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简介

合集下载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贡献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研究了多 复变函数的积分表示和全纯域的性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的成果。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贡献包括:全纯域的几何理论、 积分表示、全纯映射等,这些成果对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在几何学领域的贡献
深远的影响。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学生包括陈景润、王元等一
批杰出的数学家。
对华罗庚的纪念和评价
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华罗庚的卓越贡献,中国数 学会举办了华罗庚数学奖,该奖项是 中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评价
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他的数学成就和贡献被国际数学界广泛 认可,他的一生也是中国数学发展的缩 影。
3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致力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还非常注重 培养数学人才,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华罗庚的师德风范
关爱学生
华罗庚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常为学生 答疑解惑,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言传身教
华罗庚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培养良好学风
华罗庚对中国数学教育的贡献
推动普及教育
华罗庚非常重视数学普及教育,他通过撰写通俗易懂的小 册子和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向广大民众普及数学知识。
改革教材
华罗庚亲自参与编写教材,他主张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思 想来改造传统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培养师资力量
华罗庚不仅注重学生的培养,还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他 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等方式,为中国数学教育界培养了一 大批优秀的教师。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9月12日),中国现代数学家,翻译家、科学普及家和社会活动家。

华罗庚早年生活在中国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年代,经历了艰苦的求学历程。

他自学数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丘成桐、南步庵和曾兴言等先进教授。

于193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法国深造,师从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小弟子,也是丘成桐的恩师,希尔伯特问题的解决者Henry Cartan教授。

他在法国科学院研究中心攻读博士,于1936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华罗庚于1942年回到国内,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都十分显著。

他于1946年创办了中国数学会,并任第一届理事长。

1950年,他和同事李政道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机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

1960年代初,他曾经主导过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建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受到迫害,并被关押、审查多年,直到1971年才得以重返教育事业。

华罗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分析和代数学方面。

他曾经通过广泛的阅读西方数学文献,将现代数学理论带回中国,对推动中国数学学科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也是运用代数方法解析数学问题的开拓者之一。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华罗庚发布了数百篇论文和数部书籍,涵盖了从数学基本理论到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

其中,著名的论文包括1936年发表的《论代数域的赋值理论》、1949年发表的《关于雅可比矩阵之一拓逝始终的证明》等。

除了学术贡献之外,华罗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他长期致力于推广科学知识和数学教育,曾经参与编辑《大众数学》杂志,并主编了多本数学教材和普及读物。

1958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被授予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979年,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9年,华罗庚被评选为“人民教育家”和“中国数学家”。

华罗庚简介200字左右

华罗庚简介200字左右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解析数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研究适应了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他亲自研究度量衡,并用最新的圆法,三角和的精确计算公式来解决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有米尺之长”的谬误。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古典文学,中学时代便阅读经史文集和小说。

华罗庚一生中的最大科学贡献是他的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与矩阵不等式等研究成果被调入中国国家代号756工程。

华罗庚

华罗庚

人物生平-出国
• 数学家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在1935年访问中国,他注意 到了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1936年
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 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 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 [4]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5] •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 大学直至1945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素数 论》。[5] • 抗战胜利后他收到苏联的邀请,他的《堆垒素数论》也首先用俄语发 表。[4]1946年9月,华罗庚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并于1948 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人物生平-早年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父 亲拥有一间小店。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 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 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 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岁时,华罗庚以《蘇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 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1930 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 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 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 入清华大学。一开始在图书馆担任馆员,1931年开始在 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 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4年9 月被提升为讲师。

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的动荡历史,但始终专注于数学的研究之中。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他的生平、贡献以及影响。

一、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在江苏扬州,家中父亲为杂货商。

他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年仅16岁时就考取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资格。

1929年,华罗庚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和高等矿业学校学习,师从于著名的数学家庞加莱、谢尔盖·苏沃洛夫等人。

期间,他在拓扑学、代数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

1942年,华罗庚回到中国,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中国数学学会秘书长。

1949年以后,他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等数学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贡献华罗庚在数学领域有着许多重要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华罗庚定理。

该定理证明了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表示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的形式,这一定理在数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华罗庚还在几何学、代数学、拓扑学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数学的发展,并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影响华罗庚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促进了数学研究的发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机等领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推动者。

他一直致力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倡学术自由,创办了数学杂志等学术刊物,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总之,华罗庚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数学史的历史长河上。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

( 1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 年11 月12 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 年 6 月12 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华罗庚1924 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 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 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 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 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 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 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 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 2 )一些著名数学家对华罗庚的评价华裔旅美数学家(Filds 奖得主) 丘成桐在《数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说:“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陈省身教授在示性类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冯康在有限元计算方面的工作……华先生在数论方面的贡献是大的,可是华先生在数论方面的工作不能左右全世界在数论方面的发展,他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从外面引进来的观点和方法,可是他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贡献比西方至少早了十年, 海外的数学家都很尊重华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

华罗庚简介 (精选)

华罗庚简介 (精选)

华罗庚简介 (精选)华罗庚简介 (精选)华罗庚被誉为“近代数学宗师”,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学子和教师,也对中国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篇文章将从他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数学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经历华罗庚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30年开始进入复旦大学学习数学,不久后就成为了无业游民,其间曾游历全国各地,并学习了多门语言和文化。

1947年后,华罗庚先后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在这期间也结识了一批国内外的数学大师,如邓稼先、杨振宁、Chowla等人。

1950年,华罗庚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

1951年,他回国并开始在中国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也曾经历了多场政治风波,但他一直保持着对数学和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二、学术成就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

他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而不仅仅是在某一个领域中有所贡献。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证明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这是在逻辑基础上建立华罗庚数的前提下完成的。

此外,他还在模形式、自守形式、代数数论、解析数论等领域中有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被誉为“华罗庚数学”。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执着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乐于分享他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他的思想启迪和研究方法影响了很多年轻的数学学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术研究,也激励了他们的精神追求。

三、对中国数学界的影响华罗庚是中国数学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数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学术成就,对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他本人的研究工作和思想方法中,更体现在他对数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推广和培养上。

华罗庚在中国推广了数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了数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早年学习时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

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三个月。

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

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

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