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_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_)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53张PPT)

我们为什么 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 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 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 ,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
【教学重点】
1 真正理解用岩石的破坏和新生来记录时间的含义。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和重要意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浑浊 shí zhuó
山麓 lù
海枯石烂 kū
粗糙 cāo
刨刮 bào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 了。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 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 出发。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佚名《金缕衣》
五、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1—32自然段。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课文详细解析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 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 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文章解析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1.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 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雨水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具体
原因
第14段
人的作用
第15—17段 岩石生存的原因 第18—21段 岩石生存的结果
原因 分
结果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 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是否偏离了文 章的主题?
没有偏离主题,原因:①增强文章吸引力,使人联想 到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也会很有趣;②这是一种做铺垫 的写法,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有如此奇异的,那么大自 然记录时间的方式会更奇妙,更具内涵。
合作探究
试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 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 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第5段: 总领下文
第6段: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总
第7段: 过渡,引起下文
第8段: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结果
第9段、 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
概括
第10、11段: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第12段: 第13段:
文章感知
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4): 引出话题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 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详细阐述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分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44页)ppt精品课件

划分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 什么内容?
返回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4)
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由生活时间到 地质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 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第二部分(5—29)
文章主体,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 的。
总结全文,表明读懂“时间的脚印”的 第三部分(30—31) 意义。
新知导入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但它看不到、触不着。那么用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跟随作者去探寻 时间的踪迹!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 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 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 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开地下宝库 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主题?为什么?
示例一:没有偏离。从写作思路看,由前面写岩石能记录时间, 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之后再从比较的角度,说 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所以没有偏离主题。
示例二:偏离了主题。上文介绍人们已经想到许多办法记录时间 ,发明了钟表、日历等,那么,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应该放 在上文,不必插在“岩石能记录时间”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 的”之间,删除这个内容后,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
岩石结构 石头颜色
生物化石
精读课文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说明了地球的变化 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 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及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课时安排与教学重点
本课计划安排2课时,其中第一 课时主要进行课文讲解和相关知 识点的介绍,第二课时则进行实
践活动和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包括:时间管理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时间规划的方法和 技巧、时间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
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引导学生 思考、讨论和实践,确保他们能 够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
修辞手法辨识
本课涉及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排比等,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辨识 。
作用分析
分析每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帮 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效 果。
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地质学知识
本课涉及到地质学的相关 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拓 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地球 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文学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陶世龙 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 元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 解读: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海枯石烂”的场景和山崖崩落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写作风格及技巧分析
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种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抽象的 时间和自然界的变化变得具体而生动。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岩石的形 成、变化入手引出时间的概念,进而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 课《时间的脚印》教 案及课件
REPORTING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文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课堂互动与探究环节 • 作业布置与指导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PART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REPORTING
八年级语文(下)《时间的脚印》精品课件

CHAPTER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
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通过《时间的脚印》这一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时间的关系,理解时间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与科学学科的联系
本文涉及到地质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科学原理和现象。例如,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让学生理解时间对于自然界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时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作家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来表达对生命、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如《红楼梦》中的“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等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哀叹。
04
CHAPTER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
《时间的脚印》一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时间的流逝?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该文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时间的脚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许多文学家和读者所推崇和传颂。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再分述时间的各种表现形式,最后总结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八年级语文(下)《时间的脚印》精品课件
目录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01
CHAPTER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输入标题
02
01
04
03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的背景《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时间的概念,并介绍了时区、日历、地球自转、公转等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对日历、时间计算等基本工具的运用能力。
本单元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知识内化有着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日历的使用方法。
(2)理解时区的概念,会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理解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
(4)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导致季节交替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日历计算年份、月份、日期。
(2)计算不同经度的时区差。
(3)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历,让学生回忆一些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带着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导入过程要求可以适当地增加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如《历史上的今天》等,鼓励学生多角度和多方面思考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二、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分段地讲解本单元的文本,每段文本讲解后需停留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外的实际含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时间计算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日历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时差计算以及其他有关时间的操作,如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等。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这个环节如里切换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语言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和区别明显的内容。
四、互动交流(1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将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可以问问题,教师也可以讲解相关内容,确保学生深度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逢在梦中,牵衣喜且泣。
这一首《忆母》,只有寥寥二十个字,不说儿之将死,只说母亲的喜且泣,句句都是白话,字字里却有乱世:是啊妈妈,莫怪我们只能在梦里相逢,只因为,我除了是你的儿子,还是这满目乱世的 儿子!事实上,比写下这首诗更早一些时候,史可法以大学士督扬州,恰逢明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由进犯南京,史可法只好回师勤王,当他渡江而归,抵达燕子矶时,左良玉早已望风而逃,而扬州势急, 他也只好片刻不留,重又挥师渡江至扬州。在燕子矶,当他倚马北望母亲居处,举步难行之际,还曾留下过一首《燕子矶口占》: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就是这样:天底下的忠臣孝子,及至贩夫走卒,又有哪一个,或是危急之间,或是一场生涯的真相大白之日,不想重新做回一条细线,再被母亲穿进手中的针孔呢?明末之际的史可法,困守扬州, 先后五次拒绝清军劝降,最终大势难支,破城之日近在旦夕,城破之前,他给母亲写下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儿在宦途一十八年,诸苦备尝,不能有益于朝廷,徒致旷远于定省,不忠不孝,何颜立 于天地之间!今以死殉城,不足赎罪。望母亲委之天数,勿复过悲。儿在九泉亦无所恨。得副将德威完儿后事,望母亲以亲孙抚之。”此一封信,悲意难禁,却又有无尽的慷慨之气溢出纸外,当时后世, 但凡读到,有几人不为之哽咽,又有几人不为之胆色一壮?城破之后,史可法被押解至清军统领多铎身前,拒降数十次之后,引颈受戮。因为天气炎热,尸首很快腐烂,直到无法辨认,以致于战后无法 收尸,只得以残存衣袍下葬——人间与天上,草木和禽兽,你们何曾有知,离他死去相隔未远,督师白洋河之时,他还写下过给母亲的诗?体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