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尸体解剖(au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细胞学(cytology)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四、问答题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尸体解剖(au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细胞学(cytology)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四、问答题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尸体解剖(au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细胞学(cytology)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四、问答题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病理复习题

病理复习题

病理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疾病;淤血;血栓形成;休克;肥大;机化;浮膜性炎;卡他性炎;稽留热;肿瘤;呼吸性酸中毒;槟榔肝;萎缩;渗出性出血;绒毛心;固膜性炎;发热;黄疸二、判断题@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全身反应。

( )@进水过多可以引起水肿。

( )@由于心脏含血量多,故心肌梗死时多呈红色梗死。

@萎缩、变性是可逆的。

( )@炎症中变质、渗出、增生三种变化依次发生。

( ) @只要发生炎症,都会导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

( ) @动物体温升高称发热。

( )@对缺氧最敏感的是脑。

( )@凡称“瘤”、“肉瘤”的均为良性肿瘤。

( ) @尸体剖检中,如脏器被污染,可用清水冲洗。

( ) @肥大是一种结构代偿,肥大的组织器官机能均增强@淋巴结发生出血性炎时呈大理石样外观。

( ) @发生水肿时体积明显肿大的脏器是肺。

( )@疾病是损伤与抗损伤相互斗争的矛盾过程。

( ) @凡称“瘤”、“肉瘤”的均为良性肿瘤。

( )三、选择题1.充血组织局部温度增高是由于()A血流加快B 散热减少C 代谢加强D组织内压升高E 都有可能2.肝急性淤血时,说法不对的是()A肝细胞萎缩B体积缩小C 切面槟榔样D 肝窦扩张3.下列不引起出血的是()A外伤 B 局部淤血 C 血管痉挛D血管通透性升高4.对血栓机化起主要作用的是()A巨噬细胞 B 蛋白分解酶C 结缔组织D中性白细胞5.白色梗死的原因是局部()A结缔组织增生 B 淤血 C 缺血 D 水肿6.休克的本质是()A血压下降 B 全身总血量减少 C 微循环障碍D过敏反应7.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引起酸中毒()A发热 B 脱水 C 腹泻 D 呕吐 E 缺氧8.颗粒变性时不出现的变化()A细胞肿胀 B 细胞内出现蛋白质颗粒 C 器官组织萎缩 D 光泽变浑浊 E 切面结构模糊9.坏死组织呈豆腐渣样外观时称为()A蜡样坏死B干酪样坏死C 干性坏疽D 液化性坏疽10.急性炎症灶内,首先见到的炎性细胞()A嗜中性粒白细胞 B 嗜酸性粒白细胞 C 单核细胞 D 淋巴细胞11.通常表现为慢性炎症的是()A浆液性炎 B 卡他性炎 C 纤维素性炎 D 增生性炎12.下列为恶性肿瘤的是()A乳头状瘤 B 脂肪瘤 C 淋巴肉瘤 D 纤维瘤13.急性淤血时,不出现的变化是()A色泽暗红 B 体积增大 C 质度坚硬 D 切面见多量血液 E 切面结构模糊14.下列不引起脱水的是()A发热 B 中暑C 多量利尿剂D 腹泻时单纯补水E 大出血15.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引起酸中毒()A发热B 脱水 C 腹泻D 呕吐 E 缺氧四、简答题1.血栓和血凝块的区别2.漏出液和渗出液的区别3.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4.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区别五、论述题1.尸体剖检过程中应注意事项2.病理学检查的病料采集应注意事项病理复习题二一、名词解释1动脉性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输入过多的动脉性血液的现象,简称充血。

病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总结(必考)

病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

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尸体解剖(au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细胞学(cytology)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四、问答题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病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完整版)

病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完整版)

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

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

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1、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其分解为橙黄色的含铁血黄素。

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故称之为心力衰竭细胞。

2、槟榔肝(nutmeg liver):右心衰竭引起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萎缩、坏死、崩解,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发生脂肪变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绪论名词解释1病理学(pathology)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3病因学(etiology)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6尸体解剖(autopsy)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8细胞学(cytology)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问答题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9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

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

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1、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漏出到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将其分解为橙黄色的含铁血黄素。

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故称之为心力衰竭细胞。

2、槟榔肝(nutmeg liver):右心衰竭引起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萎缩、坏死、崩解,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发生脂肪变性。

肉眼见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的条纹,故称之为槟榔肝。

3、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栓塞(embolism):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栓子)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的过程。

5、再通(recanalization):指血栓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结构,使血栓上下的血流可以部分复流。

6、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在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或早破、胎盘早期剥离、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可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称为羊水栓塞。

7、梗死(infarction):任何原因出现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1.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见于皮肤、肌肉、阑尾等部位。

3.脓肿(abscess)是指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4.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粘膜表面的肿块,如子宫颈息肉。

5.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由于组织的炎性增生而形成的增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见于肺和眼眶。

6.肉芽肿:是在增生性炎症有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间接引起的。

2.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某些肿瘤,称为交界性肿瘤。

3. 肿瘤演进(progression):转化细胞变成为肿瘤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在转化过程中瘤细胞不断分裂,倍增时间缩短,恶性程度增加和发生扩散。

这个生物学现象称为肿瘤演进。

4. 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单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称为异质化;这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瘤细胞群体称为肿瘤异质性。

5.异型性:肿瘤与正常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相似之处即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6.肿瘤实质和间质: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

肿瘤间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可在淋巴管。

7.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的癌,尚未突破基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病变特征是血浆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变硬,心、脑、肾等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贫血性梗死等病变。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r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3.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体表或内脏的牵涉痛(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

通常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剂后可缓解。

4.室壁瘤(Venticular aneurysm) :是指心肌梗死后,梗死灶处的瘢痕组织在血流的冲击和心室内压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所形成的结构。

5.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指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硬化。

6.动脉瘤(aneurysm):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变薄而向外膨出所形成的永久性的局限性异常扩张。

7.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以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和风湿性肉芽肿形成为特征。

常侵犯心脏、关节、血管和皮肤,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风湿病的病变发生在全身结缔组织,属结缔组织疾病。

8.风湿小体(Aschoff body):又称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其出现提示风湿活动。

典型的风湿小体位于心肌间质内血管旁,呈梭形或椭圆形,中央为结缔组织的纤维素样坏死,,周围绕以Aschoff细胞(风湿细胞)并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1.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以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发生2年以上。

2.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组织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

3.肺肉质变:亦称机化性肺炎,由于灰色肝样变期肺内的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的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的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称肉质变(carnification).4.隐性肺瘤: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而临床及X线检查阴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者为隐性肺癌。

5.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指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累及整个肺叶或肺叶大部分的急性弥漫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临床表现为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等。

6.早期肺癌(early stage lung carcinoma):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内或支气壁,不侵犯肺组织,或侵犯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但肿块直径不超过2cm,无淋巴结转移。

1.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所替代。

化生呈弥漫性,可视为一种癌前病变。

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是慢性肝炎活动期的主要病变。

多见于肝小叶界板处,肝细胞呈小灶性坏死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3.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

多出现于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中央静脉间或两个汇管区间,坏死呈桥接状,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4.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3cm,或不超过2个瘤结,其直径总和≤3cm的原发性肝癌5、革囊胃:弥漫浸润型胃癌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

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称革囊胃。

6.假小叶:肝硬化形成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有时还可见被包绕进来的汇管区。

1. Burkitt 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类型,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颌面部和胃肠道。

瘤细胞呈滤泡中心母细胞分化,瘤组织常呈“星空”图像。

病因学上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临床上分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三种类型,均高度恶性。

2.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进展缓慢,依次可分为皮肤红斑期、斑块期和肿块期。

瘤细胞表达辅助性T细胞(CD4+)免疫表型。

瘤细胞浸润于真皮和表皮,表皮内的浸润灶称“巴氏微脓肿”。

1、新月体:新月体行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等形成新月形小体。

1. Krukenberg 瘤 (Krukenberg tumor) 胃肠道黏液癌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卵巢,这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Krukenberg 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