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中三氯化氮的安全技术
氯碱生产副产三氯化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氯碱生产中三氯化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三氯化氮的形成氯碱生产原理是电解食盐水生成烧碱,同时得到氯气和氢气,盐水是通过用水或盐水溶解原盐来提炼的。
氯碱生产方法主要有水银电解法、隔膜电解法和离子膜电解法,其核心设备是电解槽,电解槽由阴极和阳极组成。
精制后的盐水进入电解槽,通入直流电电解即可生成烧碱、氯气和氢气,反应方程式如下:三氯化氮主要是氨或铵进入生产系统,它是在盐水电解过程的酸性条件下与氯或次氯酸反应形成的,反应方程如下。
二、三氯化氮的性质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或倾斜方晶的含氮化合物,密度为1.653g/L,略大于液氯,有类似氯的刺激性气味,可在酸、碱性介质中分解(在50℃时开始分解,100℃时完全分解)。
三氯化氮可溶于四氯化碳、碱液等物质。
对人体的皮肤、眼睛黏膜、呼吸道等均具有刺激作用,有较大的毒性。
在空气中易挥发,当空气中三氯化氮的体积分数达到5%~6%时,就有爆炸的可能,是一种威胁氯碱生产安全的重要物质之一。
特别是三氯化氮在氯气系统中的不断富集积累,给氯碱生产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三、三氯化氮的危害三氯化氮受热、它会在光或振动的作用下分解和爆炸,其反应式为:据资料介绍,在容积不变条件下,三氯化氮爆炸时,温度可超过2000℃,达到500MPa以上的压力;在空气中爆炸,温度可达1700℃。
国内氯碱生产企业多次发生三氯化氮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带来极大危害。
案例一:1994年3月,山东某氯碱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掺用卤水生产烧碱,因对卤水中含有的铵未做处理,生产副产品三氯化氮进入液氯系统。
该厂使用汽化器加压法包装液氯,随着液氯在汽化器内的汽化,三氯化氮积存在汽化器底部,堵塞排污管道。
当操作人员拆卸管道疏通时,由于三氯化氮受到撞击发生爆炸,将1m多长的厚壁钢管炸成多块,造成在场操作人员1死、2重伤、1轻伤的惨重后果。
2024年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预防(三篇)

2024年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预防在氯碱生产过程中,三氯化氮爆炸事故曾多次发生,爆炸不仅会造成氯气泄漏事故,而且爆炸本身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做好三氯化氮爆炸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三氯化氮的性质及危险性三氯化氮(NCl3)分子为三角锥形,由于分子内3个氯原子聚集在同一侧,相互间有较大的排斥力和阻碍,同时氮氯元素电负性接近(氮稍大于氯),在外界较小能力的激发下,就可能引起氮氯键(N-Cl)断裂而造成三氯化氮发生分解。
自燃爆炸点95℃。
三氯化氮是一种危险且不稳定的物质,在60℃以下逐渐分解产生氮和氯,在一定条件下与生成反应达成可逆平衡。
纯的三氯化氮和臭氧、磷化物、氧化氮、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反应。
液体加热到60-95℃时会发生爆炸,空气中爆炸温度约为1700℃,密闭容器中爆炸最高温度为2128℃,最大压力为543.2MPa。
气体在气相中体积分数为5.0%-6.0%时存在潜在爆炸危险。
在密闭容器中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非密闭容器中93-95℃时能自燃爆炸。
在日光、镁光照射或碰撞“能”的影响下,更易爆炸,有实验表明三氯化氮体积分数大于1%时有电火花即可引爆。
三氯化氮爆炸前没有任何迹象,都是突然间发生。
爆炸产生的能量与NCl3积聚的浓度和数量有关,少量NCl3瞬间分解引起无损害爆鸣。
大量NCl3瞬间分解可引起剧烈爆炸,并发出巨响,有时伴有闪光,破坏性很大。
爆炸方程式为:2NCl3=N2+3Cl2+459.8kJ三氯化氮液体在空气中易挥发,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溶于二硫化碳、三氯化磷、氯、苯、乙醚、氯仿等。
在(NH4)2SO4溶液中及暗处可以存放数天,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
NCl3在湿气中易水解生成一种常见的漂白剂,显示酸性,NCl3与水反应的产物为HClO 和NH3。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NCl3+3H2O=NH3+3HClO;NCl3遇碱迅速分解,反应式为NCl+6NaOH=N2+3NaClO+3NaCl+3H2ONCl3+3NaOH=NH3+3NaClO2 三氯化氮的来源在氯气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有和氯气接触的物质,当其中含有铵盐、氨及含铵化合物等杂质时,就可能产生三氯化氮。
液氯汽化器及防止三氯化氮积聚问题

液氯汽化器及防止三氯化氮积聚问题
液氯汽化器是将液态氯气转化为气态氯气的设备。
在工业生产中,液氯通常用作消毒、氧化剂、氟化氢的生产以及其他多种用途。
然而,液氯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毒性,使用液氯汽化器时必须极其
小心。
液氯汽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氯在汽化器中的蒸发,使其转
变为气体。
然而,液氯汽化器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
的是三氯化氮的积聚。
三氯化氮是液氯储存及使用期间积聚的有害物质。
它可以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形成,并可以在液体中积聚。
其主要成因是液氯与
其他物质(如空气中的水分、油脂、有机物等)相反应产生的。
三
氯化氮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毒性,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止三氯化氮的积聚,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
1.保持储存环境干燥,减少液氯与空气中水分的接触。
2.液氯的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有足够通风的场所内
进行。
3.在装载液氯的容器里面加入液态二氧化碳,以降低储存液氯
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与液氯的反应。
4.定期检查储存中的液氯汽化器,及时清理和维护。
5.在液体氯气气化的过程中控制水分和杂质含量,可使用纯净
的液氧或液氮进行清洗和处理。
6.在储存液氯的容器上密封好液体出口,以减少液体氯气对外界的接触,减少对壁表面的腐蚀。
7.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包括自动泄放装置和紧急断电装置。
总之,液氯汽化器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
预防三氯化氮的积聚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
只有充分了解液氯汽化器的潜在风险,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作安全和生产效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范文(二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范文三氯化氮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和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其在储存、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和积聚,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储存、使用和处置三个方面,探讨防止三氯化氮产生和积聚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储存安全管理措施1. 储存场所选择:应选择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易爆物的室内储存场所,场所应通风良好,保持温度适宜。
禁止将三氯化氮与其他危险物品混储。
2. 储存容器选择: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储存容器,容器应密封良好,耐腐蚀,不易发生泄漏。
容器表面应清洁,无明显腐蚀、破损等缺陷。
3. 标识标志:每个储存容器上应贴有明确的标识标志,包括三氯化氮的名称、性质、危险性等信息。
标识标志应清晰可见,不易褪色,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辨认。
4. 储存监控:对储存区域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容器完好无损、密封良好。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排除可能导致气体积聚的隐患。
二、使用安全管理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三氯化氮前,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三氯化氮造成危害。
2. 操作规范:在使用三氯化氮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反规定或盲目试验。
严禁吸烟、饮食和饮酒等行为,以免引发意外事故。
3. 通风设施:使用三氯化氮的场所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防止气体积聚。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通风口畅通。
4. 废气处理:处理产生的废气时,应使用符合要求的排放系统,确保废气被有效处理,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处置安全管理措施1. 废物分类:将使用后的三氯化氮按照污染程度进行分类,禁止将有毒废物乱倒乱放。
2. 安全封存:对产生的废物三氯化氮,应采用安全封存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妥善保存。
废物应置于密封容器中,防止泄漏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3. 专业处理:废物三氯化氮应交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处理,确保废物在环境无害、无污染的条件下得到处理和处置。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完整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1、主题容与适用围本规程规定了液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关三氯化氮的安全要求。
本规程使用与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
2、引用文件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55号文氯碱生产技术(上册)化工部化工司1985GB 5138-2006 工业用液氯GB 11984-1989 氯气安全规程3、三氯化氮的主要理化性质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的含氮化合物,有类似氯的刺激性臭味,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
在空气中易挥发;它在气体中体积百分比5%-6%时有爆炸可能。
60℃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镁光直接照射下。
瞬间爆炸。
与臭氧、氧化物、油脂或有机物直接接触,易诱发爆炸。
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放出110千卡热量,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爆炸,温度可达2128℃,压力5361大气压,在空气中爆炸温度为1700℃。
4、安全监控比重1.653千克/米3 ,熔点小于-40℃,沸点小于71℃,自然爆炸温度95℃。
(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
(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氯气、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3)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4)无机胺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5)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6)测定仪的技术要求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术鉴定。
(7)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指标无机铵和总铵含量见表1.表1、无机铵和总铵含量三氯化氮含量见表2。
表2 三氯化氮含量(8)分析频次化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企业自定工业盐中无机铵和总铵每批一次工业用卤水中无机铵和总铵车、船运:每车、船一次管道运输:每天一次电解进槽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每天一次氯气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液氯中三氯化氮每批一次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当无机铵、总铵及三氯化氮超标时应适当增加频次5、安全生产(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要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三氯化氮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管理、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4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有毒且易燃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它会产生一系列危险,包括爆炸和中毒风险。
因此,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和积聚,以及进行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确保对三氯化氮的安全管理:1. 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实验室、工厂或其他使用三氯化氮的场所配备了适当的安全设施和装备。
这包括紧急淋浴、眼镜洗设备和通风系统等。
所有的设施都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风险评估和管理:在使用三氯化氮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制定并实施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包括了解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使用限制和适当的操作程序。
3. 储存和处理:确保三氯化氮的储存和处理符合标准的要求。
三氯化氮应存放在密闭容器中,并远离其他易燃物质、氧化剂和其他有害物质。
4. 适当的操作程序:确保对三氯化氮进行操作的人员都接受了适当的培训,并了解相关的操作程序。
这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
5. 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三氯化氮储存和使用设施,确保设施和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
维护和修理损坏的设施和设备,并确保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处理三氯化氮。
6.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三氯化氮的废物是防止其积聚的重要步骤。
废物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理和储存,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紧急情况处理: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应急预案,以处理可能发生的三氯化氮泄漏、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
培训员工并提供适当的应急设备和装备。
8. 监测和测量:在需要的情况下,使用适当的仪器对三氯化氮进行监控和测量,并确保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9. 定期培训和教育:定期为使用三氯化氮的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三氯化氮的认识和使用的安全性。
10. 合规性检查:定期进行合规性检查,确保对三氯化氮的使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和积聚,并确保对其进行安全管理。
三氯化氮预防实施措施管理学习实施措施

三氯化氮预防实施措施管理学习实施措施三氯化氮是一种剧毒、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其使用和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
以下是关于三氯化氮预防实施措施管理的学习实施措施:1.培训和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
包括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的培训。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贯彻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在使用和储存三氯化氮时必须遵循规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等,以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4.危险区域标识:在存放和使用三氯化氮的区域进行明确的标识,以提醒工作人员这些区域的危险性,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通风设施: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防止三氯化氮积聚到危险浓度,保持空气的清新。
6.泄漏应急处置:建立和训练应急处置小组,定期进行演练,增强员工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置泄漏事故。
7.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存放和使用三氯化氮的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8.废弃物管理:对使用过的三氯化氮及其包装物进行妥善处理,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存储和处置。
9.员工健康监测:对接触三氯化氮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
10.事故记录和分析:建立完善的事故记录和分析机制,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
三氯化氮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化学品,必须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来管理和使用。
通过培训教育、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装备、通风设施、应急处置、定期检查与维护、废弃物管理、员工健康监测以及事故记录与分析等措施,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保障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
要提高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落实责任协同作为,加强巡视巡查力度,严禁穿戴胶鞋、拖鞋、高跟鞋等影响安全的鞋具,提高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保管力度,核实班组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增强全民参与防控能力,明确施工责任细化落实到人。
氯碱工业三氯化氮处理技术研究

氯碱工业三氯化氮处理技术研究摘要:三氯化氮作为我国氯碱工业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副产物,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要求氯碱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三氯化氮有效处理。
本文基于氯碱工业生产中三氯化氮处理技术的研究,简单分析了三氯化氮的性质,并分别从生产材料胺含量的降低以及氯气的净化处理,用氯生产设备的安全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氯碱工业生产中三氯化氮的处理技术,以便为后续氯碱工业生产过程中三氯化氮产物的产量降低以及有效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氯碱工业;三氯化氮;处理技术1、三氯化氮的性质概述三氯化氮是一种带有易燃易爆性明显的化学物质,一旦三氯化碳产生爆炸,将会直接影响到氯碱生产企业的产品正常生产以及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
在氯碱行业产品生产中,因为三氯化氮引发的爆炸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从而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设备、厂房严重受损的问题。
三氯化氮在液氯中是一种淡黄色或者琥珀色的光敏性粘稠油状液体,带有一定的与氯气类似的刺激性气味,其沸点≤71℃,熔点低于零下40℃,自然的爆炸温度为95℃[1]。
三氯化氮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却可以逐渐分解为HClO及NH3。
三氯化氮在四氯化碳、氯仿和苯等溶剂中有着良好的溶解性,并且在部分的酸性水中也有一定的可溶性,三氯化氮对于受热、撞击、振动这类作用力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很容易因为快速分解而产生爆炸。
三氯化碳是在氯碱生产工业中因为原盐、卤水和化盐用水中含有的无机盐和有机氨在阳极室酸碱度为2~4的情况下,盐水中NH4+与电解产物氯气反应产生的。
因为三氯化氮和液氯在沸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液氯出现了气化或者蒸发现象时,三氯化氮依旧在氯碱工业生产中的气化器、缓冲器和气液分离器的底部以液相状态逐渐聚集,但三氯化氮却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产生瞬间分解的风险,最终引发爆炸问题,在爆炸过程中的分解热量规模较大,很容易导致密闭容器因为内部压力快速增加而产生爆炸现象。
三氯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温度为1700℃,在密闭容器内爆炸时的最高温度数值可以达到2128℃,且爆炸时的最大压力数值可以达到543.2MPa[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004年4月,西部某厂因氯气冷凝器泄漏,含高浓度铵的氯化 钙盐水通过泄漏的冷凝器进入了液氯系统(液氯气液分离器,计量槽, 汽化器),导致铵与氯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发生了 大爆炸,9人死亡失踪,15万人紧急疏散。
8. 2006年1月,北方某厂,新建的氯碱生产装置开车不到一个月,
2004.4.16 0时48分 排污罐爆炸
2004重庆“4.16”事故处理现场
三、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技术
1. 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技术 1.1 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 控分析手段。 1.2 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 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氯气、液氯和液 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1.3 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 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1.4 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 1.5 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 1.6 测定仪器的技术要求 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 术鉴定。
4. 1990年12月,北方某厂将一只5吨液氯贮槽改为气化器用, 且较长时间不排污,导致翻转式液位计下端死角发生爆炸,伤1人。 作者在现场测定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高达107.8~207.8ppm,精制 盐水中无机铵含量为4mg/L,总铵量为6mg/L,在精制盐水含铵量超标 的情况下测定化盐水含铵量,五路化盐用水中其中有一路冷冻冷却水 无机铵含量为3.0mg/L,超标15倍(原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65 文规定,精制盐水中无机铵≤1 mg/L,总铵≤4mg/L,化盐用无机铵 ≤0.2mg/L),车间立即切断了这路化盐用水,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 很快下降至30ppm以下。 5. 1991年夏天,南方某厂的液氯包装工段操作工在包装结束后 没有关闭液氯汽化器上出口阀,就擅自离开岗位,汽化器内剩余液氯 继续汽化,导致汽化器底阀被炸毁。经查定,该厂液氯中三氯化氮含 量达150ppm。 6. 1997年年初,南方某厂的一台液氯汽化器因液氯进料量大于 汽化器汽化效率,液氯进入了缓冲罐,待缓冲罐内液氯汽化完时,缓 冲罐发生了爆炸。这是缓冲罐内液氯汽化,三氯化氮浓缩造成的爆炸。
1.4.5 测定 取出比色管,加水至刻度,用标准曲线绘制的相同条件操作,以空白实验蒸馏冷凝液 校零,测定试料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铵的质量数值。 1.4.6 结果计算 1.4.6.1 化盐水中无机铵含量mg/L=M1/V1×1000 式中: M1:试料中铵的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V1:试料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4.6.2 工业盐中无机铵含量mg/ 100g=M2/M3×100 式中: M2:试料中铵的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3:试料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1.4.6.3 工业用卤水中无机铵含量mg/L=M4/V2×1000 式中: M4:试料中铵的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V2:试料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4.6.4 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mg/L=M5/V3×1000 式中: M5:试料中铵的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V3:试料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4.2 试料 1.4.2.1 化盐水:将150ml化盐水放入蒸馏瓶中。 1.4.2.2 工业盐:在蒸馏瓶中用水溶解15g工业盐稀释至150ml 1.4.2.3 工业用卤水:在蒸馏瓶中用水将10~50ml工业用卤水稀释至 150ml。 1.4.2.4 电解盐水:在蒸馏瓶中用水将50ml电解盐水稀释至150ml。 1.4.3 蒸馏 根据检测要求,可分别蒸馏不同试料(A1.4.2)。 按图1装好蒸馏装置,承接蒸馏冷凝液的比色管(A1.3.1)内预先加 入5ml硼酸溶液(A1.2.2)接液管的下端插入溶液中,开启冷凝水, 通过碱式分液漏斗向蒸馏瓶内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A1.2.1)摇匀, 开启电炉加热蒸馏,蒸馏冷凝液近45ml时,放低比色管使接液管管 口脱离液面,继续蒸馏,以冷凝液冲洗接液管内壁,同时用少量水冲 洗接液管外壁,关闭电炉,停止加热,取出比色管。 1.4.4 空白实验 用150ml水,采用与试料完全相同的方法蒸馏。
17:30 指挥部成员和专家组返回现场指挥部开会。
17:57 ③发生大爆炸,死亡失踪9人,重伤3人,5#、6#槽完全解体性炸飞, 一块重约300kg的槽体碎片飞到离事故现场约150米处。一块重约2500kg的 槽体残骸飞到离事故现场约90米处。 “4.16”事故调查专家组对事故爆炸原因的鉴定结论:未经指挥部批准现场 处置的指挥人员对三氯化氮爆炸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擅自启动了事故处理氯 装置,导致了4#、5#、6#槽内的三氯化氮爆炸。
二、 三氯化氮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1. 1966年8月,南方某厂发给兄弟厂的8只液氯钢瓶,在用去液 氯后滚动时发生了爆炸。8月8日,1号热交换器发生了大爆炸,8人 死亡,厂房、设备被炸毁,爆炸原因是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过高而引 起的,三氯化氮是由于电解盐水中带进了大量的铵盐与氯反应生成的。 2. 1989年6月,南方某厂新建成一套氯碱生产装置在没有建立三 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的情况下,开车仅68个小时,在排放液氯残 液(排污)时,发生了三氯化氮爆炸事故,伤1人,停车10个月,损 失惨重。事故发生当天,作者在现场测定了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含量高 达2000ppm以上。这起事故原因也是电解盐水含铵量高所致。 3. 1990年3月,南方某厂在没有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 的情况下生产液氯,当抽空用户返回的液氯空瓶时发生了多次爆炸, 损坏了一批钢瓶。作者在现场测定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含量高达 1600ppm。经查定,是有含高浓度铵的废水进入了化盐工序,导致 了液氯中三氯化氮浓度升高而发生事故。该厂在几天之内迅速掌握并 应用了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技术,及时处理了盐水中的铵,使液氯 中三氯化氮含量大幅度下降,有效地控制了事故。
二台液氯汽化器底部先后发生了爆炸。该厂是在没有建立三氯化氮安 全监控分析技术的情况下投产的,经测定化盐水含铵量严重超标,导 致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偏高,在汽化了100多吨液氯后,因液氯汽化 器不能排放液氯残液(排污),而使用了汽化上排的方法导致了三氯
化氮爆炸。
重庆天原化工厂2004年“4.16”爆炸事故简表
1.7 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指标 1.7.1 无机铵和总铵含量,见表1 表1 无机铵和总铵含量 项目 指标 无机铵 样品 总铵
化盐水
工业盐 工业用卤水 进槽电解盐水
≤ 0.2 mg/L
≤ 0.3 mg/100g ≤ 1 mg/L ≤ 1 mg/L
≤ 1 mg/L
≤ 1 mg/100g ≤ 2 mg/L ≤ 2 mg/L
1.2 试剂 1.2.1 氢氧化钠溶液:300g/L 1.2.2 硼酸溶液:20g/L 1.2.3 铵标准溶液:0.1g/L 1.2.4 钠氏试剂 1.3 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 1.3.1 50ml标准具塞比色管 1.3.2 721型分光光度计或同类仪器 1.3.3 蒸馏装置(见图1) 1.4 分析步骤 1.4.1 标准曲线绘制 1.4.1.1依次吸取0.0、0.2、0.4、0.6、0.8、1.0ml铵标准溶液(1.2.3) 置于6支50ml标准具塞比色管(1.3.1)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分别 加入1ml氢氧化纳溶液(1.2.1)和1ml钠氏试剂(1.2.4),摇匀,静 置10min。 1.4.1.2 将分光光度计波长调节到420nm,用2cm比色皿,以空白溶液 校零,分别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1.4.1.3以铵含量(mg)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 线。
9:00 由天原厂实施处置方案。 12:00 为了加快汽化速度,指挥部批部专家组补充处置方案:打开5#槽保温 层,用自来水(15℃)喷淋槽体。
时间 9:00 槽内氯气压力(Mpa) 0.15
13:00
14:30 16:50——17:20
0.1
0.08 0.025~0.03
16:50~17:20 指挥部成员专家组全体成员在现场。
送:每天一次
电解进槽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 氯气中三氯化氮 每天一次 企业自定
液氯中三氯化氮
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
每批一次
企业自定
当无机铵、总铵及三氯化氮超标时应适当增加频 次。
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
分析中全部使用无铵水,除非另有说明,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试剂, 所需制剂和制品,在没有其它规定时均按GB/T 602、 GB/T 603之规 定制备。 1 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的分析方法。 1.1 原理 样品中无机铵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以氨的形态被蒸出,用硼酸溶液吸 收后,用钠氏比色法定量。反应式如下: NH4++OH =NH3↑+H2O 3NH3+H3BO3=(NH4)3BO4 Hg 2K2[HgI4]+4OH-+NH4+=O NH2I+4K++7I-+3H2O Hg
1.7.2 三氯化氮含量,见表2 表2 三氯化氮含量 项目 指标 三氯化氮(质量分数),%
样品
气氯 液氯 液氯残液(带液氯) 企业自定 ≤ 0.004 ≤ 0.5
1.8 分析频次 化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 工业盐中无机铵和总铵 工业用卤水中无机铵和总铵 企业自定 每批一次 车、船运:每 车、船一次 管道输
4.15 17:40 开启1#氯冷凝器。 19:00 发现4#计量槽液位计不结霜,换用5#计量槽。 21:00 发现5#计量槽液位计仍不结霜,发现有氯气从盐水箱里冒出 21:20 确认1#氯冷凝器有泄漏、盐水箱已漏出约4M3盐水。 (后确认冷凝器有一根列管和花板焊接处穿孔漏点大小约20×40mm,经检 验,冷冻盐水含铵量:17.64g/L)。 从开车到检查确认设备故障,历时3小时40分钟。 4.16 0:48 ①排污罐发生爆炸,底部全部炸开。 2:15 ②盐水泵发生爆炸,泵体粉碎炸开。期间1:33全厂停车。 2:30 天原厂向化医集团报告事故情况。 3:00 化医董事长、总裁到厂,随后即报告市安监局。 8:00 前,周市长到厂,成立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 8:00 召开第一次指挥部会议,由专家组提出处置方案:用自然气化的方 式,从5#计量槽上部排出气氯去用氯装置(次钠、漂液、三氯化铁)进行吸 收处理,先排氯气,避免发生意外时对人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待氯 气压力接近常压时,再进行后期处理,即用CCL 4 溶解稀释槽内三氯化氮 (NCL3 ),降低浓度,再用氮气将残液缓慢压至碱液中进行分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