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1.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
(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王朝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惩治腐败的条例,但仍然腐败风行,造成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现象。
北魏规定贪污绸缎10匹者杀,太和八年(228年),贪官获罪被杀者40余人。
宋代建隆年至开宝年间,因贪污获死罪仅将军以上即达10多人。
明洪武九年(1346年),全国发配贪官1万余人。
清嘉庆四年(1799年),大学士和珅被告以贪赃枉法而抄家,全部家产8亿两白银,竟相当于清政府当时20年的国库收入。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搜括,聚敛起巨大的财富。
1946年,其企业资本占国统区全部企业资本的80%。
全国解放后,贪污腐败风气大为好转。
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挪用公款171.6万元(其中贪污数万元),被处以极刑。
(2)国外腐败现象从历史上看,无论西方发达国家或是前苏联,在其发展商品经济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腐欲横行。
近年来,腐败丑闻几乎年年冲击东西方国家的政坛。
美国国防部官员几十人舞弊,中饱私囊,数目达数百亿美元。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与全斗焕涉嫌不正当交易先后被捕。
全斗焕胞弟全敬焕贪污100亿元被捕。
前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受贿65万卢布被新闻媒介曝光。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涉嫌行贿案,被迫辞职。
2.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本身就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是题中应有之义(1)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谈谈当代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众所周知,腐败现象由来已久。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久而久之,腐败将逐步蚕食并摧毁人们心中的法律和道德长城,法律和道德长城一旦垮塌,就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特定思潮的引导下突然释放,从而贻害于社会。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现象原因对策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根治腐败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腐败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去解决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如此严重,而且几乎在各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那么到底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享乐主义思想的存在。
享乐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强调个人欲望的极度扩张,反对欲望的适度控制;在行为方式上会有奢侈挥霍、腐化堕落、全盘西化、追求享乐、自私狭隘等私欲极度的膨胀。
腐败是既有成本又有收益的,官员对腐败与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如果他认为前途重要,他会放弃金钱;而如果他认为金钱对他更重要,他又会放弃前途。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第一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
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
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
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
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心理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制约机制的滞后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
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怎样理性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怎样理性看待党内腐败问题?一、法制、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建设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时期。
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这种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所作的统计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265美元至1075美元的阶段,是社会变革最激烈的阶段,也是政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物价上涨、失业严重、犯罪率高、环境污染等,其中也包括出现腐败问题。
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腐败现象会呈现多发易发态势,是因为,一方面这个时期体制、法制建设往往滞后于经济建设,在管理上会有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使腐败分子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会使资源短缺,进而使资源配置不平衡状况加剧,客观上为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提供了机会。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短,进程快,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根好地建立起来,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没有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民主与法制也还不健全,这就使腐败的滋长蔓延有了客观条件,有易发多发的可能性。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如,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能够激发人们讲求效益,鼓励人们注重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它也容易诱发人们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比如,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可以使人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托关系跑门子,腐蚀拉拢领导干部,再加上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集中,权力运作缺乏透明度,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这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对党的认识以及对党内腐败现象的看法

对党的认识以及对党内腐败现象的看法我一直都对中国共产党充满着渴望与向往。
中国共产党既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建设新中国;又是一盏导航灯,引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党员奉献于党的革命建设事业,实现自己的最高价值。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
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扭转了中国经济衰败的态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
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所以我们党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对我党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几点认识

对我党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几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0级龚言【摘要】党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整治腐败,提倡廉洁,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
反腐败斗争的成败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死亡,关系到中国政治文明的提升,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反腐倡廉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反腐败的举措,增强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性,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就。
【关键词】预防腐败腐败现象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当前,腐败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江泽民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
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1]腐败现象成为影响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防治腐败的必要性(一)、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它的根本宗旨,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准则来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做事,做到真正造福于民。
共产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是因为这个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
如果违背了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搞不正之风,人民当然会反对他、抛弃他。
这样必将损害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从而必将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削弱党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我党建党90年来, 一直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视为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修正主义的支配下,贪污腐化,严重官僚主义,丧失民心所致。
如何正确认识反腐败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反腐败的问题当前,在人们对我国反腐败问题的认识中有两种观点值得警觉。
一是认为当今世界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不可能根除;二是把我国腐败问题的存在归咎于中国共产党。
这两种观点很能蛊惑人心,特别是它可能动摇人们对党领导人民反腐败的信心,因此必须与之辩明是非。
分析第一种观点产生的思想根源,可以有内外两种原因。
其外因,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宣传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
多年来,由于西方不断利用一切手段和时机宣传其落后腐朽的思想,渲染和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声称共产党解决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使那些思想认识上易产生偏颇的人,对我们党和政府在反腐败问题上的信心和决心产生了误解。
其内因,首先是因为一些人误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不可避免;其次,是主观地认为“无官不贪”是历史规律;再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清。
多年来,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在思想上悲观失望,或者放松了警惕性,从而给腐败酿造了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这是多年来腐败问题趋于严重的主要根源。
事实上,腐败分子在我国许多经济建设领域得以兴风作浪,就与一些重要岗位上的个别人失去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意志力不无关系。
从产生第一种观点的内外两种原因来看,在我国,腐败的蔓延和存在本来是人为的,尽管它是一种顽疾,但终究有药可治。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第一种观点存在的后果,是它使一些人忽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彻底清除腐败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在这里,我们说有信心,是因为腐败的性质和党的性质水火不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腐败分子则只会从根本上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腐败分子则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思想基础。
我们说有决心,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不是腐败亡党,就是党彻底治理腐败。
我们说有能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又是我们党反腐败的力量之源和执政之基。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党内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二、当前党内腐败产生的原因:尽管腐败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都有着相似或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它滋生和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经济和政治的土壤,却有很大的差异。
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产生的原因,必须把它放到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透视和分析,才能客观全面地加以把握。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还有待完善的时候,“空档”[5]出现了。
在此期间虽然它为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这个“空档”中两种经济体制的并存、交叉、冲撞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生活中出现错位、空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出现某种混乱和矛盾腐败分子乘此机会以权换钱、权钱交易、损公肥私、假公济私,权力成了他们中饱私囊,大发横财的“摇钱树”,这就是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历史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腐败现象的产生大致有思想上,经济上,体制上的原因。
(一)思想上的原因1、封建腐朽意识的残余。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长达2000多年,时间之长可以说世界之最,封建社会早已灭亡,然而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封建意识未因封建制度的结束而死亡,至今仍然根深蒂固,正如列宁所说:“旧社会消灭的时候,它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
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
”封建社会的特权意识、等级观念、宗亲思想、家长制等思想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不平等、任人唯亲、独断专行等腐败现象和腐朽作风在根源上一脉相承,严重危害着我们国家和人民;其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剥削阶级极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意识一直毒害着人们,这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官本位”[6]“权本位”、“权力人格化”都是这种意识的反映,这些腐朽的思想意识,一旦遇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效应,就会表现为各种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1. 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
从根本上来说, 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因此, 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
(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王朝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惩治腐败的条例, 但仍然腐败风行, 造成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现象。
北魏规定贪污绸缎10匹者杀, 太和八年(228年, 贪官获罪被杀者40 余人。
宋代建隆年至开宝年间,因贪污获死罪仅将军以上即达10 多人。
明洪武九年(1346年,全国发配贪官1万余人。
清嘉庆四年(1799年, 大学士和珅被告以贪赃枉法而抄家, 全部家产8亿两白银,竟相当于清政府当时20年的国库收入。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搜括,聚敛起巨大的财富。
1946 年,其企业资本占国统区全部企业资本的80%。
全国解放后,贪污腐败风气大为好转。
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挪用公款171.6 万元(其中贪污数万元,被处以极刑。
(2国外腐败现象从历史上看, 无论西方发达国家或是前苏联, 在其发展商品经济时, 几乎无一例外地腐欲横行。
近年来,腐败丑闻几乎年年冲击东西方国家的政坛。
美国国防部官员几十人舞弊,中饱私囊,数目达数百亿美元。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与全斗焕涉嫌不正当交易先后被捕。
全斗焕胞弟全敬焕贪污100 亿元被捕。
前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受贿65 万卢布被新闻媒介曝光。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涉嫌行贿案,被迫辞职。
2. 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本身就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是题中应有之义(1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作为私有制和剥削阶级伴生物的腐败现象, 自始至终是与我党的性质、宗旨不相容的,反对腐败现象历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2 “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特征。
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这条基本路线既强调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前者是强国之路, 后者是立国之本。
党章的总纲中明确写道: “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告诫全党:“开放, 搞活, 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 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反腐败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
综上所述, 腐败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古今中外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与党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
即使我们不搞改革开放、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腐败现象也会发生,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善良愿望为转移的。
腐败现象被激活, 并在某一时期呈严重性和爆发性的特征, 这是社会发展和体制转型必然要经受的阵痛1.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地开展党内斗争,保持党的队伍先进性与纯洁性,事实上面临新的课题。
改革开放以前, 党在长期内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与之相适应, 党的建设和党内斗争更多是沿用阶级斗争的方式。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一旦认定某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共产主义的道德标准, 不管其出身多好, 职务多高, 功劳多大, 就是“阶级异已分子”要, 政治上打倒,组织上清理,工作上批臭。
这种做法,在战争年代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文革时期, 毛泽东将注意力集中在防止党内出修正主义, 正是用这种方法清理党员队伍的。
全党、全国的注意力集中于政治斗争和“斗私批修”以, 政治动荡、经济停滞, 社会无序的沉重代价, 换来了党员对自己行为的有限的自我约束, 在客观上抑制了党内在经济行为上的腐败现象。
然而,毛泽东的做法,既未能有效地防止出林彪、“四人帮”这样的反党集团, 也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
以阶级斗争为纲, 使国家错过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其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
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性转变。
在思想解放、工作重心转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开国门的一系列深刻变革过程中, 沿用多年的适应阶级斗争的党的建设方式不适用了, 新方法与新措施只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如何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面临着新的课题。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党内出现腐败现象是难免的。
2.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产阶级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严重滋生, 少数人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
邓小平说, 如同打开窗子, 苍蝇、蚊子不可避免要进来一样, 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来, 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消极影响。
我国当前经济还比较落后, 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灯红酒绿、香风迷雾使革命队伍中的少数人丧魂失志,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因而离开了党的原则去谋取个人私利。
3. 我们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单一的公有经济向多种经济并存过渡。
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相对滞后,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在工商业不发达、凭借个人努力而发财不多的社会, 政治权力有可能成为发财致富的高速公路,这是发展中国家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
政府部门官员掌握资源调配、投资趋向、生产计划、销售价格等权力,在某些人手中, 权力开始成为交换社会财富最有份量的筹码。
马克思说, 货币是特殊的商品。
相对货币而言, 权力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权力做生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权力属于政治范畴,金钱属于经济范畴,而权钱一旦结合,便衍生成罪恶。
锈蚀的灵魂最后只能换来金属的镣铐。
随着改革的深化, 政府行政部门对企业干预的权力将逐步削弱和淡化, 少数官员要用足手中最后的权力巧取豪夺。
因此,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 腐败现象有时呈现严重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原因即在于腐败堕落者在权力危机的面前正以十倍、百倍的疯狂窃取社会的财富。
4.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少数公仆得了“红眼病”传, 统的封建特权思想使这些人从“合法占用”堕落到非法鲸吞。
5.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初期,正在由人治走向法制,民主化程度不高, 法制不健全,人民群众不能实行有力的监督。
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 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
一方面, 公民的民主意识发育不成熟, 不能主动对公仆实行监督; 另一方面, 公仆们对上而不是对下负责, 不能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以致少数腐败分子钻了新旧体制摩擦产生的漏洞。
清除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毛泽东对于反腐倡廉提出群众监督、发展民主、严肃纪律的思想。
邓小平将毛泽东思想深化并发展了, 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的思想。
其基本内容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健全法制、发展民主、严肃办案、坚持教育。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 只有在深化改革中才能解决。
根据邓小平的思想, 清除腐败,重在治本,也就是说,我们清除腐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深化改革抑制腐败,通过发展经济清除腐败。
腐败虽然不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但改革开放又不可避免地出现腐败, 那么清除腐败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首先,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我们要反腐倡廉,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事实告诉我们, 只有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市场大大繁荣了,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改善了, 广大人民感到社会主义确实有奔头, 从而坚定了理想信念, 这是清除腐败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其次, 我们要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由单一公有经济向多种经济并存的过渡,必须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
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体制下, 腐败程度有高低之分, 范围有大小之别。
随着政企逐步分离、办事程序化、透明化的实现, 以及较为完善的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反腐败斗争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通过深化改革, 腐败现象必定通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在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之内。
第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公平竞争意识,克服腐败现象。
当一个健全的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以后, 等价交换将会成为商品经济活动中共同奉行的准则。
权力即使被贴上明码标签, 也无人问津。
少数人对商品无偿占有的权利将得到有力抑制,价值规律的作用将使腐败分子无隙可乘。
第四,由人治到法治,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人类最终要告别人治社会, 走向法治社会。
由人治到法治, 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法规,有利减少和克服腐败现象。
第五,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必将促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直至最后消灭阶级和私有制,腐败现象将最终得到清除。
腐败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产物。
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便是消灭私有, 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到那个时候, 权力虽然仍将存在, 但已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导致腐败。
因为权力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为自己谋私,产生腐败现象。
因此,离开改革开放,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最终从中国大地上清除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