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界干扰因素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注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就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
(3)实验流程
制作生态缸框架 缸底部的铺垫
注入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标准:100cmX70cmX50cm
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 沙土层厚5~10cm
注意:从缸内低处注入
水中放浮萍、水草、小乌龟 沙土上移植仙人掌(或仙人球) 花土上移植蕨类植物和杂草 花土上放置蚯蚓、蜗牛
用胶带将生态缸密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表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 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成成分越少,营 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原创11: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地衣是主要的生产者)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森林局部火灾后,森林还能恢复原状吗? 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的破坏后恢 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极度放牧后, 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极大!
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
思考:为什么要建造农田防护林?
(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三、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19
(5)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6)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O2的产生量小 于消耗量
20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 性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区域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弱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难以恢复。
资料: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 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
当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 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 常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A
C
课堂反馈
3. 图23-02中图A、图B均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据图回答。
(1)图A 中数量最多的动物是______;图B中数量最少的动物是______。(2)图B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_。(3)图B中食物网有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天食物链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有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B中倘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毛皮而大量捕猎狐狸,则会使 ________大量增加,导致____________,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5)本题中哪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维持?为什么?
水葫芦
大米草
外来物种入侵
情景再现
火山喷发
情景再现
环境污染
情景再现
土壤沙化
情景再现
过度采伐
课堂反馈
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如今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 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 人类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 D. 地壳变迁所致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 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2)人为因素: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仔鹿
野狗
草
狮子
秃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 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 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这一调节机制指在一个系统 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这 种能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及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表现差别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实例 短时间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仍可以保持清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停止故染物的排放后,河流的水环境又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关系 (1)一般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稳定性的大小呈负相关;(2)气候条件恶劣的生态系统,如苔原、荒漠等结构、营养结构简单,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原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思维导图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A.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石油海洋 的过度开发造成植被破坏。 B.对某些动物的过度围猎造成食物链破坏。 (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汽车排放 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
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课堂总结
生态系 统的稳 定性
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 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人类活动 能改善生 态环境
建立林业生态体系 建立自然保护区 颁布相关法律 综合治理各种环境污染
及时巩固
1.下列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不属于自然因 素的是( B ) A.早期霜冻影响了蔬菜园西红柿的产量 B.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C.一场洪水或一次飓风毁掉了动物的巢穴 D.由于某种疾病使得某一地区的大多数兔子死亡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定的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 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 会被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哪个的抵抗力强,哪个 受破坏后容易恢复?
抵抗力强、恢复力弱
抵抗力弱、恢复力强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 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但是一 旦被破坏,恢复起来也就越慢。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 滑坡、泥石流等都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初中科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越高。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如果只播种单一的马尾
松林,由于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弱,遇到虫害,会使成片的马尾松 死亡。因此,通常还要人工点播或补植其他多个树种,以提高树林的自动 调节能力。当然这会增加造林成本,另外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没有关系。
【答案】 C
【例 2】 如图 2.5-1 是一个草原生态系 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一定 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稳定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不同 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不同,稳定性也存 在差异。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是 一个生态系统能在自然界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的内在因素。
据估计我国目前有 400 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 50 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 界 100 个最危险的入侵物种。我国入侵物种造成的总体损失估计为每年数千亿元人民币。 如紫茎泽兰、水葫芦、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美国白蛾、非洲大 蜗牛等。
外来生物入侵是相互的,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 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 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 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 100 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例 1】 某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先用飞机进行马尾松林飞播,然后用 阔叶树种进行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阔混交林。这样做对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详解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出现的前提: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稳定性的表现: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循环(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和能量流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①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③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3)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①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②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会到破坏。
3.(1)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的原因:①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
②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③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3)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①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②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③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发展以及走持的环境。
(2)怎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回顾】考点内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Ⅱ考纲解读:1.知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和区分3.知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考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技能方法】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表现(1)由下面的图示可得出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相对稳定。
(2)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可得出生态系统在功能上相对稳定。
2.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例由以上图示看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5.生态系统稳定性易错点(1)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4)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6.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确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答案】B【解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所以D不正确。
3.若森林地区持续干旱,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答案】B【解析】由题干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在干旱环境下通过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除去杂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除去杂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5. 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小,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性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判断是否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主要强调两点: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只有D。
【能力提升】1.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答案】C【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A正确;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B正确;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差,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C错误;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低,易爆发虫害,D正确。
2.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
TS 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干扰,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反之,T值就越大,故A项正确;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短,故B项错误;由于TS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力性就越小,故C项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项正确。
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答案】C【解析】受到干扰后,种群数量波动范围小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4.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案】A【解析】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不能放在直射光的环境中;若自养生物等成分能正常生活,说明生态缸处于稳定状态。
5.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随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将低于未载畜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A正确;载畜量在A~C之间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都不低于未载畜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B正确;图乙中,F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故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错误;F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种群达到最大数量,D 正确。
【终极闯关】1.(2015届江苏四市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答案】A【解析】各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含有能量最多,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A 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所以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输入也能维持稳定,但是没有能量的输入,就难以维持稳定,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不一定都是有利的,比如说警戒色就是为了吓退捕食者,C错误;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困难,比如森林生态系统,D错误。
2.(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模拟)以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水体遭受污染后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导致水体污染加重B.机体再次感染SARS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C.草原上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D.胎儿分娩时刺激缩宫素的释放,缩宫素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答案】B【解析】依据反馈调节的定义知水体遭受污染后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导致水体污染加重为正反馈调节;:调节是系统调节的结果作为信息分子来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再次感染SARS病毒不属于系统调节的结果,因此机体再次感染SARS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不是反馈调节;草原上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蛇数量增加→鼠数量减少→蛇数量减少→鼠数量增加→蛇数量增加→鼠数量减少;胎儿分娩时刺激缩宫素的释放,缩宫素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是正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