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

学习心得——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
学习心得——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

学习心得——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良好的管理形态以自我管理为基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把自我管理看成是人事方面的一场革命。可见,自我管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面临压力,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高压力下的教师如果长期坚持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很有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教师要想摆脱倦怠,应该学会自我调适,获得更多的主观支持。

教师职业幸福需要自我持续地创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新春的幸福创造歌值得借鉴。

阅读以修炼心智,表达以绽放思想;

简单以聪慧大脑,歌唱以释放压抑;

舞蹈以洋溢快乐,运动以享受健康;

微笑以滋润心灵,豪爽以挥洒激情;

勤奋以充实人生,善良以获得坦然;

宽容以获取安慰,感激以体验幸福;

平和以净化灵魂,博爱以提升境界;

自强以振奋精神,真诚以换得信任;

尊重以赢得尊重,坚韧以成就自我。

一、树立准确的生活观,享受生活

管理好时间是应对工作压力的关键,这对于降低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培养自己广泛的生活乐趣,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挤”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排一定的休闲娱乐和身体锻炼的时间,适当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二、树立准确的交往观,善待同事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因为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0%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此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良好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善待他人才会为自己营造和谐的环境,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机遇。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有善心就会有善举,有善举一定有善报。

把自己当别人,一样对待;把别人当自己,一样尊重;把别人当别人,一样珍惜;把自己当自己,一样爱护。

在任何时候,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维护有极大的协助作用。教师和同事形成和谐的关系之后,就能够减少戒备心理,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在工作中体验更多的快乐。

三、树立准确的学生观,悦纳学生

卡耐基曾说:“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增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

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美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也指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教师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善待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持续磨练自己的个性,学会宽容,学会细致,学会等待,学会关爱,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与爱戴,才会远离职业倦怠。

(1)教师要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

(2)教师要学会细致,发现学生闪光点。

(3)教师要学会等待,相信学生能痛改前非。

(4)教师要学会关爱,满足学生合理需求。

(5)教师要学会倾听,允许学生自圆其说。

四、树立准确的工作观,体验幸福

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一种生活。西班牙作家左林说:“不论我们所做的是什么,重要是带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感情去做。”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也要这样。对工作有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地、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才能在教书育人中体验个人的价值,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把工作仅仅看成是一个谋生的饭碗、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时,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首先,端正态度。只有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乐观地工作,才能带给工作者以伟大的快乐和光荣的成就感。而一切懒散的劳动,只能创造更加庸俗和廉价的效果。教师面临的工作每天都是新的,要勇于承认自己工作的局限性,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对工作中的不平、不满、不善、不美之处,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心理健康

的维持非常有利。

其次,树立准确的自我概念。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既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优缺点,对工作绩效有个合理的期待。分清自己的各种角色,不要相互错位。不把工作中的问题带回家,更不可把家里的矛盾带进课堂。

最后,增强学习与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教师:“没有阅读,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思考。”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更加清晰,对教育的价值有了更客观科学的理解。通过教育科研,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则更有信心。

五、树立准确的挫折观,提升“逆商”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得意处只二三。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教师遭遇到挫折情境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一般来说,教师挫折的范围主要有:尊重需要受挫、成就需要受挫、交往需要受挫、公平需要受挫、生存需要受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教师只有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预防挫折感的产生,才能维持良好的教学心境。

1997 年,美国著名的培训咨询专家、白宫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博士出版了《AQ—逆境商数》一书,“逆商”开始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史托兹把“逆商”(Adversity Quotrient)定义为面对逆境的态度和超越困境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六、学会心理自救,保持心态平和

每位教师必须勇敢地正视现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是要利用森田疗法自救。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1920年创立的心理疗法,其疗法的原则可概括为一句话:“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二是要利用艾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T)自救。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事情本身。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感受和体验,更有效地行动。职业倦怠的产生,很多时候是我们不合理的认知造成的。只要我们改变错误的想法,倦怠心理就会减轻或消失。理性—情绪疗法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冲破心理牢笼的随身携带的法宝,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的教师来说,比较适合运用该疗法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三是利用韦纳的归因理论自救。1972 年,韦纳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与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他认为,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到内部原因,在成功时则会感到满意与自豪,在失败时就会感到内疚和羞愧。教师一旦学会了正确的归因,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就会成为内控型的人。

四是利用罗森塔尔的“自信预言”效应自救。积极的心理暗示具有神奇的功效,在某种程度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罗森塔尔的“自信预言”研究证明了积极的自我

期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功。

哈里森(Harrison,1980)认为,职业倦怠与自我对工作胜任能力的知觉有关;马斯拉奇(Maslach,1993)也指出,职业倦怠是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定义的过程。“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此,教师要树立自信。不但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工作,而且要相信自己可以有效地调节心理,远离职业倦怠的困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