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案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的类型与标准2.3 数据编码与传输技术2.4 传输介质的选择与使用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3.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3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作用3.4 网络协议的层次模型与通信过程第四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4.1 网络接口卡的作用与类型4.2 交换机的功能与分类4.3 路由器的功能与分类4.4 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的选择第五章:局域网技术5.1 局域网的概述与分类5.2 常见局域网技术及其特点5.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5.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六章:广域网技术6.1 广域网的概述与分类6.2 常见广域网技术及其特点6.3 广域网的组建与维护6.4 广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七章:互联网基础7.1 互联网的概述与发展历程7.2 互联网的组成与结构7.3 互联网协议TCP/IP7.4 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与技术第八章:网络安全与管理8.1 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8.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处理8.3 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策略8.4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第九章:网络编程与应用9.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用的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工作原理9.3 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与工具9.4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十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10.1 云计算的概述与架构10.2 云计算服务模型与部署模式10.3 大数据网络的概念与技术特点10.4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难点解析: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模型的概念,以及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数据通信基础难点解析: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标准和选择适当的传输介质。

三、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难点解析:理解协议分层的好处,以及如何在不同层次上实现网络通信。

网络计划应用实例

网络计划应用实例

网络计划应用实例
某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集中式网络结构,公司总部和4个办公室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点。

网络规划要求:
1. 总部和4个办公室之间采用光纤线缆进行连接,保证100以上带宽;
2. 每个办公室部署24台台式机和5台服务器,总部部署48台台式机和10台服务器;
3. 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设备部署;
4. 总部和每个办公室各自划分一个子网,划分子网时需要考虑未来网络规模的扩展;
5. 总部设置服务器,实现远程访问。

按照上述要求,我们给出如下网络方案:
1. 采用光纤将总部和4个办公室相连,保证总带宽大于100。

2. 每个办公室采用一台24口以上交换机,总部采用两台48口以上交换机相连。

3. 总部子网192.168.1.0/24,4个办公室子网分别为192.168.2.0/24、192.168.3.0/24、192.168.
4.0/24、192.168.
5.0/24。

4. 在总部设置一台路由器连接各个办公室,设置服务器实现远程访问。

5. 按规划布设各种网络设备和线缆。

以上网络布置应是能满足公司目前和未来网络需求的方案。

以后如需要扩展,还可以扩展子网或增加更高规格的网络设备。

网络互联设备PPT课件

网络互联设备PPT课件

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
网络设备的传输速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常见的传 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等。
传输协议
不同的传输协议对应不同的传输速率,如以太网协议对应 10Mbps、快速以太网协议对应100Mbps、吉比特以太网 协议对应1Gbps等。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会影响传输速率,如光纤的传输速率比铜线更 高。
云计算的发展将促进网络互联设备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AI与网络互联设备的融合
AI技术可以应用于网络互联设 备,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应用。
AI技术可以优化网络互联设备 的能耗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运 营成本。
AI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网络互联 设备的创新和升级,催生更多 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网关
网关是用于连接不同协议或不同网络 段的设备,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协议 或网络段转换成另一个协议或网络段 。
网关在网络互联中起到协议转换和数 据转发的功能,使得不同协议或不同 网络段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 备。
在网络互联中,调制解调器主要用于将数字信号与电话线或其他传输介质相连接 ,实现数据的传输和Fra bibliotek收。兼容性
兼容性
网络互联设备的兼容性决定了其 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设备之间的 互操作能力。
标准协议
遵循国际标准协议的网络设备具 有更好的兼容性,如IEEE 802.3 标准协议。
厂商技术支持
厂商对设备的技术支持力度也会 影响设备的兼容性,如是否提供 驱动程序和配置文件等。
安全性
01
安全性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技术应用案例网络拓扑结构图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二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介质2.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了解网络介质的类型和特点学会使用网络设备搭建简单网络2.2 教学内容常见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网络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设备搭建简单网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实践法2.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2.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三章:TCP/IP协议栈3.1 教学目标理解TCP/IP协议栈的组成和作用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3.2 教学内容TCP/IP协议栈的组成: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ICMP协议等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ping、tracert、netstat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诊断工具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3.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和应用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法和拓扑结构学会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4.2 教学内容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共享式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4.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五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5.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作用和功能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网络互联设备搭建互联网络5.2 教学内容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等网络互联技术:静态路由、动态路由、VLAN、NAT等网络互联设备搭建互联网络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5.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六章:互联网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与应用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与交流6.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FTP、SMTP、POP3等互联网信息检索与交流工具:搜索引擎、在线交流工具、社交网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6.4 教学资源PPT课件互联网应用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6.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7.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学会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概述:安全威胁、安全策略等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算法等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7.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7.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八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8.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应用开发的流程与方法学会使用网络编程接口8.2 教学内容网络编程基础:套接字编程、多线程编程等网络应用开发:客户端/服务器模型、Web应用开发等网络编程接口:Socket API、协议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8.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编程与开发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8.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九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掌握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技术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9.2 教学内容云计算基本概念:IaaS、PaaS、SaaS等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场景:在线教育、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9.4 教学资源PPT课件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9.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十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10.2 教学内容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互联网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10.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技术发展案例网络搭建实操环境10.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课堂问答重点和难点解析1. 网络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第 3 版)》教学课件第7章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第 3 版)》教学课件第7章
如IIS服务器的溢出漏洞,通过一个“IISHack”的攻 击程序就可使IIS服务器崩溃,并同时在被攻击服务 器执行“木马”程序。
MIME漏洞则是利用Internet Explorer在处理不正常的 MIME类型存在的问题,攻击者有意地更改MIME类 型,使IE可以不提示用户而直接运行电子邮件附件 中的恶意程序等。
配置木马 传播木马 启动木马 建立连接 远程控制
配置木马
配置木马:
通信配置:监听端口、DNS、IP等 功能配置:文件读取、键盘监听、截屏等 安装配置:安装路径、文件名、是否删除安
装文件、注册表启动项等
配置木马
案例:冰河木马的配置界面
远程控制木马的运行步骤
远程控制木马进行网络入侵的过程:
远程控制木马
木马体系结构:C/S 架构,木马程序 + 控 制端程序
木马程序即是服务器端程序。 控制端程序作为客户端,用于攻击者远程控
制被植入木马的机器。
远程控制木马与远程控制软件的区别?
隐蔽性: 木马被隐藏,避免被发现; 非授权性:木马程序不经授权控制主机
远程控制木马的运行步骤
远程控制木马进行网络入侵的过程:
计算机木马
木马程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自动搜索已中木马的计算机; 管理对方资源,如复制文件、删除文件、查 看文件内容、上传文件、下载文件等; 跟踪监视对方屏幕; 直接控制对方的键盘、鼠标; 随意修改注册表和系统文件; 共享被控计算机的硬盘资源; 监视对方任务且可终止对方任务; 远程重启和关闭机器。
2007~20半年:毒王“AV终结者”
恶意代码概念的发展史
2010~2020:虚拟货币和隐秘网络带动的 勒索新对抗
2013年开始,勒索软件、挖矿木马逐步泛滥 2016:Mirai爆发,致瘫Dyn 2017:WannaCry全球大爆发 2019:WannaMine挖矿木马爆发

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第二版)第七章

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第二版)第七章
第七章 互联网及其应用基础
本章主要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当前一些主要互联网基础 知识和最新互联网应用技术(如博客、RSS、Wiki、Tag、 网摘、SNS等)的应用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 基本HTML标志对 DHTML与HTML的区别与联系 ASP、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在IIS中的安装、启用ASP和的方法 的主要优点 XML的主要功能与特征 域名类型和结构 Gmail的主要特点和注册方法 Web2.0的主要功能、特点和新技术 博客、RSS、Wiki、Tag、网摘和圈子的使用方法
在完整的域名中,最右一个“.”的左边部分称为二级域名, 命名规则由相对应的顶级域名管理机构制定,并由相应的 机构来管理。我国互联网的二级域名分为行政区域名和类 别域名两类。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 (3)三级域名(TLD) 在完整的域名中,二级域名的左边部分称为三级域名, 由相对应的二级域名所有人来管理。由于各个顶级域名的 政策不一样,这个管理者可以是专门的域名管理机构,也 可以是公司或个人。 3. 域名注册机构 各级域名分别是由ICAAN、InterNIC、CNNIC 注册、管 理的。 (1)ICANN 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成立于1998 年10月,是一个集合了全球网络界商业、技术及学术各领 域专家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它负责互联网协议(IP)地 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 (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 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
TCP/IP协议研制成功 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网 络开始采用IP协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转折点。 第一个Internet诞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在1985开始建立NSF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 术的主干网NSFNET,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 接到世界各地。 Internet的商业化运作 20世纪90年代,随着Web技术和相应的浏览器的出现,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新的飞跃。1995年,NSFNET 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 Internet的高速发展 1995年以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平均每 半年翻一番。 第二代互联网(Internet2) 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关键技术就是目前经常见 到的Web2.0,当然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其中一个 重中之重就是下一代IP协议——IPv6。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人类所处的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两者的迅速发展及相互渗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历程:1、以数据通信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1954年,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网络结构,严谨来说是一种联机系统,只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1968年,建立该网的最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保证在现代化战争情况下,仍能够利用具有充分抗故障能力的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确保军事指挥系统发出的指令能够畅通无阻,APPA网的建成标志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一、是网络中通信双方都是具有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二、是计算机网络功能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为主。

3、体系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IBM公司的SNA和DEC公司的DNA最著名,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各层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遵守的规则。

4、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internet 的建立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界的大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高速互联,智能与更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物理连接上讲,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

1、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主要担负数据处理工作。

2、网络节点:主要负责网络中信息的传送,接收和转发。

NetworkDesign第七章物理网络设计

NetworkDesign第七章物理网络设计
详细描述
树型拓扑结构层次分明,易于扩展和 维护。信息沿着层次逐级传递,每个 节点只与其上一级和下一级节点有连 接关系,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和具有层 次结构的组织。
环型拓扑结构
总结词
一种首尾相连的拓扑结构,每个节点都 有两个连接,形成一个闭环。
VS
详细描述
环型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信 息沿着环路单向传递,即使某个节点或连 接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网络。
03 网络布线设计
网线类型和规格
网线类型
双绞线和光纤是最常见的两种网线类型。双绞线由两根绝缘 的金属线对扭在一起组成,而光纤则由玻璃或塑料纤维组成 ,传输速度更快,但成本较高。
网线规格
网线的规格通常指线缆的直径、芯数、传输速率等参数。常 见的规格包括Cat 5、Cat 6和Cat 7等,其中Cat 7支持万兆 传输,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
的高速传输。
可靠性
选择稳定可靠的设备, 能够保证网络的持续运
行。
扩展性
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 设备,能够满足未来网
络发展的需求。
安全性
选择具有安全功能的设 备,能够保护网络免受
攻击。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选择
性能
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提高 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效率。
可扩展性
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设备,能够满足未来 业务发展的需求。
网络设计第七章物理网络设计
目录
• 物理网络设计概述 • 网络硬件设备选择 • 网络布线设计 •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 网络地址规划 • 网络性能优化设计
01 物理网络设计概述
物理网络设计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物理网络设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 和网络规模,规划、构建和优化 网络硬件设施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15
4.转发器 转发器又被称为中继器或放大器,执行物理层协议,实 现电气信号的“再生”。转发器用于互连两个相同类型的 网段 (连接两个 BUS),主要功能是延伸网段和改变传输媒体, 从而实现信息位的转发。 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中继器。
2018/10/15
5.集线器 集线器 (HUB)是局域网 LAN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网 络连线的连接点 ( 中继接收信号 ) 。集线器有多个户端口, 连接计算机和服务器之类的外围设备。一个以太网数据包 从一个站发送到集线器上,然后就被广播到集线器中的其 它所有端口,所以基于集线器的网络是一个共享介质LAN。
2018/10/15
第七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
§7.1 网络互联概述 网络互联(Internetworking)本质:实现相同(或者不同) 网络终端应用设备间的通信,主要涉及到局域网之间, 广域网之间,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相互通信。(课本 P290)
2018/10/15
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七章
2018/10/15
1
第七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2.掌握:网络互连的类型与层次; 3.掌握:网络互联技术及子网规划; 4.掌握:网络互联常用设备及功能。
2018/10/15
第七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
本章学习一些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与应用,包括集线器、 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另外还介绍网络专题。 §7.1 网络互联概述 §7.2 网络互连设备 §7.3 网络互联相关知识




2018/10/15
§7.2 网络互连的层次 互连(Interconnection):指在两个物理网络之间 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但不能保证两个网 络一定能进行数据交换,这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 议是否相互兼容; 互通 (Intercommunication):指两个网络之间可 以交换数据; 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 系统之间具有透明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 三者关系:互连是网络互连的基础,互通是网络互 连的手段,互操作是网络互连的目的。
§7.3 网络互连设备(区别“互联”一词) 网络互连设备是网络互连的关键。实现不同子网协议之 间的转换,保证执行两种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可以进行互 连通信。 协议转换包括协议数据格式的转换、地址映射、速率匹 配、网间流量控制等。 一、物理层连接设备 1.网卡(NIC,工作在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ISA接口网卡 PCI接口网卡 PCMCIA网卡 USB接口网卡 2.调制解调器(modem) 3.ADSL/Cable modem
2018/10/15
数据链路层互连的结构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链路层互连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传输介质 网桥
2018/10/15
网络层互连的结构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网络层互连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2018/10/15


根据网络层次的结构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可以分为: 物理层互连 物理层互连的设备是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互连 数据链路层互连的设备是网桥(Bridge),二层交换机; 网络层互连 网络层互连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三层交换机; 高层互连 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 互连,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Gateway)。
网桥 端口管 理软件 网桥协 议实体 路由表
端口1
缓存
端口2
网桥
局域网1
局域网2
主机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主机E
主机F
2018/10/15
(1)网桥的应用环境: 一个单位的多个部门局域网的互连; 办公楼之间局域网的互连; 将数千台计算机按地理位置或组织关系划分为多个子 网的互连; 超过单个局域网的最大覆盖范围的多个局域网互连; 企业中部门的信息对安全、保密方面要求不同的局域 网互连。
具体网络如下: 以太网—以太网 以太网—FDDI 以太网—令牌环 以太网—ATM网

每种网络有不同的命名、编址方法与目录结构,以提供全 局的网络编址方法与目录服务;
每种网络有不同的分组大小规定,分组在网络之间传输可 能需要分段; 每种网络有不同的用户访问控制机制,以管理用户对各种 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网络内部的路径选择依靠网络自己的差错检测与拥塞控制 技术,具有在不同网络之间路由选择能力; 不同网络可能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服务,互连网络不 应依赖于原来网络所提供的服务类型。
D-link DE-809TC 10M8口
2018/10/15
二、数据链路层连接设备 1.网桥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仅转接必要信息); 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 质与不同传输速率的网络; 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连的网 络之间的通信; 网桥需要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 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量,有利于改善互 连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传输介质 路由器
2018/10/15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高层互连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传输介质 网关
2018/10/15
2018/10/15
(1)网桥——桥接器(信桥),提供了一 种对LAN的扩展。 (2)使用场合:以太网、FDDI、令牌环、 ATM网 (3)特点:地址过滤、帧限制功能、监控 能力、缓冲能力、透明性。 (4)使用的协议:IEEE802.1 (5)分类:透明网桥、源路由网桥、远程 网桥
2018/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