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产品设计零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写及使用规范

合集下载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及标注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及标注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及标注以下为正文:一、零件的技术要求零件在加工、检验时的各项技术要求,通常是指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

二、尺寸公差与配合1、零件的互换性&定义、作用在按规定要求大量制造的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个,不经挑选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当中,并达到规定的配合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零件的互换性。

2、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1)误差与公差定义、区别2)公差的基本术语下面以轴的尺寸和孔的尺寸为例,讲述尺寸公差的基本术语和相互关系。

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如φ50。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

最大极限尺寸:两个极限尺寸中较大的一个尺寸称,如轴bφ50,孔为φ50.007;最小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尺寸称如轴为φ49.984,孔为φ49.982尺寸偏差有上偏差和下偏差之分,尺寸偏差可正、负或零。

上偏差(ES /es ) 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如50-50=0,50.007-50=0.007;下偏差(EI /ei ) 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如49.984-50=-0.016,49.982-50=-0.018。

尺寸公差允许零件尺寸的变动量。

它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

公差总是大于零的正数.如50-49.984=0-(-0.016)=0.016;50.007-49.982=0.007-(-0.018)=0.025。

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如下图所示的矩形上边代表上偏差,下边代表下偏差,矩形的长度无实际意义,高度代表公差。

零线: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当零线画成水平时,零线之上的偏差为正,零线之下的偏差为负公差带图3.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表示公差带的代号p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数字)组成,例如:(1)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20个等级:IT01、IT0、IT1、…、IT18。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mm
2
2.5
3.5
5
7
9
14
0.25 0.35 0.5 0.7
1
1.4
3.5 8
5 11
7 15
9 21
14 30
20 42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意义
符 号 意 义 及 说 明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 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 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 电火花加工、气割等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35)
+ 零线 0 基本尺寸(35)
ES EI es ei
孔公差带
+0.025 0 -0.025 -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带
公差带图
(3)零件的配合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 的关系。
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 间隙配合。
3.2
3.2
3.2 1.6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 3.2max 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 3.2max 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为3.2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 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3.2,Ra的下限值为1.6
3.2max 1.6min
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 数的16%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应在 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2)偏差与公差 偏差 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 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 极限偏差 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35)
+ 零线 0 基本尺寸(35)
ES EI es ei
孔公差带
+0.025 0 -0.025 -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带
公差带图
(3)零件的配合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 的关系。
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 间隙配合。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孔 轴
35 -0.050
-0.02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零线
35
+0.025 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最小极限尺寸(3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 零线沿水平方向绘制,正偏差位于其上,负偏差位 于其下。 公差带 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由代表上、下偏差或最 大、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在汽车行业中,图纸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直接决定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产品定义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第一步是明确产品定义和规格。

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以及产品所需的性能和功能。

另外,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工作计划,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时间表。

二、技术规范在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制定中,技术规范非常重要。

它们包括材料选择、标准零部件、设计标准、安全标准等内容。

这些技术规范将确保汽车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有效地降低成本。

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前,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和性能。

同时,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人性因素、易制造性、可维护性、成本控制等。

四、表现规范表现规范是设计图纸的规范要求。

每个图纸必须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包括尺寸、形状、位置、比例、材料等。

图纸应该具有可读性、统一性、可靠性、规范性等特点。

另外,设计图纸应该包括所需标注、图例和符号等说明。

五、检验标准在图纸设计完成后,需要按照制定的检验标准进行测试。

这些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功能、性能等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确认图纸的设计是否满足所有的技术规范和设计原则。

六、数控加工在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常常使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

因此,数字化图形文件成为重要的需求。

数字化图形文件能够直接交给数控设备进行加工。

因此,数字化图形文件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结论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是汽车制造行业的基础。

汽车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德国大众CATIA 建模规范

德国大众CATIA 建模规范

德国大众CATIA 建模规范1、说明1.1 建模必须是参数化的,关联的格式建立,单个零件之间除二维图纸外,不允许有关联。

1.2 命名规则:只能用A~Z,0~9,_, -,最多用70 个字符,零件名不能在操作系统中修改。

名称各部分之间用”_”分隔。

1.3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命名规则最多70 个字符零件号14 位CAD 类型3 位:GEO 三维数据DRW 图纸产品数据类型3 位:TM 三维零件版本号3 位:如001可选择3 位:如没有可用3 个_代替零件名称18 位注释部分最多20 位1.4 基础框架只能用英文版的CATIA,操作系统无限制,文档管理只能在CATIA 环境中进行,如:Save,New from,Send for,Seng to 等2、XGRC 德国大众针对使用者和管理者使用的工具2.1 启动XGRC 有两种方式:双击XGRC 图标输入XGRC 命令启动窗口上部为菜单区,中间为配置区2.2 建立DLNAME XGRC——TOOLS——CATIA——DLNAME查看Tool——Option——General——Document——Dlname——Configure2.3XGRC 的使用3、Ntool 命名工具4、Strukturpart 建模结构三种标准结构4.1 PDG 实体建模parameters 相关参数commene 注释material_density 材料比重volume 体积参数weighe=masse 重量参数input date 输入的数据,不能带链接的关系reference elements 参照的元素,可以按实际需要对这个结构扩展start solid 所有所产生的solid 都放在这个节点上part body 所有的设计结果component definition 组件定义output geometry 后续流程需使用的数据dmu repesentation 放入将来dmu 用的数据publication 发布具体过程:使用Ntool——New from 调用模板(选STRUCTURE_PARTS), 改名,改存储路径,保存在节点reference elements 中画草图在start solid 中建实体在part solid 中删除dummy_solid在part solid 中insert ——布尔运算加入start_solid,完成后参数中的重量会变为正确结果,同时dmu_repesentation也会变为最后结果4.2 GSD 曲面零件建模master_geometry 后续经常使用的基础元素component definition 主要的曲面数据,下图是两种长用结构emboss_beading_holes 放一些小的结构,包括孔等dmu_surface 最终的结果adapter 为生产用的几何数据把数据倒入使其能表示零件重量的方法:在dmu_surface 下的节点中点右键——在节点dmu_reoresentating object 中选择difinition——edit fromula 中加入surface 中的最终数据adapter 数据的加入方法与dmu_surface 相同4.3 HYBRID 复合建模4.3.1 主要用于塑料件,结构模板与GSD 类似,有一些附加的bodys 节点,是为了处理实体。

大众CATIA制图规范

大众CATIA制图规范
D:\R19\Knowledge
D:\R19\reffiles
D:\R19\resources 其中D:\ R19\db\catalog下存放的是图框文件
• 生成新的环境变量“CATIA_VW”
• 启动CATIA V5 环境编辑器
选择“是”,然后确定进入New Enviroment对话框。
• 创建全局变量“CATIA _VW”
• Sheet2内放题栏信息等,这些信息加在背景(Background)内。、
• VW_AUDI的标准图框放置在Catalog库中,库中的元素粘贴到图 纸上后要断开与Catalog库之间的联系。(Expose 2D Component)
提供的文件包有:
1、标准环境包(VW_V5R19_STD.zip) 主要有:标准图框(大众公司及一汽大众公司)
初始三维模型 重复使用的文字
2、CATIA V4环境包(Prj.zip)
• 将压缩文件“VW_V5R19_STD.zip”解压到任一盘符下, 如 D:盘,生成目录“R19”
• 目录结构: D:\R19\db
(2) Graphic 右击变量“CATGraphicPath ”,选择Edit Variable,
在Value的原地址最后面添加 “;D:\VW\R19\resources\graphic”
(3) fonts 右击变量“CATFontPath”,选择Edit Variable,在
Value的原地址最后面添加 “;D:\VW\R19\resources\ fonts”
CAD类型占用字符 第16-18位 CATPart: GEO,G01,...,DMU CATProduct:ZSB,Z01,... CATDrawing: DRW

上海大众设计规范

上海大众设计规范

1.目的康采恩标准VW01059"CAD/CAM数据要求"是用于德国汽车行业开展CAD/CAM技术应用,进行CAD/CAM数据交换的标准。

所有开展CAD/CAM 技术应用的用户,其数据格式、精度都必须符合VW01059标准。

为了便于中德以及配套厂今后在CAD/CAM技术领域内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我们参照VW01059 T3(01.03.2002版)标准和德国大众的CATIA设计规则制定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CATIA设计规则。

该规则以在“车身”.“电器”和“内饰”设计 , 制造过程中用CATIA系统进行处理为出发点,对于用其它CAD系统进行“车身” .“电器”和“内饰”设计不受本规则限定。

如果需要将系统设计的零件数据传递到其它的CAD系统 , 用户必须按照“与德国大众公司的CAD数据转换” 的文件要求进行。

2适用范围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只适用于CATIA V4版本。

3术语CATIA - 是指CATIA V4版本,不适用于CATIA 5版本。

CATIA – 特定的功能,输入和概念用大写字母;RPS - 基准点坐标系统;KVS - 产品设计信息管理系统;DMU/数字模型 - DMU是一种产品及其特性在计算机中的真实的说明。

4责任TPO负责依据德国大众VW01059标准和开展CATIA系统应用需要,制定和修改CATIA设计准则,并将其纳入产品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5规定5.1模型5.1.1基础模型对于新CATIA模型,要应用CATIA系统环境中提供的CATIA-启动模型。

启动模型中包含了使用CATIA所必须的各种预先设置,它适合于VW康采恩范围内的所CATIA用户,而且要使用最新版本的启动模型。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本:3.0编制:审核:批准:5.1.2零件模型、零件图纸、模型名称由于过程管理的缘故,要在图纸准备好待用之前,准备好三维模型,在KVS 设计管理系统中存入下列各项内容:1. 零件模型(TM):包含3D几何元素(SPACE )2. 零件图纸(TZ) :包含3D几何元素(SPACE ) + 图纸 (DRAW )或者只有图纸(DRAW)模型名称有下列部分组成:产品数据类型:3个符号(TM_或TZ_)零件号码:16个符号1个空格符号名称:26个符号1个空格符号日期:10个符号(TT.MM.JJJJ)1个空格符号设计员:最多8个符号零件号、名称和加工者要用下划线填上。

大众汽车标准 大众检具设计要求

大众汽车标准 大众检具设计要求

检具技术要求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责任 (3)4. 规定 (3)4.1 检具(测量支架)的概述 (3)4.2 检具设计与4.3 检具 (4) (12)5. 存档 (13)6. 评审与更改 (14)7. 分发 (14)8. 附件清单 (14) (15)附件一:关于检具定位销1. 检具定位销概述 (15)2. 定位销 A1的结构形式 (16)3. 定位销 A2的结构形式 (19)4 . 零件检查销的结构 (23)5. 轴套结构图示介绍 (26)附件二:检具(测量支架)认可流程 (28)附件三: 检具(测量支架)设计认可报 (29)附件四:检具(测量支架) (30)1. 目的通过《检具(测量支架)技术要求》,使检具(测量支架)在规划、设计与、验收与使用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2.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车身检具及对零件型面尺寸或装配尺寸与车身坐标系统有关联的内外饰件的检具。

3. 责任***负责本技术要求的编、维护、升级及分发等工作。

***零件供应商负责本技术要求在检具(测量支架)规划、设计、、验收中的贯彻。

4. 规定4.1 检具(测量支架)的概述4.1.1检具(测量支架)的定义检具是一种用来测量。

在零件生产现场, 通过检具实现对零件的在线检测,为此需要将零件准确地安装于检具上, 然后通过目测,或测量表,或卡尺对零件型面, ,也可以借对零件上不同性质的孔及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联接位置进行目检,从而保证在试生产及起步生产时实现零件质量状态的快速判断。

在此情况下,通过目检或测量可以判断: 零件轮廓大小CAD/CAM直接。

对于零件上的某些极其重要的,还能利用检具进行数值检测。

通常不能借检具直接获得零件基于车身坐标系统精确的坐标值, 而是将零件置于检具上通过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方才获得。

现代检具的结构在设计时同时考虑其可以作为测量支架使用。

但是当检具的在线检查,应首先满足检具的在线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写及使用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空调器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写及使用规范。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家用空调的所有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其他要求;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金相要求等);➢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自动、制动及安全等);➢试验条件和方法;➢颜色要求。

如为外观通用件,为了增强图纸通用性,图纸技术要求中不需要增加颜色的描述,只需在PDM构件名称中进行描述;➢其他说明。

注:上述几方面,对于每一个图样代号的零部件图或装配图,上述几个方面并非都是必备的,应根据表达对象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

2.3编制图纸技术要求的注意事项:➢条文用语力求简明、规范、或约定俗成,切忌过于口语化。

在装配图中,当表述涉及到零部件时,可用其序号或代号(即“图样代号”)代替。

➢在企业标准等技术文件中已明确了的技术要求不必重复描述;➢引用验收方法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时,应给出标准编号(不需标注年份代号)和标准名称;➢对于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的具体要求应在技术要求中予以明确。

当企业标准或企业其他技术文件对未注公差已有明确规定时,则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可略去不写;➢对于图纸中零部件已经有企业标准的,必须引用企业标准,要求与标准中一致的,则不需在技术要求中列出,要求与标准有出入的,则需单独列出并注明不引用企业标准中的X款X条(*注);➢对于图纸中零部件没有企业标准的,必须在技术要求中逐条列出重要技术参数和要求;➢技术要求中引用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必须为最新的版本。

注:“技术要求”条款的内容可以与企业标准有出入,但不能低于企业标准。

3图纸技术要求模板3.1图纸技术要求模板(参见附录A: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总览)是按家用空调实际情况并按上述要求编制的零(部)件通用图纸技术要求,作为产品设计时参考。

3.2技术要求模块只供设计人员参考,设计开发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部分条款,或对其中内容进行调整(*注);3.3在引用技术要求模板时,相应的技术要求版本号应注明;3.4在产品开发或更改过程中,如果使用到新材料、新结构或新工艺等,图纸技术要求无法参考现有的技术要求模板时,工程师可依据相关标准及使用情况编制新的图纸技术要求,报标准化室组织征求意见并给定版本号备案后,方可正式使用。

注:“技术要求”条款的内容可以与企业标准有出入,但不能低于企业标准。

4图纸技术要求使用要求4.1技术要求的书写的基本要求:➢对“技术要求”的标题及条文的书写位置,应尽量置于标题栏上方或左方:➢当标题栏上方或左方有空白处时,切忌将技术要求书写在远离标题栏处;➢不要将对于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全部倒角C1”)书写在图样右上角;➢文字说明应以“技术要求”为标题,仅一条时不必编号,但不得省略标题;➢不得以“注”代替“技术要求”;更不允许将“技术要求”写成“技术条件”;➢在DRAFTING中“技术要求”等四个字为6号,字宽为0.42,其余文字为5号,字宽为0.42。

4.2当图纸技术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换版修订时,旧图纸使用的旧版本图纸技术要求与新版图纸技术要求不符合之处,可参照新版技术要求执行,图纸可不作更改;4.3当更改图纸时,如果相应的图纸技术要求模板已作修订(版本已升级),则修订图纸时,应同时更新图纸技术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总览“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总览”(简称:《总览》)主要用途及要求如下:1、所有空调设计部门在进行产品零部件设计时,图纸的技术要求栏应首先对应选用本《总览》中所明示的规范的、统一的专用技术要求(文字内容及格式以及版本号),凡本《总览》已有的项目及内容,均应首先选用;如遇特殊需要,须对本图纸用技术要求做适当修改的,可以在不降低其技术要求水平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必要时,应经标准化室认可后采用。

2、零部件进货检验部门,对完成的空调零部件设计图纸,凡图纸技术要求不符合本要求(总览中有明确描述)的,应统一执行本要求,原已完成的图纸的技术要求部分仅作参考;凡新设计的图纸,如技术要求部分有违背本总览的,应视为无效图纸并即退回原设计部门,重新处理完毕并符合本图纸技术要求总览的规定后才能执行。

3、本《总览》技术要求内容的空白处或可选项,应由开发设计人员根据实际要求,填写恰当、正确的数据指标,以保证零(部)件的质量水平。

4、本《总览》从正式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遇版本更新,应以最新版本内容为准。

5、本《总览》从正式发布之日后,若有新增图纸技术要求,将统一存放在:PDM/协同管理/文档管理/文档工作区/ 02.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 10.标准化相关资料/ 03.图纸通用技术要求和模板/02.图纸技术要求_单项新增部分,直至换版为止。

6、技术研究中心CAD设计系统(即I-DEAS)的库内模板技术要求,由CAD室负责及时更换此新版本内容;其他设计部门或使用非CAD室设计系统设计和绘制图纸时,也应严格按照此文件规定执行。

7、本版《总览》是在原KB0612.002-2006《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总览》(2006年2月版)的基础上,把新增图纸技术要求增加入本《总览》,相应的图纸技术要求内容保持不变。

目录第一部分:金属、塑料、橡胶、风轮结构类零件图纸技术要求 (9)1.1 金属冷冲压件(电镀锌板、非涂装)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9)1.2 金属冷冲压件(热镀锌板、非涂装)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9)1.3 金属冷冲压喷涂(电镀锌板+表面涂装)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9)1.4 金属冷冲压喷涂(冷轧板+表面涂装)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9)1.5 金属冷冲压喷涂(热镀锌+表面涂装)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0)1.6 底盘部件(焊合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0)1.7 (用于200冷吨螺杆机组底座支架组件)(MDV)钢板焊接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 (10)1.8 金属浸塑(钢材+电泳漆+表面涂装)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 (11)1.9 空调器用不锈钢铰链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 (11)1.10 喷漆铁丝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 (11)1.11 钣金喷涂部件[钣金喷涂(非焊接)组件+海绵]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 (11)1.12 钣金部件[钣金(非焊接)组件+海绵]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1)1.13 钣金件点焊及贴海绵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2)1.14 后网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2)1.15 围板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2)1.16 结构类泡沫件(蜗壳、接水盘等)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2)1.17 塑料类结构件通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2)1.18 塑料曲柄类零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3)1.19 MBS(透明ABS)材料制显示灯镜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3)1.20 PC镜片(非注塑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3)1.21 可粘贴PC磨砂面镜片(非注塑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4)1.22 印刷板支撑件(材料:PA塑料)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4)1.23 阻燃PVC垫片、盖板(非注塑成型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4)1.24 分体室外机塑料后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5)1.25 绝缘垫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5)1.26 排风软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5)1.27 换气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5)1.28 护管弹簧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6)1.29 胶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6)1.30 排水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6)1.31 PVC贴片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6)1.32 PTC支撑座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6)1.33 橡胶类结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7)1.34 隔音棉(带橡胶层)图纸技术要求(无橡胶层隔音棉参考执行)(版本号:B,2007-4) (17)1.35 风机风轮风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7)1.36 分体室内机(塑料)底盘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8)1.37 分体室内机(塑料)面板面框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8)1.38 分体室内机(塑料)出风框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8)1.39 移动空调出风框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8)1.40 移动空调进风格栅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9)1.41 移动空调面板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9)1.42 水泵过滤网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9)1.43 水箱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9)1.44 (窗机)面板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9)1.45 接水盘部件部件、换气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19)1.46 柜机进风格栅部装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0)1.47 柜机顶盖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0)1.48 绒布图纸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0)1.49 万向轮(固定螺栓型)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0)1.50 万向轮螺栓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0)1.51 万向轮(平板型) 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0)1.52 纳米光催化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1)1.53 银离子除菌网图纸技术要求 (版本号:B,2007-4) (21)1.54 复合式空气清新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1)1.55 生物杀菌HEPA过滤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1)1.56 活性碳静电除尘过滤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1)1.57 甲醛克星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2)1.58 茶多酚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2)1.59 维他命过滤网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2)1.60 弹簧(碳素弹簧钢丝)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2)1.61 木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2)1.62 止动垫圈(材料:A3)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2)1.63 喷水空调喷水三通管(不锈钢)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3)1.64 喷水空调喷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3)1.65 喷水空调喷水支架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3)1.66 喷水空调波纹不锈钢软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3)1.67 隔热垫(75瓷)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68 钢化玻璃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69 硅树脂类结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70 云母材料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71 移动空调送风蜗壳组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72 移动空调排风蜗壳组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73 移动空调底盘部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4)1.74 吸湿盘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5)1.75 丝印图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5)1.76 金属面板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5)1.77 金属面板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5)1.78 金属冷冲压喷涂(黑色钣金喷涂)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5)1.79 黑色耐高温泡沫件(蜗壳)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6)1.80 过滤网(PP+聚氨酯发泡)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6)1.81 硅胶与塑胶件组成部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6)1.82 分体外机支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6)1.83分体落地式室内机显示盒组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6)1.84 防火铝箔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7)1.85 磁碰开关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7)第二部分:制冷件类零件图纸技术要求 (27)2.1 四通阀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7)2.2 直配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7)2.3 弯曲配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8)2.4 蒸发器部(装)件(含输入输出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8)2.5 冷凝器部(装)件(含输入输出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8)2.6 热交换器(不含输入输出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8)2.7 制冷系统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9)2.8 防振胶(又名:防震胶、减震胶片、橡胶阻尼块)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9)2.9 毛细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9)2.10 (蒸发器)输入输出管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29)2.11 低压阀组件(回气管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0)2.12 高压阀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0)2.13 毛细管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0)2.14 接管焊接组件(压缩机排气管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0)2.15 压缩机螺栓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1)2.16 高压阀体组件、低压阀体组件(英制单O)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1)(GYFTZJ-XX(N/N1)、DYFTZJ-XX(N/N1)(单O)) (31)2.17 高压阀体、低压阀体(英制单O)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1)(GYFFT-XX(N/N1)、DYFFT-XX(N/N1)(单O)) (31)2.18 油分离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1)2.19 接头(不锈钢及HPb59-1铜类)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2)2.20 连接软管部件(整体式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2)2.21 连接软管(扩口)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2)2.22 毛细管连接管组件(整体式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2)2.23 快速接头部件(分体式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3)2.24 快速接头(整体式快速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3)2.25 贮液罐、消声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3)2.26 蒸发器密封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3)2.27 缷荷阀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4)2.28 铜铝连接管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4)2.29 连接软管部件(分离式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4)2.30 快速接头堵头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4)2.31 表接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5)2.32 保温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5)2.33 贮液筒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5)2.34 可挠管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5)2.35 三通,四通管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5)2.36 过滤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5)2.37铜制管路通用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6)第三部分:包装、标贴、辅助材料类图纸技术要求 (36)3.1 产品包装箱(双瓦楞牛皮纸箱)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6)3.2 产品包装箱(双瓦楞彩箱、双瓦楞白板纸箱)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6)3.3 产品包装箱(单瓦楞牛皮纸箱) 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7)3.4 产品包装箱(单瓦楞彩箱、单瓦楞白板纸箱) 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7)3.5 产品铭牌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内外销通用) (37)3.6 商标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7)3.7 标贴件(如各类标贴、招贴、免检标志、名牌标志、整机出厂清单等)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8)3.8 标贴件(PC材料)(如各类标贴、铭牌等)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8)3.9 包装衬垫(老名称:珍珠棉包装垫)图纸技术要求(单一珍珠棉材料,且仅用于包装用途)(版本 (38)号:B,2007-4) (38)3.10 (产品)包装底盘(纸)、空白纸箱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8)3.11 多材料组合式包装零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8)3.12 蜂窝纸板(包装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9)3.13 室内机包装支撑板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9)3.14 海绵件(含聚氨酯(PU)海绵件、聚乙烯(PE)海绵、橡胶(EPDM)海绵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橡胶(EVA橡胶)海绵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9)3.15 能效标识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9)3.16 接线铭牌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39)3.17 标贴件(PVC标贴)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0)3.18 水晶胶商标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0)3.19 EPE+LDPE包装袋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0)3.20 LDPE材料吹塑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0)3.21 高密度聚乙烯(HDPE)吹塑薄膜(袋)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0)3.22 包装用泡沫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0)第四部分:电控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 (41)4.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线组(室内外连接线、四通阀连接线组件等)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1)4.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线组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1)4.3 弱电连接线组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2)4.4 带插头电源线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2)4.5 (不带插头)电源线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2)4.6 电源变压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3)4.7 室温管温传感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3)4.8 交流接触器图纸通用技术条件(版本号:B,2007-4) (43)4.9 散热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3)4.10 导电橡胶条(按键)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3)4.11 连接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3)第五部分:电器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 (44)5.1 变频电源(光化等离子除菌器专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4)5.2 微动开关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5)5.3 低压开关(压力控制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5)5.4 高压开关(压力控制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5)5.5 日用管状电加热组件图纸通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5)5.6 温度保护器图纸通用技术条件(版本号:B,2007-4) (45)5.7 水位开关图纸通用技术条件(版本号:B,2007-4) (46)5.8 排水泵图纸通用技术条件(版本号:B,2007-4) (46)5.9 负离子发生器图纸通用技术条件(版本号:B,2007-4) (46)5.10主令开关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6)5.11 跌倒开关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6)5.12 压力温度控制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7)5.13 交流电动机电容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7)5.14 换气风机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7)5.15 电子集尘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7)5.16 PTC电加热器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7)5.17 PTC电加热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8)5.18 塑封类异步电机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8)5.19 塑封以外异步电机(铁壳异步电机)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8)5.20 步进电机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8)5.21 同步电机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9)5.22 罩极电机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9)5.23 热熔断体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9)5.24 PTC右支撑热保护组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9)5.25 热保护器组件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49)5.26 光化等离子灯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0)5.27 接线座图纸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0)5.28 无刷直流电机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0)5.29 电子膨胀阀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1)5.30 曲轴箱电加热带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1)5.31 百页片开关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1)5.32 电加热组件(螺旋电热丝式加热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1)5.33 热熔断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2)5.34 加热丝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2)5.35 热熔断器座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2)5.36 温控式排水阀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2)5.37 插片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3)5.38 水位开关组件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3)5.39 机械式湿度开关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3)5.40 电加热器组件(金属丝式)图纸通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3)5.41 电加热器(铝箔片式)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4)5.43 电加热管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4)5.44同步电机式机械定时器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 (54)第一部分:金属、塑料、橡胶、风轮结构类零件图纸技术要求1.1 金属冷冲压件(电镀锌板、非涂装)图纸技术要求(版本号:B,2007-4)1.电镀锌板材料性能应符合QMK-J56.014《连续电镀锌钢板及钢带》的要求;2.制件外观及其它质量要求应符合QMK-J55.001《金属冷冲压件技术条件》的规定;3.未注冲裁圆角为R2.0,未注弯曲内圆角为R0.5;4.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 13914《冲压件尺寸公差》(6)级要求;5.有ROHS指令要求的物料应符合美的企业标准QMK-J11.006《产品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技术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