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表

合集下载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 Fek 11.63 21.19 22.85 26.01 31.70 30.14 楼层 5 4 3 2 1 -1 Fek 30.14 31.70 26.01 22.85 21.19 11.63 Vi 30.14 61.84 87.85 110.7 131.89 143.52 D(边柱) 22956.05 22956.05 22956.05 23503.709 20186.335 34034.194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振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基本风压 h下 h上 1 1.015 1.3 0.45 0.45 1 1.073 1.3 0.45 3.9 1 1.206 1.3 0.45 3.6 1.04 1.320 1.3 0.45 3.6 1.13 1.480 1.3 0.45 3.6 1.21 1.577 1.3 0.45 3.6 3.9 3.6 3.6 3.6 3.6 1.2
风荷载作用下6轴框架各层柱轴力计算表 CD跨梁端剪力 边柱轴力 B轴或E轴中柱轴力 C轴或D轴中柱轴力 Vb N N N 2.31 2.57 0.32 -0.57 5.34 8.21 1.34 -1.90 8.31 16.73 3.19 -3.96 11.43 28.70 5.48 -6.79 13.69 43.13 8.52 -10.56 14.14 58.08 11.60 -14.46
风荷载作用下6轴框架各层柱轴力 CD跨 V 2.31 5.34 8.31 11.43 13.69 14.14 层次 5 4 3 2 1 -1 AB或EF跨梁端剪力 BC或DE跨梁端剪力 Vb Vb 2.57 2.89 5.64 6.66 8.52 10.37 11.97 14.26 14.42 1数计算表 Bz 0.017 0.082 0.232 0.360 0.541 0.650 R 0.779 0.779 0.779 0.779 0.779 0.779 gI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风振系数 1.015 1.073 1.206 1.320 1.480 1.577 楼层 -1 1 2 3 4 5 h 0.45 4.35 7.95 11.55 15.15 18.75

栈桥风荷载计算表格

栈桥风荷载计算表格

2
11.0
18.15
16.50
3
16.5
18.15
16.50
4
22.0
18.15
16.50
5
27.5
18.15
16.50
6
33.0
18.15
16.50
7
38.5
20.19
18.36
8
46.7
11.12
10.11
挡风系数 φ
0.287
灯笼架节点风荷载PWK=φ*S*Wk
纵向风荷(KN) 横向风荷(KN)
结构离地总高度=50.7-4.0= 46.7 W0= 0.5
地面粗糙度: A类 灯笼架的体型系数μs= 2.3
T1= 1.13
沿高度 分段数
各段离地 高度z(m)
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μz
z/H
(表7.2.1)
1
5.5
1.191
2
11.0
1.408
3
16.5
1.553
4
22.0
1.664
5
27.5
1.758
m
W0= 0.5
(KN/m2)
地面粗糙度: A类
框架构件的体型系数μs= 1.3
7~10轴线钢桁架的体型系数Ustw =
0.607
沿高度 分段数
各段离地 高度z(m)
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μz (表7.2.1)
Wk=βzμsμzW0 (KN/m2) 灯笼架的Wk 钢桁架Wk
1
5.0
1.170
0.76
2
10.0
16.50
3
16.5
18.15
16.50

风荷载

风荷载

3.4 风荷载计算本工程位于城郊,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荷载可按下式计算:w k=βz∙μs∙μz∙w0(3-10)式中βz—风振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基本风压。

风振系数βz=1.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根据各楼层处高度可按《荷载规范》查的,基本风压w0=0.35kN m2⁄。

各楼层处风荷载P i=w ik∙ℎi∙b i,第i楼层处受风面的高度ℎi取计算楼层上下层层高各半,顶层取至女儿墙墙顶。

楼层出受风面的宽度b i取6m。

只考虑轴线○5一榀框架。

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3-1 风荷载作用下各系数计算表层次βzμs Z(m) μz w0(kN mm2⁄) hi(m) b i(m) P i(kN)5 1.0 1.316.95 1.18 0.35 2.55 6.0 8.21图3-2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计算简图D值法计算风荷载作用下内力:一般层k=∑i b2i c ,α=kk+2,底层k=∑i bi c,α=k+0.5k+2,柱子的抗侧移刚度D =α12i c h j2,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2 框架柱抗侧移刚度计算表层次 柱的类型 kα D (kN m ⁄)2~5层 中柱 (1根) 2.44 0.550 1.884×104 边柱(2根) 1.22 0.379 1.298×104 底层中柱(1根) 3.15 0.709 1.138×104 边柱(2根)1.570.5800.931×104注:∑i b 指框架梁线刚度之和,i c 指柱子的线刚度,k 指框架梁柱线刚度比,α指柱侧向线刚度降低系数。

3.4.1 各楼层风荷载剪力计算风荷载作用下各层剪力可按公式3-11计算: V jk =D jk∑D jk mk=1V j (3-11) 式中 V jk —第j 层第k 柱所分配到的剪力; D jk —第j 层第k 柱的侧向刚度D 值; m —第j 层框架柱数;V j —第j 层框架柱所承受的层间总剪力。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计算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计算

8 风 荷 载8.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8.1.1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1 当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0z s z k w w μμβ= (8.1.1-1)式中 k w —风荷载标准值(kN/m 2);z β—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w —基本风压(kN/m 2)。

2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0z sl gz k w w μμβ=(8.1.1-2)式中 gz β—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sl μ—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

8.1.2 基本风压应按本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 2。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8.1.3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本规范附录D.5没有给出时,基本风压值可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根据基本风压的定义和当地年最大风速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

当地没有风速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D中附图D.6.3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8.1.4 风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可分别取O.6、0.4和0.0。

8.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8.2.1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8.2.1确定。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表8.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地面粗糙度类别离地面或海 平面高度 (m) A B C D5 1.09 1.00 0.65 0.51 10 1.28 1.00 0.65 0.51 15 1.42 1.13 0.65 0.51 20 1.52 1.23 0.74 0.51 30 1.67 1.39 0.88 0.51 40 1.79 1.52 1.00 0.60 50 1.89 1.62 1.10 0.69 60 1.97 1.71 1.20 0.77 70 2.05 1.79 1.28 0.84 80 2.12 1.87 1.36 0.91 90 2.18 1.93 1.43 0.98 100 2.23 2.00 1.50 1.04 150 2.46 2.25 1.79 1.33 200 2.64 2.46 2.03 1.58 250 2.78 2.63 2.24 1.81 300 2.91 2.77 2.43 2.02 350 2.91 2.91 2.60 2.22 400 2.91 2.91 2.76 2.40 450 2.91 2.91 2.91 2.58 500 2.91 2.91 2.91 2.74 ≥5502.91 2.91 2.91 2.918.2.2 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按平坦地面的粗糙度类别,由表8.2.1确定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修正系数η分别按下述规定采用: 1 对于山峰和山坡,其顶部B处的修正系数可按下述公式采用:2B 5.21tg 1⎥⎦⎤⎢⎣⎡⎟⎠⎞⎜⎝⎛−+=H z ακη (8.2.2)式中tg α——山峰或山坡在迎风面一侧的坡度;当tg α>0.3时,取tg α=0.3;κ——系数,对山峰取2.2,对山坡取1.4;H ——山顶或山坡全高(m);z ——建筑物计算位置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m;当 2.5z H >时,取 2.5z H =。

风荷载计算(Excel表格)

风荷载计算(Excel表格)

0.35 0.3 0.55 0.4 0.45 0.4 0.4 0.4 0.55 0.4 0.4 0.4 0.55 0.55 0.55 0.6 0.55 0.6 0.5 0.55 0.45 0.6 0.55 0.65 0.55 0.65 0.5 0.5 0.45 0.4 0.55 0.65 0.55 0.5 0.45 0.55 0.65
1.54
1.64 1.83
40
1.52
1.60 1.77
50
1.51
1.58 1.73
60
1.49
1.56 1.69
70
1.48
1.54 1.66
80
1.47
1.53 1.64
90
1.47
1.52 1.62
100
1.46
1.51 1.60
150
1.43
1.47 1.54
200
1.42
1.44 1.50
广州 汕头 深圳 湛江 桂林 柳州 梧州 南宁 北海 海口 三亚 绵阳 成都 内江 涪陵 遵义 贵阳 大理 昆明 丽江 118
0.5 0.8 0.75 0.8 0.3 0.3 0.3 0.35 0.7 0.75 0.85 0.3 0.3 0.4 0.3 0.3 0.3 0.65 0.3 0.3
6.0 m
(KN/m2),按 1.67 1.674
>
(KN/m 2)
1.0 0(K
对于平坦 或地稍面有粗起糙 度可分为
A
B
C
D
2 B
石 邢 张 承 秦 唐 保 沧 大 太 阳 临 包 呼 通 阜 朝 锦 鞍 沈 本 营 丹 大 四 长 吉 通 齐 鹤 绥 佳 哈 牡 德 烟 威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1.04 1.03 1.01 1.00 0.98 0.97 0.95 0.94 0.92 0.90 0.89 0.87 0.85 0.83 0.81 0.79 0.77 0.75 0.73 0.71 0.69 0.66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0.65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xx工程
F&A Wind
βz
合计ωk
(-)
(kN/m^2)
StoS Wind
βz
合计ωk
(-)
(kN/m^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609 0.600 0.592 0.583 0.575 0.566 0.557 0.547 0.538 0.528 0.518 0.508 0.498 0.487 0.476 0.465 0.453 0.441 0.428 0.415 0.402 0.388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0.380
第 4 页,共 6 页
LOGO
项目名称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xx工程
表3--
序号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风荷载计算GB500092012

第 1 页,共 6 页
62.000
45.000
StoS Wind
(kN/m^2)
0.375 0.317 0.234
StoS Wind
LOGO
3、
在高 度
a).
b).
体型系数μ s风,压与高整度体变一化 系μ数z按μz:
GB50009-2012
项目名称
μ
c).
对于高度大于 3对0m结且构高产宽生比顺
15
26.333
16
25.000
17
23.667
18
22.333
19
21.000
20
19.667
21
18.333
22
17.000
23
15.667
24
14.333
25
13.000
26
11.667
27
10.333
28
9.000
29
7.667
30
6.333
31
5.000
32
0.000
项目名称
风荷载计算书(封闭结构)
Bz
kH
a1 x z
1( z ) z
其中: z 10
H 60eH /60 60
H
x 10
B 50eB /50 50 B
1( z )
tan
4
z H
0.7
k=
a1=
d).
高度z处风荷 载综标合准上值述计计算
结果,在高度
风振系数βz= 迎风面体型系 背风面数体μ型s系w= 侧风面数体μ型s系l=
50.3 99.9 148.9 197.1 244.6 291.4 337.4 382.7 427.1 470.8 513.7 555.7 596.9 637.1 676.5 714.9 752.4 788.8 824.3 858.6 891.8 923.9 955.3 986.7 1018.2 1049.6 1081.1 1112.5 1143.9 1175.4 1293.3 1293.3

风荷载计算表格(阵风系数)

风荷载计算表格(阵风系数)

一、0.7KN/m 213m B 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m Z :
1.0821.521.67=1.67×1.082×1.52×0.7 1.93KN/m 2b 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GB5009-2012取 定,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b gz =1+2gI 10(z/10)-α, 其中g 为峰值因子,取为
2.5。

I 10对应A 、B 、C 、D 四类地面粗糙 度,可分别取0.12、0.14、0.23、0.39。

A类场地:b gz =1+0.6*(Z/10)-0.12
B类场地:b gz =1+0.7*(Z/10)-0.15
C类场地:b gz =1+1.15*(Z/10)-0.22
D类场地:b gz =1+1.95*(Z/10)-0.30
m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GB5009-2001取 定,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m z =1.284*(Z/10)
0.24
B类场地:m z =(Z/10)0.30
C类场地:m z =0.544*(Z/10)0.44
D类场地:m z =0.262*(Z/10)0.60风荷载体型系数m S :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b gz :
w K =b gz m Z m S w 0
13m 高度处风荷载计算:
场地类别:
计算高度处离地面距离(此处输入截断高度):基本风压w 0:
风荷载标准值:
第20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