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性能与检测

合集下载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一、制动装置的基本要求行车制动、应急制动、驻车制动功能: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停车,防止停放中的汽车滑移。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

⏹二、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1、制动过程分析⏹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2、制动效能评价指标1)制动距离:是指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停住时止机动车驶过的距离。

2)制动时间(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释放时间)。

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规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规定的制动力)的75%时所需的时间。

3)制动力。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4)制动减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式中: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2);V0—试验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b—0.8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e—0.1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b—试验车速从V0到Vb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Se—试验车速从V0到Ve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3、制动稳定性的评价制动稳定性要求:是指制动过程中机动车的任何部位(不计入车宽的部位除外)不允许超出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缘线。

制动跑偏、制动侧滑4、制动拖滞制动释放时间无限长。

⏹三、制动性能检验仪器1、制动试验台的分类1)按轴数分:单轴式、双轴式;2)按原理分:反力式、惯性式;3)按试验台支撑形式分:滚筒式、平板式;4)试验台检测参数分: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和多功能式。

⏹制动性能检验仪器2、测力式制动试验台1)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制动性能检验仪器(1)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结构电动机:产生动力,带动滚筒及车轮旋转减速器(增扭器):减速增扭;蜗轮蜗杆式滚筒:支撑车轮,制动力的承受装置传感器:测量转换装置(压力式、平衡弹簧式、电位计式、差动变压器式、自整角电机式)举升器:便于汽车驶入或驶出试验台第三滚筒:产生停转信号显示及测量装置。

轴重与制动性能检测实施细则

轴重与制动性能检测实施细则

轴重与制动性能检测实施细则一、检测目的与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6.15”汽车用制动力检验制动性能:1、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检测制动力应符合下表现定的要求。

对空载检验制动力有质疑的,可用下表满载检验制动力要求进行检验:(1)行车制动率标准机动车类型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轴制动力与轴荷a的百分比空载满载前轴后轴乘用车、总质量不大于3500kg的货车≥60 ≥50 ≥60b ≥20b 其他汽车、汽车列车≥60 ≥50 ≥60b-a 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时应按动态轴荷计算b 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应满足此要求(2)制动不平衡率合格标准内容要求前轴(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左右轮最大制≤20%动力中的大值)后轴及其他轴(轴制动力≥轴荷*60%时,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的大值)≤24%后轴及其他轴(轴制动力<轴荷*60%时,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该轴轴荷)≤8%(3)制动协调时间合格标准机动车制动形式协调合格时间液压制动0.35s气压制动0.60s汽车列车、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0.80s注:综检站GB18565规定协调时间:对采用液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35 s;对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56s。

(4)车轮阻滞力合格标准各车轮的阻滞力占该轴轴荷百分比≤5%(5)驻车制动力合格标准机动车类型合格标准总质量/整备质量≥1.2 驻车制动力总和占整车重量百分比≥20%总质量/整备质量<1.2 驻车制动力总和占整车重量百分比≥15%(6)制动完全释放时间要求(仅对汽车要求):汽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不应大于0.80s。

(7)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符合以下要求:(a) 满载检验时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额定工作气压②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500N其它机动车≤700N(b) 空载检验时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600kPa②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400N其它机动车≤450N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不应大于400 N,手握力不应大于 250 N。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则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依据。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汽车制造商、检测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标准,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的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制动力平衡、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制动失灵、制动温升等方面的内容。

制动力平衡是指在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轮的制动力是否能够保持平衡,避免因制动不均匀而导致车辆失控。

制动距离是指车辆在制动状态下所需的距离,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制动灵敏度和制动效果。

制动稳定性则是指车辆在制动状态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制动过程中的侧滑或打滑现象。

制动失灵和制动温升则是指车辆在长时间制动或紧急制动情况下,制动系统是否会出现失灵或者温度过高的情况,从而影响制动效果。

其次,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重要性何在?首先,汽车制动性能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一辆制动性能良好的车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制动,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规范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行为,促使其加强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控制,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

最后,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汽车检测行为,保障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如何有效执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呢?首先,汽车制造商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和生产,确保制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汽车检测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新车和在用车辆进行定期的制动性能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制动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最后,驾驶员也应定期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制动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做到安全驾驶。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制动性能检验方法C1 路试制动性能检验方法C1.1 路试检验制动性能应在平坦(坡度不应大于 1 % )、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不应小于 0.7 )上进行。

C1.2 在试验路面上画出表 3 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线,被测机动车沿着试验车道的中线行驶至高于规定的初速度后,置变速器于空档(自动变速的机动车可置变速器于D 档) ,当滑行到规定的初速度时,急踩制动,使机动车停止。

C1.3 用制动距离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时,采用速度计、第五轮仪或用其它测试方法测量机动车的制动距离,对除气压制动外的机动车还应同时测取踏板力(或手操纵力) 。

C1.4 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时,采用能够测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DD )和制动协调时间的仪器测量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DD ) 和制动协调时间,对除气压制动外的机动车还应同时测取踏板力(或手操纵力) 。

C2 台试制动性能检验方法C2.1 用滚筒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滚筒式制动检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及油污,滚筒表面当量附着系数不应小于 0.75。

驾驶员将机动车驶上滚筒,位置摆正,置变速器于空档。

启动滚筒,在 2 s 后测取车轮阻滞力;使用制动,测取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左右轮制动力差和各轮制动力的最大值,并记录左右车轮是否抱死。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允许在机动车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或作用力不计入轴荷) 。

在测量制动时,可以采取防止机动车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

当采取上述方法之后,仍出现车轮抱死并在滚筒上打滑或整车随滚筒向后移出的现象,而制动力仍未达到合格要求时,应改用本标准中规定的其它方法进行检验。

C2.2 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制动检验台平板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及油污,平板表面附着系数不应小于 0.75 。

驾驶员将机动车对正平板制动检验台,以 5 km/h ~ 10 km/h 的速度 (或制动检验台制造厂家推荐的速度)行驶,置变速器于空档(自动变速的机动车可置变速器于 D 档),急踩制动,使机动车停止,测取 7.14 所要求的参数值。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 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 kg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符合GB/T13594规定的防抱制动装置。
? 汽车列车行车制动系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挂车最后轴制动动作滞后于牵引车前轴制动动作的时间不大于。
? 制动系统的各种杆件不允许与其他部件在相对位移中发生干涉、摩擦,以防杆件变形、损坏。
(二)行车制动
? 行车制动必须保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控制机动车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车。行车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且必须保证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双手无须离开方向盘(或方向把)就能实现制动。
?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挂车(总质量不大于750kg的挂车除外)的所有车轮应装备制动器。
(四)驻车制动
? 驻车制动应能使机动车即使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在上、下坡道上。驾驶员必须在座位上就可以实现驻车制动。对于汽车列车和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若挂车与牵引车脱离,挂车(由轮式拖拉机牵引的装载质量3000kg以下的挂车除外)应能产生驻车制动。挂车的驻车制动装置应能够由站在地面上的人实施操纵
? 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并且驾驶员施加于操纵装置上的力:手操纵时,乘用车不应大于400N,其他机动车不应大于600N;脚操纵时,乘用车不应大于500N,其他机动车不应大于700N。
? 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其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储备行程(开关类操作装置除外),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允许超过三次。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2024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2024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
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迅速减速并停下来的性能。

为了验证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动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制动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正文:
1. 制动能力测试
- 布置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 选择合适的测试路段和条件
- 测定汽车在各种速度下的制动距离
- 记录制动距离与刹车力的关系曲线
- 分析不同车速下的制动性能差异
2. 制动灵敏度测试
- 选取不同施加刹车力的实验组
- 测试汽车对不同刹车力大小的响应时间
- 分析制动灵敏度与刹车力之间的关系
- 比较不同车辆的制动灵敏度表现
3. 制动平衡测试
- 利用制动力测试仪测定四个车轮的制动力
- 分析制动力的分布情况
- 检测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左右平衡性
- 针对不平衡情况提出调整建议
4. 制动热衰变测试
- 使用测温仪测量制动器片和制动盘的温度
- 进行连续制动实验并记录温度变化
- 分析制动热衰变的过程和速率
- 探讨制动器的热衰变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5. 制动安全性测试
- 模拟紧急制动情况,观察车辆的反应
- 测试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的效果
- 比较不同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能
- 分析制动性能的改善方向和建议
总结: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制动能力、灵敏度、平衡性、热衰变和安全性都是衡量汽车制动性的重要指标。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车辆的制动性能良好,但在某些条件下仍存在改进空间。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提升汽车制动性能,从而更好地保障驾驶人的安全。

浅析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与分析

浅析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与分析

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和保护人 民身命财产安全 的一个重要 手段 【 关键词 】 汽车制动; 性能检测 ; 交通安全 ; 制动性能
O概 述 . 动液中有空气或制动液 变质 , 制动主缸故障 . 真空助力器或 液压 助力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 . 重大交通事故往往 与汽车制 系统 有 故 障 22同制动回路两车轮制动力均偏小 :该 回路 中有空气或分泵或 . 动性能差有关 。制动距离长 , 制动侧 滑, 制动跑偏等都会造成交通事 管路漏油 . 也有可能总泵 中相应主腔 密封不 良 故。制动力 的评价 、 测量是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 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单个车轮制动力偏小 : 该车轮制动器有故 障 1汽车制动性能检验方式及检验标准 . 2 . 4若后轴车轮均存在制动力偏小 . 可能是感 载比例 阀故 障. 也可 11 . 制动性能检验标准
26各 车 轮 阻滞 力 都 超 限 的 主要 原 因 : 动 主 缸 卡 滞 : 动 踏 板 自 . 制 制 由行 程 调 整 不 当 : 动 踏板 传 动 机 构 卡 滞 : 于加 了 错误 型 号 的 制 动 制 由 液 造 成 制 动 缸 内皮 碗 膨 胀 卡 滞 。 27个别 车轮阻滞力超限原 因: . 制动轮缸 回位不 良: 车轮制动器问
11 .. 1制动力要求 前轴制动力与前轴荷之 比 6 %: 0 制动力总 和与整车重量之 比, 空 载≥6 %, /5 %: O 满载 > 0 乘用车和 总质量不大 于 3 0 k 的货车后轴制 50g 动力与后轴荷之 比t2 % > 0 1. .2制动平衡要求 1 在制动力增长的全过程 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 动力差 的最大值 . 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 中大者之 比.前轴 ≤2 %: 0 对后轴 ( 及其它轴 ) 在轴制动力 ≥该轴轴荷 的 6 %时 , ≤2 %: 0 应 4 当后 轴( 及其它轴) 轴制动力 < 该轴轴荷的 6 %S 在 制动力 增长全过程中 0  ̄.

3-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3-2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第二节汽车制动系的检测和诊断本节要点1.制动距离;制动协调时间;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制动稳定性;车轮阻滞力;制动释放时间;2.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指标(区分路试检测指标和台架检测指标);3.制动跑偏和制动侧滑的现象和原因分析。

4.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及其功能(主要针对哪些项目的检测)。

5.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检测特点。

6.平板式制动试验台检测特点。

7.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关于制动性能检测的具体要求:①制动力要求;②台试检测驻车制动时车辆载荷状态要求;③路试检测制动性能时的初速度;④制动稳定性检测时试车道宽度;⑤路试检测驻车制动性能指标及要求。

一.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指标汽车制动性能: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和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以及保证汽车长时间停驻坡道的能力。

能在短距离内停车;维持行驶方向稳定;下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汽车制动性能汽车制动力(台架);制动距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指标制动减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制动时跑偏量(道路);同轴制动力平衡(台架)]1.汽车制动力汽车制动力:汽车制动时,通过车轮制动器的作用,地面提供的对车轮的切向阻力。

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最本质的因素,其大小和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技术状况以及轮胎和路面的附着条件有关。

2.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汽车在规定的道路条件、规定的初始车速下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起至汽车停住时止汽车驶过的距离。

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最直观的指标。

3.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是指汽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按公式计算得到的减速度。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力具有等效意义,在制动过程中是变化的。

因此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中,采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Mean FullyDevelopment Deceleration )作为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指标。

()()b e 2e 2b S S 92.25v v --=MFDD 式中: MFDD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 2;v b ——车辆的速度,即0.8v 0, km/h ;v e ——车辆的速度,即0.1v 0, km/h ;v o ——制动初速度, km/h ;S b ——试验车速从v 0到v b 时驶过的距离,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着系数的影响因素
道路的类型、路况 汽车运动速度 轮胎结构、花纹、材料
滑动率
轮胎的磨损会影响其附着能力。
路面的宏观结构应有一定的不平度而有自排 水能力;路面的微观结构应是粗糙且有一定 的棱角,以穿透水膜,让路面与胎面直接接 触。 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提高附着能力: 低气压、宽断面和子午线轮胎附着系数大。 滑水现象减小了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影 响制动、转向能力。 潮湿路面且有尘土、油污与冰雪、霜类。
一、制动试验台检测原理 二、制动试验台检测方法
三、制动性能检测标准
1、台式检测标准
(1)行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要求 、制动协调时间 、车轮阻滞力
(2)驻车制动性能检测
2、路试检测标准
(1)行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距离、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
(2)驻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效能的定义:
一、地面制动力
Fxb
T r

Fxb
W
T
ua
Fp
地面最大制动力的 大小取决于制动器 内制动摩擦片与制 动鼓间的摩擦力及 轮胎与地面间的附 着力
Fz
二、制动器制动力
为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车轮周 缘所需施加的切向力。它等于把汽 车架离地面,踩住制动踏板后,在 车轮周缘扳动车轮直至它能转动所 施加的切向力。
定义: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侧滑与跑偏有联系:严重跑偏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 生侧滑的车辆也会加剧跑偏。 发生条件:制动时后轴比前轴先抱死,就易发生后轴侧 滑;若前后轴同时抱死或前轴先抱死,后轴不抱死,可 防止侧滑。 试验表明:制动过程中,只有前轮抱死,汽车基本沿直 线减速行驶,但丧失转向能力。若后轮先抱死,只要有 轻微侧向力,就会发生后轴侧滑甚至掉头。侧滑程度与 地面光滑程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成正比。
一、制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制动试验台的类型 2、测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的组成
测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由框架、驱动装置、滚筒装置、测量装 置、举升装置和指示与控制装置等组成。 1、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传动链条等组成。用于驱 动滚筒转动。
2、滚简装置滚简装置由四个滚筒组成,左右各一对独立设置,滚筒 相当于一个活动路面,被测车轮置于两滚筒之间,用来支承被检车 轮并在制动时承受和传递制动力。
气压
0.3~0.9s
因为紧急制动的制动距离与能够产生的稳定制动力、制动减速度 增长速度、制动协调时间等因素有关,所以可以用制动距离法检 验汽车制动效能。 检测条件: 1、路面良好、干燥、平直、j0.7的水泥或沥青路面。 2、发动机与传动系脱开。 3、在用车进行空载检验,制造厂出厂的新车进行满载检验。 4、在用车检验时,气压制动系储气筒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590 kpa; 液压制动系,有加力装置时踏板力 ≤ 300N ,无加力装置时,踏板 力≤600N。 新车检验时,气压制动系储气筒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额定气压, 液压制动系,有加力装置时踏板力 ≤ 400N ,无加力装置时,踏板 力≤700N。
按测试、取值、计算方法不同,分为: 制动稳定减速度
驾驶员最熟悉汽车的制动距离,因为它与安 全行车有直接关系。制动距离不等于车轮在 路面上拖压印的长度,因为制动距离中包含 有制动协调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在这一 段时间内车轮尚未拖压印。制动距离与制动 踏板力即制动系中的液压或气压有关,故给 出制动距离时应指明相应的踏板力或制动系 中的压力。
t0—驾驶员反应时间,一般为0.3~1秒 t1—制动器作用时间。 t2—制动力由0增加至稳定值 t3—以稳定减速度制动的时间
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以规定的初始车速以 规定的踏板力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制动 时的减速度或制动力。 检测方法: 制动距离法 制动减速度法 制动力法
制动距离是指车辆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 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 ( 或手触动制动手 柄 ) 时起至车辆停住时止,车辆驶过的距离。
它包括了制动协调时间和以最大减速度持续 制动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它是评价汽车 制动性能最直观的一个参数,与汽车实际运 行的制动情况最接近。
3、测量装置测量装置主要由测力杠杆、测力传感器等组成。测力杠 杆一端与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器壳体连接,装在测力杠杆前 端的测力传感器,传感器能把测力杠杆的位移或力变成反映制动力 大小的电信号,送入指示与控制装置。 4、举升装置为了便于汽车出入试验台,在两滚筒之间设有举升装置。 5、指示与控制装置指示制动力的大小,控制试验台工作。
1. 2. 3. 4. 5. 6.
了解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了解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了解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了解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因素; 了解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 了解汽车制动性台架检测设备与检测标准,熟悉其检测项目与 方法; 了解道路试验中被测汽车的制动条件与检测项目,熟悉汽车道 路制动性检测的仪器、检测项目与方法。
车轮在制动试验台滚筒上,由滚筒带动车轮旋转而未 施加制动时,试验台仪表上所显示的力。 车轮阻滞力:
注意: 在制动试验台上检验制动力,若上述要求均能满足,则 判断汽车制动效能合格。 制动力测试过程中,轮胎与滚筒之间不能打滑。 缺点:制动力台试检测主要反应制动系统对整车制动性 能的影响,反应不出制动系以外因素对整车制动性能的 影响。
用制动距离检测汽车制动效能的优缺点:
• 最直观参数 • 特点:有一定的准确度,重复性好 • 缺点:反映整车,不反映单轮,不反映部件故障。
实际应用:
在交通事故中,有时要判断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 就要由实测的轮胎在地面上的印痕长度 s 反推制 动初速度。
制动力是使汽车强制地减速以至停车的最本 质因素。用制动力检验汽车的制动效能是从 本质上进行的检验方法,能够全面评价汽车 的制动性能。 检测设备:制动试验台 检验要求: 制动力大小:出厂新车,满载;在用车,空 载。 制动力平衡性: 制动协调时间:
五、制动初速度的影响
六、利用发动机制动
七、道路条件的影响
八、驾驶技术的影响
现象:弯道制动时,汽车不按弯道行驶,而 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时,转动转 向盘,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
产生条件:前轮抱死。 为保证汽车方向稳定性: 首先 , 不能只有后轮抱死或后轮比前轮先抱 死。其次,尽量减少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 抱死。 最好,避免任何车轮抱死。-ABS
一、前后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制动过程中,若j为定值,则 前后轮地面法向反力为一定比 例关系。随附着系数的变化, 前后轮法向反力会发生变化。
二、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条件:制动时前后轮同时抱死是制动的理想状态, 制动效果最佳。 在任意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均能保证前后轮同时抱 死拖滑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称为理想分配。
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 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各种路面平均附着系数
路面
柏油或砼(干)
柏油(湿) 砼(湿) 砾石 土路(干) 土路(湿) 雪(压实) 冰
φp 0.8~0.9 0.5~0.7 0.8 0.6 0.68 0.55 0.2 0.1
φS 0.75 0.45~0.60 0.7 0.55 0.65 0.4~0.5 0.15 0.07
7.
项目 试验路面 载重 制动初速 方向稳定性
距离或减速度
中国 GB7258 EEC 71任何载荷 80km/h 不抱死跑偏 ≥5.8m/s2 ≤490N
美国联邦 105 Skid No81 轻载、满载 80km/h 不抱死,偏出 ≤3.7m ≤65.8m (216ft) ≤66.7~667N
定义:在制动过程中,汽车按驾驶员给定的 轨迹行驶的能力,也即按直线行驶或按预定 弯道行驶的能力。
表现:制动跑偏 制动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
主要表现
ABS
ESP1
ESP2
ESP3
定义:汽车制动时不按直线方向减速或停车, 而无控制的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制动跑偏的原因:
1.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制动器制 动力不相等。-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
仔细观察汽车 的制动过程可 发现,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 痕从车轮滚动到滑动是一个 渐变的过程。 第一阶段:单纯滚动,印痕 的形状基本与轮胎胎面花纹 相一致。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可辨 别轮胎花纹的印痕,但花纹 逐渐模糊,轮胎胎面相对地 面发生一定的相对滑动,随 着滑动成分的增加,花纹越 来越模糊。 第三阶段:拖滑-车轮抱死 拖滑,粗黑印痕,看不出花 纹。
制动器制动力由制动系的设计参数 所决定,即取决于制动器的型式、 结构尺寸、摩擦系数、车轮半径、 制动传动系的油压或气压等。在结 构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一般它与制 动系的油压或气压成正比。
F
T r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受地面附着 条件的限制,只有制动器制动力足够,同时地面附着力较高时, 才能获得较高的地面制动力
汽车制动系应具有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 车制动三大基本功能。 行车制动俗称脚制动或脚刹车。 驻车制动俗称手刹车或手制动。
• 定义: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 一个与其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这一 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以至停车。 • 地面制动力大小取决因素:制动摩擦片与制 动鼓(盘)间的摩擦力及轮胎与地面间的附 着力。
t4—制动解除时间,一般为0.2~1秒
t1 + t2—制动系的协调时间,一般为0.2~0.9秒 对制动过程影响较大的是t1 、 t2 、 t3 ,制动距离是这 段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
s s1 s2 s3
t1 0.5t2 u0
3.6
u0 25.9 jmax
2
从制动距离的理论公式可知,协调时间的长 短,对制动距离有相当大的影响,改进制动 系结构,缩短协调时间,是减少制动距离的 有效措施。 紧急制动时,液压协调时间 0.1s
检测要求: 在规定的初速度下紧急制动,其实测制动距离不大于 允许值,制动的方向稳定性达到要求。在规定的较高 车速下,点刹时的方向稳定性达到要求。若紧急制动 的制动距离达到要求,制动的方向稳定性达不到要求, 则判断为不合格。 注意: 1、制动距离必须和跑偏量一起作为检验制动性能的参 数。即,制动距离在不大于允许值的同时,制动的方 向稳定性也要达到要求。 2、制动距离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系中的液压或气压有 关,故给出制动距离的同时要指明相应的踏板力或制 动系中的压力。 3、对一个确定的汽车来说,它的质量是一定的,制动 器所产生的制动力也是一定的,制动时汽车的初速度 越大,制动距离就越长,因此检验时必须规定汽车的 初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