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武术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代自1913年进入现代学校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在学校领域已形成一种学校领域的武术。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攻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的技能形式包括了攻法、套路、格斗三种形式,内容包括了踢、打、摔、拿、击、刺、劈、砍等众多内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等功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术运动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同时对培养勇敢、顽强、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等具有良好作用。

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中的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动作及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要教材。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扎实地掌握武术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动作及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把此项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和运用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能通过习武活动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3、发展并保持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

4、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武术基本功、熟练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套路的全套动作,领悟其技击原理。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1、武术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套路全套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五、教学大纲内容

(一)理论部分

武术概述;武术图解知识、常用动作术语;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武术发展史;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流派、特点;散手的定义、特点及作用;武术养身保健的作用。以上内容,详细的参照教材。

(二)实践部分

1.体能

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习,如徒手或手持器械发展力量;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练习,有助于发展灵敏素质的套路练习。

2.技能

①武术基本功:

肩臂练习:压肩、绕环、抡臂等

腿部练习:正压腿、侧压腿

腰部练习:下腰、叉步翻腰

②踢腿:

正踢、侧踢、外摆腿、里合腿

③手型手法:

手型:拳、掌、勾

手法:冲拳、架掌、推掌、亮掌、劈掌

④步型步法:

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

步法:击步、垫步

⑤跳跃:腾空飞脚、旋风脚

⑥平衡:提膝平衡、燕式平衡

⑦武术套路:少年拳、少年剑、少年棍、初级刀、24式太极拳及健身气功八段锦。

考核要求

1、身体素质:(20%)

2、平时成绩:(20%)

从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与学习态度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学习态度指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积极、认真以及学习进步程度情况;迟到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扣完平时成绩分数为止。

3、技术部分:(60%)

武术套路考试标准:

A+:套路熟练,精神饱满,动作正确、线路清晰,劲力顺达,手眼(身械)配合好,节奏明显。(95-100分)

A:套路熟练,动作正确、线路清晰,劲力顺达、手眼(身械)配合好,节奏明显。(90-94分)

A-:套路熟练,动作正确、线路清晰,连贯;有力度;手眼(身械)配合较好,节奏明显。(85-89分)

B+:套路较熟,动作正确、连贯、协调;路线到位,节奏明显姿势较正确、手眼(身械)配合较好。(80-84分)

B:套路较熟,动作正确、连贯;手眼(身械)配合较好,路线到位,节奏明显。(75-79分)

B-:套路较熟,动作正确、连贯;手眼(身械)配合较好,路线到位,

节奏一般。(70-74分)

C+:能够完成动作,动作正确;手眼(身械)配合一般,路线基本到位,节奏一般。(65-69分)

C:基本能完成动作,比较连贯姿势尚正确,完成套路质量一般,手眼(身械)配合一般。(60-64分)

C-:动作错误较多,或不连贯、不协调套路不够熟练(有遗忘现象,但能独立完成),手眼(身械)配合差。(60分以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