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词条篇(国政区大典)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汕尾.凤山篇一、政区概况凤山街道位于东经 14度54分至 116度13分24",北纬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地处汕尾市区东南部,东面濒临品清湖,西面与汕尾大道连接,南面与新港街道毗邻,北面为市汽车总站和芦列坑村。

街道总面积为21.09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设于市区四马路口。

凤山街道成立于1989年2月,辖原汕尾镇的第一至第五居委(社区)及盐町头、奎山、香洲、新林、卫东、革新等6个管理区(行政村)。

1993年7月增设凤苑居委。

1995年2月芦列坑管理区从香洲街道析出划归凤山街道管辖。

1997年4月增设滨海居委。

1999年3月30日盐町头、奎山、香洲、新林管理区改为居委会;同年卫东和革新管理区合并设为卫东渔业村,2002年11月改为小岛渔业村。

同时,第一至第五居委依次更名为联兴、文亭、凤照、安美和凤翔社区。

至2011年,街道辖11个社区(含119个居民小组),2个行政村(含18个自然村)。

2011年,全街道总户籍人口79991人,其中男41220人,女38771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963人,渔业人口2598人,非农业人口74430人。

户籍人口密度3650人/平方公里。

居民中汉族人口占98.07%,有少数民族86人。

当年人口出生率9.86‰,自然生长率5.07‰,计生率94.5%。

二、自然条件凤山街道辖区主要以平地为主,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1—33℃,平均最高气温26℃,平均最低气瘟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260天左右,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400mm。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适合旅游、人示景观和自然景观甚多,集三山一湖三大全,品清湖风景秀丽,素有“广东第一盐水湖”之称,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旅游者。

盛产海虾、海等海产品。

三、经济概况1989年3月,凤山街道以原汕尾镇为基础建立起来,商贸比较活跃,其产业结构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街道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强内联外引的工作,高速估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和提高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阳山·七拱篇一、政区概况[名称来历]七拱,古称犀牛。

清道光七年(1827年)建了七拱桥,改名七拱。

[地理位置]七拱镇位于东经112°33′、北纬24°20′之间,地处阳山县境南部,东与杜步镇相连,南与太平镇、清新石潭镇相接,西与连南寨岗镇、怀集新岗林场交界,北与阳城镇毗邻。

人民政府驻地七拱镇七拱大道,电话区号0763,邮政编码513131,七拱镇是阳山县三个中心地带镇之一。

距县城20千米。

[政区沿革],七拱古称犀牛塘,(阳山县志)。

明清年间称通三里,后称通儒乡。

清乾隆年间始设七拱司。

民国3年(1914年)称七拱区。

辖七拱、新圩、杜步、东山、太平、白莲、杨梅等地方。

民国十七年(1928年)称三区。

1952年改称七区。

1957年,撤区建乡,称七拱乡。

1958年9月成立七拱人民公社,辖太平、杜步、新圩、白莲、杨梅等地。

1959年10月,太平、杜步又从七拱人民分出。

1961年新圩、白莲、杨梅又从七拱人民公社分出。

1983年11月,撤社改区,称七拱区公所。

1987年2月撤区建镇,称七拱镇人民政府。

2004年4月新圩镇并入七拱镇。

[政区划分]2011年未辖七拱、芙蓉、潭村、和平、龙虎坑、圹坪、火岗、西路、合上、西连、岩口、隔坃、新圩、桂花、三所、龙脊、石角等17个村委会,和七拱街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2011年未,辖区总人口6.89万人,其中城镇3827人二、自然条件七拱四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七拱水由南向北,然后向东流。

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2℃,无霜期310天,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总日照时数1580小时,春天低温阴雨,空气潮湿;夏天天气炎热、多有雷雨;秋天天天凉爽、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冬天天气寒冷:常有霜冻,偶有冰雪。

境内有七拱河、沙河、桂花河等三大河流。

境内有大洞水库、米崀水库、牛栏坑水库、白虎迳水库等蓄水水库。

七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铁、铜、铅、锌、锰、硅、瓷土、高土、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等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琼海市·龙江镇一、政区概况龙江镇位于琼海市西南部,(万泉河中游南岸,待定),地处北纬19°8′,东经110°30′,与嘉积、万泉、石壁和阳江接壤,镇府所在地距市府嘉积镇22公里。

整个区域沿万泉河中游南岸分布。

民国初渐成集市,称龙江市。

此地有蛟龙过江之传说,故名。

1987年置镇。

镇区为阳(江)龙(江)路终点站,万(石)龙(江)路终点站,南通中会公路抵中原镇,东北经椰子寨达万石,接海榆东线通嘉积,水路由万泉河经嘉积达博鳌港,(拥有渡口8个。

待定)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8亩,其中水田面积14435亩,旱田面积4273亩。

镇区中心面积1.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街道呈直尺形,总长0.9公里,有义隆街、金龙街和万泉河街。

镇区东南侧建有龙江革命烈士纪念塔。

下辖蓝山、南正、龙江、滨滩、中洞、博文、蒙养、深造、南面9个村委会,134个村小组。

全镇总人口22192人,6293户,其中农业人口21485人。

二、自然条件龙江镇地处万泉河中游南岸,沿万泉河呈东西走向,丘陵地貌,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2——26℃,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时,年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118.99千卡,终年无霜雪。

万泉河贯穿全境。

上市农副产品有生猪、三鸟、鱼鲜品、瓜菜、水果、家具、农具等30多种。

输出品以橡胶、槟榔、胡椒味大宗,名产“龙江豆豉”为上乘佐料。

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

三、经济概况龙江镇集市初期以农产品贸易和交易山货为主主要镇民主要经济来源,建国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成了XX农场,XX农产品基地,XX农业产业园),以农副产品、畜牧业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立足优势产业,完善流通业等配套的第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橡胶、槟榔、胡椒产业为主的热带农业经济作物,(建立XX生产基地,XX槟榔加工基地,生源橡胶加工厂),逐步向热带农业经济作物大镇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界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界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巴南·界石篇一、政区概况界石镇地处重庆主城南部,北与南泉街道毗连,东与南彭街道接壤,西跨龙州湾街道与长江相望,西南接一品街道,东南连跳石镇。

在长江南向陡然拐弯处东边,曾立有“上走綦江,下入南川”的指路石碑,于公元1707年,界石因以石为界而得名。

界石镇距离重庆市中心25公里,距离区政府驻地12公里,距离江北机场30分钟车程,是主城南部的交通枢纽和重庆南向出海陆路通道的起点。

重庆市政府99次常务会将界石镇确定为全市二环区域能集聚30万人口的十大新城之一,属于重庆市二环以内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是重庆市主城规划区东部组团的重点区域,是江南新城和环樵坪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2004年以来,界石镇多项工作在区、市乃至全国都引起积极反响:成功准备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基层文化工作的现场,接待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及商务部视察“万村千乡”工程、国家环保部视察村庄连片整治、国家交通运输部视察农村公路建设,先后被命名为重庆市市级中心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市级园林式城镇、重庆市市级留守儿童工作示范镇、重庆市民间文化(儿歌)之乡、重庆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镇、重庆市绕城经济带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名镇、重庆市家电(汽摩)下乡模范镇、重庆市花木之乡、重庆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众多荣誉称号。

2011年末界石镇辖桂花村、海棠村、新玉村、武新村、钟湾村、金鹅村6个村和畅想社区、和平社区、公平社区3个居委会(社区)。

界石镇幅员面积64.83平方公里,下辖4个居委会、6个村。

辖区人口52849人,17295户,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4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89‰。

二、自然条件界石镇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辖域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有燕尾山、铜锣山、樵坪山,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雾,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花溪河经南彭街道流入界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

生产水稻、水产品等,花木产业发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编辑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编辑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编辑手册、市志办政区概况●名称来历【格式】名称来历因××××××得名。

简称××,因××××××得名。

【编纂提示】名称来历指现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来历。

没有简称的可以不写简称,其他有别名、雅称的可以增加。

历史上曾用名的来历在政区沿革中表述。

【以河北省为例】因位于黄河以北得名。

简称冀,因古称冀州得名。

【以上海市为例】因吴淞江支流上海浦(今外滩至十六铺之间的黄浦江)得名。

公元三世纪时,当地居民以捕鱼为生,使用一种称“扈”的竹编工具,因此,吴淞江近海一段称为扈渎(江入海处称渎),后改称沪渎,故简称沪。

又因战国时为楚春申君领地,故别称申。

【以如东县为例】因历史上属如皋县东部,后从如皋分置得名。

【以如东县掘港镇为例】相传唐代初期,此地原是海滩,缺少港口,称‘缺港’,因‘缺’字不雅,改称掘港得名。

●地理位置【格式】地理位置位于东经××°××?××"~××°××?××",北纬××°××?××"~××°××?××"。

地处××××××,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中国政区大典(天峻县木里镇)

中国政区大典(天峻县木里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天峻县·木里镇一、政区概况木里镇位于县境北部边缘,东经97°16′~东经99°42′,北纬37°12′~北纬38°20′,镇政府驻地位于海西州天峻县北部,距县城150公里,北与东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东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东南部与舟群乡、织合玛乡相连,西部与阳康乡、龙门乡毗邻,北部与苏里乡接壤。

总面积2289平方公里。

“木里”一词系藏语音译,“火山”的意思,史料记载这一地区古代吐蕃王朝的“木”氏族,其地名意译为“木氏山”。

木里镇下辖塞纳合让、角合根、佐陇、唐莫日四个牧委会,2012年全镇牧业总人口288户1086人,流动人口约2.5万人,流动人口随煤炭开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季节不断变动。

天峻-木里公路150公里,柴达尔至木里铁路全长141公里,木里镇境内45.9公里,建有木里火车站,木里火车站货场,设防尘墙等设施。

木里分布有永久冻土区,木里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是一种新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

木里镇1956年属上环仓区,1959年为木里公社,1963年改为木里乡,1969年改为木里公社,1984年改为木里乡。

2005年,天峻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木里乡,设立木里镇。

2006年1月综合配套改革后撤乡换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二、自然条件木里地区属高寒沼泽类和高寒草甸类草场,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平均海拔4500米,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木里地区属高原大2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量等特点,属优质煤炭,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木里煤炭资源整合取得重大进展,以资源为主体,以产权为纽带,以货币资金、矿权、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的形式,将现有木里矿区企业整合重组,庆华矿业有限公司、中铁资源海西煤业公司、青海兴青工贸公司、义海能源有限公司整合为青海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圣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焦煤产业集团公司、中地矿整合为青海大美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咸宁市崇阳县·沙坪镇篇一、政区概况沙坪镇,古称大沙坪,位于县城西南部,因政府驻地设在隽水岸边大沙洲上而得名。

东起峨嵋岭,邻青山镇和蔡墩乡;西靠大药姑山支脉九脚岭,交湖南临湘市、本市赤壁市;南起洪冲山,毗肖岭乡;北至跑马岭,接石城镇。

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47亩(其中水田面积24085亩),林地面积115173亩。

辖11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8331户32430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3996人。

镇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

庙铺、石坳以西为大药姑山东北支五山尖、九脚岭山区、山峰叠嶂,沟壑纵横,地形甚为复杂。

隽水两岸为丘陵山冲及河滨平畈。

辖域最高点九脚岭主峰海拔967.8米,最低点大沙坪北隽水之洲(小岛)下叉口海拔64.1米。

发源于东部江西修水老鸦尖的黄台桥河,发源于西北西冲岭的东关河、九脚岭的高庄河和发源于十字坳东侧邱家岭附近的庙铺小溪,均注入隽水。

境内修建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4座、池塘237口、河堰40座,有效灌溉面积19495亩,旱涝保收面积12306亩。

106国道贯穿全境,为主要交通干线。

有公路直通青山镇蔡墩和通城沙堆镇。

村级公路82条,连通每个自然村,交通十分便利。

矿藏资源较有特色的为钒矿石、青石板、石煤、河沙等。

黄鹤楼、岳阳楼、江西修水黄庭坚纪念馆都使用了境内泉湖的青石板。

竹木资源丰富,大竹的竹,云尖林场的林较为有名。

沙坪镇历史悠久。

1976年出土战国时期青铜剑,1978年出土新莽时期五铢、大泉五十货币数百枚,2000年泉湖村发掘出战国时期墓葬群,建于唐代的岩头寺(亦名昌国寺),香火鼎盛时和尚多达300多人。

遗存有白沙岭唐末黄巢义军所筑古城墙,高庄村跑马岭太平军古战场。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城村何家大屋古民居,面积6050平方米。

1934年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钟期光在泉湖村殷家冲,主持建立了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玉龙县·黎明乡一、政区概况黎明傈僳族乡位于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腹心,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从属老君山景区。

东与石鼓镇接壤,南与石头乡相连,西接鲁甸乡及兰坪县,北连巨甸镇。

相传1949年解放初期所取地名,称“黎明”,寓意天亮了,人民见到光明了。

于2005年12月将金庄乡、黎明乡归并为现黎明乡。

现黎明乡辖区面积812.3平方公里,主产烤烟、玉米、土豆、小麦、荞麦、豆类、核桃、梅子、生漆、花椒等。

下辖黎明、黎光、美乐、堆美、金庄、中兴、茨科7个村委会118个村民小组,农户3901户,总人口15726人(其中农业人口15204人)。

居住着傈僳、纳西、汉、彝、普米等民族,其中傈僳族人口有7408人,占总人口的47.1%,是玉龙县唯一的傈僳族乡。

境内民族随海拔呈梯级分布,海拔较高处为彝族,其次为傈僳族,海拔较低处为纳西、汉族。

全乡从最低海拔1800米至最高海拔4513米形成河谷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困乡。

二、自然条件黎明乡地处高寒山区、山高谷深、山岭层层、岩石广布、人户居住分散、为县内贫困山区之一。

境内分布着240多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群,其相对高度以及壮观程度,色彩绚丽程度属全国之首。

有10多万亩的原始森林,有榧木、红豆杉、雪莲、虫草等等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高大的乔木林和灌木丛,有天麻、贝母、岩白芨等等珍贵药材;有滇金丝猴、小熊猫、獐、鹿、金丝燕等等国家保护动物。

整个森林就是一个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世界,活生生的一个生物多样性大展厅。

盛产烤烟、芸豆、油菜籽、核桃、梅子、荞麦、药材等。

三、经济状况黎明乡以五大产业为支撑,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是丽江市农业局命名的“丽江市烤烟之乡”。

2011年推进“丽江金沙江区域特色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园”建设,全乡种植烤烟2万亩,实现产量6.2万担,产值6075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元通词条篇
元通镇建镇历史悠久,远在一千六百四十多年以前是晋的水渠乡历代以来,几经更迭至明代中叶,始建景德、大罗两场合并为“元通”。

元通镇位于东经103.37度、北纬30.44度,其疆界东起沙沟河接壤观胜镇,西至画花店与怀远镇相连,南起向阳桥隔沙沟河同锦江乡相邻,西北隔西河与何家乡相望,北至漫破堰、雷加土地房与上元乡和都江堰市安龙镇、柳街镇连接。

镇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5公里,形成西北宽而东北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均海拔549米、570米。

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渠北街140号。

元通镇平面似一仙桃行,镇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

境内设行政村七个,即聚源村、禹王村、大罗村、景汇村、清溪村、通顺村、三宝村;设城镇社区两个,即麒麟社区、双凤社区。

下设95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居民小组。

2011年末全镇总户为6681户,总人口23119人,其中农村4574户,人口20 7 80人;城镇总户2117户,城镇总人口5339人,除居住有少数彝族、藏族、羌族外95℅以上是汉族。

元通镇地处泊江、味江、西河三江汇合之处,城镇总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过去江中舟船如织,汶川木炭、食盐、木材,苟家、万家、和平、都江堰两河乡中药材,都在元通装船运往新津、乐山等码头。

元通镇场镇规模宏大,人口众多,百业俱全,商业兴盛,远商近旅。

至建场以来,即是川西市县之巨镇,故有“小成都”之称。

至清朝末年曾招引
陕西、广东、江西、湖南、福建诸省来此建馆经商。

元通镇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能灌能排是都江堰外江主灌区之一。

一年两熟,是国家商品粮产区,各种动植物齐全。

岷江流域水力资源丰富。

镇内有石灰石、陶土资源得天独厚,所有产品数量、质量为蜀州之冠。

镇有合资企业四五十家,私营企业四五百个,每年上缴国税、地税四五千万元。

从业人口达75﹪以上,就业率为100﹪.教学、劳动保障、工商、金融、通信一应俱全。

元通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40公里,距崇州市11公里,距都江堰市20公里,距国际航空港双流机场30公里,紧靠成温邛高速公路,华怀公路贯穿全境,它是省城去怀远、街子、文锦江、鸡冠山、青城山旅游胜地的必经之路。

镇内有永利桥、铁杆桥、天主教堂、黄家大院、陈家大院、景德寺、惜字宫、黄氏宗祠等观光、考古、旅游休闲景区。

镇内还有四川省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公立卫生院,院内设备齐全、师资雄厚、交通便宜快捷,能即时有效地为病人服务。

元通镇
2012年6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