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现状问题措施

合集下载

食品行业的不足与改进意见

食品行业的不足与改进意见

食品行业的不足与改进意见一、食品行业现状与不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食品行业蓬勃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下面将从产品质量安全、标识认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食品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当前食品行业普遍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例如添加非法添加物和劣质原料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公众健康,并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下降。

此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溯源体系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 标识认证不规范其次,部分企业在产品包装和标识认证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吸引力或适应市场需求,在标签说明中夸大宣传或误导消费者。

此外,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给消费者带来混淆和不信任感。

3.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最后,食品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塑料包装材料和使用便携式包装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食品废弃物处理方面的不完善也给环境带来负担。

二、改进意见与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食品行业的现状,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意识,以下是我所提出的一些建议与改进措施。

1. 加强监管力度与完善溯源体系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并完善溯源体系,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上要求厂商建立更为严格的检测和监控机制。

2. 强化标识认证监管其次,需要规范食品包装和标识认证。

政府部门应加大审核力度,确保产品标签内容真实准确,并加强对虚假宣传广告的打击力度。

此外,推动行业组织建立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认证体系,鼓励企业自律。

3. 提倡绿色环保理念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或政策,限制食品包装使用塑料材料,并鼓励开发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技术。

同时,企业也应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环保友好型材料,并优化生产过程以减少废弃物产生。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1、食品添加剂滥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2、肉类添加剂滥用。

肉类添加剂的滥用导致肉类中残留有害物质,如抗生素、激素等,消费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肠胃疾病、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3、食品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当前我国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废水排放不规范,同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

4、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于食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把控不力,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对策
1、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使用,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确保食品安全。

2、严格管理肉类添加剂。

加强对肉类添加剂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严格控制肉类添加剂的使用量,确保肉类安全。

3、加强食品污染的治理。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管理,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

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报告

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报告
2. 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
a. 介绍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和作用; b.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强调监测不足和监测结果及时性不高的局限性; c. 提供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数据和案例,以展示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d. 强调食品安全预警的必要性,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并提供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的现状和改进方案。
民众教育
食品安全意识 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素养
食品消费观念
培训和教育活动
食品安全信息
TEAM
02问题分析与原因探究 Problem Analysis and Reason Exploration PART TWO
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数据,2019年全国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154起,其中涉 及食品召回的达48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不安。 2. 食品质量不合格率居高不下:据中国质检总局统计, 2019年我国食品抽检不合格率达到8.4%,比前一年度上 升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的不合格率 较高。
食品安全监督法规
1. 监督力度不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在 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 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相对较 弱,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存在漏洞可乘,从而滥用添 加剂、掺假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 法规对于食品监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 够严厉,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效果。 2. 法规漏洞存在: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 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等新产 品不断涌现,但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却未及时 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因此,一些新型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标识等问题在法规上存在较大的漏洞, 导致监管部门对于这类食品的监督难度加大,食品 安全隐患存在。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人口需要食物,而食品安全问题却一直是困扰着中国人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频繁报道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使中国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1. 食品添加剂过多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善食品的色、味、口感、营养或者保质期限。

但是,在没有严格标准和监管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会被过度添加,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出现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等。

2. 农药和化肥残留农药和化肥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害虫、杂草和促进作物生长。

但是,如果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会残留在食品中。

长期食用这些含有农药和化肥残留的食品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损害、癌症等。

3. 造假问题在不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会采取不诚信的手段进行食品造假,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利润。

例如,用工业酒精代替饮用酒、用地沟油代替食用油、给肉制品注射添加剂等等。

这种不良商家的行为不仅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信任和公信力。

4. 生产加工环节不规范食品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和卫生标准,以确保食品安全。

但是,一些小厂家、地下作坊或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忽略制造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

例如,没有合理的消毒设备、没有严格的检查过程、食品储存条件不规范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生产加工环节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要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监管措施的落实。

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商家的监督和检查,以防止不良商家的行为。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安全标准和安全检验等内容,可采取立法、政策、技术和社会共治等多重手段,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和公众的信任度。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共5篇)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共5篇)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共5篇)第一篇:食品安全问题的概述1.1 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污染、变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1.2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从田间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损害了国家形象和产业利益。

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二篇: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2.1 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源于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或水源。

2.2 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兽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源于农业生产、畜牧养殖、食品加工过程或环境污染。

2.3 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异物,如塑料、金属、玻璃等。

这些异物可能源于食品加工、包装或运输过程。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3.1 生产环节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源于农药、兽药残留,以及非法使用添加剂。

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追求高产、高效,部分农民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药残留。

畜牧养殖过程中,为防病、增重,部分养殖户滥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

此外,一些生产者为了改善食品外观、口感,非法使用添加剂。

3.2 加工环节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非法使用添加剂、卫生条件不达标等方面。

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为追求利润,使用违禁添加剂,如瘦肉精、染色剂等。

此外,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设备老化、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3.3 流通环节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非法经营、虚假宣传、运输储存不规范等方面。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例如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食品质量不合格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1. 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和提高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效率而添加的一种物质。

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

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2. 农药残留超标农药是农作物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我国农产品领域的一大食品安全隐患。

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食品质量不合格在我国,食品质量不合格的食品问题也备受关注。

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赚取更大利润,采用劣质原料制作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卫生标准控制,导致食品质量不合格,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对策1.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严格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检验。

2. 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及时修订、发布相关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3. 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4. 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人民群众正确选择食品。

5.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科学研究的投入,在食品安全领域加强科学研究,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改方案和建议

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改方案和建议

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改方案和建议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食品添加剂超标到食品流通环节的混乱,从农药残留到食品虚假宣传,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整改方案和建议,以帮助改善食品安全问题。

一、完善监管机制(1)强化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监管、执法,强制执行和得到严格遵守。

(2)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增加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数量,提高其专业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3)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

对食品安全责任的履行进行明确规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要有责任主体,通过责任倒查机制,保证食品安全环节的无死角监管。

二、加强生产环节的控制(1)加强原材料管理。

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严禁入库,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规范生产流程。

建立科学严谨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避免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3)增强质量意识。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

三、加强市场监管(1)加强市场监测。

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监测网络,加强对市场上食品质量的监测和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隔离不合格食品。

(2)强化经营者责任。

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责任意识,严禁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建立食品追溯体系。

实施全程追溯制度,通过科技手段对食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环节进行追溯,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性。

四、加强消费者教育(1)加强食品安全宣传。

开展广泛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建立投诉渠道。

建立便捷的食品安全投诉渠道,让消费者能够及时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并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从农
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环节众多,涉及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假冒
伪劣等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有害物质或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层出
不穷。

同时,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
重要原因。

三、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
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让消费者学会甄别食品安全隐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加强科技支撑,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的创新,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关乎全局的重大工程。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食品安全、健康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食品,健康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原因及对策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生产者饱受指责,监管者却也备受争议。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是靠企业诚信;二是靠政府监管。

2009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1次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中应承担的主体责任。

1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原因我国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数量庞大。

据统计,我国现有约45万家食品生产者和288万多家食品经营者,还有无法统计的小摊贩、小餐饮点,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的参差不齐,给食品监管工作带来了难题[1],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再次,虽然我国食品监管部门众多,但是这些监管部门中,仅是其中的1~2个部门的少数几个人真正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却监管着全市或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

政府机构的发展趋势是精减、高效,靠增加食品监管人员来加强对食品监管的难度较大。

2.2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总体来讲,我国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大量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业人员素质更低,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卫生防护知识,食品安全隐患较多[1]。

因此,政府应从长远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或免费培训)。

特别是对为维持生计的小摊贩、小作坊生产者,必须强制其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

通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者的素质,才能使公众饮食安全才有保障。

2.3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通过媒体曝光、群众举报才发现的。

因此,社会舆论监督是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努力将正确、科学的信息及时透明地告知公众,媒体根据政府信息,客观、科学、实事求是报道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不能扩大、渲染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要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

对违法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曝光力度,切实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

2.4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诚信建设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个别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社会责任缺失,不仅危害了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如三鹿奶粉事件,实质上就是不讲诚信的典型案例。

因此,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是关键。

1.2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表现为多、小、散、乱。

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部分不具备生产食品的条件,甚至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设施。

1.3 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食品质量安全,加工中使用劣质原料,或者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超量使用和随意添加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造成食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达超标,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等;生物技术产品、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

仅2006年就发生过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超碘奶事件、变质奶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等。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近时集中爆发,既有牛奶投毒案件这类个例的刑案,也有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等一般经营行为中的问题违规添加色的素染色豆瓣“牛肉膏”到期面包回炉"瘦肉精"毒生姜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是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食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其中食品安全被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一些地区的粮油批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民工粮,的陈化粮;掺了“食用酒精”的白酒进人市场,最终造成“毒酒”事件;2005年对苏丹红一号下达了追杀令,揭开了中国对苏丹红一号实行从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拉网式围剿行动的序幕,一些色泽鲜艳、卖相好的被检测含有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的红心鸭蛋出现在市场上;“三无,食品“转战”农村市场,大量劣质食品流向农村,农村消费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

假冒伪劣食品出现的频率高、流通快、范围广,不法商人制假售假的手段和形式也更“高明”、更隐蔽;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污染正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个别地区发生了食用含有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而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安全事件。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

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

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