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成王记.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016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016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21张PPT)

明朝科考图
四、经济的发展表现
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棉纺织业基地
手工业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 商品经济活跃 商业 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布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都司
பைடு நூலகம்
皇 帝
群臣
厂卫特务机构
人民
废丞相和中书省
明朝经济 的发展
“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够专政,导致 “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 涣散,遂致天下大乱”。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一)政治上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 子为王,驻守各地。
中央
改 革 后
中央
布 政 司
行中书省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按 察 司
都 司
元朝
(2)在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A
D
3、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C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B)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相关知识以及明太祖加
强皇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
影响。
自主学习一
自主阅读课本P66-P68,完成系列内容。
1.齐读课本P66第一段,找到明朝的建立相关内容(时间、 人物、都城、称号、灭元朝的标志) 2.强化皇权的原因、措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以及影 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共33张PPT)

手工业的发展 棉织业
丝织业
苏州
制瓷业0
0 0
0
景德镇
青花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 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微商故里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 过大所致。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政治上:
1.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驻守地方,监控臣民。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中央

行中书省
布按 政察 司司
都 司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 政治上:
0
动 脑 筋: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2.元朝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
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 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直接原因:1351年,黄河下游地
区爆发农民起义。刘福通、徐寿 辉、郭子兴(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课后活动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 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69页
答: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 集权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 造有利的环境。 弊:1.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 命令,没有独立性;2.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来裁决,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和决策失误,不利 于提高国家0 和政府工作效率,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朱元璋PPT

朱元璋PPT

四大案---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 是指朱元璋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後大肆 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胡惟庸被 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 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 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 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 一职。
有司不理送赴京来以除不理送赴京来以除大诰续编再明游食第六洪武四年户帖洪武四年户帖洪武时期的重典统治洪武时期的重典统治特务政治与文化专制特务政治与文化专制不许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不许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不许说人民对于暴君污吏报复的话不许说人民对于暴君污吏报复的话不许说人民有革命和反抗暴君的权利不许说人民有革命和反抗暴君的权利不许说人民应有生存的权利不许说人民应有生存的权利不许说统治者的坏话不许说统治者的坏话不许说反对征兵征实同时并举不许说反对征兵征实同时并举不许说反对捐税的话不许说反对捐税的话不许说反对内战不许说反对内战不许说官僚黑暗的政治不许说官僚黑暗的政治不许说行仁政救人民不许说行仁政救人民不许说君主要负善良或败坏风俗的责任不许说君主要负善良或败坏风俗的责任孟子孟子一书中一书中间词气之间抑扬太过间词气之间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
《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北伐残元
明太祖北伐是明朝建立后针对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
明北伐灭元 明太祖第
之战
一次北伐
1367年— 1370年
1369年
明太祖第五 次北伐 1387年
明太祖第 六次北伐 1387年— 1388年
明太祖第二 明太祖第
次北伐
三次北伐
1372年
1380年
明太祖第四 次北伐 1381年
明朝的建立---开国制度
明初创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 各卫所。…中叶以后卫军废弛,又募民为兵。军和 兵成为平行的两种制度。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ppt课件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ppt课件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人物简介
姓名:朱元璋 幼名:重八 民族:汉 家庭出身:贫农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 1352年——1368年造反 1368年——1398年做皇帝
篇章一
缔造大明王朝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锦衣卫印
东厂梅花令牌
特厂点卫:机由构皇的帝设直置接对指社挥会,造不成受了法哪律些的影限响制?
强化皇权:控思想
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明朝
八项股目文就是朝指代文章的八个部分明,朝文体有固定格式: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 束股命八题部范分围组成,后四个《部四分书每》部《分五有经两》股排比 对偶的文字,合起来也容有主限要制以,朱人熹们的只《能四按 照题答目题的观字点义敷衍成书文集,注写》空为洞标无准物,的不文得章自。己随
—— 《元史·百官志》
从材料来看,行省长官有哪些权利?
材料二:洪武九年,朱元璋首先在地方上废元旧制, 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 司,三司并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以防止地方 势力过大而闹独立性的可能。
强化皇权:在地方
阅读教材p67第二段内容,了解 朱元璋地方改革的内容。
一、
——《醉太平.堂堂大元》
材料反映了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明 1368年
应天府
篇章二
强化大明皇权
强化皇权:在地方
阅读教材p67第二段内容,了解 朱元璋地方改革的内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3张PPT)

材料二
——顾炎武《日知录》
范进“中举”后的发疯的惨相
结合材料和图片,讨论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比较: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的异同。
明朝八股取士
唐朝科举制度
限于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诗赋、政论
内容
不能发表个人见解
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 化呆板
可发表个人见解 不限文体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明朝的建立者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66页内容,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 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 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 城在哪里?
(2)北京和南京是全 国性的商贸城市。
(3)许多富人积极从 事商贸活动,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皇都积胜图》(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 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重 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 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 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
《南都繁会图》(局部)
3.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试要求是什么? 试卷文体是怎样的?这样的考试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随 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试卷文体:八股文。 结果: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
八股取士的危害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 (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朱元璋ppt

朱元璋ppt
1.
2.朱元璋小时候给员外家放牛,把牛赶到草地后,常常把 赶牛鞭枕在头下,四仰八叉的睡觉。一天朱元璋又四仰八 叉的躺在地上睡觉时,来了一位过路人。这位过路人不是 别人,正是天上事晓得一半,地上事全晓得的刘伯温。刘 伯温来到朱元璋近旁,见是一位放牛娃在睡觉,四仰八叉 的的样子,加上枕在头下的放牛鞭,象煞了一个老大的 “天”字。刘伯温有意作弄放牛娃,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 放牛娃脚板底下挠起了痒痒。朱元璋脚底下被狗尾巴草轻 轻挠着,难受起来,不觉翻了一个身,侧睡在草地上,一 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刘伯温是 何等聪明的人,看到朱元璋的这个睡姿,不觉大吃一惊, 这不是一个“子”字吗?联想到刚才的那个“天”字,合 在一起,正是“天子”两个字。嗨,你还别说,刘伯温这 次出门,正是因为社会混乱,群雄纷争,自己满腹经纶无 处发挥,来寻找能安邦定国的人,以发挥他的满腹经纶忙 他安邦定国呢。 从此,刘伯温就跟定了朱元璋。后 来,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协助下,果然打下了天下,建立了 大明王朝。
朱元璋的功与过

一 .颁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
二 .兴建学校,选拔学官,把“教育工作” 政 绩的重要指标。 三 .减免税收,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 作为衡量地方官

一.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 一万五千人; 二.实行残酷刑罚; 三.规定以八股文作为取士的标准,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 许有自己的见解,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四.文字狱长达十三年,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以致文官 们不得不请求设计出一种标准的文牍的措辞,以免犯忌。
评价
对朱元璋的评价,历来都有非常大的争议。有很多 人认为朱元璋在一生中杀人无数,是一个杀人不眨 眼的魔头。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朱元 璋出身贫苦农民,他的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以民为 本”的精神。他杀地主、杀官吏,却从不乱杀一个 平民:他制定各种制度惩治贪官污吏,但更多的则 是免税免粮、关心民生疾苦。可以这样说,在惩治 贪污腐败这方面,历史上没有谁比朱元璋做得更好。 朱元璋杀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奈之举;而延续了 277年的大明王朝向我们证明,朱元璋在许多问题上 是正确的 。 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 拯救民族,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 恢复了中华。 这位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 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 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了私人和某个 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 天下于我何加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26张PPT)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 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因此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 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 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 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凡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明朝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朝水蓝印金杂花绫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 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 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 的麻制品的趋势。




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 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 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定都 应天府,他就 是明太祖。
朱元璋认为,元朝 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 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 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 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 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 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 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 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 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 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 家三多堂等等。
乔家大院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 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 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 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 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 (布)、粮食等。

第14《明朝的君主专制》-(共12张PPT)

第14《明朝的君主专制》-(共12张PPT)

1、罢中书省,废丞相制。
2、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票拟”“批红”
皇权空前强化 )
(设立特务机构——“厂卫” 东厂,西厂,锦衣卫)
朱元璋为了防止丞相专权,架空皇帝, 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撤销中书省。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 国的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 十分繁忙,遇事又无处商量。于是便效 仿宋朝,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向。
(2)元朝灭亡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 统治。
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全国以后,认为元朝
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君弱臣强”,
君主专制集权统治还不够强有力 必须强化(加强)君主专制
加强君权的措施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 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 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
①“焚书”、“咸阳之郊”
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请归纳顾炎武的主要观
点是什么?
③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
说明理由。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承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八 股 文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洪武十三年(1380年), 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 诛杀当时丞相胡惟庸九族。后 又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 余人。
杀掉宰相胡惟庸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中 央


皇 帝

殿阁大学士
工 部
刑 部
兵 部
礼 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