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高级茶艺考试解说词

【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主题:人生如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茶品:易武古树生茶茶具:电陶炉、烤茶罐、品茗杯、茶泽、水洗、茶席背景音乐:蝴蝶泉边场景:一张矮桌、麻布铺地、白族传统工艺品摆件、竹制茶席、土陶烤茶罐、小茶碗、烤茶炉、三道茶佐料(生姜沫,花生,桂皮,红糖,乳扇,蜂蜜,花椒)服饰:白族传统男装表演者:xxx xxx解说:xxx开场(背景音乐响起):早晨太阳升起后,一位白族姑娘款款而来,看到阳光正好,便要去采茶叶。
家中兄长也随她一起去,这是他们春茶季节最忙的时候,他们在茶树前,左采右摘,忙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就收获满满,而后一起回家摊晾鲜叶。
趁着摊晾的功夫,他们开始做白族著名的“三道茶”......1、上场行礼我国饮茶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民族也都有自己传统的饮茶方式,这是当地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透过茶香,我们不仅能嗅到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也能体会到丰富的人生哲理,云南大理的白族“三道茶”就是其中之一。
2、温杯洁具在美丽的苍山洱海下,居住着热情好客的白族人。
独居特色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古老的品茶艺术,起源于公元八世纪的南诏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喝三道茶,起初只是白族长辈对晚辈在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的一种祝愿。
现如今,三道茶现已成为白族民间男婚女嫁、节日庆典、接待宾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3、赏茶、投茶、烤茶白族三道茶属于烤茶的一种,讲究先预热烤茶罐,而后将适量的茶叶放入烤茶罐中进行烘烤。
烘烤时,要不停的抖动烤茶罐,因此又称其为“百抖茶”。
抖动茶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茶叶受热均匀;二是防止茶叶因温度过高而烤糊。
烤茶时,要时刻关注茶叶的色泽和香味变化,等到茶叶烤黄,且发出焦香,烤茶完成。
4、分汤、注水、调茶将开水直接注入烤茶罐,即完成了第一道茶“苦茶”的制作,苦茶滋味清苦,茶香清郁,寓意着:万事开头难,总要先吃得苦中苦,才能享受甜上甜。
第二道茶,是甜茶。
将烤茶罐放回烤茶炉上,加入沸水,待茶汤煮沸,将茶汤冲入,放好调料的土碗里即可饮用。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我去云南旅游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品尝白族的“三道茶”。
到了白族人民那里,真切地感受了他们的生活与民俗文化。
白族人民非常热情好客,我们刚刚落座,白族的男子们为我们唱歌,姑娘们为我们跳舞,铜锣鼓琴轻轻地奏响了。
我们很开心,看得入迷,此时,白族的一群姑娘们个个手中捧着三道茶,她们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大家好!大家乐意品味我们的生活吗?”“我们乐意品尝”,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接过第一杯茶,闻了闻,看了看,茶的颜色有点淡淡的绿色,大家喝了下去,觉得这杯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很平常——甘甘的,淡淡的。
白族姑娘们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的心思似的,又端出了第二杯茶,这杯茶的颜色类似咖啡,浊浊的褐色,让人下意识地认为是奶茶,这时,有的人一口气喝了下去,还来不及去品尝茶的味道就跑到洗手间里去了;有的人忍不住这种怪味当场呕吐;还有的人叫苦连天,狼狈的样子好像受过苦刑一般。
站在旁边的白族姑娘们依然是笑嘻嘻的。
真的,这道茶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说实在的,根本分不清楚是茶还是药汤。
许多客人都说,这不是茶,太苦了,有什么可以解苦?白族姑娘并没有回答既而笑呵呵地端来最后一杯茶,这茶水的颜色是浓浓的黄色,黄亮明净,煞是好看,但我们因先前的恐惧后只是端着这杯茶瞧了又瞧,认为这又是什么怪味呢!这时,一位白族姑娘笑着说:“这是蜜茶,很甜的。
只有经历过苦才有甜呀!”果然,我们品着这道甜蜜的茶却忘记了刚才的苦味了,真的很甜很甜,这甜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出他们的寨子。
啊!这甜不仅甜在每个过去白族的人们的嘴里,还甜入人们的心中,甜进人们的生活中……说是品偿白族人民的三道茶,不仅仅品了茶的味,简直是在品他们的生活;是在品他们的民俗风情;也是在品着我们的人生啊!他们虽生活得那么艰苦,但他们懂得苦尽甘来这个道理!。
白族三道茶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白族三道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白族三道茶的由来,使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2.能力目标:学习一些简单的待客礼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折射出的道理,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白族三道茶的由来。
2.教学难点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文化习俗。
白族三道茶也称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
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2、由来:白族的三道茶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
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
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
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
”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
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白族三道茶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
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
白族的茶文化白族的三道茶究竟是咋回事

白族的茶文化白族的三道茶究竟是咋回事
白族的茶文化白族的三道茶终究是咋回事
>云南与茶有着太深的渊源。
云南不单是茶树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茶马古道的起源地。
云南人爱品茶,
云南齐集的26 个民族都用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在热爱、品饮着云南的茶,这一点在寻访大理白族三道茶时感觉特别深刻。
在有名的大理苍山脚下,一群好客的白族人把我们引入了一白族茶馆内,用当地最标准的“三道茶”迎接我们的到来。
第一道茶谓之头道苦茶,此喻人生应该
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
先将优良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进少许开水,等泡沫消逝后,用火煨片晌,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
二道茶,象征生活应该先苦后甜才存心义,在砂罐中
注入开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饮时感觉口颊甜美而又略带辛辣,令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业开辟成功令人耐人回味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寻访组在茶馆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漂亮的白
族姑娘气定神闲的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他六位白族青年分红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
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款待贵宾的一
种独到的喝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款待贵宾的一种喝茶礼,以后流传到民间,经保存和发展持续到现在。
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
茶的特色。
白族三道茶真棒【四年级作文】

白族三道茶真棒【四年级作文】白族三道茶真棒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四小学四年级杨世伟大理是我可爱的家乡。
世世代代居住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美丽、善良。
在迎来送往热情待客中,最令人高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遐迩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了。
白族三道茶,虽说都是以茶敬客,但却与众不同。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就是说,第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茶是甜茶、第三道茶是回味茶。
大理出产好茶。
好茶要用好水泡。
白族给客人敬的第一道茶,就是先用一个小茶罐把上好的茶叶放在炭火上烤一烤,待清香的茶味飘出时,把煮沸的苍山泉水倒进小茶罐里,泡几分钟后再倒进茶杯里,用茶盘端去敬客人。
茶水色香味俱佳,喝一口,味道美极了,虽微微有点苦,但回味甘美且带清香。
好美的第一道茶过后,就是第二道甜茶。
用牛奶做成的乳扇,放在炭火上烤成又香又脆的乳片,捣碎后,放进上好的蜂蜜,再冲入烧开的苍山水,片刻即成。
乳扇片和蜂蜜水奶香浓郁、甘甜润心,香喷喷的,甜蜜蜜的,真好!浸沉在一、二道茶的欢乐、温馨、幸福之中,还来不及想什么,说什么的时候,第三道回味茶就端上来了。
这第三道茶是把核桃仁切成薄片,放上红沙糖和花椒,冲上开水即成,一股麻香的特好味,香甜爽口,让你不品则罢,越品越回味,越品越觉得白族的民情风俗生动、有趣和纯朴。
是啊,大理不仅山美水美人美,尤其是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象征着白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本性。
是啊,白族的三道茶,让五洲四海的宾客,享受大理好风光的同时,也享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让宾客永远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我们白族的三道茶真棒!【点评】小作者生动的描述了家乡的三道茶,让人读后犹如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品到了三道茶的美,也感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云南人的待客之道

云南人的待客之道1、傣族竹筒茶傣族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一道待客的传统茶饮。
其配料有采自千年古茶园原生态的晒青毛茶或新鲜茶叶、蜂蜜以及甘甜清澈的纯天然山泉水。
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茶饮。
2、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人们独有的茶道文化。
他们热情好客,讲究先客后主,闻名天下的“三道茶”,便是他们的待客交友之礼。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既是白族人调节人际关系、待客之道和传扬民族茶文化的方式,亦蕴含了他们以和为贵、处世淡然的人生哲学。
3、藏族酥油茶茶与盐,前者为饮品,后者为调料,看似毫无瓜葛,却在“酥油茶”身上密切交集。
初饮酥油茶,可能很多人会不习惯它的味道。
但对于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同胞来讲,它的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酥油茶是滇西北民族的生命之饮,既能迎来远方的贵客,也是礼仪祭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4、拉祜族烤茶拉祜族同胞家中有客人来了,他们必须用烤茶来招待。
烤茶的制作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将茶叶直接放在烧热的陶土罐子里烤香,待茶叶变得焦黄之后,冲人开水,煮沸后饮用。
这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焦糖香与豆香,是水、土、火与茶之间的亲密结合所成就,是茶叶从水土中吸收而来的精华。
烤出来的茶,汤色浓艳,味道浓酽,醇香诱人。
5、布朗族青竹茶布朗族,多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境内,有多种自称。
布朗族人以茶为生,与茶相伴,保留本民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宗教祭祀等民族风情。
作为最早种茶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千年茶农”之誉,他们主要聚居在布朗山、景迈山等地。
在布朗山深处的老曼峨寨子,距今已有1400年左右的历史,这里仍保持着数千亩古茶园,遍布在寨子四周的原始丛林中。
茶文化民俗之三道茶

茶文化 || 民俗之三道茶一、江南三道茶江南传统茶有三道,分别是镬糍茶(甜茶)、烘豆茶(咸茶)和莫干黄芽(鲜青茶)。
1)镬糍茶(甜茶)镬糍制作称之为“挞镬糍”,方式繁复又费力,先将糯米淘净滤干,煮成软硬适宜的糯米饭,再用柴灶将大铁锅烧烫,“挞镬糍”者将少些糯米饭放入铁锅中,用铁质饭铲,沿着圆形的锅底,一层又一层不停地用力将糯米饭涂抹在上面,要求厚薄均匀,没有杂质和饭粒。
再用文火进行烘烤,待镬糍干燥并微微翘起即可起锅,口感香脆酥松,既可干吃亦可泡成“镬糍茶”。
2)烘豆茶(咸茶)又称“防风神茶”,里面是碧绿的烘豆、金黄的枨子、黑色的卜芝麻,再飘上几片茶叶,看起来就让人赏心悦目。
讲究一点的还有胡萝卜丝、笋干、花生、豆腐干丝、老姜沫、桂花等等也可以成为佐料。
烘豆,湖州人称之为“熏豆”,即青豆干。
是用晚熟的嫩毛豆做成的。
当天采、当天剥、当天煮、当天烘的青豆才是上乘的。
尤其最后那一道炭火烘焙的过程,需要娴熟的经验和微妙的技术。
筛子下面的火候和上面覆盖的纱布都有讲究,全凭眼力和操作手法。
待第一筛基本烘干,就马上另换一筛,最后把全部烘豆倒入筛子再用文火烘干为止。
3)莫干黄牙外形细紧多毫,色泽绿润微黄,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浓醇,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
采摘要求严格,清明前后所采称“芽茶”,夏初所采称“梅尖”,七、八月所采称“秋白”,十月所采称“小春”。
基本制作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闪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或久摊闷黄,有的初烘后堆积闷黄,有的再烘时闷黄。
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二、白族三道茶1)第一道茶,称为“清苦之茶”,寓意为“要立业,就要先吃苦”。
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
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
三道茶是哪个民族的?白族三道茶哪里喝?

三道茶是哪个民族的?白族三道茶
哪里喝?
三道茶是白族的,一般在云南大理白族家中都能喝到,那么,白族三道茶怎么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白族三道茶的喝法以及“三道茶”的寓意吧。
白族三道茶三般茶的喝法:先将本地产的绿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叶烤脆、烤香、变黄时,冲入罐中少许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
再将沸水冲满,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浓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内,此第一道茶,称为头道苦茶。
在砂罐里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红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几粒花椒等,称为三道回味绵。
中国是茶是故乡,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生活习俗形成的特殊饮
茶方法,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道茶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尘世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酒足饭饱之余,慢慢品茶之时,不妨让这饱含智慧的茶香慢慢沁入我们的生命之中,让人生如茶,芳香宜人!若想知道三道茶的具体做法,可以参考我们网站《白族三道茶中的“三道”指什么?》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中记载
(2)器具
图片来源网站http//:
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 铜制烧水壶; 木制中、小型托盘,圆形、长方形、六角形均可; 陶制小砂罐; 放原料的大瓷碗数个,加小调羹; 大、中、小型的品茗杯,小茶杯如牛眼睛大小,故又称(牛眼睛盅);
(3)着装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图片来源网站http//:
继后,三道茶应用范围己日益扩大,成了白 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高雅的礼遇。
二、白族三道茶礼仪
图片来源网站http//:
“苦: 下关沱茶,朵美红糖, 邓川乳扇,漾溟核桃;
“回味茶”用料:
1、起源的传说
“这茶中情由,跟学手
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
先苦后甜,还得回味。”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三道茶”起源的传说:老木匠与徒弟的故事
2、唐时,初具形态
据有关资料记载,白族饮茶历史最早见于唐,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 ,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而且随着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 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们对人生哲学的寄托与向往,大多含有“先苦后甜 ”、“苦尽甘来”、“回头是岸”之意,三道茶饮茶习惯初具形态。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头饰——“风花雪月”
2、烹饮礼仪
敬献“甜茶”
敬献“回味茶”
敬献“苦茶”
恭迎宾客
品饮步骤
第一步:恭迎宾客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主人请客人入座,一边谈心,一边吩咐家人 架火烧水。等水沸开,就由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 司茶。
第四步:敬献“回味茶”
此道茶集甜、麻、辣、茶香 于一体,各味俱全,令人回味无 穷,故名回味茶。寓意凡事都要 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 的哲理。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司茶者先将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等按比例放入大型茶 杯中,然后冲入沸腾的茶水,以半杯为度。客人接过茶杯时,一 边晃动茶杯,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呼呼”作响,趁热 饮下。
图片来源网站http//:
课后思考
1、白族“三道茶”的寓意 2、从“三道茶”入手,理解“品茶如品人生”
参考文献
1.文波 ,乐夫.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与前景思考[J].民族艺术 研究.2000年 (第3期):61~63;
2.潘正伟.大理白族三道茶趣谈[J].茶叶通讯 .2008年9月(第35卷第 3期):7
图片来源网站http//:
此外,一般每道茶相隔3~5min进行,还得在茶桌上摆放松子、瓜 子、糖果之类的茶点,以增加品茶情趣。同时,还会伴之以白族民间 的与茶道相适应的诗、歌、乐、舞,为宾客的品赏烘托出心灵感应、 情感交流的艺术气氛,使人顿生荣宠之感。
礼
人们常说品茶如品人生,白族的三道 茶的最大特色是重“理”、“礼”交融, 深刻又生动地展示出要体会人生、珍惜人 生、奋斗人生的道理。所以,白族人把三 道茶又称为“教子茶”。这也是白族人精 神品质的修养之道。
第二步:敬献“苦茶”
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 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 称之为 “苦茶”,寓意做人的哲理: “要立 业,先吃苦”。
将一只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取适量茶 叶放入罐内,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待罐内 发出“啪、啪”响声、叶色转黄、发出焦香味时,立即注 入烧沸的水。片刻,主人将茶水倾入小茶杯(牛眼睛盅) 。白族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礼,用双手举杯献给 客人,客人一饮而尽。
图片来源网站http//:
3、明清时,“三道茶”定型
楼下采青松毛,铺籍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设盒 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本堂诸静侣, 环坐满室,而外客与十方诸僧不与焉。
——明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九》
图片来源网站http//:
苍山雪绿茶,冬蜂蜜, 花椒、姜、桂皮;
配料的药效和养功能: 茶叶: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 红糖(蔗糖):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可治便秘,酒精中毒。 乳扇: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 核桃仁:食之令人肥健、润饥,黑须发;多食利小便去五痔。 干姜: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血闭。 花椒: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 桂皮:利肝肺气,心腹寒热,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 止烦止唾……久服,神仙不老。
第三步:敬献“甜茶”
二道茶又甜又香又有乳香味,十 分可口,称之为糖茶或甜茶,寓意 “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 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砂罐置茶、烤茶、煮 茶。与此同时,将小茶杯(牛眼睛盅)换成容积稍大一点的品茗 杯,放少许红糖、核桃仁片、烤乳扇、桂皮等,待茶汤煮好,倾 入八分满,敬献给客人。
中华 礼仪
湖南农业大学
朱海燕 教授
第5讲 特色茶礼仪
壹
贰
叁
肆
白
藏
湖
茶
族
族
南
亭
三
酥
擂
礼
道
油
茶
俗
茶
茶
白
②①
族
白白
三
族族 三三
道
道道
茶
茶茶
礼起
仪源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一、白族“三道茶”起源
图片来源网站http//:
白族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 云南大理特有的一种礼俗文化。
“要得俏,一身孝”。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为服饰的 基色(大理)。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 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 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最有特色的是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 饰,有“风花雪月”之称。垂下的穗子 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 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 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