,这种
海藻酸盐等物质,帮助关节软骨损伤部位进行填充,支撑细
胞的定植、生长、分化等,从而使细胞向目标组织发展的过
程。 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吸性、多孔性等特性,能够帮助细
胞在支架内正常迁移,并进行物质交换。
( 七) 基因治疗
利用目标细胞基因,将其转移到特定靶细胞中,产生需要
产物,从而实现治疗人类疾病的目的。 关节软骨损伤的基因
对患者关节软骨损伤部位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确定受
伤部位,实施软骨损伤部位刨削及软骨碎片的清理,打磨病
变部位,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效防止关节软骨功能的丧失,
缓解患者早期症状。
( 二) 微骨折手术治疗
该方法适用于患者中期症状,与关节镜清创治疗配合使
用,治疗技术要求不高,能够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仅用于患者
关节软骨损伤中期,通过确定关节软骨损伤部位,在损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