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

合集下载

三道茶是什么

三道茶是什么

三道茶是什么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民族知识,供您参考,三道茶也被称之为三般茶,是云南地区白族人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的生活方式。

那么关于白族的三道茶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在白族和三道茶的时候,具体都有哪些规矩呢?2016年11月,“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

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

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岁月蹉跎,沧海桑田,茶饮在大理逐步发展完善,并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三道茶”这一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白族风俗习惯介绍

白族风俗习惯介绍

白族风俗习惯介绍
白族风俗习惯介绍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

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

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

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

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

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

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

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

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

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

丧葬:行土葬。

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

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

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

——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中记载
(2)器具
图片来源网站http//:
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 铜制烧水壶; 木制中、小型托盘,圆形、长方形、六角形均可; 陶制小砂罐; 放原料的大瓷碗数个,加小调羹; 大、中、小型的品茗杯,小茶杯如牛眼睛大小,故又称(牛眼睛盅);
(3)着装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图片来源网站http//:
继后,三道茶应用范围己日益扩大,成了白 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高雅的礼遇。
二、白族三道茶礼仪
图片来源网站http//:
“苦: 下关沱茶,朵美红糖, 邓川乳扇,漾溟核桃;
“回味茶”用料:
1、起源的传说
“这茶中情由,跟学手
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
先苦后甜,还得回味。”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三道茶”起源的传说:老木匠与徒弟的故事
2、唐时,初具形态
据有关资料记载,白族饮茶历史最早见于唐,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 ,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而且随着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 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们对人生哲学的寄托与向往,大多含有“先苦后甜 ”、“苦尽甘来”、“回头是岸”之意,三道茶饮茶习惯初具形态。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头饰——“风花雪月”
2、烹饮礼仪
敬献“甜茶”
敬献“回味茶”
敬献“苦茶”
恭迎宾客
品饮步骤
第一步:恭迎宾客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主人请客人入座,一边谈心,一边吩咐家人 架火烧水。等水沸开,就由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 司茶。
第四步:敬献“回味茶”
此道茶集甜、麻、辣、茶香 于一体,各味俱全,令人回味无 穷,故名回味茶。寓意凡事都要 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 的哲理。

白族介绍作文

白族介绍作文

白族介绍作文案例一:大理是我可爱的家乡。

世世代代居住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美丽、善良。

在迎来送往热情待客中,最令人高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遐迩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了。

白族三道茶,虽说都是以茶敬客,但却与众不同。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就是说,第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茶是甜茶、第三道茶是回味茶。

大理出产好茶。

好茶要用好水泡。

白族给客人敬的第一道茶,就是先用一个小茶罐把上好的茶叶放在炭火上烤一烤,待清香的茶味飘出时,把煮沸的苍山泉水倒进小茶罐里,泡几分钟后再倒进茶杯里,用茶盘端去敬客人。

茶水色香味俱佳,喝一口,味道美极了,虽微微有点苦,但回味甘美且带清香。

好美的第一道茶过后,就是第二道甜茶。

用牛奶做成的乳扇,放在炭火上烤成又香又脆的乳片,捣碎后,放进上好的蜂蜜,再冲入烧开的苍山水,片刻即成。

乳扇片和蜂蜜水奶香浓郁、甘甜润心,香喷喷的,甜蜜蜜的,真好!浸沉在一、二道茶的欢乐、温馨、幸福之中,还来不及想什么,说什么的时候,第三道回味茶就端上来了。

这第三道茶是把核桃仁切成薄片,放上红沙糖和花椒,冲上开水即成,一股麻香的特好味,香甜爽口,让你不品则罢,越品越回味,越品越觉得白族的民情风俗生动、有趣和纯朴。

是啊,大理不仅山美水美人美,尤其是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象征着白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本性。

是啊,白族的三道茶,让五洲四海的宾客,享受大理好风光的同时,也享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让宾客永远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我们白族的三道茶真棒!案例二: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

善于经营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

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在招待客人时为何都喜欢用三道茶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在招待客人时为何都喜欢用三道茶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在招待客人时为何都喜欢用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

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

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三道茶”这一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纵观白族“三道茶”的传承发展,是佛教活动的兴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以茶为媒传家风——大理白族婚俗茶文化

以茶为媒传家风——大理白族婚俗茶文化

40□文 / 大理州博物馆 李爱萍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苍山、无量山、哀窂山等地就是大理茶叶的种植园。

汉代,大理就有“叶榆焰茗”之说,“叶榆”即大理,“焰茗”是烤茶。

宋代大理国佛教盛行,寺庙周围广植茶桑,形成了“深山藏古寺,古寺出名茶”的局面。

茶文化也逐渐由宫廷、寺庙普及到民间。

明清时期,大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销售集散地。

1908年,为方便马帮长途运输茶叶,喜洲著名商帮永昌祥在大理下关建立茶厂,将来自双江、凤庆、勐腊等地的散茶经过蒸压成坨后长途运输、销售,是为沱茶。

白族人尚茶、爱茶,他们的生活与茶密切相关。

民间饮茶习俗内涵丰富,女子受聘礼称吃茶,男子娶妻以茶作为彩礼,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

白族人家提亲时一定要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双份的烟、酒、糖、茶)。

订婚时男方送的聘礼中就有六包茶,意在有福有禄。

烤茶相婿明情意白族人喜欢喝烤茶,家里的堂屋一般都设有镶木框的铁铸火盆,用于烤茶。

媒人到女方家后,女方父母将其迎到堂屋就座,然后在火盆上准备烤茶。

主人一面和客人寒暄,一面拿出小砂罐在火盆上预热,等烤到一定火候后,放入茶叶,抖动颠簸,烤至微黄色,冲入一勺开水,被冲起来的茶叶泡沫升至罐口,如绣球花一般,屋内立刻飘满诱人的茶香,冲茶之声响脆如雷声,人称“雷响茶”。

等泡沫落下后,再冲入开水,便可斟茶待客。

每盅茶只能斟浓茶两三滴,再掺少许开水。

茶水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

主人先将第一杯茶双手齐眉敬给客人,客人接茶后又转敬给主人家的长者,互相谦让一番后,才开始饮茶。

客人边品茶,边欣赏茶具的精巧并说明来意,饮茶为双方的谈话增添了不少情趣,打破了初次见面的尴尬局面。

三道茶寓意祝福深“三道茶”是款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习俗。

唐《蛮书》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三道茶配方的雏形。

宋元以后“三道茶”逐渐流行于白族民间,成了白族人民迎接贵宾、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对晚辈谆谆教诲的一种形式。

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

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

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来到大理,一定要试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民间礼仪风俗,流行于云南大理,凡宾客来家,主人便以洁白精巧的瓷杯斟满三道茶招待,为招待尊贵客人的上礼。

“三道茶”又叫“绍道兆”,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

头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喝了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茶为甜茶,喝了能提神补气,神清气爽;三道茶为回味茶,喝了它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第一杯苦涩,比喻少年捱苦;第二杯香甜,喻意中年过幸福生活;第三杯百味交集,又甜又苦,代表老年细味人生。

一苦二甜三回味,就是三道茶的人生哲理。

“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有很深的哲理,意思是告诫子孙后代“要先苦后甜,要勤劳,才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而“回味茶”是提醒人们每走过一段路程后,都要回头总结一下,哪些是做的对的,哪些是做的错的,品这三道茶,客观上,大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意义。

同时也反映了白族人民的乐天自信,热情好客,追求稳定和谐的民族性格。

大理“三道茶”起初只是寄托长辈对后辈的一种祝福。

最早见于唐代徐霞客《滇游日记》,又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南诏中后期和大理国时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且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因此,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生哲学的寄托,那时洱海一带的民族已有饮茶习惯。

元明清时,白族儒生大量出现,读书在白族农村已蔚为风气,三道茶象征人生哲理的趋向得到了加强和定型。

广大农村居家中,多数人喜欢烤茶,在举行婚礼时或酬谢帮忙的亲朋好友时,专门加工“三道茶”。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受到海内外来客的青睐。

“三道茶”的做法别具一格,第一道“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茶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

白族三道茶---高级茶艺考试解说词

白族三道茶---高级茶艺考试解说词

【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主题:人生如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茶品:易武古树生茶茶具:电陶炉、烤茶罐、品茗杯、茶泽、水洗、茶席背景音乐:蝴蝶泉边场景:一张矮桌、麻布铺地、白族传统工艺品摆件、竹制茶席、土陶烤茶罐、小茶碗、烤茶炉、三道茶佐料(生姜沫,花生,桂皮,红糖,乳扇,蜂蜜,花椒)服饰:白族传统男装表演者:xxx xxx解说:xxx开场(背景音乐响起):早晨太阳升起后,一位白族姑娘款款而来,看到阳光正好,便要去采茶叶。

家中兄长也随她一起去,这是他们春茶季节最忙的时候,他们在茶树前,左采右摘,忙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就收获满满,而后一起回家摊晾鲜叶。

趁着摊晾的功夫,他们开始做白族著名的“三道茶”......1、上场行礼我国饮茶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民族也都有自己传统的饮茶方式,这是当地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透过茶香,我们不仅能嗅到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也能体会到丰富的人生哲理,云南大理的白族“三道茶”就是其中之一。

2、温杯洁具在美丽的苍山洱海下,居住着热情好客的白族人。

独居特色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古老的品茶艺术,起源于公元八世纪的南诏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喝三道茶,起初只是白族长辈对晚辈在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的一种祝愿。

现如今,三道茶现已成为白族民间男婚女嫁、节日庆典、接待宾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3、赏茶、投茶、烤茶白族三道茶属于烤茶的一种,讲究先预热烤茶罐,而后将适量的茶叶放入烤茶罐中进行烘烤。

烘烤时,要不停的抖动烤茶罐,因此又称其为“百抖茶”。

抖动茶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茶叶受热均匀;二是防止茶叶因温度过高而烤糊。

烤茶时,要时刻关注茶叶的色泽和香味变化,等到茶叶烤黄,且发出焦香,烤茶完成。

4、分汤、注水、调茶将开水直接注入烤茶罐,即完成了第一道茶“苦茶”的制作,苦茶滋味清苦,茶香清郁,寓意着:万事开头难,总要先吃得苦中苦,才能享受甜上甜。

第二道茶,是甜茶。

将烤茶罐放回烤茶炉上,加入沸水,待茶汤煮沸,将茶汤冲入,放好调料的土碗里即可饮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三道茶
新春三道茶
我国南方等地对饮茶极其讲究,春节尤是。

正月走亲访友,特别有长辈的必定要上门
拜年。

客人进门先是互祝新春,问候老辈,然后入坐待茶。

第一道:甜茶。

祝客人一年甜到头。

甜茶是用糯米锅巴和糖泡成的。

糯米煮成饭,把饭
放在热铁锅上贴,烧结成一片片锅巴,泡成甜茶既香又糯,十分可口。

第二道茶:是熏豆茶。

熏豆茶共有六种佐料,其配置十分得当。

1(熏青豆,有丰富蛋白质。

2(胡罗卜丝,有胡罗卜素。

3(腌制过的桔皮丝,能调中快隔,导滞化痰。

4(苏子,能宽胸下气,润肺开郁。

5(芝麻,能益胃渗湿,补肺清热。

6(少量嫩芽茶。

这种茶鲜美可口富有营养。

第三道:一杯清茶。

餐后饮用可清涤肠胃油腻。

所以这新春三道茶,既合乎礼仪,又
合乎保健原理。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