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生态平衡 就越容易被破坏;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 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 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平衡就越容易维持。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界干扰因素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注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就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
(3)实验流程
制作生态缸框架 缸底部的铺垫
注入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标准:100cmX70cmX50cm
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 沙土层厚5~10cm
注意:从缸内低处注入
水中放浮萍、水草、小乌龟 沙土上移植仙人掌(或仙人球) 花土上移植蕨类植物和杂草 花土上放置蚯蚓、蜗牛
用胶带将生态缸密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表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 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成成分越少,营 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为什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此重要?

为什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此重要?

为什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此重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地理环境以及生态过程等组成的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保持平衡和有序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为什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此重要。

1. 维持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当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存活和繁衍。

如果生态系统发生崩溃,那么灭绝将是不可避免的。

而物种灭绝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2. 支持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支持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分布、土壤、水资源和气候等均对生产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持稳定性可以有效的支持各类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渔业和林业等。

同时,保障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保证资源的长久利用,使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 维护环境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环境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所引发的。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和大量排放废气等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

而这种破坏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带来自然灾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

4. 促进公平和稳定社会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促进公平和稳定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可持续性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可持续的后果。

例如,空气和水污染、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都将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而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使社会得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支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生物圈二号”包括哪些生态系统?里面有哪些成分? ②研究“生物圈二号”的目的、结果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问:在演变过程中,岩石上的生物物种的种数有什么变化?是否会无 限增多?或者到达一定规模以后,会不会不断减少呢?为什么?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结构和功能能保持较 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 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 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 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 减小,更不会灭绝。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 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 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 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 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 改变。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有哪些 ?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 1、阶段性 2、相对稳定性 3、动态性
阶段性
VS
微生物
提问:那个生态系统比较完善?如果猎人大量捕杀兔子,这两个生态 系统中的狐的命运会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简单的生态系统不稳定,只有发展到了成熟阶 段才能达到稳定。
苏 州 河
相 对 稳 定 性
历史上的苏州河风光美丽,水产丰富,盛产“松江四腮鲈”,唐代大诗人白 居易有“水脍松江鳞”等赞美苏州河中鲈鱼的名句。直到1911年,苏州河上 还建起了以河水作为直接水源的“上海闸北水厂”,为数百万上海市民提供 生活用水。那时,两岸居民傍水而居,衣食住行全与苏州河有关,但苏州河 依然清澈,这是为什么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详解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出现的前提: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稳定性的表现: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循环(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和能量流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①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③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3)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①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②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会到破坏。

3.(1)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的原因:①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

②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③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3)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①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②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③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发展以及走持的环境。

(2)怎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考生物考点练习解析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考生物考点练习解析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6(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与a曲线相似;选项C,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物理和化学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即在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能够迅速恢复原有的平衡状态,维持其生态功能和结构不受严重影响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其维持的重要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自我修复恢复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可以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之中。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结构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地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就可以认为它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从群落、种群和个体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中群落的稳定性最具代表性。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许多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

由于生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和相互依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它的稳定性就越高。

这是因为生物多样性保障了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干扰和变化。

此外,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平衡和稳定性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水、温度、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平衡稳定,它们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环境和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生态服务,包括空气净化、水源地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自然景观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生态系统还提供了很多生计和美食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经济和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就会发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和保护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模拟、实地调查、长期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遭受外界干扰后,能够保持其功能和结构的恢复能力。

这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物种相互作用的平衡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抵抗外部压力,保持其健康状态,并且能够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

1.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稳定性生态系统是由多种不同的物种组成的复杂网络。

这种复杂性提供了一种稳定性的基础。

在一个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这种多样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因为某一物种的灭绝或者数量的剧烈波动不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2. 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恢复能力密切相关。

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其内部机制会通过调节和适应来恢复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当某个物种数量减少时,其他物种可能会填补空缺并承担起相似的生态功能。

这种恢复能力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防止环境的恶化。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服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诸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的生态服务。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可持续的食物来源、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维护人类健康的环境。

因此,保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扰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扰动是指对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可以是自然的(例如自然灾害)或人为的(例如入侵物种的引入或环境污染)。

这些扰动可能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功能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

然而,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通常能够通过回归过程来恢复到原始的稳定状态。

5. 保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

首先,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这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捕捞和砍伐以及开展生态恢复项目来实现。

其次,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田防护林
随堂练习
1、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 因是( C ) A、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复杂 B、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 D、松毛虫适应环境弱 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 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加网 罩的草地反而长得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干旱
害虫减少 鸟少吃害虫 害虫增加
负反馈调节
结果:抑制或减弱了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
定。
意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思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现在的黄河
现在的黄土高坡
以前的黄土高坡
以前的黄河
过 度 放 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 原状的能力。
随堂练习
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B ) A、温带草原 B、北极冻原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 4、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C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缺水干旱 C、自我调节能力 D、食物被破坏 5、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 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A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 量应为容器的4/5。
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的地方。
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减少对O2 的消耗以免破坏食物 链。
生态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马桥中学龚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教材第5章《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本课中主要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两个内容。

2.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种类等一些知识,为本节授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本课中的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利用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的古诗《草》,引导学生说出草原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引入本课主题。

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幻灯片图片展示出岩石从从裸露状态
演变为有多种生物生存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过
程,并以此例引出阶段性的特征;相对性通过讨论:“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
功能会被破坏吗?为什么?”得出。

在讲授动态性特征时,利用山猫和野兔的捕食关系,通
过山猫与野兔的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进行讲解;自我调节能力着重利用食物链图解,帮助
学生理解。

最后简单提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为教材后面的内容“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打下伏笔。

四、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通过对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和草的数量变化的分析,知道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
调节来达到稳定。

3、通过对动态平衡曲线的分析,感悟科学研究是需要长期坚持、相互合作的。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唯物主义
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保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
1、阶段性成熟阶段
2、相对性相对稳定
3、动态性动态平衡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