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青铜器文化,知道著名的青铜器通过学习了解甲骨文的由来,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整篇课文,对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出现有怎样的意义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青铜器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而得名。
2.主要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品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青铜器主用用途有哪些?2)、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是什么时候?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有哪些?4)、甲骨文发现的时间、人物?5)、列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6)、甲骨文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说出与鼎字有关的成语?2、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
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
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迹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商朝。
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说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超,知道我国的青铜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学会辨认甲骨文,总结甲骨文记事及造字方法,说出汉字的演变,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以及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3.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预习导学】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时期走向鼎盛,种类繁多,工艺高超,规模宏大,技术上采用了 .2。
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显示出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此外, 也是青铜器的一个代表性精品.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时代.(二)甲骨文记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25页“甲骨文记事”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4. 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二、【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3-26,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期和主要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代表。
2、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司母戊鼎的铸造的?(提示:用途,象征……)五、【当堂训练】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4.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A.① B.② C.③ D.④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①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②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学习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我国在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 ”,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
如,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单字计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6.甲骨文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三、课堂检测商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而共同的位置。
结合所学,回答以下效果。
(1)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高明,详细表如今哪些方面答:消费规模大,种类多,工艺精巧;著名的青铜器有庞大的司母戊鼎和外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2)商朝的文字在我国的文字史上有何重要位置?答:甲骨文具有了汉字结构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厉的规则,如用鼎制度就明白规则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实质效果是【C】A.西周社会糜烂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开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厉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2021河南模拟)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以下相关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春秋莲鹤方壶司母戊鼎大盂鼎①它们都是中国现代高明青铜工艺的代表②我国现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奠③把它们列为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表达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注重和维护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明光芒绚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21江苏南京检测)商周时期的甲骨文【C】①是最早的汉字②刻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王懿荣初次发现④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4.(2021 山东寿光二模)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5.(河南商丘检测)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址。
这些遗址就成为我们探求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相关效果。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答:商朝;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

作
业
反
馈
中国汉语言中有很多成语中包含“鼎”字,含义丰富,请列举两个成语
反
思
1、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2、教学反思:
青铜器与甲骨文
年级
班级:
七
历史
导学
教师
课题
5、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
探
究
深
化
1:学生据学习目标导航和预习目标内容,小组内先检查提问
2:挑战对方:(小组间换着提问)
3:解惑答疑:难点突破(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活动探究一:
概括青铜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欣赏青铜器图片解决)
活动探究二:
既然夏商周时期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通过多媒体出现山顶洞人,半坡人使用石器比较)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图表,了解史实并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导学
难点
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导学
环节
导学任务及导学要求
一
自
主
学
习
读课文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部分,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并填空。
四
训
练
为
能
(1)()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A、商朝B、西周C、夏朝D、尧舜禹时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导学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2. 了解甲骨文的意义和用途;3. 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学前准备: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堂讨论的内容;2.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3. 预习本课后的作业,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和甲骨文的文字,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二、自主探究1. 学习青铜器a. 通过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介绍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b. 分组讨论: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哪些?c. 小组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整理出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2. 学习甲骨文a. 通过展示甲骨文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和作用;b. 进行组内讨论:甲骨文的意义和用途是什么?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有何意义?c. 小组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整理出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三、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以下任务:a. 对比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b. 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展示成果1. 让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展示。
五、巩固提高1.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概括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作业:将探究成果整理成一篇小论文,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学习材料。
学后反思:这堂历史课主要探讨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学生对于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展示甲骨文的文字,学生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和用途。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
2.发现(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2)用途:主要用于、及军事等方面。
3.技巧:准确地掌握了、、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4.技术: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5.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1.由来:是中国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3.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影响: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5.意义: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法:甲骨文使用、指事、、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2.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的基本结构。
3.地位: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一)饮食祭祀铜锡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二)商周王懿荣甲骨文商朝(三)象形会意汉字【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1.小组讨论: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大举进攻中国,大鼎出土的消息传出后,日军派人四处搜索,企图将它掠走。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当地群众再次将它深埋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预习导学
1、刻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刻在___________上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_________。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_____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____________。
司母戊鼎折射出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3、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而来。
三、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关于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其文字的演变。
四、精讲释疑:
(一)青铜工艺
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价值又有价值。
殷墟出土的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时期为青铜时代。
(二)甲骨文
1.甲骨文是出土的刻在和上的文字,今天的文字与它有着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五、引导点拨:
1、为什么把最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有什么重要意义?
3、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六、反馈矫正:
11、识读下列图片:
龟甲卜辞牛骨刻辞
请回答:
⑴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⑵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⑶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1、人们把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A、金文 B象形文字 C、形文字 D 、甲骨文
2、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朝时期哪一个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A、陶瓷业
B、玉器制造业
C、青铜铸造业
D、纺织业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河姆渡、半坡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4、下列关于金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B、金文因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钟鼎文
C、金文是研究夏、商历史的珍贵资料
D、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与甲骨文相近
5、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你认为中国首座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建在哪里()
A 、河南安阳
B 、陕西西安
C 、湖南宁乡
D 、四川广汉
6、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为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二得名,今年3月,中国工具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内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甲骨文
B 、金文书
C 、小篆
D 、隶书
7、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这两种文字的命名都是()
A 、刻写材料
B 、发明人物
C 、发现时间
D 、文字结构
9、《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成为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商朝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中华世纪鼎
D 、大盂鼎
10、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
A.盛物用的器皿
B.做饭用的器皿
C.祭祀用的器皿
D.盛酒用的器皿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