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饭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茶艺 第四模块 茶艺表演 第二十八专题 云南白族三道茶

饭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茶艺 第四模块  茶艺表演  第二十八专题 云南白族三道茶

• 事先装备好的茶碗里放有红糖,花生,核桃仁,再 将煮好的清苦茶倒入茶碗中至七分满,称为甜茶。 • 茶艺师双手端茶碗邀请客人品饮甜茶,这道茶香甜 爽口,浓淡适中。品饮时要搅匀,边引进边嚼,味 甜而不腻,寓意生活有滋有味,苦尽甘来。 • 先将一满匙蜂蜜和3—5粒花椒放人碗中,再注入清 苦茶斟茶至茶碗七分满,搅拌均匀,使五味均衡。 • 茶艺师双手端茶碗邀请客人品饮回味茶,这道茶甘、 苦、麻、酸、甜五味俱全,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它寓意要时刻牢记“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 在品饮了白族三道茶后,预示着大家先苦后甜,未 来的生活幸福美满,吉祥如意。茶艺表演者向宾客 敬茶以表谢意,向来宾抛送“糖果锦囊”以少数民 族的热情祝福来宾生活幸福,事业顺利。
三、表演流程
• 备器:准备好冲泡云南白族三道茶使用的茶具、辅助用 具和调饮三道茶的所需配料。 • 赏茶:用茶匙将茶叶罐中云南白族三道茶所用茶叶轻轻 拨入茶荷中供宾客观赏。 • 洁具:用开水将陶罐、茶碗一一烫洗一遍后将水倒入水 盂。 • 置茶:先加热陶罐再用茶匙将茶荷中茶叶轻轻拨入陶罐 内烘烤,一般投放 8g茶叶。 • 温润泡:待茶叶烤至焦黄散发香味时,冲入少量开水。 • 冲泡:待罐中发出噼啪响声时再用高冲水的方法提壶高 冲水,使茶叶上下翻滚,稍煮片刻再往茶杯中斟茶。 • 奉茶:双手持茶托,将茶碗奉给宾客并行点头礼,右手 向外翻做“请”的手势并邀请来宾品头道茶。调入配料 后的第二道第三道茶用同样的方法奉茶。
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 了解白族三道茶茶基本知识。 2. 掌握云南白族三道茶冲泡基本流程和一般技法。 3. 熟练掌握紫砂茶罐调饮冲泡云南白族三道茶的 基本方法。 4. 具备中高级茶艺师茶艺服务、茶席设计及茶艺 表演能力。
第二十八专题——云南白族三道茶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中国的少数民族茶俗丰富多彩,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就是一例。

1995年冬,我跟着省文物局领导第一次去云南出差,公务之暇,四处走走。

有一天到了昆明滇池边的大观楼游玩,当地朋友就带我们去领略了著名的白族三道茶。

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的白族少女们,用瓦罐煮好茶,倒在小盅里,一一请我们品尝。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第一道茶竟然是苦的,有点难以下咽。

第二道茶则是甜的,而第三道茶,不知放了什么佐料,既有点甜,也有点麻,还带点苦味,有点五味杂陈的味道。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白族的三道茶历史还颇为久远。

白族主要生活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据唐代《蛮书》记载,在一千年前南诏时期的他们就有饮茶的习惯。

逢年过节,宾客临门,都要饮“绍道兆”,也就是“三道茶”。

过去烹煮三道茶均由家中或族中最年长或最有威望的人亲自动手。

方法是先将小砂罐放在火上烘烤,然后放一撮茶叶入罐,边转动罐子边烘,待茶叶由绿变黄,发出焦香,向罐中倒入沸水,片刻,将茶水倾入小茶盅。

此茶浓烈,色如琥珀,滋味苦涩,焦香扑鼻,叫作苦茶。

通常客人接过茶盅要一饮而尽,喻意“要立业,必须吃苦在先”。

第二道是甜茶。

仍用煮第一道茶的小砂罐续水或重新烤茶续水烹煮,将小茶盅换成小碗,碗内放红糖、核桃肉,冲入沸滚的茶水即成。

此茶入口香甜,喻意苦尽甘来。

冲第三道茶时,先在茶碗中放入少许花椒和一勺蜂蜜,然后冲入滚沸的茶水,客人接过茶碗边摇晃茶碗,使茶与作料充分融合,边趁热喝下。

此茶甜、苦、辣、麻滋味俱全,回味无穷,寓意人生要经常回味,不忘先苦后甜的道理。

白族三道茶起源于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的告诫与嘱咐,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尽管如今白族同胞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三道茶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寓意仍然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保存了下来,2014年还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在杭州市临安区与安徽交界的清凉峰地区,过去也流行一种“昌西三遍茶”。

白族三道茶文化(白族三道茶丨以茶迎友)

白族三道茶文化(白族三道茶丨以茶迎友)

白族三道茶文化(白族三道茶丨以茶迎友)客从远方来,多以三道茶相待。

大理是“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交叉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出名茶。

在众多名茶中有一道极具“戏剧性”的茶——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独有的茶道文化,其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是白族人民的待客礼仪。

源起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据樊绰撰写的《蛮书》中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其中添加花椒、生姜、肉桂一起经烹饪饮用的方法,与发展至今的白族三道茶极为相似。

徐霞客曾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

”“注茶为玩”指的是三道茶的艺术性,“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则是三道茶的头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

喻意白族三道茶风味各不同,一道是苦味、二道是甜味、三道是回甘味,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三道茶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神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第一镜,此境界是说成大事业者,必先要登高望远,正如三道茶中的第一道苦茶喻意:“要立业,先吃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为第二境,其精神实质与二道苦茶的喻意:“人生在世只有吃得了苦,愿意吃苦才能尝到其中甜味。

”相似。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第三境,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必然会对前两种境界尽力,此时再回首,顿开茅塞,犹如第三道回味茶:“凡事多回味,切记先苦才能后甜。

”工序第一道“苦茶”的冲泡方法是先将水烧开,再把沱茶放入一只小砂罐上烘烤,烘烤时需不停的转动砂罐,让茶叶在砂罐内翻滚,均匀受热,待茶叶变成黄色,香气弥漫时注入沸水。

第二道“甜茶”是在“苦茶”的置茶、煮茶、烤茶的基础上加入大理特产乳扇片,核桃仁、芝麻、红糖等配料。

第三道“回味茶”,就是将“甜茶”的配料换成了肉桂末、花椒、生姜、蜂蜜等。

此茶可谓是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其味甜中带辣,回甘无穷。

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文章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一、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的历史渊源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源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俗,而白族三道茶更是他们独特的茶文化体现。

白族三道茶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了解白族三道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白族人民的饮茶习俗,更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二、探讨白族三道茶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白族三道茶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需要用上好的茶叶和水,在特制的锅中烹煮,通过特定的步骤将茶汤浓缩成三个不同浓度的茶汤:初茶、次茶和三煮。

这种工艺在传统意义上代表了白族人民对待茶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三道茶的特点就在于它严谨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饮用方式,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三、延伸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丰富多彩的。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白族人的生活中,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社交和沟通的方式。

通过一道道的茶汤,人们可以感受到白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生活方式,也可以了解到茶文化在白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白族三道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了解白族三道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也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如白族三道茶,对于维护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至关重要。

五、总结和回顾白族三道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了解白族三道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感受到全球茶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如白族三道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通过对白族三道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特点、文化内涵和意义等方面的探讨,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的分享,对主题进行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全面评估和撰写。

高级茶艺师(三级)复习题含答案

高级茶艺师(三级)复习题含答案

高级茶艺师(三级)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在寺庙僧侣中流行的禅师茶艺倡导( )的禅宗文化思想。

A、“静空”B、“空无”C、“精俭清和”D、“静省序净”正确答案:D2.在茶艺服务接待德国客人时,不要向其推荐( )作为茶点。

A、瓜子B、核桃C、开心果D、果脯正确答案:B3.唐代饼茶的制作需经过的工序是( )。

A、晒、煮、擂B、煮、煎、滤C、炙、碾、罗D、蒸、煮、泡正确答案:C4.( )喝茶的茶具是木头雕刻的小碗,称“贡碗”,木碗花纹细腻,造型美观,具有散热慢的特点。

A、布朗族B、傣族C、蒙古族D、藏族正确答案:D5.民俗茶艺表演的文化特色有( )。

A、客来敬茶的礼节B、茶叶、茶具C、茶歌、茶舞D、独特的泡茶方式、民族风俗、民族服饰正确答案:D6.开展道德评价时,( )对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最重要。

A、相互攀比B、自我批评C、相互批评D、批评检查他人正确答案:B7.在旅游过程中,引导宾客购茶的同时,制做加工( )一同出售,更能引发游客的购茶兴趣。

A、民俗服装B、精美的茶具C、手工制品D、具地方风情的物品正确答案:B8.摩洛哥是世界( )最大的进口国,消费者喜爱在茶中加入鲜薄荷饮用。

A、白茶B、绿茶C、花茶D、红茶正确答案:B9.文人茶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

A、只谈与茶有关的事B、点茶、品茶、斗茶C、斗茶、评水、赏器D、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清言对话正确答案:D10.( )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

A、明清时期B、西汉时期C、唐宋时期D、原始社会正确答案:D11.在茶艺的接待服务中,遇到宾客提出的无理要求时,( )最为妥当。

A、只要宾客的要求对经营有利可图,就尽可能地满足B、从宾客处迅速离开,将问题提交给领班或经理处理C、坚持要宾客对无理的要求道歉D、耐心加以解释,婉转地转移话题正确答案:D12.英国人泡茶用水颇为讲究,必须用( )。

A、冰水冲泡B、生水现烧C、开水凉冷后冲泡D、刚沸的水冲泡正确答案:B13.真诚守信是一种社会公德,它的基本作用是( )。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我国各民族饮茶习俗》教学设计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我国各民族饮茶习俗》教学设计
1.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在白语为“绍道兆”,最早见载于徐霞客所著的《滇游日记》。白族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2.土家族的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以茶叶、芝麻、花生、大豆、大米、生姜等原料在特制的擂钵中擂制而成,开水冲泡后即食。所以说,擂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因其原料之一为茶叶,故名为擂茶。
5.纳西族的盐巴茶与“龙虎斗”
纳西族主要生活在滇西西北丽江一带,那里有着历史悠久的饮茶文化。在他们族里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由于居住地方较高,缺少粮食和蔬菜,茶叶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盐巴茶具有很强的茶水味道,咸咸的,且能够消除人身体的疲劳。其做法如下:将小瓦罐洗净后放在火上烤热,取一些青毛茶或者掰一点茶饼放进瓦罐里烤香,再将开水倒入瓦罐里,将头道茶汁倒掉,再次冲入沸水,将一块盐巴放进瓦罐的茶水里,搅拌均匀后,将茶汤倒入茶盅里,再冲入开水,就可以饮用了。
10分钟
结尾
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了解藏族、白族、土家族、蒙古族、纳西族、回族的饮茶习俗与汉族的区别。
30秒
擂茶是土家族的传统食品,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拥有一千多年的饮食文化背景,产品历史渊源极其深厚。
4.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靠近其边缘的一些省、区,喝咸奶茶是他们的传统饮茶习俗。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千克,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25克左右。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奶,用量为水的1/5左右。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食盐,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即可盛在碗中待饮。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旅游服务类优秀作品:大理白族教学设计方案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旅游服务类优秀作品:大理白族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大理白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白族三道茶、住房特点、传统节日等民族特色。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微笑讲解意识。

【教学重点】
白族三道茶理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白族住房设计的理解。

【教学设计】
(1)通过情境介绍引入新课;
(2)运用演练法和讨论法,学生讲解三道茶制作方法和口味,掌握三道茶理念;
(3)运用演练法和个别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白族特色住房的设计;
(4)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新课。

【教学备品】
多媒体课件,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白族三道茶---高级茶艺考试解说词

白族三道茶---高级茶艺考试解说词

【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主题:人生如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茶品:易武古树生茶茶具:电陶炉、烤茶罐、品茗杯、茶泽、水洗、茶席背景音乐:蝴蝶泉边场景:一张矮桌、麻布铺地、白族传统工艺品摆件、竹制茶席、土陶烤茶罐、小茶碗、烤茶炉、三道茶佐料(生姜沫,花生,桂皮,红糖,乳扇,蜂蜜,花椒)服饰:白族传统男装表演者:xxx xxx解说:xxx开场(背景音乐响起):早晨太阳升起后,一位白族姑娘款款而来,看到阳光正好,便要去采茶叶。

家中兄长也随她一起去,这是他们春茶季节最忙的时候,他们在茶树前,左采右摘,忙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就收获满满,而后一起回家摊晾鲜叶。

趁着摊晾的功夫,他们开始做白族著名的“三道茶”......1、上场行礼我国饮茶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民族也都有自己传统的饮茶方式,这是当地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透过茶香,我们不仅能嗅到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也能体会到丰富的人生哲理,云南大理的白族“三道茶”就是其中之一。

2、温杯洁具在美丽的苍山洱海下,居住着热情好客的白族人。

独居特色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古老的品茶艺术,起源于公元八世纪的南诏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喝三道茶,起初只是白族长辈对晚辈在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的一种祝愿。

现如今,三道茶现已成为白族民间男婚女嫁、节日庆典、接待宾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3、赏茶、投茶、烤茶白族三道茶属于烤茶的一种,讲究先预热烤茶罐,而后将适量的茶叶放入烤茶罐中进行烘烤。

烘烤时,要不停的抖动烤茶罐,因此又称其为“百抖茶”。

抖动茶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茶叶受热均匀;二是防止茶叶因温度过高而烤糊。

烤茶时,要时刻关注茶叶的色泽和香味变化,等到茶叶烤黄,且发出焦香,烤茶完成。

4、分汤、注水、调茶将开水直接注入烤茶罐,即完成了第一道茶“苦茶”的制作,苦茶滋味清苦,茶香清郁,寓意着:万事开头难,总要先吃得苦中苦,才能享受甜上甜。

第二道茶,是甜茶。

将烤茶罐放回烤茶炉上,加入沸水,待茶汤煮沸,将茶汤冲入,放好调料的土碗里即可饮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三道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白族三道茶的由来,使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2.能力目标:学习一些简单的待客礼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折射出的道理,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白族三道茶的由来。

2.教学难点
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文化习俗。

白族三道茶也称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

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2、由来:
白族的三道茶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

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

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

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

”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

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白族三道茶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

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

这时,师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

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

从此以后,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

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

”师父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自此开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

以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客,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谆谆告诫晚辈的一种形式。

3、文化: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
长辈敬茶的。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制作时,先将水烧开。

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4、意义:
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得名。

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

5、分类: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此道
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

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

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

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面对苦境,我们惟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

此道茶甜而不腻,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

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

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

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付出的回报。

当我们在鸟语花香里,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

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

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与“亲”谐音,而姜在白语中读“菒”,有富贵之意,所以此道茶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如恭喜发财,大富大贵)。

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诸如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等等的诱惑。

要做到“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

如果一味沉湎于成功或失败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着,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丧失了许多人生乐趣。

所以,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得轻些淡些,不要让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抛弃的重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6、冲泡水温要求:
三道茶的冲泡水温要求在九十度以上茶叶有冲泡的茶叶种类:铁观音、水仙、冻顶乌龙、佛手等。

重揉捻茶类:铁观音、佛手等接近球状的茶。

重焙火的茶类:色泽较黑、较暗的茶。

陈年茶类:任何妥善储存的陈年茶,以铁观音、水仙较常见。

三道茶的冲泡水温要求在八十度到九十度之间的茶叶有:轻发酵的茶类:如文山包种茶,若焙火较重,仍以高温冲泡。

芽茶类:如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

熏花茶:香片、包种茶、熏花。

三道茶的冲泡水温要求在八十度以下的茶叶有绿茶类:如龙井、碧螺春等。

若品尝时仍觉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温。

7、喝法:
三般茶的喝法是:先将本地产的绿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叶烤脆、烤香、变黄时,冲入罐中少许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

再将沸水冲满,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浓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内,此第一道茶,称为头道苦茶。

在砂罐里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红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几粒花椒等,称为三道回味绵。

茶叶内含茶多酚、生物碱、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芳香成分等,兼有药理和营养两方面作用。

具有提神醒脑、利尿强心、清热降火、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特点。

中国是茶是故乡,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生活习俗形成的特殊饮茶方法,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8、品茶: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三道茶寓
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尘世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在酒足饭饱之余,慢慢品茶之时,不妨让这饱含智慧的茶香慢慢沁入我们的生命之中,让人生如茶,芳香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