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9 年)》要点

合集下载

中医抗衰老五大观点理论解释

中医抗衰老五大观点理论解释

中医抗衰老五大观点理论解释中医对衰老的机制的研究源远流长。

《养老奉亲书》记载:“年老之人,萎瘁为常。

”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是脏腑机能萎瘁,外表体窍也表现出衰老退化征象,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功能衰退。

前後二陰衰老屬自然現象,是隨人體五臟六腑的機能減弱,自內到外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這些變化導致人體適應力、儲蓄力日趨下降。

中醫認識到女子由陽明脈衰為始,以面部蒼老為先兆;男子以腎氣衰為始,其衰老先露於毛髮牙齒。

衰老以形衰最先出現,接著可見九竅不利,繼之出現精神衰老。

外在形容的改變,尤其是皮膚衰老、體形衰退、精神疲憊,是衰老最明顯的標誌,這三方面成為抗衰老重點。

鑒於皮膚、形體、精神的衰老,都是伴隨整體虛衰同步發生的,反映內在臟腑失衡,因而保持外在形容必須整體調理。

片面地注重皮膚、形體或精神保養很難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只有使內在生理協調、臟腑安定、經絡通暢、氣血流通,才可從根本上延緩機體衰退過程。

衰老是一個漸進過程,「五八腎氣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抗衰老應從中年甚至更早開始。

日常生活中,許多不良習慣在不知不覺地傷害腎脾二臟,比如暴飲暴吃、偏食、長期緊張、過度勞累、酒色過度等,一方面加速腎精的消耗,另一方面又使脾臟未能及時補充,導致未老先衰,中老年疾病接踵而來。

注重養生之道是延緩衰老的前提,參考傳統養生保健。

基於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觀點,腎脾虛衰是中醫抗衰老的核心,歷代仍以補腎益脾為主。

現代了解到衰老是綜合性因素作用的結果,除了自然虛衰外,也存在不同的病理因素,抗衰老必須採取綜合措施。

依據辨証施治特點,除了補益方藥外,篩選其他方藥,如活血化瘀、除濕化痰、行氣疏肝等,來提高抗衰療效。

有關皮膚、形體、精神三方面的抗衰總原則如下:抗衰駐顏:補血、活血、養陰、潤燥;形體抗衰:健脾、保胃、補腎、養肝;精神抗衰:養心、健脾、疏肝。

中醫藥抗衰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確切有效,只要堅持一定收效。

衰老過程因人而異,如有人偏於腎虛,也有人偏於脾虛,根據個人需要適度地調治,不可僅守一方一法,要交替使用,或以一証一方為主,輔以它法,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目的。

抗衰老护肤品解读

抗衰老护肤品解读

21、天天洗脸,却仍有污垢 22、不喜化妆,对皮肤保养 亦不热衷 23、经常蒸脸 24、粉底一定要用液态的或 膏状的,否则便不易上妆 25、颈部出现皱纹了 26、虽不算胖,却出现双下 巴 27、将头发向上挽起时,脸 的轮廓显得异常突出 28、颧骨附近的肉往下移了
玛莎与您共享—— 结果: 符合3个以下: 肌肤年龄未满20岁:你的肌肤一年四季都处于 极佳的健康状态,即使出现一些小毛病,也能 迅速恢复。建议:因为20岁以下的肌肤角质层 的滋润极为理想,故常显得透明和亮丽。只需 平时以柔软化妆水补充水分,眼部和嘴巴四周 以乳液轻轻按摩防止干燥就行了。平时注意防 晒,避免熬夜,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多饮水。 符合3-10个: 肌肤年龄在20—24岁之间:你的肌肤弹性还不 错,且具有驱除小毛病的能力。建议:这个年 龄阶段的肌肤虽不足为患,但也是细心呵护、 谨防干燥的时候了。你应该养成多喝水(每天 8—10杯)的习惯,尽量减少甜点、油炸、腌制 等食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食补。
玛莎与您共享——
3.经常曝晒 吸收过量的紫外线坏处多多,轻则令皮 肤变黑变粗,重则可导致皮肤癌,而它 当然也是皮肤提早 老化的罪魁祸首之一了。因为阳光直射 会直接损伤皮肤深层的弹性纤维和胶原 蛋白,致使面部皮 肤变得松弛无光泽,出现皱纹。所以, 要养成使用优质防晒品的好习惯。 4.面部表情过于丰富 经常眯眼、皱眉、狂笑、撇嘴,这些动 作和表情都会使面部增多皱纹,所以, 最好尽量减少面部 动作和过分的表情。
11-20个: 肌肤年龄在20—30岁之间:你的肌肤弹性已明显衰退。建议:除 了采取上述24岁之前肌肤保养方法外,还应该以乳液和营养霜加 强保湿。特别要注意晚间的保养,先拍上保湿效果强的化妆水, 配合使用美容乳液在眼睛四周和嘴角处轻轻按摩。此外,应定期 到美容院做皮肤护理。 20个以上: 肌肤年龄在30岁以上:这时小皱纹已爬上你的面颊,脸色也常显 灰黯,且经常干燥。 建议:你急需使用营养霜敷脸,至于化妆水,则应选用带油性的, 夜间用美容乳液或营养霜强化肌肤的弹性和湿度,去美容院护理 则最好每月做一次精华素导入。当然,你还要注意饮食、锻炼, 保持宽容、愉悦的心境。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导语老年人是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这与肌肉减少症、跌倒和虚弱密切相关。

本文是专家小组根据国内外老年人功能损害相关指南制定,目的是为老年身体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

预计至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

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4 000多万人。

失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指出,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frailty)等老年综合征和疾病。

衰弱可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早期识别衰弱高危人群并有效干预是延缓和降低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发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衰弱,75~84岁老年人约15%,85岁以上老年人约25%,住院老年人约30%。

衰弱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家庭社会负担的加重。

由于我国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衰弱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治疗,对老年人的衰弱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

本共识拟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和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预防指导建议,供广大的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使用,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本共识的筹备和陈述的构建借鉴了我国既往共识制定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提出有关"衰弱预防"的认识和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形成陈述条目。

中国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专家共识(完整版)一.概况衰弱(Frailty)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

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床负性事件的发生[1, 2]。

衰弱涉及到多系统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神经肌肉系统、代谢及免疫系统等[2]。

衰弱、失能和多病共存是不同的概念,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并伴有一定的重叠,衰弱和多病共存可预测失能、失能可作为衰弱和多病共存的危险因素、多病共存又可促使衰弱和失能进展[3]。

因衰弱评估方法的不同,各文献报道的患病率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趋势是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

医疗机构中老人衰弱患病率明显高于社区老人。

社区老人衰弱患病率4%~59.1%[4]。

西班牙护理院的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人衰弱患病率为68.8%,衰弱前期比例为28.4%,无衰弱的老年人仅占2.8%[5]。

来自荷兰的横断面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入住老年科的患者均为衰弱老人,其他病房的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50%~80%[6, 7]。

国内研究数据相对较少,诊断标准不统一,纳入人群的异质性较大,衰弱患病率为4.9%~83.4%[8-11] 。

衰弱是人体内多个系统生理功能和储备的进行性下降,不仅可以使老人面对应激时的脆性增加、发生失能、功能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还可使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12]。

如能早期识别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失能、降低照护机构的入住率、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社会的花费衰弱前期可以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也可以被逆转至衰弱前期,所以应该加强老年衰弱的防治研究[13]。

但目前的证据表明仅通过处理传统的慢性疾病并不能克服衰弱,必须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治疗和管理衰弱。

为提高对老年衰弱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结合现有研究证据制定专家共识,以规范老年衰弱的临床诊治并促进研究水平。

抗衰老_并不这么容易_衰老和抗衰老的几个基本知识点的刍议_张雨林

抗衰老_并不这么容易_衰老和抗衰老的几个基本知识点的刍议_张雨林
显然,声称“在遗传决定的寿限内”或“使寿命尽可能接近 生理限度”的抗衰老实施( 包括了真假衰老的“全部衰老”) ,只 求提高平均寿命而不求延长最高寿命〔2〕。以上内容可理解为 “通过抗衰老、延长青壮年期( 青春常驻) ,推迟并缩短老年期 而不求超越‘天年’”。如此,卡南高( Kanungo) 早就有言: “这 样( 控制老化过程) 就会使生命勃勃的青年期从 20 ~ 40 岁延长 到 20 ~ 60 岁或更长。…… 延长青年期自然就增加了平均寿 命,每个人都希望活到最高寿限 100 岁而衰老期却较短”〔17〕。 此说与“延长最高寿命”是抗衰老判定的试金石有不同处,相同 之处都是针对真正的衰老过程。然而,问题是,既“延缓生理老 化”又“不 突 破 遗 传 决 定 的 寿 限 ”仅 仅 是 设 想,在 理 论 上 说 不 通: 不符合公认的存活曲线理论和抗衰老理论〔10,18〕。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5)02-0573-03;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5. 02. 136
衰老和抗衰老问题一直是“引人入胜的谜团”〔1〕,是当今生 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热点。其中争议很多〔2〕。分歧甚至源自衰老 和抗衰老的概念或定义的不统一和对基本知识认识的不一致, 甚至逻辑混乱。如今“抗衰老”似乎很容易: 真的是这样吗?
《抗衰老药物学》载文: “抗衰老是一类提高生命效率( 生 存时间与生命活力的总和) 为最终目标的药物〔19〕。”“提高生命 效率”之物不一定延缓衰老进程( 如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或有 可能加速衰老( 如高强度的竞技运动) 。因此,该定义不符合抗 衰老本质。
目前,“抗衰 老 ”显 得 十 分 轻 易。 市 场 上 到 处 充 斥 着 声 称 “抗衰老”的产品和方法,看上去似乎针对人体“整体( 全部) 衰 老”的,但真实的效果确是与真正的衰老无涉( 没有过硬的证据 证明具有抗衰老效果) 。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衰弱(Frailty)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

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床负性事件的发生[1,2]。

衰弱涉及多系统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等[2]。

衰弱、失能和多病共存是不同的概念,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并伴有一定的重叠,衰弱和多病共存可预测失能、失能可作为衰弱和多病共存的危险因素、多病共存又可促使衰弱和失能进展[3]。

因衰弱评估方法的不同,各文献报道的患病率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趋势是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

医疗机构中老人衰弱患病率高于社区老人。

社区老人衰弱患病率4.0%~59.1%[4]。

西班牙养老院65岁以上老人衰弱患病率为68.8%,衰弱前期比例为28.4%,无衰弱的老年人仅占2.8%[5]。

来自荷兰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入住老年科的患者均为衰弱老人,其他病房的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50%~80%[6,7]。

国内研究数据相对较少,诊断标准不统一,纳入人群的异质性较大,衰弱患病率为4.9%~83.4%[8,9,10,11]。

衰弱是人体内多个系统生理功能和储备的进行性下降,不仅可使老人面对应激时的脆性增加、发生失能、功能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还可导致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12]。

如能早期识别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失能、降低照护机构的入住率、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社会的花费,衰弱前期可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也可被逆转至衰弱前期[13]。

但目前的证据表明,仅通过处理传统的慢性疾病并不能克服衰弱,必须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治疗和管理衰弱。

为提高对老年衰弱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结合现有研究证据制定本共识,以规范老年衰弱的临床诊治方法。

危险因素衰弱常为多种慢性疾病、某次急性事件或严重疾病的后果。

目前,尚未发现最佳的生物学标记物能识别衰弱[1,2,14,15]。

抗衰老.doc

抗衰老.doc

抗衰老需要牢记五个要素德国慕尼黑抗衰老专家表示:我们的体内驻扎着无数支极富侵害性的自由基大军。

别看它小到我们根本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连锁反应迅速得到增长,既是人体细胞的杀手,也是扼杀遗传信使DNA的元凶。

它们能使保持皮肤紧实和饱满的骨胶原纤维如生锈的管道那般碎裂,或如同在一次爆炸中被炸毁。

其破坏作用在持续长达4个星期之后,才会被医生察觉。

这种大屠杀性的破坏作用的后果便是脸上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皱纹和细纹。

因此,抗衰老就是要抵抗自由基。

这种富有侵害性的氧分子在我们的细胞代谢中产生,并被它们的天然对手——抗氧化剂所缓和并消除。

维生素A、C和E、矿物硒以及副植物质,无一不是抗氧化的能手。

然而,紫外线、尼古丁、酒精和其他身心重压因素均能使自由基占上风,从而加速衰老进程,削弱免疫系统,甚至促进癌症的产生。

体内慢慢积攒的具有氧化特性的毒素,会令身心遭受高度负荷!从25岁起,我们就开始了始料未及的每况愈下的进程;而我们的防御系统从35岁起就开始下降。

不同的人身体的负荷各不相同,但防御系统的能力最高可降低30%。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都要开始制止老化过程。

抗衰老专家目前关注的不仅是美容方面的问题,而更注重着手解决如何预防人体衰老所产生的健康问题,以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衰老不外是人体细胞由于各种原因产生障碍和遭到破坏而已。

这种破坏一旦产生就应立即予以修复,但最好能够提前预防。

机体缓慢地受到毒化是我们提前衰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人体会通过食物、呼吸和饮水中的有害物质而受到毒化。

当然,这也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抽烟、饮酒、运动少、饮食过于油腻等。

从长远看,这些因素都是衰老的强大促进剂。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定期排毒。

排毒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运动、饮食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自主作出不同的选择。

人体衰老的另一个原因是体内激素生成机制的减弱,一般来说,这与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

抗衰老专家对衰老的原因逐一进行探讨,并从中得出结论:越早采取抗衰老措施,其成效也就越大。

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3年)

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3年)
! 衰老细胞是人体器官衰老'整体衰老的结构基 础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衰老
采取各种方案和保健品及药物延缓衰老进程的主动保 健体系& 抗衰老的目的是推迟或减少老年病的发生! 实现健康老龄化!提高生存质量!而不追求延长个体的 最高预期寿命& 抗衰老的有效方案是综合性的! 包括 适量饮食' 适度运动' 良好的心理状态' 适当补充抗衰 老制品等各个方面& 在公众抗衰老实践中! 一个普遍问题是抗衰老到 底从人的哪一个年龄段开始I 这既是直接关系到能否 取得抗衰老效果的问题! 又是一个十分严肃的科学问
M 呼吁国家加大对衰老与抗衰老研究的基金投 入!重视学科规范! 促进衰老' 抗衰老研究和实践的科
化的挑战! 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 因此! 无论是衰老机制研究! 还是抗衰老实践! 都要与 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的精华相结合& 存在于中国 大地 !""" 多年的中国传统医学! 为中华文明的生存 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发展出了很多认识衰老和 抗衰老养生的原则和疗法!值得去继承和发展& 中国的先贤们已经总结出了人生的规律# 生' 老' 病'死& 这个规律仍然符合现代人的人体自然规律!闪 耀着中华文明的理性光辉& ( 生 ) 是指出生和出生后 的生长!这是人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老 ) 就是衰老! 人体发育成熟后逐步老化的过程& 此外! 中国文化尊 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数代同堂 ) 的祥和愿景! 都十分 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
J 人类个体的最高预期寿命取决于其遗传背景! 能否真正存活到相应年龄则取决于其所处环境' 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9 年)》要点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

1 衰老是随着年龄增加而缓慢出现、普遍发生的生物学过程
一般而言,人体衰老是缓慢出现、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

衰老是个体走向自然死亡的必经步骤,其生物学意义是为新个体留下生长和生活条件,以保持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延续。

衰老与发育过程差异显著。

2 衰老细胞是人体器官和组织衰老的基本结构单元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衰老的基本单位。

细胞衰老的概念由美国科学家Hayflick首先提出,表现为体积膨大、颗粒物增多、代谢紊乱、原本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出现逐渐停止增殖的现象。

细胞衰老也包括增殖不活跃和终末分化的细胞,如:神经元、心肌细胞等的衰老。

一般认为,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成体干细胞的衰老乃至耗竭是组织器官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以神经元、肌肉细胞衰老为代表的损伤积累及其功能失衡,在DNA、表观遗传、蛋白质功能方面的变化,也起重要作用。

系列研究表明,清除衰老细胞可能有效缓解人体衰老相关疾病的症状。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及老年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为通过清除
衰老细胞或促进细胞去衰老,从而为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3 衰老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病是指随着增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属于慢性病的范畴。

大量的研究表明:衰老与老年病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紧密,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衰老机制是老年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使我们明确认识到了老年病是难以根治的疾病,其根源在于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

深入研究衰老机制,对于指导“老年人的健康与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在老年慢病中,血管衰老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管衰老涉及血管钙化、脉压波等特征性改变,是中老年人群多种慢性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发生的共病基础和关键环节,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5 加强衰老标志物与临床衰弱和老年综合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衰老基础研究的目标是改善人类健康、促进临床诊疗实践更为精准、高效。

为了更好地应用衰老机制研究成果,建议加强衰老标志物与临床衰弱和老年综合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衰弱(frailty),又称虚弱,是指老年人由于多种生理机能的累积性衰退、生理储备能力下降所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
退的非特异状态。

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健康到失能、死亡的中间状态。

建议加强衰老标志物(例如: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含大量的炎性因子)、?-半乳糖苷酶着色率等)与整体指标(例如:握力、步速等)的相关性研究。

尤其是需要关注贯穿于中老年健康、衰老、疾病、失能及生命终末期的相关性指标研究。

6 人类长寿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共同决定
人类长寿受遗传因素、外界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此处所指的“遗传因素”,包含基因和表观遗传二个方面。

人群寿命延长而引起的长寿现象很可能是以遗传因素为基础,结合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影响结果。

7 抗衰老是主动健康、少得病、晚得病,是延长健康寿命的重要策略
抗衰老(anti-aging)是指基于衰老的机制,综合使用各种生物技术、健康产品及药物延缓衰老进程的主动健康策略。

抗衰老的目标是少得病、晚得病,延长健康寿命。

抗衰老是衰老基础研究的应用出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策略。

抗衰老的策略包括:清除衰老细胞、服用药物、限制饮食、干预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补充干细胞和活性因子等方面。

其有效方案通常是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可能包括:适量饮食、适度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补充健康产品等各个方面。

从幼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的生命周期中,老年期出现不同于青年期的生理衰退现象即衰老的表型。

此外,中年(国外的定义45~65 岁)的人体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与衰老相关的较明显变化,已积累了一定的损伤。

因此,抗衰老从中年开始,效果会更好。

8 补充细胞及活性因子具有改善中老年健康、治疗疾病的作用
人体衰老与组织中的干细胞衰老密切相关。

通过输注细胞或活性因子,有可能减轻衰老的危害,改善中老年健康,是一类科学抗衰老的策略。

9 继承中医药学和中国文化的精华,促进老年科学的特色发展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

因此,无论是衰老机制研究,还是抗衰老实践,都要与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促进老年科学的特色发展。

外,中国文化尊老、孝亲的优良传统,“数代同堂”的祥和愿景,都十分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老年病的防治,值得进一步发扬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