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苏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苏教版)

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

有帮助,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计算。(18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5409=3033= - = + =

100=4804=4050= 2.7+1.2=

679=2140=3.5-2.4= 02=

2.用竖式计算。(12分)

8055=4852=8.1-6.5=

3016=6438=3.8+4.7=

二、填空。(26分,每空1分)

1.6146的商是()位数;要使□282的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2.小东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小东的生日是()月()日。

3.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卡车重4( ) 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大约长7000()

一个苹果约重200() 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5.草地上有5只白兔和2只灰兔,灰兔占这群兔子的;后来又来了一只灰兔,这时灰兔占这群兔子的。

6.7分米= 米=( )米(填小数)6角= 元=( )元(填小数)

7.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8.在○里填上或=。

0.60.39元6角9.6元13291923

10分钟时6平方米600平方厘米5千克3吨

三、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10分)

1.下列算式中,乘积小于1500的是?

315348294241

2.下面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TS

3.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闹钟指针的运动电风扇风叶的运动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

4.有45个桃,一只小猴分得它的,分得了几个?正确的列式是

45494594594

5.小新数学测试前3个单元的平均分是90分。其中第一单元是88分,第二单元是92分,第三单元是多少分?

88分90分92分

6.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那么图形是从哪面看到的? 正面侧面上面

7.2019年3月1日的前一天是?

2月28日2月29日2月30日

8.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3,走过了一圈的几分之几?

9.下面是四位同学100米跑的成绩,谁跑得最快?

小红小方小华小倩

16.1秒16.8秒15.6秒15.9秒

小红小方小华小倩

10.比较长方形中的甲、乙两部分,有什么发现?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它们的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它们的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四、填一填,画一画。(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8分)

1.小船的面积大约有( )平方厘米;画出小船图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画出图1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3.图2向()平移了()格。

五、解决问题。(38分)

1.超市购进288箱水果,用4辆同样的卡车分2次运来。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多少箱? (4分)

2.四(1)班有52名同学去春游,平均每人花费39元,带2019元够吗?(4分)

3.小兔子的每个桃子比小松鼠的每个桃子便宜多少钱?(4分)

4.李大爷家沿墙围了一块长方形菜地(如图)

(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2)如果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4分)

(3)李大爷想用这块地的种西红柿,西红柿地有多少平方米? (算一算,并在图中画一画)(5分)

(4)李大爷准备种224棵白菜,每平方米种8棵,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地?(4分)

6.下表是6位同学五月份收集废电池的数量统计。

小红小军小丽小倩小青小东

6节4节8节8节7节9节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涂色完成右边的统计图。(3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平均每人收集几节废电池?(4分)

(3)收集废电池数量少于平均数的有几人?高于平均数的有几人?(2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